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刻还面带同情的女子,眼下连笑容都消失了。<br />
涂满豆蔻的指尖摩挲着杯口,半晌后薛皇后才艰难开口,“李大人待你,当真是极好。”<br />
她似乎失了问话的兴致,疲惫的挥手,“回去吧,本宫有些累了。”<br />
沈观衣敛去眼中的深意,在起身之时,或许是同一姿势坐的有些久,眼前阵阵发晕,她忽地一下坐了回去,扶着额,面色有些难看。<br />
嬷嬷询问道:“李少夫人身子不舒服?”<br />
沈观衣阖着眼,用掌心揉了揉额头,“无碍,老毛病了。”<br />
“少夫人若是不介意,奴婢可以为您瞧瞧。”<br />
沈观衣微微掀起眼皮,眼中似有疑惑,薛皇后看了嬷嬷一眼,缓缓解释道:“玉嬷嬷会些医术,本宫的身子一直都是她在替本宫调养。”<br />
沈观衣先前让唐大夫瞧过,她身子弱是因她忧思过重,肝火旺盛,并无大碍。<br />
但见这玉嬷嬷毛遂自荐,瞧瞧也无妨。万一是唐大夫医术不佳,瞧不出什么呢。<br />
她伸出手递给玉嬷嬷,或许是人老了,把脉时手指并不平稳,偶而还会轻颤,片刻后,她松开手沉吟道:“少夫人身子并无异样,或许是少时留下的病根,如今身子骨才会比旁人弱了些。”<br />
沈观衣也说不上失望与否,身子没问题自然是好,也说明唐大夫的医术算不得差。<br />
她休憩好后,这才缓慢的起了身,施礼离开。<br />
在她走后,玉嬷嬷回身替薛皇后斟茶,看向皇后的那一眼带着深意,眸底是遮掩不住的震惊。<br />
薛皇后顿时怔住,犹豫道:“怎么了?”<br />
与此同时,男眷这边的大臣们推杯换盏,乐声不绝,酒国三旬后,胆子也便大了起来,竟在私下编排皇帝的不是。<br />
“娘娘寿辰,圣上竟连面都不露,你是没瞧见薛大人的脸色,简直比我家灶房的锅炉都要黑,哈哈哈嗝……”<br />
“不能喝别喝了,这话你都敢说,不要命了。”<br />
那人双颊酡红,大手一挥,“怕什么,如今……”或许是下面的话太过大逆不道,让他有一瞬的清醒,但也只有一瞬,他左右瞧了瞧,埋首低声道:“如今这天下,都快姓李了,王不王,臣不臣的,我看这孟氏一族的皇帝,快要坐到头咯。”<br />
话音刚落,他的嘴便被捂住,“我看你是醉迷糊了,我带你去清醒清醒。”<br />
那人被拖走的动静不小,赵玦举着酒杯指向那二人滑稽的模样,“这就喝不了了,也太没用了。”<br />
他声音不大,可坐在他旁边的宁长愠却听的一清二楚,但他也有些醉了,醉的并不想理会他。<br />
赵玦瞧了他一眼,轻嗤道:“你这些时日怎么总是这副遭人抛弃的样子,能不能有点出息。”<br />
“你近日倒是满面春风,怎么,好事将近了?”<br />
宁长愠只是下意识回了一句,谁料正好戳中赵玦的小心思,他做贼心虚似的吼道:“酒呢,看不见本公子的酒没了吗?”<br />
宁长愠扫他一眼,便不再说话。<br />
反而是太子听到声音望了过来,赵玦对上孟朝的视线更加心虚不已,催促道:“都聋了是不是!”<br />
下一瞬,清泠悦耳的声音骤然出现在耳边,“公子莫急,奴婢这就为您倒酒。”<br />
湿热的气息从耳畔划过,熟悉的香气扑鼻而来,赵玦侧头看去,女子娇媚的侧颜如远山芙蓉般映入眼帘,他下意识唤道:“珍珠……”<br />
女子笑眼弯弯,缠绵悱恻的朝他望了一眼,“公子~”那一眼极快,像是怕被周遭的人察觉一般,迅速垂下了头,安静的替他斟酒。<br />
