第88章
宋辰安声音有些发颤:“王爷,你要是真的这样做的话,我、我……”<br />
他“我”了半天,最后憋出来一句:“我会闷死的。”<br />
还有,什么叫“太可爱了才把持不住”?<br />
男人,不要为自己的色迷心窍找借口!<br />
祁景言闷笑一声,语气终于恢复正常:“随口一说而已,安安怎么还当真了。”<br />
宋辰安还真就信了,讨好地主动亲亲他,小声说:“王爷可千万别锁我,要不然我会变得很怕很怕你的。”<br />
“嗯,我知道。”<br />
所以,从来只敢在心里想想。<br />
*<br />
五天后,喜雨宴。<br />
这个宴会往往会在惊蛰之后举行,这时天气回暖适合播种,因此对于百姓来说非常重要。<br />
而百姓的收成,关系到税收以及国库的充盈,因此每年这个时候,皇室都会举行宴会,预祝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br />
祁景言受皇帝之命出席,而宋辰安则作为未来的贤王妃坐在他身侧。<br />
打眼一看,其实这次参加宴会的人和上一次大差不差,不过就是些皇室宗亲,以及得用的朝中大臣。<br />
这样的场合确实适合搞事。<br />
众人向皇帝皇后行礼之后纷纷落座,宋辰安左顾右盼,不经意间与长宁郡主对视。<br />
郡主端起酒杯,对着宋辰安遥遥一举,随后一饮而尽。<br />
她身边坐着新婚丈夫毕高义,夫妻二人脸上皆是喜气。<br />
宋辰安也同样报以和善的微笑,饮下杯中美酒。<br />
“王爷,”他放下酒杯,在祁景言耳边小声说,“我们成全了一对璧人,真好。”<br />
其实对于祁景言来说,成全长宁郡主和毕高义,最重要的是打压了皇后太子,更与拥有军权的慕家结了善缘,对以后的夺嫡之路会有大大的好处。<br />
可宋辰安不会想到这些阴谋算计。<br />
他只会因为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开心。<br />
祁景言心头一软,给宋辰安倒了杯茶:“嗯,真好。你少喝些酒,咱们还要看戏。”<br />
这倒是!<br />
宋辰安连忙把酒杯推得远远的,喝杯浓茶压压惊。<br />
君臣酒过三巡之后,一人身穿灰色棉袍,直直冲进大厅,“扑通”一声重重跪下。<br />
“陛下,奴才是贤王府杂役魏明,要告发贤王与靖国勾结,意图谋逆!”<br />
此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安静下来。<br />
跳舞的也不跳了,吹曲的也停了。宗亲与大臣们有的慌忙低下头,有的仰脸看向屋顶,就是不敢去看皇帝脸色。<br />
柳皇后等的就是这一刻,迫不及待地追问:“魏明,你说贤王与靖国勾结,可有什么证据?”<br />
魏明从怀中掏出一叠纸,恭敬地用双手高举过头顶:“回皇后,奴才有贤王与靖国国主往来信件。”<br />
“陛下,”柳皇后这才转过头看向皇帝,“魏明有信件,您看……”<br />
她几乎快要按耐不住心中的兴奋与激动,皇帝瞥她一眼,淡淡道:“呈上来吧。”<br />
便立刻有太监接过那叠纸,递交到皇帝面前。<br />
柳皇后只看了一眼,就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杯中的酒都洒出来几滴:“贤王,这信件上分明就是你的字迹,你有何话要说?”<br />
皇帝沉默不语,看过信件之后,将纸放在桌上。<br />
祁景言站起来,先是恭敬朝皇帝行礼,再道:“父皇,谋逆是大罪,儿臣不敢擅领,还请父皇允许儿臣一观,好好辨个明白。”<br />
这话倒也在理,皇帝抬了抬手,太监便将几张纸递到祁景言面前。<br />
