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天灾人祸下,朱重八最后连寺庙都待不下去了,只得拿着一只破碗开始四处流浪。<br/> 人们常常戏称,明朝故事的开端,那都是从一只破碗开始的!<br/> 至于结局…算了先不说了。】<br/> -<br/> 各个时空明朝帝王们都很好奇也很焦急,结局到底怎样为何不说了?<br/> 展开说说啊,他们差这点时间吗?<br/> -<br/> 只有崇祯帝朱由检既不好奇也不焦急,他悲凉的看了看眼前的老槐树,以极低的音调叹息道:<br/> “结局…大抵是一棵树。”<br/> 太监王承恩泪流满面,不忍地唤道:“陛下…”<br/> -<br/> 明朝奉天殿内传来一阵压抑着的哧哧笑声,朱元璋板着脸朝笑声处看去,果然是老四这个混不吝。<br/> “怎么,你老子拿着破碗建朝你有意见啊,老四?”<br/> 踢到铁板的朱棣赶忙躲在长兄朱标身后,点头哈腰给自家老爹顺毛:<br/> “没有!爹!儿子怎会有意见,要不是爹您英明神武一举创立咱大明朝,大家伙还处在水深火热中呢!”<br/> 好兄长朱标一向很爱护弟弟,出言给朱棣解围:<br/> “爹,老四一向乖巧听话,您就别说他了。”<br/> 此言一出朱元璋五官都皱在了一起,听听,这描述的能是老四吗?<br/> 老四何时乖巧听话了,难道不是天天上房揭瓦?也就是能听进些标儿这个兄长的话。<br/> 朱元璋捋了捋胡须‘哼’了一声,不过看着自己儿子兄友弟恭的模样,朱元璋还是很欣慰的。<br/> 【小时候的重八,可是个苦孩子!只因朱家孩子太多,粮食又不够大家吃,整日饱一顿饥一顿的。<br/> 长大后过着一眼能望到头的日子,父亲给地主家种田干活,兄弟们也给地主家种田,朱重八也是。<br/> 估计到了朱重八的儿子,甚至孙子那一辈,也还在给地主家干活…】<br/> -<br/> 看到这朱棣急了,随口抱怨道:“噢~这万恶的地主!”<br/> “老四,不说话是会憋死你吗?”<br/> 朱棣没想到,自己正在忧伤差点就给地主家干活呢,却三番五次戳中自家老爹的痛点。<br/> 朱老四将手挡在嘴前,表明再也不会乱说话了,不过还是朝大哥身后又躲了躲。<br/> 【元末的混乱局面彻底改变了朱重八一家,可也夺取了朱重八父母亲人的性命。<br/> 因此随着民间起义军越来越多,朱重八在老乡的介绍下也选择了一支起义军加入。<br/> 便是郭子兴领导的义军,加入义军后,朱重八靠着自己的努力,逐渐走向了人生巅峰。<br/> 还因颇受郭子兴赏识的缘故,娶得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为妻。这不,官职也有了,妻子也有了,只剩下建功立业了。<br/> 不过建功立业前,朱重八先把自己这‘淳朴’的名字给改了,改成了朱元璋。<br/> 元璋,主祭祀也,从这名讳中就可以看出,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心有沟壑,颇具逐鹿天下的野心了。】<br/> -<br/> 郭子兴阴阳怪气得朝朱元璋说道:“重八,看来你以后能建立不世之功啊。”<br/> 给朱元璋急出了一头汗,此时的朱元璋对义父是尊敬的,天幕这消息为何早不说晚不说,偏偏在义父被排挤后才说…<br/> “义父,无论重八有多大的成就,都不会忘了您的提携之恩!”<br/> 【经过了十多年的南征北战之后,朱元璋最终得以一统江南。<br/> 然而元朝残部还压在朱元璋头上,因此已建立明朝登基为帝的朱元璋决定派兵北伐。<br/> 明朝这些大将都是跟着朱元璋从底层一步一个脚印打上来的,可以说各个都是将士中的精英。<br/> 诸将向北讨伐元朝残部,元朝且战且败,最终因不敌明军被赶出了长城以外,彻底退出了统治中原的舞台。<br/> 此时中原王朝丢失了几百年的燕云十六州,终于得以回到中原统治者的怀抱。<br/> 大概宋朝的帝王们看了都要哭泣,他们心心念念想要的燕云十六州,穷尽整个宋朝也没能得以收复。<br/> 却被明朝得到了。】<br/> -<br/> 宋朝朝堂上鸦雀无声,朝臣们低垂着头,只敢悄悄以余光瞟向官家,却看不清官家的脸。<br/> 幸而这些朝臣都没有抬头看赵匡胤,若被赵匡胤看见哪个臣子敢偷看他,必定要倒大霉。<br/> 脸色铁青的赵匡胤很不开心,什么叫穷尽宋朝帝王都没能收复,他明朝就收复了?<br/> 有必要这样捧一踩一的吗!他宋朝的帝王不要面子的嘛!<br/> -<br/> 而明朝的奉天殿则一派喜气洋洋,作为被表扬的那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当然要说点什么以示自谦。<br/> “哎呀,咱这一路走来,多不易呐,对吧老大?”<br/> 老大朱标完美的接收到了自家老爹传来的眉眼官司:<br/> “是啊爹,打江山实在不易!”<br/> 朱棣在大哥身后翻了个白眼,骄傲就骄傲吧,他爹这还矫情上了。<br/> “老四你那什么眼神?”<br/> 糟糕!翻白眼被抓到了怎么办,当然是先逃为上:“爹我去读书了!”<br/> 【坐拥了大明江山后,原本吃不上饭的朱元璋,每日都有御厨为他准备山珍海味。<br/> 可吃多了这些精美食物,朱元璋内心日益不安,只因这与旧时的落差太大了,每日都有鸡鸭鹅,猪羊等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