酒水入杯,发出清脆绵延的声音,很快,酒水蔓延出杯口,从桌沿流至了赵玦的衣衫上。<br />
珍珠似是才回过神来,着急的从怀中拿出绢帕替他擦拭,“公子,奴婢不是故意的。”<br />
赵玦舔了舔有些干涩的嘴角,伸手去将她扶起,“急什么,本公子没有怪你。”<br />
大手包裹住女子的柔夷轻轻捏了一把,珍珠双颊顿时泛起一抹薄红,羞怯不已的样子看的赵玦微微眯起眸子,自从与皇后心照不宣后,他其实已经很久没有……<br />
正当他想入非非只是,掌心中突然挤进来一个硬物,赵玦低头看去,只见珍珠在旁人发觉异常之前已经松开了手,面色如常的起身。<br />
赵玦抬眸看向她,她微微施礼,临走时,看向他的意有所指的一眼让他顿时明白了什么。<br />
在众人看不见的地方,赵玦悄悄打开了手中的纸团,只见上面赫然写着:裕和未时,偏殿最右。<br />
话未说尽,却已道明。<br />
赵玦忽觉小腹一阵热浪升起,他猛地灌下一口烈酒,眸底的光跃跃欲试。<br />
裕和是早已废弃的冷宫,无人会去。<br />
越想,赵玦越觉着急躁,恨不能现在就将那软玉一般的人儿压在身下好生疼宠一番,渐渐的,他的脖颈处泛起一丝潮红,在诸多大臣因不胜酒力而去偏房歇息时,他也以此为借口离开了大殿。<br />
周遭嘈杂,坐在前方的男人听着耳边的恭维,纹丝不动,直到悄无声息的对上孟朝看过来的目光,“李大人,今日这般的日子,怎的不饮酒?”<br />
孟朝略显生疏的称呼无不在表示,他知晓了那日与孟央之事中有他的手笔在。<br />
但,那又如何?<br />
微风徐来,青衫飘动,李鹤珣的余光瞥见赵玦匆匆离去后,这才缓缓拿起酒杯,眸底鲜见的带了一丝笑意,抿唇道:“今日这般的日子,是该饮酒,以示庆贺。”<br />
第60章<br />
孟朝不知道李鹤珣话中之意, 总觉着他意有所指,又觉着他在敷衍。<br />
想起先前自己与孟央闹的不欢而散都是因眼前这人便心中火气,他不准备与一个文臣在咬文嚼字的口舌上你来我往, 孟朝微微眯起眼睛, 直白道:“不知李大人可还记得先前将孤的太子妃送去孟央别院一事。”<br />
按常理而言,在座的任何一人听见他这番话不是胆战心惊的求饶, 便该是若有所思的想着如何编纂。<br />
可李鹤珣倒好,他略一恍然,温和道:“殿下是想要本官一个解释?”<br />
孟朝面无表情,牙齿都快咬碎了,“李大人不该给孤一个解释吗?”<br />
李鹤珣颔首, “若本官也想要殿下一个解释, 殿下给吗?”<br />
一声轻嗤摆明了孟朝的意思, 他把玩着桌上的寿果, 声音辨不出喜怒,“哦?说来听听。”<br />
话虽如此,可他面上的轻嘲明晃晃的表示着,他静等着听李鹤珣能将这事说出个什么花儿来。<br />
先前还在这处的人早就四散开来, 眼下这桌前,只有他二人并肩而坐,瞧着像是在拉闲散闷。<br />
李鹤珣不慌不忙的道:“既然殿下想要翻旧账, 那本官便也为夫人讨个公道,先前殿下送了一女子给臣,说是臣平日里为国操劳, 闲暇之余可用来逗趣儿舒心, 不知殿下可还记得。”<br />
“孤知晓你对此事有意见,但孤是好意, 你不领情就罢,还报复在太子妃身上,李鹤珣,你心里还有没有燕国,有没有孤这个太子!”孟朝早就想到他要拿此事做筏子,但那并不是他对太子妃下手,让他与孟央撕破脸的理由。<br />
便是说出去,他也没错,也是李鹤珣大逆不道!<br />
孟朝目光沉沉的看着李鹤珣。李鹤珣并不会因孟朝的话而自乱阵脚,他继续道:“而那位女子被唤作阿榕,是艺坊的曲娘,殿下知晓她来府中的头一件事是什么吗?”<br />
