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就是问辅国公府借一借参辰,宁安这种不顶用的,别给他拖后腿就行了。<br />
林云嫣哪里猜不到李邵的心思?<br />
她也不说破,先叫了参辰过来,装模作样与人吩咐一番。<br />
“汉名就叫苏昌,原是使节团的一员,如今国公爷不在京城,鸿胪寺那儿大抵是不好伸手去调文书,你看看能不能去顺天府打听打听,古月人若在京城做生意,都会在府衙那里报备。<br />
若是寻不到,只好再去几家大商行,问问哪家有熟悉的古月商人,借由他们再顺着去打听一番。<br />
这要是都还打听不出来,那就、那就再想办法吧……”<br />
李邵是急性子,见她絮絮叨叨、一副心里没有底的样子,也耐不住听她的,抢了话过去,与参辰道:“尽快找出来,一有消息就来知会我,记住了,必须亲自与我说,别让高公公知道。”<br />
参辰恭敬应下。<br />
李邵起身,林云嫣送了客,回到花厅里。<br />
参辰问道:“郡主,小的几天给大殿下回话?”<br />
且不说苏议和李渡,反正京里这盘棋,下着下着,黑白都落在了他们手里。<br />
此时的林云嫣,脸上也没有了对着李邵时那般的犹豫与不安,她想了想,道:“苏昌在西街有铺面,官府手续一应俱全,又不难查,你明日就把苏昌带去潜府见他。”<br />
参辰应下。<br />
另一头,李邵回了千步廊。<br />
心头要事交给了参辰,李邵却也没有松一口气,“等”这一字,本就难熬。<br />
随意翻着手中文书,他暗暗嘀咕。<br />
那参辰怎么说也是徐简的亲随,查个人的本事总还是有的。<br />
两日、最多三日吧,肯定能有个口信。<br />
三天若都差不多,岂不是像个废物?<br />
徐简那一肚子坏水的精明人,能养废物?<br />
要真是,等徐简从裕门回来,他一定要好好说一说、怎么留在京里办事的是个靠不住的呢?<br />
李邵安慰了自己一番,心境在平和与纠结中来回翻滚。<br />
如此到了翌日下午,坐在衙门里头,高公公向李邵禀报说“国公府使了人过来”。<br />
李邵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br />
参辰进来,手里拿着一锦盒,交给高公公:“殿下昨儿来府里问的文房,郡主找出来了,让小的给您送来。您看看东西对不对?前些年我们爷捣鼓这些物什,确有一块香墨进献圣上,圣上很喜欢。这块是当时留下来的边料,您雕琢雕琢。”<br />
李邵愣了下。<br />
什么文房?香墨?<br />
高公公亦不知内情,闻言把锦盒打开,将其中物什给李邵过目。<br />
李邵这才反应过来,“哦”了声:“对、对,是这么一回事,劳烦宁安了,东西我收下了。”<br />
说着,他看了眼高公公。见高公公并未起疑,李邵暗暗舒了一口气。<br />
宁安胆子小归小,编故事倒是一套一套的,难怪先前告状一告一个准!<br />
散值后,李邵依旧往潜府去。<br />
心知参辰已经找着了人、会把苏昌带来,李邵多少有些紧张,等高公公布置了碗筷吃食,便忙将人打发了。<br />
他一心等人,胃口不佳,也没动几筷子,酒反倒喝了些。<br />
正心焦着,就听到了外头的脚步声。<br />
很快,那日听过的苏昌的声音就在外头响起来了:“小的见过大殿下。”<br />
李邵睨他。<br />
苏昌此时看着有些狼狈:“大殿下要见小的,小的岂会不来?何须旁人生事动手?哎呦那小哥、手劲忒大,吓得小的还以为招惹了什么歹人,吓都吓死了!啧啧!”<br />
李邵不知道参辰如何寻到苏昌,更不清楚苏昌根本就在做戏,他也不说别的,开门见山地问:“李渡究竟在哪里?”<br />
苏昌眼珠子一转:“这么说来,殿下是答应苏议的要求了?”<br />
李邵抿唇,眼中闪过郁气。<br />
饶是不得不低头,他也实在不喜欢这么被牵着鼻子走。<br />
苏昌见状,一下子抖擞起来:“殿下,苏议与李渡虚以委蛇,没有彻底断了消息,这才能得那反贼下落。<br />
可您也知道,李渡歹毒又奸诈,心眼很多,他一旦发现在苏议手上讨不到好处、还可能遇险,只会当机立断,彻底洗去与苏议的联系。<br />
真那样,顺藤也摸不到瓜了。<br />
不是小的想催促您,而是时间不等人,殿下要快些拿主意。<br />
