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小两口对视一眼,都有点儿激动,把随身带着的喜糖发给在场的工作人员。<br />
不多,一人就两颗。<br />
等到新人走,办事员凑在一起吃着喜糖闲聊。<br />
年轻办事员:“最近来领证的人是越来越多了。”<br />
“可不是,还有不少三四十岁的来补的。”<br />
“正好咱也能沾沾喜气...”<br />
话还没说,这办事员就不自觉一阵哆嗦,回头一看就瞧见齐二妈正一脸幽怨盯着自己。<br />
“杨姐,我就是随便说说...”您别这么看着我啊!!<br />
齐二妈:“没事,我也随便听听。”<br />
年轻办事员:......<br />
----<br />
供销社的售货员们包括赵梅在内都很震惊。<br />
这小关一声不吭就领证了?<br />
还是小钟的弟弟?<br />
所以感情那小南钟不是来接她姐,是来接对象的?<br />
姥姥的,这保密工作做得那是真好。<br />
要知道她们这些婶子可是阅人无数,愣是被几个小年轻给糊弄过去了。<br />
岂有此理!<br />
于是,磨刀霍霍的婶子们找不到请假的关月,先把目光看向了帮凶钟文姝。<br />
钟文姝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出,在供销社门口深呼一口气,然后半是气愤半是委屈,再夹杂着点开心,十分有气势走进了供销社。<br />
这样的神情让本来打算数落两句的婶子们住了嘴。<br />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赵梅先开了口:<br />
“小钟,你这是咋......”<br />
“气死我了!”钟文姝把随身带的包往柜台上的一放,打开提前准备好的水杯猛灌了几口。<br />
因为动作太大,还有水顺着下巴流了下去。<br />
婶子们就愣愣看着她的动作,都忘了开口。<br />
险些被自己呛着的钟文姝继续表演:<br />
“太过分了!真的太过分了!赵姨你说是不是太过分了!”<br />
赵梅:是...吧?<br />
第124章 我们准备好了接下来一天的时间,钟文姝一直是气鼓鼓的,没人买东西的时候就随机找一位婶子问一句“过不过分!”<br />
婶子们还能怎么办,没看这小丫头都快哭了,她们敢不附和吗?<br />
要是真哭出来,别让来买东西的人误会她们一起欺负人,那可就真的说不清楚了。<br />
于是乎,婶子们哄了钟文姝一天,也没搞清楚这丫头到底是觉得什么过分。<br />
不过婶子们秉承着就近原则,两两凑在一起小声嘀咕。<br />
这个问:“小钟到底在说啥?”<br />
另一个答:“你这还不懂?那肯定是小关没和小钟提前说,这不生气了!”<br />
“那还真挺气的,这弟弟和小姐妹处对象,当姐姐的领证的时候才知道。”<br />
“那是挺惨的,她俩得不得闹起来?”<br />
“不知道啊,不过我觉得多半得闹!”<br />
婶子们想想,突然觉得被安慰到了。<br />
“刘姨,你就说过不过分!”钟文姝又开始了。<br />
“快快快,那丫头叫你,赶紧的,人快哭了。”<br />
“诶!对对,太过分了!”刘姓婶子继续微笑敷衍。<br />
最后下班时间一到,闹腾了一天的小钟走的时候,婶子们就差列队欢送了。<br />
那么自然,压力就给到了关姓当事人。<br />
但是让婶子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两个小年轻是结伴来的,看样子似乎还挺不愉快。<br />
严格说,是一个在哄着另一个。<br />
肩负着全供销社期望的赵梅凑近了两人,刚开口说了俩字,就被关月打断:<br />
“赵姨,咱俩等会儿说啊。”<br />
然后,关月又转头对钟文姝道:“好了好了,不气了啊!”<br />
钟文姝委屈巴巴:“可是真的很过分!”<br />
关月:“对对,过分!”<br />
行吧,这俩人还有内部矛盾要解决,她们再等等。<br />
两位年轻同志偷偷击掌表示合作愉快。<br />
就这么等了不知道多少天,两个人总算是和好了,婶子们的话题已经变成了知青回城一事儿。<br />
从今年年初开始,各地都陆续有了回城的名额,但也不知道咋回事儿,他们这片儿明明家家户户都有在乡下的孩子,可愣是一个回来的都没有。<br />
直到四月中开始,才有了消息。<br />
很多老三届早就没了希望在当地娶妻生子,这样的机会自然落不到他们头上。<br />
还有一些因为不通人情世故,自视清高,得罪了当地的大队长,也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名额落在了同伴身上。钟母自然也盼着小儿子能回来,一封封寄过去都没得到想要的消息。<br />