不等孟朝回应,李鹤珣掀起眼皮看他,“是将臣的夫人带出府去,欲要将她骗去艺坊杀害。”<br />
“人是殿下送来的,为何要杀臣的夫人,殿下心中应该明白。”<br />
“不可能!”孟朝声音大了些,周遭还算清醒的朝臣都忍不住看了过来,他顿时坐下,笃定道:“孤绝没有要害少夫人的意思。”<br />
李鹤珣嘴角掀起,眼中冷光乍现,“那本官也没有要害太子妃的意思。”<br />
孟朝:……<br />
“李鹤珣,事实如何,仅凭你空口白话自然做不得数,那女子的事孤自会去查,但太子妃这事,你今日必定要给孤一个解释,否则孤绝不姑息!”<br />
李鹤珣颔首道:“太子妃的事,本官自会去查,但内子这事,殿下今日也必定要给本官一个解释,否则本官决不罢休。”<br />
二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一怒一冷,皆带着不低头的意味。<br />
孟朝并无证据,否则也不会这么多日都不动手,在没有证据的情形下,他除了狐假虎威的逼迫李鹤珣低头,趁机拿捏住他的把柄以外,他再无别的选择。<br />
李家他动不得,且比起与李家为敌,他更想将其收入麾下,成为自己的羽翼。<br />
但令孟朝万万没想到的是,李鹤珣竟编出这样一番谎话来堵他的嘴。他对李鹤珣了解不深,却也知晓他与他一样,但凡手里有证据,也不会这么多日都不动手。<br />
一个眼里容不下沙子的人,怎会放任凶手逍遥,哪怕这个人是皇帝,以李鹤珣的性子,也不会因此将事情抹去。<br />
所以,他手上也没证据。<br />
孟朝想明白后,深吸一口气,循循善诱道:“孤的太子妃身份尊贵,孰轻孰重大人不至于拎不清。”<br />
“本官自是拎得清,所以才想要殿下一个解释,为夫人讨回公道。”<br />
他平淡的说出这句话后,将本就怒火难消的孟朝气的脸色发黑。<br />
他什么意思?堂堂太子妃的身份难不成还比不上他夫人,比不上一个小小的庶女……<br />
孟朝连说三个好字后,喉咙像被堵住,再发不出一点声音,怒火几乎灼噬了他所有的理智,半晌后,孟朝平静下来,眼底弥漫的杀机乍现,“李鹤珣,你可想好了。”<br />
“你是李家嫡长子,你的意思,孤便当作是李家的意思。”<br />
话中的威胁与抉择并行,孟朝没有等来李鹤珣的低头或是他作为清流世家的傲慢与风骨,而是轻叹入耳,李鹤珣缓缓道:“殿下可敢与臣比一场?”<br />
孟朝不言。<br />
李鹤珣继续道:“李家世代为贤良,辅佐殿下本就是李家该做之事,但奈何朝中波谲云诡,殿下似乎从不信臣,想要从臣这儿要一个承诺。”<br />
“李家儿郎从不轻易许诺,但殿下想要,臣可以给。”<br />
孟朝眼眸沉沉的看着他,见他面色如常,神情之中没有半分怨恨之意,“殿下要的不是李家辅佐太子,而是辅佐孟朝,臣可以给殿下想要的,但要殿下赢过臣。”<br />
“赢?”<br />
孟朝半眯着眼,无端的揣测着李鹤珣到底要做什么。<br />
可今日种种似乎都在告诉他,李鹤珣从不会按照他的思绪走,先前没有,如今更不会。<br />
“君子六艺对殿下而言,想必不难。”<br />
所以不是什么家国大事,也不是什么筹谋算计,而是上京子弟人人都曾习过的六艺?孟朝摸不清李鹤珣的打算,只觉着他恐想要以此事让他知难而退,可这里是皇宫,便是李家的手也伸不了这么长,他比不过李鹤珣是不错,可眼下在宫中,他也不是全然没法子。<br />