祁景言仔细看过之后,语气相当斩钉截铁:“回父皇,这些信是伪造的,并非出自儿臣之手。”<br />
第71章 反转再反转<br />
话音未落,柳皇后率先跳出来反驳:“贤王说是伪造,有什么证据?这魏明可是你府上杂役,难道他一个小小奴仆竟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假造信件诬陷主子?”<br />
其实柳皇后这话,也在暗示所有人:魏明只是个小杂役,如果不是确有其事,他从哪得到的这些信件?<br />
齐国公立刻站出来,力挺皇后:“此事事关重大,魏明这信件可是从王府书房里搜出来的,怎么,贤王是想抵赖吗?”<br />
“国公这话真是让人发笑,”长宁郡主冷哼一声,“若是我没有听错,刚才魏明可没说信件是从哪得到的,怎么国公却未卜先知,好像亲眼看见了似的。”<br />
“这……这种机密信件自然要藏在书房里,不然还能藏哪?”<br />
祁景言点点头:“国公说的有理。但本王的书房闲杂人等不得入内,魏明一个小小杂役,是如何躲过府中侍卫搜查,又是如何寻得这信件的呢?”<br />
“再者,信件上的字迹与本王并不相符——父皇明鉴,儿臣自小不爱舞文弄墨,笔画能省则省,还记得幼时,父皇为了改正这毛病,曾罚儿臣抄百遍《千字文》。”<br />
皇帝眉头一松,想起来确实有过这么一回事。<br />
祁景言说着说着,还有些不好意思:“不知父皇可否记得,儿臣减笔画实在成了习惯,哪怕被罚抄也仍旧改不了,为了这事,父皇气得把最喜欢的砚台给摔了。”<br />
“是啊,”皇帝感慨万千,“你小时候就跟个皮猴似的,最不耐烦写字了。”<br />
“这个习惯儿臣至今都未改,但是这些信件上,每一个字都是完整的。对了,儿臣还有一个毛病,父皇总教横平竖直,可我写竖的时候总爱斜几分,信件上的字确实模仿得很好,却因不知儿臣的习惯,好,却不相像。”
他“我”了半天,最后憋出来一句:“我会闷死的。”<br />
还有,什么叫“太可爱了才把持不住”?<br />
男人,不要为自己的色迷心窍找借口!<br />
祁景言闷笑一声,语气终于恢复正常:“随口一说而已,安安怎么还当真了。”<br />
宋辰安还真就信了,讨好地主动亲亲他,小声说:“王爷可千万别锁我,要不然我会变得很怕很怕你的。”<br />
“嗯,我知道。”<br />
所以,从来只敢在心里想想。<br />
*<br />
五天后,喜雨宴。<br />
这个宴会往往会在惊蛰之后举行,这时天气回暖适合播种,因此对于百姓来说非常重要。<br />
而百姓的收成,关系到税收以及国库的充盈,因此每年这个时候,皇室都会举行宴会,预祝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br />
祁景言受皇帝之命出席,而宋辰安则作为未来的贤王妃坐在他身侧。<br />
打眼一看,其实这次参加宴会的人和上一次大差不差,不过就是些皇室宗亲,以及得用的朝中大臣。<br />
这样的场合确实适合搞事。<br />
众人向皇帝皇后行礼之后纷纷落座,宋辰安左顾右盼,不经意间与长宁郡主对视。<br />
郡主端起酒杯,对着宋辰安遥遥一举,随后一饮而尽。<br />
她身边坐着新婚丈夫毕高义,夫妻二人脸上皆是喜气。<br />
宋辰安也同样报以和善的微笑,饮下杯中美酒。<br />
“王爷,”他放下酒杯,在祁景言耳边小声说,“我们成全了一对璧人,真好。”<br />
其实对于祁景言来说,成全长宁郡主和毕高义,最重要的是打压了皇后太子,更与拥有军权的慕家结了善缘,对以后的夺嫡之路会有大大的好处。<br />
可宋辰安不会想到这些阴谋算计。<br />
他只会因为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开心。<br />
