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他这句话说得有些多了,哪吒都听烦了:“别看不起人了!”<br />
“能不能别婆婆妈妈的?我也是活了千年的武神,别总把我看成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他骂道,在乔烛怀里撑起身:<br />
“别说爱情,就算其他的羁绊……除了你,也不会再有别人!”<br />
……不会再有人,如乔烛一般特殊。<br />
“——既然如此,你想要什么从我这里取就好了。”<br />
爱也好,怨也罢,直到将一颗炽热的真心尽数献出,也算偿还千年的深情。<br />
“更何况,我心甘情愿。”<br />
即使要被束缚,刻下烙印。就像爱情是牢笼、婚姻是坟墓,也有无数人自愿戴上枷锁。<br />
他感受到乔烛的微微叹息,手指抚上他的脸颊,额头相抵。人的体温比神的略高,低语时,吐息洒到颈脖,烧得心尖滚烫:<br />
“不后悔吗?你本是无拘无束的火。”<br />
原本最无羁的灵珠子,却要被某段感情所框定。<br />
哪吒眼睫颤抖了一下,声音低低:<br />
“火又如何?我不会熄灭……只是回到灯中。”<br />
——烈火燎原,即使炽热,留下的却总是焦枯和死寂。又太脆弱,要轻易地熄灭于暴雨,只能徒劳地用最后的温度反抗强权与暴/政,直至燃尽也不罢休。<br />
那就束缚我,守护我。<br />
就像千年前以玲珑宝塔,千年后以爱情。<br />
于是纵使长夜漫漫、寒风凛冽,仍有此灯,便仍有此火。<br />
……<br />
“……哪吒,你知道当初投胎转世,我为何取名为‘烛’么?”<br />
在千年后的卧榻之上,燃灯的年长者与如火的少年久别重逢。<br />
他将自己的骨血融进少年的体内,带来应激性的疼痛与战栗,就如对陈塘庄那个风雨大作的夜里,少年以剑自刎、尽数奉还的决绝,做迟来的应和。<br />
然而这次周身不再是冰冷无情的暴雨,而是温暖干燥的怀抱。在重塑身躯的恍惚中,哪吒听到谁的叹息和自问自答:<br />
“不全是因,烛是灯的近义词,而我已黯淡。”<br />
燃灯为烛。<br />
“也不是因,苦夜漫长,秉烛以待,盼故人重逢。”<br />
千年太久。<br />
“更因——”<br />
“火在地为燎,持之,为‘烛’。”<br />
……而他最终还是捧起了那簇火。<br />
--------------------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仪礼·士丧礼》<br />
同样是本文立意一栏的原文,进行了改用。<br />
第51章 私心<br />
“哪吒,哪吒!”<br />
记忆里,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一步踏入门扉。<br />
他是个鬓发全白,鹤发童颜的老人,偏偏却咋咋呼呼,不拘小节,不说明缘由,就先冲过来拽哪吒手臂:“快出来快出来,他到了!”<br />
“……他?”<br />
哪吒听到自己说,便清楚地反应过来这是回忆。<br />
那是封神战争结束的百年后,他作为中坛元帅在天庭任职。然而百年前在商周战争总犯下的杀孽尚未消解,人间又战乱四起、异变频发。作为武神,他自然免不得挥枪弄剑,刀尖见血,由此,周身的煞气几乎凝为实质,最终还是李靖实在受不了,胆战心惊,上报天庭。<br />
天庭的答复是,他们会请灵山的佛陀来为他诵经净化。<br />
哪吒对此相当无所谓,甚至觉得多此一举。本想找个机会推拒,不曾想倒是被这位佛陀抢了先。<br />
然而会是谁呢?他认识的灵山人士其实并无多少。但太乙真人这副态度,倒是意外,难不成——<br />
踏入院中的一瞬,便瞳孔微缩。<br />
金光洞四季如春,院内的桂花经年不谢。一人背对着他,站在桂花树下,骨节分明的手指捏着一簇嫩芽,风拂过,让心也因此涟漪不息。<br />
佛门忌讳杀生,那人只是虚虚触碰,便转过头,与哪吒对视。袈裟,佛珠,脑后金光柔和,所幸的是那头黑发仍搭在肩上,末端微卷,宛若佛像解开了盘起的螺发,走入凡间。<br />
然而此地并非凡间。<br />
哪吒怔愣地看着对方那双黑沉的眼睛,盈满了佛的无悲无喜,就连他的倒影也未曾显出。<br />
“……燃灯古佛。”<br />
他沉默了片刻才行礼,双手抱拳。<br />
燃灯古佛并不在意他的逾矩,只是轻笑,双手合十:“好久不见,哪吒。那日封神台上你走得太急,未曾叙旧,如今倒是机缘巧合,得以重逢。”<br />
太乙真人在旁边乐呵呵道:“不曾想来的会是燃灯老师!昔日一别,已有百年。”<br />
燃灯笑意不变:“的确许久不见。阐教众人可还好?上次与天尊论道,他称子牙放弃神位,转世投胎,不知如今如何。”<br />
“此事我们自然也有关注,天尊已派下神兽四不相入凡,为其保驾护航……”<br />
他们寒暄,哪吒插不上话,抿了抿唇,忽地感觉有些意兴阑珊。<br />
但是为何?明明在封神之战里就有这样的觉悟,他不过是小辈,见着了燃灯要下跪,任凭差遣;更何况燃灯道人去了灵山,是最广为人知的消息,他当时毫无表示,为何如今又要烦闷于他的无视,烦闷这一身袈裟?<br />
……也许只是因为看到了那双眼睛。<br />
那双再也倒映不出谁的眼睛。<br />
——真是骗子。哪吒想。<br />
明明在塔内说过那样的话,什么“我会记得你是哪吒”,还有那么多承诺、评头论足以及感慨……
