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不会和祁旭一样。”<br />
“你信我。”<br />
他想说的话太多了,可舌尖凝涩地动了动,最终也没能说出口。<br />
只化作了最简单的三个字——<br />
“你信我。”<br />
崔锦之有些茫然地坐在石凳上,手掌下是有力的心跳,带着几分炽热,温柔而坚定地传过了。<br />
她对天下苍生说过无数次,可以信任她,像一棵古树,枝繁叶茂地保护着每一个人。<br />
有人赞她心系百姓,有人骂她挟势弄权,但所有人都认为她坚不可摧,天下事无有不为。<br />
她也按照全天下所想的那样,顶着支离的病骨,一生于大燕,一生于百姓。<br />
可是第一次有人对她说,你信我。<br />
无端让人落泪。<br />
重生回来后的每一刻,看似沉静地安排了好一切,可她的心里始终有一个变数。<br />
那就是祁宥。<br />
人心易变,谁又能保证祁宥不是下一个二皇子呢?<br />
但此时此刻,少年眸色潋滟,带着一往无前的赤诚,紧紧盯着她。<br />
让崔锦之忍不住就这样交付信任。<br />
就像他当年那样。<br />
崔锦之紧紧回握住祁宥的手,少年捕捉到了这一瞬间,眸色亮了亮,心脏跳得飞快,站起身子狠狠抱住她。<br />
丞相惊呼一声,猝不及防被人抱了个满怀,心下又是无奈又是好笑。<br />
“殿下……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像个小孩子一般。”<br />
他闷闷地声音传来:“……那我一辈子也要赖着老师。”<br />
她假装烦恼地叹了一口气:“如今除去丞相府里的人,还得养个皇子,不知又得花费多少了。”<br />
“那把我的东西都给老师。”<br />
“好啊,原来殿下还要私库藏着宝贝呢……”<br />
-------------------------------------<br />
金碧辉煌的养心殿内,令和帝正和祁宥大眼瞪小眼。<br />
少年一袭锦衣,玉冠束着黑发,凛凛地站在殿内,神色淡漠地瞧着令和帝。<br />
皇帝忍不住咳嗽了一下,被祁宥那双没有温度的眸子看得心里毛毛的。<br />
他一时间还真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儿子。<br />
令和帝年轻时也风流多情过,为一个异族妃嫔,不惜耗费人力财力,硬生生建造出一座独属于她的望舒宫来。可见有多么的宠爱常曦夫人。<br />
只不过帝王多薄情,自从常曦意外疯掉后,他足足有整整十二年,未曾见过这个儿子。<br />
十二年过去,他当初对常曦的爱和怒早就不见了,自然对祁宥也没什么感情了,可一不留神,他就在丞相的谆谆教诲和关爱下,长成这样一个风度翩翩,文韬武略的少年郎了。<br />
这段时日,无论是闽州之功,还是在朝堂上他的表现,都让令和帝骄傲之余,有些许心酸。<br />
他颇为惆怅地叹了一口气,想起祁宥依赖崔锦之的模样,心里居然忍不住地冒出一个酸泡泡。<br />
“宥儿……咳……你的伤势如何了?”<br />
祁宥略略皱眉,很快又恢复成恭敬谦逊的模样,“已经无碍了。”<br />
令和帝有些恍惚,总觉得这段对话进行过似的。<br />
他绞尽脑汁,又继续关心祁宥:“平日里上书房的功课难不难啊?”<br />
祁宥沉默了好一会,才道:“……儿臣由丞相教导,不去上书房。”<br />
“……哦。”令和帝哽了一下,“待明年开了年,朕就给你开府,再过几年,也要行加冠礼了。”<br />
他总算找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精神为之一振:“宥儿,可有心仪的人家,倒是可以提前着手准备了。”<br />
