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qingshuge.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如火如荼的辩经几日,不知不觉间,便到了雨水节气。<br /><br />这个时节,北方虽然仍旧没到春意显露的时候,却总算不再连日大雪了。<br /><br />紫禁城的积雪也逐渐开化,清爽了些许。<br /><br />天气好,那便是围炉煮茶的好时节了。<br /><br />朱翊钧一大早跑到元熙延年殿,跟李太后问安时,当场就被李太后留下,跟着外戚们一起闲话。<br /><br />也就是李文全父子,李彩云一人。<br /><br />李诚铭半边屁股别扭坐在位置上,不时挪动更换姿势,龇牙咧嘴。<br /><br />最后干脆站起来侍奉君父长辈们端茶递水。<br /><br />李太后用眼神剜了李诚铭一道,又看向兄长李文全:“大兄,诚铭这孩子今年都十九了,也该成婚了,省得心思浮躁。”<br /><br />李彩云很是认同地点了点头,看向李文全:“大兄,太后说得对,小时候咱们庄上,谁家十九岁还没成婚,是要被背后指指点点的。”<br /><br />她大李太后四岁,今年已经三十四了,也是最爱催婚的长辈。<br /><br />李文全余光打量着皇帝,面上不动声色道:“太后,去年底刚见过了两家,再分辨一段时日,便能定下来了。”<br /><br />李诚铭神情略有窘迫,求助般看向皇帝。<br /><br />朱翊钧熟视无睹,将茶杯放在手中来回摩挲以作暖手,好奇追问道:“怎地未听表兄说起,不知是怎样人家?”<br /><br />李文全在中军都督府厮混了两年,整个人贵气了不少。<br /><br />他拘谨而不失温情地看着皇帝回道:“陛下,不是什么大户,一家是诸生之女,近祖最高只做过知县,另一家是商贩之女,就是前年收购的一家海商,人看着都还不错,父辈心思也算纯良。”<br /><br />朱翊钧点了点头,并未发表反对的意见。<br /><br />他对此还是比较认可的,虽然自己积极拥抱政事,但这些亲戚,还是少来沾染为好。<br /><br />尤其李诚铭这样跑去给魏忠贤立生祠的,显然政治嗅觉不行,玩不转这些事。<br /><br />这时候,李太后自顾自酌了一口茶,若有所指道:“再分辨下来恐怕又是一年过去了,难不成还想二十成婚?依我看,还是早日成婚的好,无后为大啊。”<br /><br />李文全低头看到皇帝的脚有些紧张地往后缩了缩,他话到嘴边,立刻改了说法:“成婚是大事,慢慢来慢慢来。”<br /><br />李太后还要说话。<br /><br />朱翊钧连忙插话道:“方才舅父提及海商,正好与舅父说道说道此事,也好为表兄彩礼计较。”<br /><br />“沿海除了官运漕粮外,诸司这半年便会逐步向民间商会开放,差不多入秋之后,便可以领牌照了。”<br /><br />“舅父还是尽快把架子搭起来。”<br /><br />虽然朱衡整饬航线还要二年余,但牌照可以先发起来嘛。<br /><br />一年后可以先通南直隶到天津卫这一段,已经足够搞内贸了。<br /><br />创收不创收的且不说,君父主要还是为了商会好,总得提前布置好一番货物、销路之类事。<br /><br />当然,还有一点在于。<br /><br />航线修着修着,肯定不时还有一些牛鬼蛇神,苍蝇嗡鸣。<br /><br />把牌照先发下去,人自然就团结起来了——资本对于保守封建势力来说,已经算是进步了。<br /><br />李文全听后,连忙起身,避席拜谢:“多谢陛下。”<br /><br />朱翊钧摆了摆手,示意坐下说。<br /><br />李文全从善如流坐下,斟酌道:“陛下,出海的事且先不说。”