“能不能别婆婆妈妈的?我也是活了千年的武神,别总把我看成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他骂道,在乔烛怀里撑起身:<br />
“别说爱情,就算其他的羁绊……除了你,也不会再有别人!”<br />
……不会再有人,如乔烛一般特殊。<br />
“——既然如此,你想要什么从我这里取就好了。”<br />
爱也好,怨也罢,直到将一颗炽热的真心尽数献出,也算偿还千年的深情。<br />
“更何况,我心甘情愿。”<br />
即使要被束缚,刻下烙印。就像爱情是牢笼、婚姻是坟墓,也有无数人自愿戴上枷锁。<br />
他感受到乔烛的微微叹息,手指抚上他的脸颊,额头相抵。人的体温比神的略高,低语时,吐息洒到颈脖,烧得心尖滚烫:<br />
“不后悔吗?你本是无拘无束的火。”<br />
原本最无羁的灵珠子,却要被某段感情所框定。<br />
哪吒眼睫颤抖了一下,声音低低:<br />
“火又如何?我不会熄灭……只是回到灯中。”<br />
——烈火燎原,即使炽热,留下的却总是焦枯和死寂。又太脆弱,要轻易地熄灭于暴雨,只能徒劳地用最后的温度反抗强权与暴/政,直至燃尽也不罢休。<br />
那就束缚我,守护我。<br />
就像千年前以玲珑宝塔,千年后以爱情。<br />
于是纵使长夜漫漫、寒风凛冽,仍有此灯,便仍有此火。<br />
……<br />
“……哪吒,你知道当初投胎转世,我为何取名为‘烛’么?”<br />
在千年后的卧榻之上,燃灯的年长者与如火的少年久别重逢。<br />
他将自己的骨血融进少年的体内,带来应激性的疼痛与战栗,就如对陈塘庄那个风雨大作的夜里,少年以剑自刎、尽数奉还的决绝,做迟来的应和。<br />
然而这次周身不再是冰冷无情的暴雨,而是温暖干燥的怀抱。在重塑身躯的恍惚中,哪吒听到谁的叹息和自问自答:<br />
“不全是因,烛是灯的近义词,而我已黯淡。”<br />
燃灯为烛。<br />
“也不是因,苦夜漫长,秉烛以待,盼故人重逢。”<br />
千年太久。<br />
“更因——”<br />
“火在地为燎,持之,为‘烛’。”<br />
……而他最终还是捧起了那簇火。<br />
--------------------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仪礼·士丧礼》<br />
同样是本文立意一栏的原文,进行了改用。<br />
第51章 私心<br />
“哪吒,哪吒!”<br />
记忆里,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一步踏入门扉。<br />
他是个鬓发全白,鹤发童颜的老人,偏偏却咋咋呼呼,不拘小节,不说明缘由,就先冲过来拽哪吒手臂:“快出来快出来,他到了!”<br />
“……他?”<br />
哪吒听到自己说,便清楚地反应过来这是回忆。<br />
那是封神战争结束的百年后,他作为中坛元帅在天庭任职。然而百年前在商周战争总犯下的杀孽尚未消解,人间又战乱四起、异变频发。作为武神,他自然免不得挥枪弄剑,刀尖见血,由此,周身的煞气几乎凝为实质,最终还是李靖实在受不了,胆战心惊,上报天庭。<br />
天庭的答复是,他们会请灵山的佛陀来为他诵经净化。<br />
哪吒对此相当无所谓,甚至觉得多此一举。本想找个机会推拒,不曾想倒是被这位佛陀抢了先。<br />
然而会是谁呢?他认识的灵山人士其实并无多少。但太乙真人这副态度,倒是意外,难不成——<br />
踏入院中的一瞬,便瞳孔微缩。<br />
金光洞四季如春,院内的桂花经年不谢。一人背对着他,站在桂花树下,骨节分明的手指捏着一簇嫩芽,风拂过,让心也因此涟漪不息。<br />
佛门忌讳杀生,那人只是虚虚触碰,便转过头,与哪吒对视。袈裟,佛珠,脑后金光柔和,所幸的是那头黑发仍搭在肩上,末端微卷,宛若佛像解开了盘起的螺发,走入凡间。<br />
然而此地并非凡间。<br />
哪吒怔愣地看着对方那双黑沉的眼睛,盈满了佛的无悲无喜,就连他的倒影也未曾显出。<br />
“……燃灯古佛。”<br />
他沉默了片刻才行礼,双手抱拳。<br />
燃灯古佛并不在意他的逾矩,只是轻笑,双手合十:“好久不见,哪吒。那日封神台上你走得太急,未曾叙旧,如今倒是机缘巧合,得以重逢。”<br />
太乙真人在旁边乐呵呵道:“不曾想来的会是燃灯老师!昔日一别,已有百年。”<br />
燃灯笑意不变:“的确许久不见。阐教众人可还好?上次与天尊论道,他称子牙放弃神位,转世投胎,不知如今如何。”<br />
“此事我们自然也有关注,天尊已派下神兽四不相入凡,为其保驾护航……”<br />
他们寒暄,哪吒插不上话,抿了抿唇,忽地感觉有些意兴阑珊。<br />
但是为何?明明在封神之战里就有这样的觉悟,他不过是小辈,见着了燃灯要下跪,任凭差遣;更何况燃灯道人去了灵山,是最广为人知的消息,他当时毫无表示,为何如今又要烦闷于他的无视,烦闷这一身袈裟?<br />
……也许只是因为看到了那双眼睛。<br />
那双再也倒映不出谁的眼睛。<br />
——真是骗子。哪吒想。<br />
明明在塔内说过那样的话,什么“我会记得你是哪吒”,还有那么多承诺、评头论足以及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