祁宥黑沉的眸子涌上不耐烦,他低下头答道:“二皇兄和三皇兄还未成亲。”<br />
令和帝不在意地摆摆手,“你二皇兄不久就会大婚,三皇兄还有贵妃为他操持。”<br />
“丞相也不曾成亲,怕是都忘了宥儿的大事。”<br />
他满意地点点头,这种事情,还是得靠他这个父皇啊。<br />
祁宥面不改色地应对着,心里烦躁地要命。<br />
早知道就称病不来了,浪费了这许多时间同令和帝说废话。<br />
他安安静静地听令和帝东拉西扯,说了一大堆官员家的女儿,总算被皇帝大发慈悲地放过了。<br />
少年迫不及待地踏出养心殿,差点撞上了在门口的李公公,李祥手忙脚乱地护着手里的参汤,看着祁宥的背影,心底忍不住嘀咕一声。<br />
怎么跟去见心上人似的。<br />
第五十四章 卑劣<br />
丞相府内,崔锦之正倚在窗边,细细地看着手上的书卷,神色认真,一袭月白色长衫,三千墨发尽数用玉簪挽起,透着一股雅致淡然。<br />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崔锦之抬头望向来人,笑了笑:“殿下不是去了养心殿,怎么这么快就出宫来了。”<br />
少年神色闷闷地走了过来,沉默地同她在挤在短塌上。<br />
崔锦之放下书卷,想要去看他的面容,却被少年环住腰,将头轻轻地靠在她的背上。<br />
“这是怎么了?”她被人锢得不能动弹半分,只好就着这个姿势问他,“陛下训斥你了?”<br />
“没有……”闷闷不乐的声音传来,“他想摘果子。”<br />
崔锦之听得一头雾水,令和帝一把年纪了,还能摘什么果子。<br />
又听少年继续道:“老师将我教导的这样好,他就忍不住对我示好了。”丞相总算听明白了,转过身去揪他的脸,无奈道:“胡说八道什么,陛下还需要对谁示好吗?”<br />
祁宥继续嘟囔:“将我抛在冷宫十二年,却在看到我长成时,迫不及待地凑了过来,不是示好是什么?”<br />
崔锦之沉默下来,想起令和帝曾经的样子,忍不住对眼前的少年又多了一丝疼惜。<br />
放任他被凌辱打骂,被其他嫔妃戕害,让祁宥这些年一个人承受了如此多的苦难,却在他变得刀枪不入,心志坚定时,摆出自己的慈父形象来。<br />
她眸色温润地望着祁宥,说:“不提这个了,殿下今日就留在府中用膳吧,想吃些什么?臣去吩咐厨房。”<br />
少年也笑了笑:“都好,老师吃什么,我就吃什么。”<br />
崔锦之起身往外走去,身后的少年先前还是一副温顺可怜的模样,却在顷刻间变化了,眸中盈满了炙热压抑的情绪。<br />
他努力闭了闭眼,将疯狂叫嚣的绿轴妄念压制下来。<br />
想到令和帝,祁宥嗤笑了一声,他这个便宜爹,好歹在今日发挥了自己为数不多的作用。<br />
少年眸色又温和下来,看向崔锦之的背影,道:“……老师,那我今晚能不走了吗?”<br />
崔锦之脚下一个不稳:……这小屁孩,还得寸进尺上了!<br />
-------------------------------------<br />
秋意浓厚,泛黄的落叶满地零落,寒鸦低掠,满目萧瑟凉意。<br />
可京城却迎来了两件大事。<br />
第一件事,二皇子封景王,与太尉王宾鸿嫡女大婚,第二件事,自然就是两月后令和帝的大寿了。<br />
距离上一回大皇子成亲,都是六七年的事情了,不过大皇子并不受宠,成婚在京城就如一粒小石子没入水面,激起一点涟漪便算了。<br />
不似二皇子,母族强盛,皇帝宠爱,娶的又是太尉嫡女,这京城上下可谓是张灯结彩,景王府更是灯火通明,红绸高挂,恭贺道喜之人络绎不绝。<br />
连平日里时常摆足了冷静自持的祁旭,在人生大喜之事上,也忍不住露出高兴的神色,亲自迎来送往。<br />