<br /><br />“这沿海的海运,有前宋故事在,各家都比较积极,目前魏国公、英国公、平江伯、定远侯、大长公主、王崇古家里、许国家里……都有意搭伙做这事。”<br /><br />“如今都说,能不能跟着漕运衙门去年试运海运的线路,咱们也先跑跑看。”<br /><br />说起正事,李太后也不再纠结方才的事情,转而将注意力放在所谓海商的事情上——给娘家谋正经财源的事,李太后还是很支持的。<br /><br />她好奇道:“不是说清江船厂的船明年才能造出来?现下拿什么试?”<br /><br />李文全欲言又止。<br /><br />朱翊钧倒是没什么避讳:“娘亲,国朝禁海只对上面禁得严,下面私造、私运就没停过,只是对外宣称没有罢了。”<br /><br />“正因如此,当初隆庆年间开海,才会眼巴巴跑到民间去购船。”<br /><br />李太后哦了一声:“那看来还是挣钱的。”<br /><br />总不至于商会冒着风险就为了亏本吧。<br /><br />朱翊钧想了想,看着李文全嘱咐道:“太仓、嘉定往北的路线不能让你们走,那边聚水所委,渺茫无山,非遮洋船能过。”<br /><br />“这样罢,还是自淮安而东,引登莱以泊天津。”<br /><br />他顿了顿,再度强调:“安全为上。”<br /><br />沿海为什么比出海要简单?就是因为可以频繁停靠。<br /><br />但东海那边渺茫无山,趋避靡及,对船的要求就高了。<br /><br />船漂没倒还好,就怕出了人命。<br /><br />李文全连忙应下。<br /><br />小皇帝打了个岔的功夫,李太后也不再说什么婚事了。<br /><br />又东拉西扯一番,向皇帝说起移宫的事。<br /><br />其实自打过了元宵之后,西苑一些不打紧的东西,便陆陆续续搬回紫禁城了。<br /><br />眼下,三位圣人也该回去了。<br /><br />朱翊钧想了想,还是无奈地点了点头:“稍后孩儿去看看慈庆宫是否当真修缮妥当,若是无碍,咱们便动身就是。”<br /><br />修缮妥当肯定是妥当了,八月就妥当了,但不是没亲眼见过嘛。<br /><br />而且房子刚装修完,静置一个半年,难道不是很合理的事情?<br /><br />也不能怪朱翊钧拖延。<br /><br />主要,办公地点是建筑群落还是依山傍水,体验可完全不一样。<br /><br />紫禁城的绿化属实不行!<br /><br />话都说到这里了,朱翊钧也有了由头告辞。<br /><br />他看向李太后:“那孩儿现在去乾光殿问安,顺路去慈庆宫看看,也好早些移宫,母后要一道前往吗?”<br /><br />李太后瘪着嘴,翻了个白眼:“我就不去了,稍后国丈还要入宫。”<br /><br />朱翊钧见状也不由腹诽一句,都三十岁的人了,还做小女儿态。<br /><br />心里想着,面上却是起身恭敬行了一礼,这才转身离开了元熙延年殿。<br /><br />……<br /><br />朱翊钧刚一从殿里出来,就看到翰林编修邓以赞挺直腰杆,与张宏一左一右等在殿外。<br /><br />两人看到皇帝出来,也是立刻迎上前:“陛下。”<br /><br />朱翊钧奇怪地看了邓以赞一眼:“邓卿不是明日才当值?沈鲤呢?”<br /><br />轮值也得按照基本法才对。<br /><br />邓以赞闻言,开口回道:“陛下,数日前倒春寒,忽冷忽热之下,沈检讨不慎染了风寒后便一病不起,之后不见好转,已然下不来床了。”<br /><br />“今日实在捱不住,这才让臣来顶班。”<br /><br />一旁的张宏从袖中取出一份奏疏,双手呈上,言辞简短:“陛下,沈鲤以疾请致仕。”<br /><br />朱翊钧愣了愣,下意识接了过来。<br /><br />他登基以来,见过太多喊着要致仕的官吏,这还是第一次真遇到有人病得不行想致仕的,一时间还有些不习惯。<br /><br />朱翊钧翻开沈鲤的奏疏。<br /><br />只见字体颇有些歪歪扭扭,显然是书写时,软弱无力所致。