“来人,叫上诸位大人与家眷,告诉他们,孤与李大人要在御花园比试一番,为母后贺寿,让他们来做个见证。”<br />
李鹤珣从殿中出来之时,正好瞧见跟在岳安怡身边的沈观衣,她似是察觉到了目光,抬眸看来,下意识要翘起嘴角,却在想到什么后昵了他一眼,别开了眼。<br />
似是生怕他不知晓她恼了,故意撅着嫣红的唇,不看他。<br />
李鹤珣回过神,心中对沈观衣如何知晓这件事的疑虑并未消除,但眼下,他有更重要的事需要做,无法分神。<br />
他移开眼,只能将此事暂且放一放。<br />
就在这时,婢女悄然来到孟朝跟前,垂首道:“殿下,娘娘身边的玉嬷嬷说娘娘有些乏了,先回宫歇息去了。”
涂满豆蔻的指尖摩挲着杯口,半晌后薛皇后才艰难开口,“李大人待你,当真是极好。”<br />
她似乎失了问话的兴致,疲惫的挥手,“回去吧,本宫有些累了。”<br />
沈观衣敛去眼中的深意,在起身之时,或许是同一姿势坐的有些久,眼前阵阵发晕,她忽地一下坐了回去,扶着额,面色有些难看。<br />
嬷嬷询问道:“李少夫人身子不舒服?”<br />
沈观衣阖着眼,用掌心揉了揉额头,“无碍,老毛病了。”<br />
“少夫人若是不介意,奴婢可以为您瞧瞧。”<br />
沈观衣微微掀起眼皮,眼中似有疑惑,薛皇后看了嬷嬷一眼,缓缓解释道:“玉嬷嬷会些医术,本宫的身子一直都是她在替本宫调养。”<br />
沈观衣先前让唐大夫瞧过,她身子弱是因她忧思过重,肝火旺盛,并无大碍。<br />
但见这玉嬷嬷毛遂自荐,瞧瞧也无妨。万一是唐大夫医术不佳,瞧不出什么呢。<br />
她伸出手递给玉嬷嬷,或许是人老了,把脉时手指并不平稳,偶而还会轻颤,片刻后,她松开手沉吟道:“少夫人身子并无异样,或许是少时留下的病根,如今身子骨才会比旁人弱了些。”<br />
沈观衣也说不上失望与否,身子没问题自然是好,也说明唐大夫的医术算不得差。<br />
她休憩好后,这才缓慢的起了身,施礼离开。<br />
在她走后,玉嬷嬷回身替薛皇后斟茶,看向皇后的那一眼带着深意,眸底是遮掩不住的震惊。<br />
薛皇后顿时怔住,犹豫道:“怎么了?”<br />
与此同时,男眷这边的大臣们推杯换盏,乐声不绝,酒国三旬后,胆子也便大了起来,竟在私下编排皇帝的不是。<br />
“娘娘寿辰,圣上竟连面都不露,你是没瞧见薛大人的脸色,简直比我家灶房的锅炉都要黑,哈哈哈嗝……”<br />
“不能喝别喝了,这话你都敢说,不要命了。”<br />
那人双颊酡红,大手一挥,“怕什么,如今……”或许是下面的话太过大逆不道,让他有一瞬的清醒,但也只有一瞬,他左右瞧了瞧,埋首低声道:“如今这天下,都快姓李了,王不王,臣不臣的,我看这孟氏一族的皇帝,快要坐到头咯。”<br />
话音刚落,他的嘴便被捂住,“我看你是醉迷糊了,我带你去清醒清醒。”<br />
那人被拖走的动静不小,赵玦举着酒杯指向那二人滑稽的模样,“这就喝不了了,也太没用了。”<br />
他声音不大,可坐在他旁边的宁长愠却听的一清二楚,但他也有些醉了,醉的并不想理会他。<br />
赵玦瞧了他一眼,轻嗤道:“你这些时日怎么总是这副遭人抛弃的样子,能不能有点出息。”<br />
“你近日倒是满面春风,怎么,好事将近了?”<br />
宁长愠只是下意识回了一句,谁料正好戳中赵玦的小心思,他做贼心虚似的吼道:“酒呢,看不见本公子的酒没了吗?”<br />
宁长愠扫他一眼,便不再说话。<br />
反而是太子听到声音望了过来,赵玦对上孟朝的视线更加心虚不已,催促道:“都聋了是不是!”<br />