崔锦之同祁宥露了个面,便早早从宴席上退了出来。<br />
他们没坐马车,就这样走在人烟稀少的小巷中,忍不住相视一笑。<br />
祁宥翘了翘唇角,从心底涌上一股奇异的满足感,就像是逃离开沉重喧嚣的尘世,隔绝了所有人,独独只剩下一个她。<br />
他们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在疏朗无云的星空下。<br />
“前世祁旭大婚时,老师也这样偷跑出来躲懒吗?”<br />
祁宥突然问道。<br />
崔锦之笑了笑,“自然不能了,看似是景王大婚,实则不过是换了个地方继续勾心斗角罢了。”<br />
她无奈地叹息一声:“他倒是红烛高照,美人在怀,可怜了臣,还得打起精神和那一群老狐狸周旋。”<br />
少年微不可察地轻笑一声。<br />
崔锦之倒是有些好奇地看向他。<br />
其实这些年来,她和祁宥都尽量默契地不提起前世之事。<br />
一则是,他们二人都非依赖前世的经历行事,自己的行为改变,焉知别人的选择会不会跟着改变呢?二则是,前世他们俩属实没什么好下场,都不愿揭开对方的伤疤,去窥探血淋淋的过往。<br />
“老师,想不想知道那个时候的我,在干嘛?”<br />
他主动提起,用一种极其轻松的口吻说道:“那个时候……祁旭早在几年前就成了储君,而我身上的毒,已时不时的开始发作了。”<br />
“所幸没人在乎我,特别是我的好父皇,把我丢到了西南的军营,就什么都没管了。”<br />
崔锦之想起来了,那个时候令和帝将四皇子调派去荒芜的西南之地,表面是让他历练,实则是根本不想看到他。<br />
除去每年回京述职,甚至连令和帝驾崩,景王登基,崔锦之都没有见过祁宥一面。<br />
但也正因如此,祁宥才避免了储君时期血雨腥风的夺嫡之争,更让祁旭看到他这个弟弟的与世无争,在祁旭登基后,封了他一个闲散王爷,自此更是鲜少回京了。
“你信我。”<br />
他想说的话太多了,可舌尖凝涩地动了动,最终也没能说出口。<br />
只化作了最简单的三个字——<br />
“你信我。”<br />
崔锦之有些茫然地坐在石凳上,手掌下是有力的心跳,带着几分炽热,温柔而坚定地传过了。<br />
她对天下苍生说过无数次,可以信任她,像一棵古树,枝繁叶茂地保护着每一个人。<br />
有人赞她心系百姓,有人骂她挟势弄权,但所有人都认为她坚不可摧,天下事无有不为。<br />
她也按照全天下所想的那样,顶着支离的病骨,一生于大燕,一生于百姓。<br />
可是第一次有人对她说,你信我。<br />
无端让人落泪。<br />
重生回来后的每一刻,看似沉静地安排了好一切,可她的心里始终有一个变数。<br />
那就是祁宥。<br />
人心易变,谁又能保证祁宥不是下一个二皇子呢?<br />
但此时此刻,少年眸色潋滟,带着一往无前的赤诚,紧紧盯着她。<br />
让崔锦之忍不住就这样交付信任。<br />
就像他当年那样。<br />
崔锦之紧紧回握住祁宥的手,少年捕捉到了这一瞬间,眸色亮了亮,心脏跳得飞快,站起身子狠狠抱住她。<br />
丞相惊呼一声,猝不及防被人抱了个满怀,心下又是无奈又是好笑。<br />
“殿下……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像个小孩子一般。”<br />
他闷闷地声音传来:“……那我一辈子也要赖着老师。”<br />
她假装烦恼地叹了一口气:“如今除去丞相府里的人,还得养个皇子,不知又得花费多少了。”<br />
“那把我的东西都给老师。”<br />
“好啊,原来殿下还要私库藏着宝贝呢……”<br />
-------------------------------------<br />