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买卖,过了这么村,没有这个店呐!”<br />
李邵啧了声,摆手道:“晓得了,我既承了苏议的情,又怎么会没有回报?只要替我抓到李渡,苏议原先怎么当他的大官,以后依旧怎么当!”<br />
“有您这句话,小的就放心了,”苏昌笑眯眯地,“殿下您只管准备好人手,苏议那厢一旦给了信,立刻就能出发!”<br />
“怎么?”李邵疑惑,“你还不晓得李渡在哪里?”<br />
“如今要紧状况,再您答应之前,苏议也不敢让小的知道呀,”苏昌搓了搓手,“万一小的是个嘴巴不严、背信弃义的,越过他苏议跟您讨要自己的好处,他苏议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买卖人,最怕被人跳了。”<br />
这话听得在理。<br />
过河拆桥的事,不稀罕。<br />
苏昌又道:“因此,小的想与您讨一样信物,也好叫苏议放心,小的与您已经谈妥了,不是从他口里诓讯息。”<br />
李邵略有迟疑。<br />
苏昌又叽叽咕咕说着“江湖买卖规矩”,李邵听得头胀,酒气也上涌,“行了,给你个东西。”<br />
偏生李邵从千步廊过来,身边也没什么顺手物什,而这屋子又是常年不住人,根本没有能当信物的。<br />
苏昌眼珠子一转:“殿下,您腰间那块玉……”<br />
李邵闻言,白了他一眼。这是他日日身上带着的,给出去了,能不让高公公察觉?<br />
不过,也是叫苏昌提醒了,李邵起身走到里间,从床架上取了一玉佩下来。<br />
先前这床架也遭了点火,救得及时,并无大碍。<br />
毕竟是幼年睡床,李邵觉得不吉利,又是为了“安抚”父皇,他从母后的遗物里取了几块玉,拿来挂在床头。<br />
说的是“感念母后保佑”。<br />
李邵把玉佩交给苏昌:“这样行了吧?”<br />
苏昌赔笑:“您放心,小的一定尽心竭力,苏议也是等急了,立刻就会办好。”<br />
李邵示意苏昌自行退下,这才有心思吃他的晚膳。<br />
苏昌出了屋子,见参辰站在不远处,微微冲他点了点头。<br />
两人一道走到院墙下。<br />
苏昌把玉佩给参辰过目:“照小哥的意思讨来了。”<br />
参辰颔首。<br />
信物是郡主提出来的,知晓大殿下在潜府旧床上挂了几块玉,便让苏昌借机讨。<br />
之后无论苏议出什么招,有李邵的玉佩在,拖他下水亦容易些。<br />
“抓紧些。”参辰道。<br />
苏昌干笑着点点头。<br />
在等待李邵答应的这几天里,苏昌没有闲着,依着这头意思催促苏议体现诚意。<br />
今日上午,苏议的诚意也送来了。<br />
那是一封书信里的一小段。<br />
内容是李渡询问苏议到了何地、带了多少人手,又说边关吃紧,如要在京畿动手需得尽快,万一裕门拖不住大军,之后事情不好办云云。<br />
字是李渡的亲笔字,林云嫣认得。<br />
而这内容,与苏议先前说的“钓着李渡”倒也对得上。<br />
夜色浓重。<br />
参辰正欲提苏昌出潜府,苏昌先行止住了他。<br />
“小哥,”他揪心道,“有句话,我犹豫很久了。”<br />
参辰竖着耳朵听了听动静。<br />
院墙外没有人,离李邵所在的主院也远,确定不会被人听了去,参辰示意苏昌继续说。<br />
苏昌把声音压得很低:“我多多少少算是了解苏议,他那人城府很深。<br />
失势、在古月待不下去,我信;李渡倒台,苏议不想再支持没有前景的李渡,我也信。<br />
但是,他寻人结盟,寻到了那位大殿下身上,我不太信。苏议那种狠辣的,看不上他……”<br />
诚然,苏议与那位大殿下也就是出使时见过几面,没有深交,但大殿下最能给苏议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无疑就是陈米胡同那一桩了。<br />
陈米胡同那宅子是李渡的地盘,苏昌替苏议去过那里,后来那宅子被衙门查了,苏议岂会不晓得大体状况?<br />
能被衙门衣冠不整抬出来的皇太子,苏议会与他谋事?<br />
更何况,现在也不是皇太子了。<br />
“我总觉得,苏议设下了陷阱。”苏昌道。<br />
参辰点了点头:“那就劳烦苏东家再费费心,尽量从苏议那儿挖出更多的线索来。”<br />
苏昌苦哈哈地,不想应,也还是应了:“尽力、我尽力!”<br />
