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节
“当心。”<br />
卢岱抱紧怀里的书册,不让它被雨水打湿半分,朝韩榆微不可察地笑了笑:“多谢。”<br />
他抽回胳膊。<br />
韩榆顺势收回手,退到一旁。<br />
这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役。<br />
卢岱在最前面冲锋陷阵,他的身后有无数或支持、或观望他的人。<br />
乌泱泱的文臣武将目送卢岱三步一顿,俯伏跪拜。<br />
他们以这种方式,护送卢岱步步前行。<br />
站在对立面的人,是明兴帝,是一代又一代谨遵密旨行事的帝王。<br />
这是一场无声的,却又声势浩大的战役。<br />
而卢岱,必将大获全胜。<br />
......<br />
雨越下越大,为卢岱的跪求增添诸多阻力。<br />
他在瓢泼大雨中艰难行进,每一次呼吸都喷涌出巨大的力量。<br />
宫人立在宫墙下,在卢<br />
岱从他们面前走过的时候,满含崇敬地向他行礼。<br />
人群中,有官员实在看不下去,举起手中的油纸伞:“不如让老夫过去为他撑伞?”<br />
这天气春寒料峭,卢岱经受风吹雨打,怕是骨头缝里又冷又疼。<br />
说话的这位官员在韩榆旁边,他闻言轻声道:“请让他继续这样走下去。”<br />
不干预,只跟随。<br />
这是对卢岱最顶级的尊重。<br />
官员收起伞,什么都没再说了。<br />
其他人亦然。<br />
......<br />
历时半个时辰,卢岱来到御书房外。<br />
卢岱跪下,将护了一路,滴水未沾的书册高举过头顶。<br />
“微臣恳请陛下为女帝正名,为先祖平冤!”<br />
风声呼啸,电闪雷鸣。<br />
卢岱脊梁很直,如同青松,千磨万击依旧坚韧不拔。<br />
一道身影缓缓出现,赫然是登基刚满一月的元熹帝。“准。”<br />
这女声宛如天籁,像极了从天而降的圣洁梵音。<br />
卢岱早已面目全非,额头的疼痛让他每一根神经都在抽痛。<br />
雨水混合着血水,模糊了他的视野。<br />
他看着近在咫尺的朦胧身影,喜极而泣。<br />
“谢陛下隆恩!”<br />
......<br />
卢岱谢恩后就晕倒了,韩榆第一个冲上前扶住他,免得他跌倒遭受二次伤害。<br />
文臣武将齐聚一堂。<br />
百年前的辛密如同一卷画轴,在众人眼前缓缓展开。<br />
明兴帝窃取两位女帝的政绩,抹除女官的功绩,将它们加注在亲信的头上。<br />
反对者,一律格杀勿论。<br />
他以最血腥最残忍的<br />
方式达成了目的。<br />
卢岱的先祖正是当年被明兴帝勒令篡改历史的史官,吕砺锋。<br />
吕砺锋不愿与明兴帝及其走狗沆瀣一气,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明兴帝的要求。<br />
几天后,明兴帝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打入大牢。<br />
为了羞辱吕砺锋,还对他施加了宫刑。<br />
身陷囹圄和躯体的残缺并未熄灭吕砺锋心中的希望火苗,他在狱中以血为笔,详细记录了女帝和女官的功绩。<br />
看守他的狱卒良心未泯,冒着身死的风险替他把那一张张残破的草纸送了出去。<br />
明兴帝对吕家赶尽杀绝,吕砺锋的夫人拼死将幺儿送走。<br />
和幺儿一起离开的,是用血记载的史实。<br />
吕家幺儿逃脱后隐姓埋名,成为以种田为生的乡野村夫。<br />
他从未忘记父亲的遗愿,时刻训诫自己的孩子不可忘记历史。<br />
就这样,一代又一代。<br />
他们等了太久。<br />
等了足足百年之久。<br />
终于,他们等到了。<br />
大越第三位女帝——元熹帝登基为帝。<br />
卢岱秉承先祖遗愿,献上泛黄染血的书册,将女帝女官们的功绩公诸于众。为女帝正名。<br />
为先祖平冤。<br />
卢岱做到了,死也瞑目。<br />
......<br />
二月初五,元熹帝一纸诏书昭告天下。<br />
她下达罪己诏。<br />
为先祖的残暴行为,为无数惨死在明兴帝手里的无辜之人,为天下所有的女子。<br />
诏书的内容犹如一股飓风,以摧拉枯朽之势刮过大越每一寸土地。<br />
百姓的心情不可谓不复杂,但他<br />
们绝大多数人都能保持理智。<br />