金碧辉煌的养心殿内,令和帝正和祁宥大眼瞪小眼。<br />
少年一袭锦衣,玉冠束着黑发,凛凛地站在殿内,神色淡漠地瞧着令和帝。<br />
皇帝忍不住咳嗽了一下,被祁宥那双没有温度的眸子看得心里毛毛的。<br />
他一时间还真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儿子。<br />
令和帝年轻时也风流多情过,为一个异族妃嫔,不惜耗费人力财力,硬生生建造出一座独属于她的望舒宫来。可见有多么的宠爱常曦夫人。<br />
只不过帝王多薄情,自从常曦意外疯掉后,他足足有整整十二年,未曾见过这个儿子。<br />
十二年过去,他当初对常曦的爱和怒早就不见了,自然对祁宥也没什么感情了,可一不留神,他就在丞相的谆谆教诲和关爱下,长成这样一个风度翩翩,文韬武略的少年郎了。<br />
这段时日,无论是闽州之功,还是在朝堂上他的表现,都让令和帝骄傲之余,有些许心酸。<br />
他颇为惆怅地叹了一口气,想起祁宥依赖崔锦之的模样,心里居然忍不住地冒出一个酸泡泡。<br />
“宥儿……咳……你的伤势如何了?”<br />
祁宥略略皱眉,很快又恢复成恭敬谦逊的模样,“已经无碍了。”<br />
令和帝有些恍惚,总觉得这段对话进行过似的。<br />
他绞尽脑汁,又继续关心祁宥:“平日里上书房的功课难不难啊?”<br />
祁宥沉默了好一会,才道:“……儿臣由丞相教导,不去上书房。”<br />
“……哦。”令和帝哽了一下,“待明年开了年,朕就给你开府,再过几年,也要行加冠礼了。”<br />
他总算找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精神为之一振:“宥儿,可有心仪的人家,倒是可以提前着手准备了。”<br />
祁宥黑沉的眸子涌上不耐烦,他低下头答道:“二皇兄和三皇兄还未成亲。”<br />
令和帝不在意地摆摆手,“你二皇兄不久就会大婚,三皇兄还有贵妃为他操持。”<br />
“丞相也不曾成亲,怕是都忘了宥儿的大事。”<br />
他满意地点点头,这种事情,还是得靠他这个父皇啊。<br />
祁宥面不改色地应对着,心里烦躁地要命。<br />
早知道就称病不来了,浪费了这许多时间同令和帝说废话。<br />
他安安静静地听令和帝东拉西扯,说了一大堆官员家的女儿,总算被皇帝大发慈悲地放过了。<br />
少年迫不及待地踏出养心殿,差点撞上了在门口的李公公,李祥手忙脚乱地护着手里的参汤,看着祁宥的背影,心底忍不住嘀咕一声。<br />
怎么跟去见心上人似的。<br />
第五十四章 卑劣<br />
丞相府内,崔锦之正倚在窗边,细细地看着手上的书卷,神色认真,一袭月白色长衫,三千墨发尽数用玉簪挽起,透着一股雅致淡然。<br />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崔锦之抬头望向来人,笑了笑:“殿下不是去了养心殿,怎么这么快就出宫来了。”<br />
少年神色闷闷地走了过来,沉默地同她在挤在短塌上。<br />
崔锦之放下书卷,想要去看他的面容,却被少年环住腰,将头轻轻地靠在她的背上。<br />
“这是怎么了?”她被人锢得不能动弹半分,只好就着这个姿势问他,“陛下训斥你了?”<br />
“没有……”闷闷不乐的声音传来,“他想摘果子。”<br />
崔锦之听得一头雾水,令和帝一把年纪了,还能摘什么果子。<br />
又听少年继续道:“老师将我教导的这样好,他就忍不住对我示好了。”丞相总算听明白了,转过身去揪他的脸,无奈道:“胡说八道什么,陛下还需要对谁示好吗?”<br />
祁宥继续嘟囔:“将我抛在冷宫十二年,却在看到我长成时,迫不及待地凑了过来,不是示好是什么?”<br />