<br /><br />沈鲤文辞极好,念之朗朗上口。<br /><br />朱翊钧一路看下来,下意识便沉浸其中,喃喃自语:“一骨空在,身魂相离,语言错乱,足不任地,日夜呻吟涕泪……”<br /><br />“臣访医切脉,谓是繁火内蒸,心脾两竭,寒热交讧,肌肉潜消,即今瘦骨如柴,惟有一息未断,奄奄待尽而已。”<br /><br />这写得……朱翊钧看到这里,已是不忍再继续看下去。<br /><br />默默合上了奏疏。<br /><br />沈鲤的身体不好他是知道的,隆庆元年就因此请假回老家,尤其自成婚以来,生了十几个孩子大多夭折,就活下来两个女儿,可见精子质量也不太行。<br /><br />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了,朱翊钧也不好强行挽留。<br /><br />朱翊钧叹息一声,跟张宏吩咐道:“致仕就不必了,以病给假罢,什么时候修养好了再回朝。”<br /><br />说罢,他又看向邓以赞,语重心长:“平日里空闲下来,还是要多强健体魄,调养身体才是。”<br /><br />身体不好的可不止沈鲤。<br /><br />还有什么张居正、陈栋、余有丁,不是先天营养不良,就是乱吃补药,身子虚得不行,不是风寒肺病,就是中暑心疾。<br /><br />不说锻炼身体吧,调理一下也行啊。<br /><br />邓以赞个子矮小,身子自然也说不上好,平日里也属于经常因病请假的一批人。<br /><br />见皇帝这般说了,他也只好站着默默受训。<br /><br />朱翊钧抒发够了,也不再继续,摆了摆手:“让王家屏补沈鲤的位,值文华殿吧。”<br /><br />其实从政治角度考量的话,许国要更合适一点。<br /><br />但许国这厮口音太重,替皇帝诵读考卷,能给考生排名干掉一百名的那种。<br /><br />要是整天在文华殿“我滴孩”,恐怕得熊敦朴第二。<br /><br />邓以赞记在心中,答道:“臣遵旨。”<br /><br />朱翊钧点了点头,又跟张宏嘱咐了一番,除了赐路费、表里,命驰驿归乡一条龙外,又带话看望,如何如何宽慰勉励沈鲤云云。<br /><br />一行人说着正事,脚下不停,往乾光殿陈太后的寝宫而去。<br /><br />朱翊钧走在前头,头也不回开口道:“近几日朕还有什么要事要办,邓卿一并说了吧。”<br /><br />有个词叫与日俱增。<br /><br />朱翊钧感觉他的政事就是这么个趋势,一日比一日多。<br /><br />如今已经到了不经人提醒,就可能会遗漏的地步了。<br /><br />这是值万寿宫的职责,邓以赞自然早有腹稿:“陛下,当先一事,乃元辅所奏,二月初三,御皇极门午朝之仪。”<br /><br />朱翊钧点了点头。<br /><br />这事他倒是还记得。<br /><br />御皇极门午朝之仪,是接见地方官员的大仪,也是张居正新年第一道面子工程——这是太祖留下的好习惯,访民间疾苦,不过弘治朝以后,就废弃不举了。<br /><br />首辅先生说,如今的皇帝天纵圣明,励精图治,终于能拿的出手了,必须要给地方官吏长者看看,这叫彰天威、昭德意、光盛举。<br /><br />当然,戚继光自然也在其中。<br /><br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 <br /><br />
灵异鬼怪相关阅读More+

1979黄金时代

睡觉会变白

神话之后

鹅是老五

仙人消失之后

九方烨

青山

会说话的肘子

大道之上

宅猪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皮皮树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