下一瞬,清泠悦耳的声音骤然出现在耳边,“公子莫急,奴婢这就为您倒酒。”<br />
湿热的气息从耳畔划过,熟悉的香气扑鼻而来,赵玦侧头看去,女子娇媚的侧颜如远山芙蓉般映入眼帘,他下意识唤道:“珍珠……”<br />
女子笑眼弯弯,缠绵悱恻的朝他望了一眼,“公子~”那一眼极快,像是怕被周遭的人察觉一般,迅速垂下了头,安静的替他斟酒。<br />
酒水入杯,发出清脆绵延的声音,很快,酒水蔓延出杯口,从桌沿流至了赵玦的衣衫上。<br />
珍珠似是才回过神来,着急的从怀中拿出绢帕替他擦拭,“公子,奴婢不是故意的。”<br />
赵玦舔了舔有些干涩的嘴角,伸手去将她扶起,“急什么,本公子没有怪你。”<br />
大手包裹住女子的柔夷轻轻捏了一把,珍珠双颊顿时泛起一抹薄红,羞怯不已的样子看的赵玦微微眯起眸子,自从与皇后心照不宣后,他其实已经很久没有……<br />
正当他想入非非只是,掌心中突然挤进来一个硬物,赵玦低头看去,只见珍珠在旁人发觉异常之前已经松开了手,面色如常的起身。<br />
赵玦抬眸看向她,她微微施礼,临走时,看向他的意有所指的一眼让他顿时明白了什么。<br />
在众人看不见的地方,赵玦悄悄打开了手中的纸团,只见上面赫然写着:裕和未时,偏殿最右。<br />
话未说尽,却已道明。<br />
赵玦忽觉小腹一阵热浪升起,他猛地灌下一口烈酒,眸底的光跃跃欲试。<br />
裕和是早已废弃的冷宫,无人会去。<br />
越想,赵玦越觉着急躁,恨不能现在就将那软玉一般的人儿压在身下好生疼宠一番,渐渐的,他的脖颈处泛起一丝潮红,在诸多大臣因不胜酒力而去偏房歇息时,他也以此为借口离开了大殿。<br />
周遭嘈杂,坐在前方的男人听着耳边的恭维,纹丝不动,直到悄无声息的对上孟朝看过来的目光,“李大人,今日这般的日子,怎的不饮酒?”<br />
孟朝略显生疏的称呼无不在表示,他知晓了那日与孟央之事中有他的手笔在。<br />
但,那又如何?<br />
微风徐来,青衫飘动,李鹤珣的余光瞥见赵玦匆匆离去后,这才缓缓拿起酒杯,眸底鲜见的带了一丝笑意,抿唇道:“今日这般的日子,是该饮酒,以示庆贺。”<br />
第60章<br />
孟朝不知道李鹤珣话中之意, 总觉着他意有所指,又觉着他在敷衍。<br />
想起先前自己与孟央闹的不欢而散都是因眼前这人便心中火气,他不准备与一个文臣在咬文嚼字的口舌上你来我往, 孟朝微微眯起眼睛, 直白道:“不知李大人可还记得先前将孤的太子妃送去孟央别院一事。”<br />
按常理而言,在座的任何一人听见他这番话不是胆战心惊的求饶, 便该是若有所思的想着如何编纂。<br />
可李鹤珣倒好,他略一恍然,温和道:“殿下是想要本官一个解释?”<br />
孟朝面无表情,牙齿都快咬碎了,“李大人不该给孤一个解释吗?”<br />
李鹤珣颔首, “若本官也想要殿下一个解释, 殿下给吗?”<br />
一声轻嗤摆明了孟朝的意思, 他把玩着桌上的寿果, 声音辨不出喜怒,“哦?说来听听。”<br />
话虽如此,可他面上的轻嘲明晃晃的表示着,他静等着听李鹤珣能将这事说出个什么花儿来。<br />
先前还在这处的人早就四散开来, 眼下这桌前,只有他二人并肩而坐,瞧着像是在拉闲散闷。<br />
李鹤珣不慌不忙的道:“既然殿下想要翻旧账, 那本官便也为夫人讨个公道,先前殿下送了一女子给臣,说是臣平日里为国操劳, 闲暇之余可用来逗趣儿舒心, 不知殿下可还记得。”<br />
