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节
梅仲良看着风尘仆仆<br />
的传旨内侍,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br />
他就知道,永庆帝不会放过这次打压他的机会。<br />
是他轻敌了。<br />
但这一切并非全是他的过错。<br />
梅仲良绷紧面皮,所有的情绪都掩藏在络腮胡下:“两军交战,贸然更换主将怕是不妥......”<br />
内侍笑眯眯地说:“镇国将军无需担忧,此处还有一份圣旨。”<br />
随后,他当着众人的面宣读圣旨。<br />
——永庆帝任命关通天为主将,命其三月之内击退魏军。<br />
“关将军,还不快快接旨?”<br />
关通天高举双手,语气铿锵有力:“末将领旨!”<br />
内侍一甩拂尘,尖着嗓子说:“王爷在何处?咱家先去拜见王爷,然后再启程回京,梅将军以为如何?”<br />
梅仲良脑袋里一团浆糊,黝黑的肤色都遮盖不住他脸色的惨白。<br />
“......好。”<br />
梅仲良想过有朝一日回京,但绝不是以这种方式。<br />
在他的设想中,应当是王爷荣登大宝,他作为新帝的母舅风光回京,手握重兵,权倾朝野,受尽万人艳羡。<br />
又或者打了胜仗班师回朝,接受永庆帝的封赏。<br />
唯独不是以带罪之身回京。<br />
梅仲良不敢想,他回到越京会遭遇什么。<br />
安王府,梅氏......<br />
梅仲良无视周遭异样的眼神,宛若置身深渊寒潭,每一处骨头缝里都冒着冷气。<br />
君命难违,即使安王和梅仲良心中百般不情愿,还是在内侍和禁军、护卫的簇拥下动身回京。<br />
军中倒是<br />
有梅仲良的亲信部下,奈何军令如山,小事上阳奉阴违可以,然而在一些大事上,谁也越不过新上任的主将——关通天。<br />
关通天升职加薪后,首先严厉整顿军营。<br />
梅仲良越老越糊涂,在他的统管之下,许多军规名存实亡,因此生出许多难管教的刺头。<br />
关通天先是一番杀鸡儆猴,严厉惩治了几个最不服管教的,又打一棒子给一颗糖,提拔了几个表现良好的士卒。<br />
短短三日,乌烟瘴气的军营便清明许多。<br />
韩榆走在军营里,沿途士卒热情地同他打招呼。<br />
“韩大人!”“大人这是又要去火药营?”<br />
韩榆笑着应是,很快在火药营存放火器的营帐前停下。<br />
一、二、三。<br />
帘帐被人从里面掀开,一火药军行色匆匆地往外走。<br />
冷不丁看到韩榆,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猛地往后窜出一大步。<br />
“本官是什么洪水猛兽不成?”韩榆揶揄道,“你这是作甚?”<br />
火药军手心紧贴在软甲上,蹭去黏腻的汗水,局促地说道:“属下过来打扫营帐。”<br />
说着,他拿起帘帐边的扫帚和簸箕。<br />
“原来如此,辛苦你了。”韩榆拍了拍他的肩膀,后者身体紧绷,却一反常态地哆嗦了下,“不需要每天打扫,隔个三五日也未尝不可。”<br />
火药军点头如捣蒜,抱紧怀里的扫帚和簸箕,往旁边退一步:“大人您请,属下打扫过了,这就离开。”<br />
韩榆弯唇:“好,你去吧。”<br />
火<br />
药军一溜烟跑没影了,陈列着上百件火器的偌大营帐里只剩韩榆一人。<br />
火器有大有小,长短不一。<br />
成年男子小臂长短的火器是初始版一号,即便韩榆后期改进了射程,依旧采用了较为笨重的外观。<br />
不易携带,但胜在稳定,不会出现炸膛之类的情况。<br />
反观另一侧的火器二号,它们只有巴掌大小,轻便小巧,极其方便携带。<br />
这也是初始版,射程较之一号会更远些,但也有缺点——<br />
不稳定,操作不当容易炸膛。<br />
因为它的不稳定性,第一批只造了十个出来。<br />