“错不在她,而在明兴帝。”<br />
“陛下不必道歉,她从未做错什么事情。”<br />
“世间万物复杂繁琐,所见不一定为实,须得擦亮双眼,理性看待。”<br />
二月初六,元熹帝下令修史。<br />
这项差事由殿阁大学士韩榆全权负责,自发参与者众多。<br />
修史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必须经过重重核查,确认该女官、该功绩切实存在,才能让它们以文字的方式呈现给天下百姓。<br />
每一道流程都极其繁琐,很多时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就需要耗费一两天,甚至更多时间去查证。<br />
但大家从头到尾都没说过一句抱怨的话。<br />
他们在纠正一段血腥黑暗的历史,让这段历史以崭新清白的方式重现人前。<br />
它值得。<br />
-<br />
元熹元年,三月。<br />
越含玉连下几道诏令。<br />
废止缠足,推倒全国各地的贞节牌坊。<br />
和缠足一样,贞节牌坊也是女子深恶痛绝的存在。<br />
若说缠足束缚了女子的身体,贞节牌坊则束缚了女子的思想内心。<br />
在大越很多地方,地方官员会给当地能够保持坚贞,为亡夫守活寡的女子颁发贞节牌坊。<br />
许多人家不顾丧夫女子的意愿,用残忍的方式把她强行拘在婆家,只为得到官府的贞节牌坊。<br />
对他们而言,贞节牌坊是极高的荣誉,是出门在外可以向陌生人炫耀的资本。<br />
随着时光流逝,女子守贞的思想越发根深蒂固,贞节牌坊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br />
解放女子思想的第一步,便是废止缠足,以及推倒大越各地的贞节牌坊。<br />
对此,朝中仍有部分老顽固坚持己见,认为缠足和贞节牌坊利大于弊。<br />
然后他们被越含玉砸了一头一脸的奏折。<br />
“朕是通知你们,不是征求你们的意见。”<br />
大臣们:“......”<br />
要他们说,这几个也是活该,自讨苦吃。<br />
明知元熹帝手段强硬,不是当年的太上皇,偏还要凑上去撩拨虎须。<br />
这下挨了打受了罚,没人同情他们。
卢岱抱紧怀里的书册,不让它被雨水打湿半分,朝韩榆微不可察地笑了笑:“多谢。”<br />
他抽回胳膊。<br />
韩榆顺势收回手,退到一旁。<br />
这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役。<br />
卢岱在最前面冲锋陷阵,他的身后有无数或支持、或观望他的人。<br />
乌泱泱的文臣武将目送卢岱三步一顿,俯伏跪拜。<br />
他们以这种方式,护送卢岱步步前行。<br />
站在对立面的人,是明兴帝,是一代又一代谨遵密旨行事的帝王。<br />
这是一场无声的,却又声势浩大的战役。<br />
而卢岱,必将大获全胜。<br />
......<br />
雨越下越大,为卢岱的跪求增添诸多阻力。<br />
他在瓢泼大雨中艰难行进,每一次呼吸都喷涌出巨大的力量。<br />
宫人立在宫墙下,在卢<br />
岱从他们面前走过的时候,满含崇敬地向他行礼。<br />
人群中,有官员实在看不下去,举起手中的油纸伞:“不如让老夫过去为他撑伞?”<br />
这天气春寒料峭,卢岱经受风吹雨打,怕是骨头缝里又冷又疼。<br />
说话的这位官员在韩榆旁边,他闻言轻声道:“请让他继续这样走下去。”<br />
不干预,只跟随。<br />
这是对卢岱最顶级的尊重。<br />
官员收起伞,什么都没再说了。<br />
其他人亦然。<br />
......<br />
历时半个时辰,卢岱来到御书房外。<br />
卢岱跪下,将护了一路,滴水未沾的书册高举过头顶。<br />
“微臣恳请陛下为女帝正名,为先祖平冤!”<br />
风声呼啸,电闪雷鸣。<br />
卢岱脊梁很直,如同青松,千磨万击依旧坚韧不拔。<br />
一道身影缓缓出现,赫然是登基刚满一月的元熹帝。“准。”<br />
这女声宛如天籁,像极了从天而降的圣洁梵音。<br />
卢岱早已面目全非,额头的疼痛让他每一根神经都在抽痛。<br />
雨水混合着血水,模糊了他的视野。<br />
他看着近在咫尺的朦胧身影,喜极而泣。<br />
“谢陛下隆恩!”<br />
......<br />
卢岱谢恩后就晕倒了,韩榆第一个冲上前扶住他,免得他跌倒遭受二次伤害。<br />