崔锦之沉默下来,想起令和帝曾经的样子,忍不住对眼前的少年又多了一丝疼惜。<br />
放任他被凌辱打骂,被其他嫔妃戕害,让祁宥这些年一个人承受了如此多的苦难,却在他变得刀枪不入,心志坚定时,摆出自己的慈父形象来。<br />
她眸色温润地望着祁宥,说:“不提这个了,殿下今日就留在府中用膳吧,想吃些什么?臣去吩咐厨房。”<br />
少年也笑了笑:“都好,老师吃什么,我就吃什么。”<br />
崔锦之起身往外走去,身后的少年先前还是一副温顺可怜的模样,却在顷刻间变化了,眸中盈满了炙热压抑的情绪。<br />
他努力闭了闭眼,将疯狂叫嚣的绿轴妄念压制下来。<br />
想到令和帝,祁宥嗤笑了一声,他这个便宜爹,好歹在今日发挥了自己为数不多的作用。<br />
少年眸色又温和下来,看向崔锦之的背影,道:“……老师,那我今晚能不走了吗?”<br />
崔锦之脚下一个不稳:……这小屁孩,还得寸进尺上了!<br />
-------------------------------------<br />
秋意浓厚,泛黄的落叶满地零落,寒鸦低掠,满目萧瑟凉意。<br />
可京城却迎来了两件大事。<br />
第一件事,二皇子封景王,与太尉王宾鸿嫡女大婚,第二件事,自然就是两月后令和帝的大寿了。<br />
距离上一回大皇子成亲,都是六七年的事情了,不过大皇子并不受宠,成婚在京城就如一粒小石子没入水面,激起一点涟漪便算了。<br />
不似二皇子,母族强盛,皇帝宠爱,娶的又是太尉嫡女,这京城上下可谓是张灯结彩,景王府更是灯火通明,红绸高挂,恭贺道喜之人络绎不绝。<br />
连平日里时常摆足了冷静自持的祁旭,在人生大喜之事上,也忍不住露出高兴的神色,亲自迎来送往。<br />
崔锦之同祁宥露了个面,便早早从宴席上退了出来。<br />
他们没坐马车,就这样走在人烟稀少的小巷中,忍不住相视一笑。<br />
祁宥翘了翘唇角,从心底涌上一股奇异的满足感,就像是逃离开沉重喧嚣的尘世,隔绝了所有人,独独只剩下一个她。<br />
他们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在疏朗无云的星空下。<br />
“前世祁旭大婚时,老师也这样偷跑出来躲懒吗?”<br />
祁宥突然问道。<br />
崔锦之笑了笑,“自然不能了,看似是景王大婚,实则不过是换了个地方继续勾心斗角罢了。”<br />
她无奈地叹息一声:“他倒是红烛高照,美人在怀,可怜了臣,还得打起精神和那一群老狐狸周旋。”<br />
少年微不可察地轻笑一声。<br />
崔锦之倒是有些好奇地看向他。<br />
其实这些年来,她和祁宥都尽量默契地不提起前世之事。<br />
一则是,他们二人都非依赖前世的经历行事,自己的行为改变,焉知别人的选择会不会跟着改变呢?二则是,前世他们俩属实没什么好下场,都不愿揭开对方的伤疤,去窥探血淋淋的过往。<br />
“老师,想不想知道那个时候的我,在干嘛?”<br />
他主动提起,用一种极其轻松的口吻说道:“那个时候……祁旭早在几年前就成了储君,而我身上的毒,已时不时的开始发作了。”<br />
“所幸没人在乎我,特别是我的好父皇,把我丢到了西南的军营,就什么都没管了。”<br />
崔锦之想起来了,那个时候令和帝将四皇子调派去荒芜的西南之地,表面是让他历练,实则是根本不想看到他。<br />
除去每年回京述职,甚至连令和帝驾崩,景王登基,崔锦之都没有见过祁宥一面。<br />
但也正因如此,祁宥才避免了储君时期血雨腥风的夺嫡之争,更让祁旭看到他这个弟弟的与世无争,在祁旭登基后,封了他一个闲散王爷,自此更是鲜少回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