祁景言心头一软,给宋辰安倒了杯茶:“嗯,真好。你少喝些酒,咱们还要看戏。”<br />
这倒是!<br />
宋辰安连忙把酒杯推得远远的,喝杯浓茶压压惊。<br />
君臣酒过三巡之后,一人身穿灰色棉袍,直直冲进大厅,“扑通”一声重重跪下。<br />
“陛下,奴才是贤王府杂役魏明,要告发贤王与靖国勾结,意图谋逆!”<br />
此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安静下来。<br />
跳舞的也不跳了,吹曲的也停了。宗亲与大臣们有的慌忙低下头,有的仰脸看向屋顶,就是不敢去看皇帝脸色。<br />
柳皇后等的就是这一刻,迫不及待地追问:“魏明,你说贤王与靖国勾结,可有什么证据?”<br />
魏明从怀中掏出一叠纸,恭敬地用双手高举过头顶:“回皇后,奴才有贤王与靖国国主往来信件。”<br />
“陛下,”柳皇后这才转过头看向皇帝,“魏明有信件,您看……”<br />
她几乎快要按耐不住心中的兴奋与激动,皇帝瞥她一眼,淡淡道:“呈上来吧。”<br />
便立刻有太监接过那叠纸,递交到皇帝面前。<br />
柳皇后只看了一眼,就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杯中的酒都洒出来几滴:“贤王,这信件上分明就是你的字迹,你有何话要说?”<br />
皇帝沉默不语,看过信件之后,将纸放在桌上。<br />
祁景言站起来,先是恭敬朝皇帝行礼,再道:“父皇,谋逆是大罪,儿臣不敢擅领,还请父皇允许儿臣一观,好好辨个明白。”<br />
这话倒也在理,皇帝抬了抬手,太监便将几张纸递到祁景言面前。<br />
祁景言仔细看过之后,语气相当斩钉截铁:“回父皇,这些信是伪造的,并非出自儿臣之手。”<br />
第71章 反转再反转<br />
话音未落,柳皇后率先跳出来反驳:“贤王说是伪造,有什么证据?这魏明可是你府上杂役,难道他一个小小奴仆竟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假造信件诬陷主子?”<br />
其实柳皇后这话,也在暗示所有人:魏明只是个小杂役,如果不是确有其事,他从哪得到的这些信件?<br />
齐国公立刻站出来,力挺皇后:“此事事关重大,魏明这信件可是从王府书房里搜出来的,怎么,贤王是想抵赖吗?”<br />
“国公这话真是让人发笑,”长宁郡主冷哼一声,“若是我没有听错,刚才魏明可没说信件是从哪得到的,怎么国公却未卜先知,好像亲眼看见了似的。”<br />
“这……这种机密信件自然要藏在书房里,不然还能藏哪?”<br />
祁景言点点头:“国公说的有理。但本王的书房闲杂人等不得入内,魏明一个小小杂役,是如何躲过府中侍卫搜查,又是如何寻得这信件的呢?”<br />
“再者,信件上的字迹与本王并不相符——父皇明鉴,儿臣自小不爱舞文弄墨,笔画能省则省,还记得幼时,父皇为了改正这毛病,曾罚儿臣抄百遍《千字文》。”<br />
皇帝眉头一松,想起来确实有过这么一回事。<br />
祁景言说着说着,还有些不好意思:“不知父皇可否记得,儿臣减笔画实在成了习惯,哪怕被罚抄也仍旧改不了,为了这事,父皇气得把最喜欢的砚台给摔了。”<br />
“是啊,”皇帝感慨万千,“你小时候就跟个皮猴似的,最不耐烦写字了。”<br />
“这个习惯儿臣至今都未改,但是这些信件上,每一个字都是完整的。对了,儿臣还有一个毛病,父皇总教横平竖直,可我写竖的时候总爱斜几分,信件上的字确实模仿得很好,却因不知儿臣的习惯,好,却不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