夜更深了。
林云嫣哪里猜不到李邵的心思?<br />
她也不说破,先叫了参辰过来,装模作样与人吩咐一番。<br />
“汉名就叫苏昌,原是使节团的一员,如今国公爷不在京城,鸿胪寺那儿大抵是不好伸手去调文书,你看看能不能去顺天府打听打听,古月人若在京城做生意,都会在府衙那里报备。<br />
若是寻不到,只好再去几家大商行,问问哪家有熟悉的古月商人,借由他们再顺着去打听一番。<br />
这要是都还打听不出来,那就、那就再想办法吧……”<br />
李邵是急性子,见她絮絮叨叨、一副心里没有底的样子,也耐不住听她的,抢了话过去,与参辰道:“尽快找出来,一有消息就来知会我,记住了,必须亲自与我说,别让高公公知道。”<br />
参辰恭敬应下。<br />
李邵起身,林云嫣送了客,回到花厅里。<br />
参辰问道:“郡主,小的几天给大殿下回话?”<br />
且不说苏议和李渡,反正京里这盘棋,下着下着,黑白都落在了他们手里。<br />
此时的林云嫣,脸上也没有了对着李邵时那般的犹豫与不安,她想了想,道:“苏昌在西街有铺面,官府手续一应俱全,又不难查,你明日就把苏昌带去潜府见他。”<br />
参辰应下。<br />
另一头,李邵回了千步廊。<br />
心头要事交给了参辰,李邵却也没有松一口气,“等”这一字,本就难熬。<br />
随意翻着手中文书,他暗暗嘀咕。<br />
那参辰怎么说也是徐简的亲随,查个人的本事总还是有的。<br />
两日、最多三日吧,肯定能有个口信。<br />
三天若都差不多,岂不是像个废物?<br />
徐简那一肚子坏水的精明人,能养废物?<br />
要真是,等徐简从裕门回来,他一定要好好说一说、怎么留在京里办事的是个靠不住的呢?<br />
李邵安慰了自己一番,心境在平和与纠结中来回翻滚。<br />
如此到了翌日下午,坐在衙门里头,高公公向李邵禀报说“国公府使了人过来”。<br />
李邵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br />
参辰进来,手里拿着一锦盒,交给高公公:“殿下昨儿来府里问的文房,郡主找出来了,让小的给您送来。您看看东西对不对?前些年我们爷捣鼓这些物什,确有一块香墨进献圣上,圣上很喜欢。这块是当时留下来的边料,您雕琢雕琢。”<br />
李邵愣了下。<br />
什么文房?香墨?<br />
高公公亦不知内情,闻言把锦盒打开,将其中物什给李邵过目。<br />
李邵这才反应过来,“哦”了声:“对、对,是这么一回事,劳烦宁安了,东西我收下了。”<br />
说着,他看了眼高公公。见高公公并未起疑,李邵暗暗舒了一口气。<br />
宁安胆子小归小,编故事倒是一套一套的,难怪先前告状一告一个准!<br />
散值后,李邵依旧往潜府去。<br />
心知参辰已经找着了人、会把苏昌带来,李邵多少有些紧张,等高公公布置了碗筷吃食,便忙将人打发了。<br />
他一心等人,胃口不佳,也没动几筷子,酒反倒喝了些。<br />
正心焦着,就听到了外头的脚步声。<br />
很快,那日听过的苏昌的声音就在外头响起来了:“小的见过大殿下。”<br />
李邵睨他。<br />
苏昌此时看着有些狼狈:“大殿下要见小的,小的岂会不来?何须旁人生事动手?哎呦那小哥、手劲忒大,吓得小的还以为招惹了什么歹人,吓都吓死了!啧啧!”<br />
李邵不知道参辰如何寻到苏昌,更不清楚苏昌根本就在做戏,他也不说别的,开门见山地问:“李渡究竟在哪里?”<br />
苏昌眼珠子一转:“这么说来,殿下是答应苏议的要求了?”<br />
李邵抿唇,眼中闪过郁气。<br />
饶是不得不低头,他也实在不喜欢这么被牵着鼻子走。<br />
苏昌见状,一下子抖擞起来:“殿下,苏议与李渡虚以委蛇,没有彻底断了消息,这才能得那反贼下落。<br />
可您也知道,李渡歹毒又奸诈,心眼很多,他一旦发现在苏议手上讨不到好处、还可能遇险,只会当机立断,彻底洗去与苏议的联系。<br />
真那样,顺藤也摸不到瓜了。<br />
不是小的想催促您,而是时间不等人,殿下要快些拿主意。<br />
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买卖,过了这么村,没有这个店呐!”<br />