钟父见此只能安慰:<br />
“小北才去多久,你看这回来的不都是走了五六年,隔壁院那个杨家,儿子是老三届,这去了得有八年了吧?”<br />
“我知道,但是万一呢。”<br />
“等等吧,也许就像你说的,万一呢。”<br />
微弱的希望那也是希望。<br />
书信越堆越高,北小弟始终没能回来,但京中的气氛渐渐有了变化。<br />
老爷子越来越频繁研究报纸,时不时就和童老爷子嘀咕些什么。<br />
钟文南亦是如此,这些年他多少往上走了走,再加上天生的敏锐感,他从层层迷雾中找到了那条看起来最有可能的路。<br />
如果真是那样,那是不是他们都是有可能的?<br />
如果真是那样,那......<br />
有这种敏锐度的不止爷孙俩,像是关远志,像是马局长,还有无数个钟老爷子这样的人物。<br />
当然也有不以为意的。<br />
而钟文姝是在被老爷子叫回家的时候才知道了点儿皮毛。<br />
老爷子也没多说什么,他直接告诉家里的这些孙辈,全都去学习!<br />
见缝插针,头悬梁锥刺股都得去学!<br />
钟文东不明所以,傻愣愣问为啥。<br />
老爷子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同样一头雾水的钟文婷夫妻,想想他们的学历,干脆挥挥手让这些人先各回各家。<br />
有些话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说法。<br />
这不是偏心,只是最佳方案。<br />
等到屋子里只剩下钟文姝和钟文南夫妻俩,老爷子关紧了房门,将自己的猜测全盘托出。<br />
钟文南越听眼睛越亮,像是找到知己般,也说了自己的想法。<br />
钟文姝和关月对视了一眼,也没有了一开始的漫不经心。<br />
三天后,带着老爷子亲笔信的包裹寄往了一南一北。<br />
亲眼看着邮递员接下包裹,老爷子的眼睛都有点泛红。<br />
希望那条路是真的。<br />
“你说会是真的吗?”夜已经深了,钟文姝却是毫无睡意,喃喃的话也不知道是在问谁。<br />
贺实虽没参与祖孙之间的小会,但听了媳妇的转述再联想到马局长似是而非的话,心中的天秤也开始倾斜。<br />
“不管是不是真的,试试吧,就算不是,咱也不亏。”话没说满,但也足够表明自己的态度。<br />
钟文姝翻了个身,面向贺实,深呼一口气,坚定道:“我要试试!”
不多,一人就两颗。<br />
等到新人走,办事员凑在一起吃着喜糖闲聊。<br />
年轻办事员:“最近来领证的人是越来越多了。”<br />
“可不是,还有不少三四十岁的来补的。”<br />
“正好咱也能沾沾喜气...”<br />
话还没说,这办事员就不自觉一阵哆嗦,回头一看就瞧见齐二妈正一脸幽怨盯着自己。<br />
“杨姐,我就是随便说说...”您别这么看着我啊!!<br />
齐二妈:“没事,我也随便听听。”<br />
年轻办事员:......<br />
----<br />
供销社的售货员们包括赵梅在内都很震惊。<br />
这小关一声不吭就领证了?<br />
还是小钟的弟弟?<br />
所以感情那小南钟不是来接她姐,是来接对象的?<br />
姥姥的,这保密工作做得那是真好。<br />
要知道她们这些婶子可是阅人无数,愣是被几个小年轻给糊弄过去了。<br />
岂有此理!<br />
于是,磨刀霍霍的婶子们找不到请假的关月,先把目光看向了帮凶钟文姝。<br />
钟文姝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出,在供销社门口深呼一口气,然后半是气愤半是委屈,再夹杂着点开心,十分有气势走进了供销社。<br />
这样的神情让本来打算数落两句的婶子们住了嘴。<br />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赵梅先开了口:<br />
“小钟,你这是咋......”<br />
“气死我了!”钟文姝把随身带的包往柜台上的一放,打开提前准备好的水杯猛灌了几口。<br />
因为动作太大,还有水顺着下巴流了下去。<br />
婶子们就愣愣看着她的动作,都忘了开口。<br />
险些被自己呛着的钟文姝继续表演:<br />
“太过分了!真的太过分了!赵姨你说是不是太过分了!”<br />
赵梅:是...吧?<br />
第124章 我们准备好了接下来一天的时间,钟文姝一直是气鼓鼓的,没人买东西的时候就随机找一位婶子问一句“过不过分!”<br />
婶子们还能怎么办,没看这小丫头都快哭了,她们敢不附和吗?<br />
要是真哭出来,别让来买东西的人误会她们一起欺负人,那可就真的说不清楚了。<br />
于是乎,婶子们哄了钟文姝一天,也没搞清楚这丫头到底是觉得什么过分。<br />