文臣武将齐聚一堂。<br />
百年前的辛密如同一卷画轴,在众人眼前缓缓展开。<br />
明兴帝窃取两位女帝的政绩,抹除女官的功绩,将它们加注在亲信的头上。<br />
反对者,一律格杀勿论。<br />
他以最血腥最残忍的<br />
方式达成了目的。<br />
卢岱的先祖正是当年被明兴帝勒令篡改历史的史官,吕砺锋。<br />
吕砺锋不愿与明兴帝及其走狗沆瀣一气,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明兴帝的要求。<br />
几天后,明兴帝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打入大牢。<br />
为了羞辱吕砺锋,还对他施加了宫刑。<br />
身陷囹圄和躯体的残缺并未熄灭吕砺锋心中的希望火苗,他在狱中以血为笔,详细记录了女帝和女官的功绩。<br />
看守他的狱卒良心未泯,冒着身死的风险替他把那一张张残破的草纸送了出去。<br />
明兴帝对吕家赶尽杀绝,吕砺锋的夫人拼死将幺儿送走。<br />
和幺儿一起离开的,是用血记载的史实。<br />
吕家幺儿逃脱后隐姓埋名,成为以种田为生的乡野村夫。<br />
他从未忘记父亲的遗愿,时刻训诫自己的孩子不可忘记历史。<br />
就这样,一代又一代。<br />
他们等了太久。<br />
等了足足百年之久。<br />
终于,他们等到了。<br />
大越第三位女帝——元熹帝登基为帝。<br />
卢岱秉承先祖遗愿,献上泛黄染血的书册,将女帝女官们的功绩公诸于众。为女帝正名。<br />
为先祖平冤。<br />
卢岱做到了,死也瞑目。<br />
......<br />
二月初五,元熹帝一纸诏书昭告天下。<br />
她下达罪己诏。<br />
为先祖的残暴行为,为无数惨死在明兴帝手里的无辜之人,为天下所有的女子。<br />
诏书的内容犹如一股飓风,以摧拉枯朽之势刮过大越每一寸土地。<br />
百姓的心情不可谓不复杂,但他<br />
们绝大多数人都能保持理智。<br />
“错不在她,而在明兴帝。”<br />
“陛下不必道歉,她从未做错什么事情。”<br />
“世间万物复杂繁琐,所见不一定为实,须得擦亮双眼,理性看待。”<br />
二月初六,元熹帝下令修史。<br />
这项差事由殿阁大学士韩榆全权负责,自发参与者众多。<br />
修史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必须经过重重核查,确认该女官、该功绩切实存在,才能让它们以文字的方式呈现给天下百姓。<br />
每一道流程都极其繁琐,很多时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就需要耗费一两天,甚至更多时间去查证。<br />
但大家从头到尾都没说过一句抱怨的话。<br />
他们在纠正一段血腥黑暗的历史,让这段历史以崭新清白的方式重现人前。<br />
它值得。<br />
-<br />
元熹元年,三月。<br />
越含玉连下几道诏令。<br />
废止缠足,推倒全国各地的贞节牌坊。<br />
和缠足一样,贞节牌坊也是女子深恶痛绝的存在。<br />
若说缠足束缚了女子的身体,贞节牌坊则束缚了女子的思想内心。<br />
在大越很多地方,地方官员会给当地能够保持坚贞,为亡夫守活寡的女子颁发贞节牌坊。<br />
许多人家不顾丧夫女子的意愿,用残忍的方式把她强行拘在婆家,只为得到官府的贞节牌坊。<br />
对他们而言,贞节牌坊是极高的荣誉,是出门在外可以向陌生人炫耀的资本。<br />
随着时光流逝,女子守贞的思想越发根深蒂固,贞节牌坊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br />
解放女子思想的第一步,便是废止缠足,以及推倒大越各地的贞节牌坊。<br />
对此,朝中仍有部分老顽固坚持己见,认为缠足和贞节牌坊利大于弊。<br />
然后他们被越含玉砸了一头一脸的奏折。<br />
“朕是通知你们,不是征求你们的意见。”<br />
大臣们:“......”<br />
要他们说,这几个也是活该,自讨苦吃。<br />
明知元熹帝手段强硬,不是当年的太上皇,偏还要凑上去撩拨虎须。<br />
这下挨了打受了罚,没人同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