韩榆在二号面前背光站定,漆黑的眼瞳明灭不定,晦涩深暗。<br />
......<br />
十一月中旬,魏军换了新的主将。<br />
关通天派人查探,魏江此人乃大魏宗室,骁勇善战,虽是郡王却深得魏帝重用。<br />
刘毅深表遗憾:“我还以为魏帝会御驾亲征呢。”<br />
韩榆笑笑:“两国兵戈相见,比的是谁更擅长排兵布阵,哪国的兵更加勇猛,至于主将是什么身份,这不是主要因素。”<br />
“这倒是。”刘毅摩拳擦掌,“多日未曾开战,我倒是有些迫不及待,想要探一探魏江的虚实了。”<br />
魏江没让刘毅失望,两天后便举兵进攻。<br />
五万大军对上五万大军,双方领兵的分别是刘毅和魏江。<br />
刘毅与魏江兵刃相接,打了几十个回合不分上下。双方士卒交战许久,从上午打到下午,各自鸣金收兵,退回各自阵营。<br />
刘毅回<br />
来后,关通天问他:“如何?”<br />
刘毅的表情是从未有过的凝重,捂着遭受重击的胸口,他敢保证这里绝对一片青紫。<br />
“魏江此人深不可测,远比卓千峰难对付得多。”<br />
众人面面相觑,相顾无言。<br />
韩榆叫来军医为刘毅处理伤口,泰然自若道:“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魏江深不可测,我方也不是吃素的。”<br />
“没错!”<br />
“大越的将士个个英勇无畏,不比大魏的差,再说了,对方可没有火药和火器。”<br />
要不是永庆帝严令禁止滥用火药火器,认为长此以往会让将士们生出依赖性,从而懈怠自身,后患无穷,今日这场仗早就以大越胜利结束了。<br />
韩榆把伤药递给军医,除非涉及火药营,并未掺和将领们的谈话。<br />
......<br />
事实证明,刘毅的凝重并非毫无根据。<br />
之后一个多月,越军和魏军经历了多次交锋。<br />
不得滥用火药和火器的越军没从魏军手里讨到好处,魏军亦然。<br />
双方各自斩杀敌军将领三到五名不等,伤亡士卒更是不计其数。<br />
大越有缝针之术,大魏也极其不要脸地学了去,照瓢画葫芦,用缝针之术医治大魏士卒。<br />
直到年底,双方仍旧僵持不下。<br />
腊月二十八,嘉元关下了永庆二十五年的第一场雪。<br />
漫天飞雪洋洋洒洒,下了两天一夜才停下。<br />
整个嘉元关一片银装素裹,为僵持的战局平添几分美好。<br />
腊月三十除夕日。<br />
大越各地洋<br />
溢着浓郁的年味,家家户户张贴剪纸对联,爆竹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热闹极了。<br />
但不包括嘉元关。<br />
除夕这天,越军和魏军又一次开战。<br />
两军阵前叫阵,关通天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气得魏江反复运气,握着长枪的手青筋暴起。<br />
魏江看向关通天身后,视线穿透乌泱泱的越军直达最后面严阵以待的火药军。<br />
“听闻大越有双韩,二人皆文武双全,前者掌管户部和大越银行,后者更是了不得,肩负吏部尚书一职,还兼管火药营。”<br />
关通天眼神一凛。魏江对关通天的防备视若无睹,不缓不急道:“小韩大人废了我朝卓将军,不知魏某是否有这个荣幸,能与小韩大人一战?”<br />
关通天一口拒绝了:“韩大人是文臣,如何能与魏将军匹敌?不如你我一战,一分高下。”<br />
魏江摇头:“今日本将军不欲与关将军一战,只要韩榆。”<br />
越军最后,火药军指着魏江骂骂咧咧。<br />
“武将欺负一个文臣,真是好不要脸!”<br />
“这是激将法,大人您别管他!”<br />
韩榆在两千火药军前负手而立,遥遥看着年过五旬却依旧膀阔腰圆的魏江:“魏将军坚持一战,本官如何能拒绝?”<br />
火药军们大惊失色:“大人!”<br />
韩榆回过头,温言宽慰道:“放心,我一定全身而退,再不济......我不是有你们吗?”