不过婶子们秉承着就近原则,两两凑在一起小声嘀咕。<br />
这个问:“小钟到底在说啥?”<br />
另一个答:“你这还不懂?那肯定是小关没和小钟提前说,这不生气了!”<br />
“那还真挺气的,这弟弟和小姐妹处对象,当姐姐的领证的时候才知道。”<br />
“那是挺惨的,她俩得不得闹起来?”<br />
“不知道啊,不过我觉得多半得闹!”<br />
婶子们想想,突然觉得被安慰到了。<br />
“刘姨,你就说过不过分!”钟文姝又开始了。<br />
“快快快,那丫头叫你,赶紧的,人快哭了。”<br />
“诶!对对,太过分了!”刘姓婶子继续微笑敷衍。<br />
最后下班时间一到,闹腾了一天的小钟走的时候,婶子们就差列队欢送了。<br />
那么自然,压力就给到了关姓当事人。<br />
但是让婶子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两个小年轻是结伴来的,看样子似乎还挺不愉快。<br />
严格说,是一个在哄着另一个。<br />
肩负着全供销社期望的赵梅凑近了两人,刚开口说了俩字,就被关月打断:<br />
“赵姨,咱俩等会儿说啊。”<br />
然后,关月又转头对钟文姝道:“好了好了,不气了啊!”<br />
钟文姝委屈巴巴:“可是真的很过分!”<br />
关月:“对对,过分!”<br />
行吧,这俩人还有内部矛盾要解决,她们再等等。<br />
两位年轻同志偷偷击掌表示合作愉快。<br />
就这么等了不知道多少天,两个人总算是和好了,婶子们的话题已经变成了知青回城一事儿。<br />
从今年年初开始,各地都陆续有了回城的名额,但也不知道咋回事儿,他们这片儿明明家家户户都有在乡下的孩子,可愣是一个回来的都没有。<br />
直到四月中开始,才有了消息。<br />
很多老三届早就没了希望在当地娶妻生子,这样的机会自然落不到他们头上。<br />
还有一些因为不通人情世故,自视清高,得罪了当地的大队长,也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名额落在了同伴身上。钟母自然也盼着小儿子能回来,一封封寄过去都没得到想要的消息。<br />
钟父见此只能安慰:<br />
“小北才去多久,你看这回来的不都是走了五六年,隔壁院那个杨家,儿子是老三届,这去了得有八年了吧?”<br />
“我知道,但是万一呢。”<br />
“等等吧,也许就像你说的,万一呢。”<br />
微弱的希望那也是希望。<br />
书信越堆越高,北小弟始终没能回来,但京中的气氛渐渐有了变化。<br />
老爷子越来越频繁研究报纸,时不时就和童老爷子嘀咕些什么。<br />
钟文南亦是如此,这些年他多少往上走了走,再加上天生的敏锐感,他从层层迷雾中找到了那条看起来最有可能的路。<br />
如果真是那样,那是不是他们都是有可能的?<br />
如果真是那样,那......<br />
有这种敏锐度的不止爷孙俩,像是关远志,像是马局长,还有无数个钟老爷子这样的人物。<br />
当然也有不以为意的。<br />
而钟文姝是在被老爷子叫回家的时候才知道了点儿皮毛。<br />
老爷子也没多说什么,他直接告诉家里的这些孙辈,全都去学习!<br />
见缝插针,头悬梁锥刺股都得去学!<br />
钟文东不明所以,傻愣愣问为啥。<br />
老爷子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同样一头雾水的钟文婷夫妻,想想他们的学历,干脆挥挥手让这些人先各回各家。<br />
有些话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说法。<br />
这不是偏心,只是最佳方案。<br />
等到屋子里只剩下钟文姝和钟文南夫妻俩,老爷子关紧了房门,将自己的猜测全盘托出。<br />
钟文南越听眼睛越亮,像是找到知己般,也说了自己的想法。<br />
钟文姝和关月对视了一眼,也没有了一开始的漫不经心。<br />
三天后,带着老爷子亲笔信的包裹寄往了一南一北。<br />
亲眼看着邮递员接下包裹,老爷子的眼睛都有点泛红。<br />
希望那条路是真的。<br />
“你说会是真的吗?”夜已经深了,钟文姝却是毫无睡意,喃喃的话也不知道是在问谁。<br />
贺实虽没参与祖孙之间的小会,但听了媳妇的转述再联想到马局长似是而非的话,心中的天秤也开始倾斜。<br />
“不管是不是真的,试试吧,就算不是,咱也不亏。”话没说满,但也足够表明自己的态度。<br />
钟文姝翻了个身,面向贺实,深呼一口气,坚定道:“我要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