李邵啧了声,摆手道:“晓得了,我既承了苏议的情,又怎么会没有回报?只要替我抓到李渡,苏议原先怎么当他的大官,以后依旧怎么当!”<br />
“有您这句话,小的就放心了,”苏昌笑眯眯地,“殿下您只管准备好人手,苏议那厢一旦给了信,立刻就能出发!”<br />
“怎么?”李邵疑惑,“你还不晓得李渡在哪里?”<br />
“如今要紧状况,再您答应之前,苏议也不敢让小的知道呀,”苏昌搓了搓手,“万一小的是个嘴巴不严、背信弃义的,越过他苏议跟您讨要自己的好处,他苏议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买卖人,最怕被人跳了。”<br />
这话听得在理。<br />
过河拆桥的事,不稀罕。<br />
苏昌又道:“因此,小的想与您讨一样信物,也好叫苏议放心,小的与您已经谈妥了,不是从他口里诓讯息。”<br />
李邵略有迟疑。<br />
苏昌又叽叽咕咕说着“江湖买卖规矩”,李邵听得头胀,酒气也上涌,“行了,给你个东西。”<br />
偏生李邵从千步廊过来,身边也没什么顺手物什,而这屋子又是常年不住人,根本没有能当信物的。<br />
苏昌眼珠子一转:“殿下,您腰间那块玉……”<br />
李邵闻言,白了他一眼。这是他日日身上带着的,给出去了,能不让高公公察觉?<br />
不过,也是叫苏昌提醒了,李邵起身走到里间,从床架上取了一玉佩下来。<br />
先前这床架也遭了点火,救得及时,并无大碍。<br />
毕竟是幼年睡床,李邵觉得不吉利,又是为了“安抚”父皇,他从母后的遗物里取了几块玉,拿来挂在床头。<br />
说的是“感念母后保佑”。<br />
李邵把玉佩交给苏昌:“这样行了吧?”<br />
苏昌赔笑:“您放心,小的一定尽心竭力,苏议也是等急了,立刻就会办好。”<br />
李邵示意苏昌自行退下,这才有心思吃他的晚膳。<br />
苏昌出了屋子,见参辰站在不远处,微微冲他点了点头。<br />
两人一道走到院墙下。<br />
苏昌把玉佩给参辰过目:“照小哥的意思讨来了。”<br />
参辰颔首。<br />
信物是郡主提出来的,知晓大殿下在潜府旧床上挂了几块玉,便让苏昌借机讨。<br />
之后无论苏议出什么招,有李邵的玉佩在,拖他下水亦容易些。<br />
“抓紧些。”参辰道。<br />
苏昌干笑着点点头。<br />
在等待李邵答应的这几天里,苏昌没有闲着,依着这头意思催促苏议体现诚意。<br />
今日上午,苏议的诚意也送来了。<br />
那是一封书信里的一小段。<br />
内容是李渡询问苏议到了何地、带了多少人手,又说边关吃紧,如要在京畿动手需得尽快,万一裕门拖不住大军,之后事情不好办云云。<br />
字是李渡的亲笔字,林云嫣认得。<br />
而这内容,与苏议先前说的“钓着李渡”倒也对得上。<br />
夜色浓重。<br />
参辰正欲提苏昌出潜府,苏昌先行止住了他。<br />
“小哥,”他揪心道,“有句话,我犹豫很久了。”<br />
参辰竖着耳朵听了听动静。<br />
院墙外没有人,离李邵所在的主院也远,确定不会被人听了去,参辰示意苏昌继续说。<br />
苏昌把声音压得很低:“我多多少少算是了解苏议,他那人城府很深。<br />
失势、在古月待不下去,我信;李渡倒台,苏议不想再支持没有前景的李渡,我也信。<br />
但是,他寻人结盟,寻到了那位大殿下身上,我不太信。苏议那种狠辣的,看不上他……”<br />
诚然,苏议与那位大殿下也就是出使时见过几面,没有深交,但大殿下最能给苏议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无疑就是陈米胡同那一桩了。<br />
陈米胡同那宅子是李渡的地盘,苏昌替苏议去过那里,后来那宅子被衙门查了,苏议岂会不晓得大体状况?<br />
能被衙门衣冠不整抬出来的皇太子,苏议会与他谋事?<br />
更何况,现在也不是皇太子了。<br />
“我总觉得,苏议设下了陷阱。”苏昌道。<br />
参辰点了点头:“那就劳烦苏东家再费费心,尽量从苏议那儿挖出更多的线索来。”<br />
苏昌苦哈哈地,不想应,也还是应了:“尽力、我尽力!”<br />
夜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