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7章最好的时代?<br /><br />苏辙之言令章越微笑而不言语。<br /><br />苏轼兄弟和蔡京兄弟在政治理念上都与章越其实都有所出入。<br /><br />其实这都很正常。<br /><br />蔡京蔡卞执政理念虽差不多,但继续细分下去也是有出入的,否则日后二人也不会闹翻。<br /><br />甚至苏轼苏辙兄弟也是一样,他们理念也是不同。之所以二人兄弟之情如故,可能也是兄弟感情更加深厚,同时也没有经历共同身居高位的考验。<br /><br />现在肩舆抬着章越往中书行去,他宰相任上剩下最后一年任期,不愿意再大折腾了。<br /><br />他想让自己身边的人更好一些。<br /><br />苏轼兄弟,现在苏轼因为出使高丽有功,回朝改制后出任礼部郎中,苏辙则出任右谏议大夫。<br /><br />这也是元丰改制后的新变化。<br /><br />谏院因与御史台职能重复被废除,而设立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等官阶名,正式为谏官。<br /><br />其中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及给事中等属门下省后省;右谏议大夫,右司谏,右正言及中书舍人属中书省后省。<br /><br />后省,也称作外省。<br /><br />从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开始,中书门下二省就有内省外省之分。<br /><br />改制之后,虽然中书门下二省外省名义上是属于中书门下二省,其实原先的本意是独立于中书门下之外,对二省一个监督作用。<br /><br />苏辙身为右谏议大夫就是中书后省。<br /><br />不过现在中书后省就是章越当初官制详定司的另一块招牌,而当初与苏辙同在详定司的陈瓘已出任右司谏,连黄裳都已出任右正言。<br /><br />对于跟随自己的人,章越不仅从不吝啬,还要保障他们以后都有‘一口饭’吃。<br /><br />章越一直有个信条,对自家的兄弟绝对要尽心竭力,仁至义尽!<br /><br />同时这一次改制,崇文院为秘书省,同时昭文馆、集贤殿大学士等都被废除,数百年来宰相所带职名亦被取消、监修国史只作为修史时宰相或执政的差遣。<br /><br />特别是馆职名这个体系被废除,外任官才带直龙图阁等职名。<br /><br />官职名的初衷就是太宗皇帝,要在官制中创造另一个体系,让拥有馆职名的官员,在升迁中获得一条快车道,专门用于提拔文学之臣(自己的心腹)。<br /><br />晏殊、杨亿、欧阳修等无数大佬都是从这一条线上来的,‘馆职’也是后世跻身重臣的必要条件。<br /><br />现在直龙图,龙图阁学士,直学士馆职这些都已成为历史,文学之臣体系从此瓦解并不复存在了。<br /><br />官家的初衷通过元丰改制,馆职的体系再也不存在了,而是融入正常的官制中。<br /><br />但章越搞了一个‘太学系’出身,以‘义’治国,等于又形成一个新的体系,其实这二者的思路是如出一辙的。<br /><br />以后取代文学之臣体系的必然是经义之臣的体系。<br /><br />合并体系之后再在原有体系内再创造一个新的体系,(本章未完,请翻页)<br /><br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 <br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