的传旨内侍,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br />
他就知道,永庆帝不会放过这次打压他的机会。<br />
是他轻敌了。<br />
但这一切并非全是他的过错。<br />
梅仲良绷紧面皮,所有的情绪都掩藏在络腮胡下:“两军交战,贸然更换主将怕是不妥......”<br />
内侍笑眯眯地说:“镇国将军无需担忧,此处还有一份圣旨。”<br />
随后,他当着众人的面宣读圣旨。<br />
——永庆帝任命关通天为主将,命其三月之内击退魏军。<br />
“关将军,还不快快接旨?”<br />
关通天高举双手,语气铿锵有力:“末将领旨!”<br />
内侍一甩拂尘,尖着嗓子说:“王爷在何处?咱家先去拜见王爷,然后再启程回京,梅将军以为如何?”<br />
梅仲良脑袋里一团浆糊,黝黑的肤色都遮盖不住他脸色的惨白。<br />
“......好。”<br />
梅仲良想过有朝一日回京,但绝不是以这种方式。<br />
在他的设想中,应当是王爷荣登大宝,他作为新帝的母舅风光回京,手握重兵,权倾朝野,受尽万人艳羡。<br />
又或者打了胜仗班师回朝,接受永庆帝的封赏。<br />
唯独不是以带罪之身回京。<br />
梅仲良不敢想,他回到越京会遭遇什么。<br />
安王府,梅氏......<br />
梅仲良无视周遭异样的眼神,宛若置身深渊寒潭,每一处骨头缝里都冒着冷气。<br />
君命难违,即使安王和梅仲良心中百般不情愿,还是在内侍和禁军、护卫的簇拥下动身回京。<br />
军中倒是<br />
有梅仲良的亲信部下,奈何军令如山,小事上阳奉阴违可以,然而在一些大事上,谁也越不过新上任的主将——关通天。<br />
关通天升职加薪后,首先严厉整顿军营。<br />
梅仲良越老越糊涂,在他的统管之下,许多军规名存实亡,因此生出许多难管教的刺头。<br />
关通天先是一番杀鸡儆猴,严厉惩治了几个最不服管教的,又打一棒子给一颗糖,提拔了几个表现良好的士卒。<br />
短短三日,乌烟瘴气的军营便清明许多。<br />
韩榆走在军营里,沿途士卒热情地同他打招呼。<br />
“韩大人!”“大人这是又要去火药营?”<br />
韩榆笑着应是,很快在火药营存放火器的营帐前停下。<br />
一、二、三。<br />
帘帐被人从里面掀开,一火药军行色匆匆地往外走。<br />
冷不丁看到韩榆,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猛地往后窜出一大步。<br />
“本官是什么洪水猛兽不成?”韩榆揶揄道,“你这是作甚?”<br />
火药军手心紧贴在软甲上,蹭去黏腻的汗水,局促地说道:“属下过来打扫营帐。”<br />
说着,他拿起帘帐边的扫帚和簸箕。<br />
“原来如此,辛苦你了。”韩榆拍了拍他的肩膀,后者身体紧绷,却一反常态地哆嗦了下,“不需要每天打扫,隔个三五日也未尝不可。”<br />
火药军点头如捣蒜,抱紧怀里的扫帚和簸箕,往旁边退一步:“大人您请,属下打扫过了,这就离开。”<br />
韩榆弯唇:“好,你去吧。”<br />
火<br />
药军一溜烟跑没影了,陈列着上百件火器的偌大营帐里只剩韩榆一人。<br />
火器有大有小,长短不一。<br />
成年男子小臂长短的火器是初始版一号,即便韩榆后期改进了射程,依旧采用了较为笨重的外观。<br />
不易携带,但胜在稳定,不会出现炸膛之类的情况。<br />
反观另一侧的火器二号,它们只有巴掌大小,轻便小巧,极其方便携带。<br />
这也是初始版,射程较之一号会更远些,但也有缺点——<br />
不稳定,操作不当容易炸膛。<br />
因为它的不稳定性,第一批只造了十个出来。<br />
韩榆在二号面前背光站定,漆黑的眼瞳明灭不定,晦涩深暗。<br />
......<br />
十一月中旬,魏军换了新的主将。<br />
关通天派人查探,魏江此人乃大魏宗室,骁勇善战,虽是郡王却深得魏帝重用。<br />
刘毅深表遗憾:“我还以为魏帝会御驾亲征呢。”<br />
韩榆笑笑:“两国兵戈相见,比的是谁更擅长排兵布阵,哪国的兵更加勇猛,至于主将是什么身份,这不是主要因素。”<br />
“这倒是。”刘毅摩拳擦掌,“多日未曾开战,我倒是有些迫不及待,想要探一探魏江的虚实了。”<br />
魏江没让刘毅失望,两天后便举兵进攻。<br />
五万大军对上五万大军,双方领兵的分别是刘毅和魏江。<br />
刘毅与魏江兵刃相接,打了几十个回合不分上下。双方士卒交战许久,从上午打到下午,各自鸣金收兵,退回各自阵营。<br />
刘毅回<br />
来后,关通天问他:“如何?”<br />
刘毅的表情是从未有过的凝重,捂着遭受重击的胸口,他敢保证这里绝对一片青紫。<br />
“魏江此人深不可测,远比卓千峰难对付得多。”<br />
众人面面相觑,相顾无言。<br />
韩榆叫来军医为刘毅处理伤口,泰然自若道:“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魏江深不可测,我方也不是吃素的。”<br />
“没错!”<br />
“大越的将士个个英勇无畏,不比大魏的差,再说了,对方可没有火药和火器。”<br />
要不是永庆帝严令禁止滥用火药火器,认为长此以往会让将士们生出依赖性,从而懈怠自身,后患无穷,今日这场仗早就以大越胜利结束了。<br />
韩榆把伤药递给军医,除非涉及火药营,并未掺和将领们的谈话。<br />
......<br />
事实证明,刘毅的凝重并非毫无根据。<br />
之后一个多月,越军和魏军经历了多次交锋。<br />
不得滥用火药和火器的越军没从魏军手里讨到好处,魏军亦然。<br />
双方各自斩杀敌军将领三到五名不等,伤亡士卒更是不计其数。<br />
大越有缝针之术,大魏也极其不要脸地学了去,照瓢画葫芦,用缝针之术医治大魏士卒。<br />
直到年底,双方仍旧僵持不下。<br />
腊月二十八,嘉元关下了永庆二十五年的第一场雪。<br />
漫天飞雪洋洋洒洒,下了两天一夜才停下。<br />
整个嘉元关一片银装素裹,为僵持的战局平添几分美好。<br />
腊月三十除夕日。<br />
大越各地洋<br />
溢着浓郁的年味,家家户户张贴剪纸对联,爆竹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热闹极了。<br />
但不包括嘉元关。<br />
除夕这天,越军和魏军又一次开战。<br />
两军阵前叫阵,关通天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气得魏江反复运气,握着长枪的手青筋暴起。<br />
魏江看向关通天身后,视线穿透乌泱泱的越军直达最后面严阵以待的火药军。<br />
“听闻大越有双韩,二人皆文武双全,前者掌管户部和大越银行,后者更是了不得,肩负吏部尚书一职,还兼管火药营。”<br />
关通天眼神一凛。魏江对关通天的防备视若无睹,不缓不急道:“小韩大人废了我朝卓将军,不知魏某是否有这个荣幸,能与小韩大人一战?”<br />
关通天一口拒绝了:“韩大人是文臣,如何能与魏将军匹敌?不如你我一战,一分高下。”<br />
魏江摇头:“今日本将军不欲与关将军一战,只要韩榆。”<br />
越军最后,火药军指着魏江骂骂咧咧。<br />
“武将欺负一个文臣,真是好不要脸!”<br />
“这是激将法,大人您别管他!”<br />
韩榆在两千火药军前负手而立,遥遥看着年过五旬却依旧膀阔腰圆的魏江:“魏将军坚持一战,本官如何能拒绝?”<br />
火药军们大惊失色:“大人!”<br />
韩榆回过头,温言宽慰道:“放心,我一定全身而退,再不济......我不是有你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