“孤知晓你对此事有意见,但孤是好意, 你不领情就罢,还报复在太子妃身上,李鹤珣,你心里还有没有燕国,有没有孤这个太子!”孟朝早就想到他要拿此事做筏子,但那并不是他对太子妃下手,让他与孟央撕破脸的理由。<br />
便是说出去,他也没错,也是李鹤珣大逆不道!<br />
孟朝目光沉沉的看着李鹤珣。李鹤珣并不会因孟朝的话而自乱阵脚,他继续道:“而那位女子被唤作阿榕,是艺坊的曲娘,殿下知晓她来府中的头一件事是什么吗?”<br />
不等孟朝回应,李鹤珣掀起眼皮看他,“是将臣的夫人带出府去,欲要将她骗去艺坊杀害。”<br />
“人是殿下送来的,为何要杀臣的夫人,殿下心中应该明白。”<br />
“不可能!”孟朝声音大了些,周遭还算清醒的朝臣都忍不住看了过来,他顿时坐下,笃定道:“孤绝没有要害少夫人的意思。”<br />
李鹤珣嘴角掀起,眼中冷光乍现,“那本官也没有要害太子妃的意思。”<br />
孟朝:……<br />
“李鹤珣,事实如何,仅凭你空口白话自然做不得数,那女子的事孤自会去查,但太子妃这事,你今日必定要给孤一个解释,否则孤绝不姑息!”<br />
李鹤珣颔首道:“太子妃的事,本官自会去查,但内子这事,殿下今日也必定要给本官一个解释,否则本官决不罢休。”<br />
二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一怒一冷,皆带着不低头的意味。<br />
孟朝并无证据,否则也不会这么多日都不动手,在没有证据的情形下,他除了狐假虎威的逼迫李鹤珣低头,趁机拿捏住他的把柄以外,他再无别的选择。<br />
李家他动不得,且比起与李家为敌,他更想将其收入麾下,成为自己的羽翼。<br />
但令孟朝万万没想到的是,李鹤珣竟编出这样一番谎话来堵他的嘴。他对李鹤珣了解不深,却也知晓他与他一样,但凡手里有证据,也不会这么多日都不动手。<br />
一个眼里容不下沙子的人,怎会放任凶手逍遥,哪怕这个人是皇帝,以李鹤珣的性子,也不会因此将事情抹去。<br />
所以,他手上也没证据。<br />
孟朝想明白后,深吸一口气,循循善诱道:“孤的太子妃身份尊贵,孰轻孰重大人不至于拎不清。”<br />
“本官自是拎得清,所以才想要殿下一个解释,为夫人讨回公道。”<br />
他平淡的说出这句话后,将本就怒火难消的孟朝气的脸色发黑。<br />
他什么意思?堂堂太子妃的身份难不成还比不上他夫人,比不上一个小小的庶女……<br />
孟朝连说三个好字后,喉咙像被堵住,再发不出一点声音,怒火几乎灼噬了他所有的理智,半晌后,孟朝平静下来,眼底弥漫的杀机乍现,“李鹤珣,你可想好了。”<br />
“你是李家嫡长子,你的意思,孤便当作是李家的意思。”<br />
话中的威胁与抉择并行,孟朝没有等来李鹤珣的低头或是他作为清流世家的傲慢与风骨,而是轻叹入耳,李鹤珣缓缓道:“殿下可敢与臣比一场?”<br />
孟朝不言。<br />
李鹤珣继续道:“李家世代为贤良,辅佐殿下本就是李家该做之事,但奈何朝中波谲云诡,殿下似乎从不信臣,想要从臣这儿要一个承诺。”<br />
“李家儿郎从不轻易许诺,但殿下想要,臣可以给。”<br />
孟朝眼眸沉沉的看着他,见他面色如常,神情之中没有半分怨恨之意,“殿下要的不是李家辅佐太子,而是辅佐孟朝,臣可以给殿下想要的,但要殿下赢过臣。”<br />
“赢?”<br />
孟朝半眯着眼,无端的揣测着李鹤珣到底要做什么。<br />
可今日种种似乎都在告诉他,李鹤珣从不会按照他的思绪走,先前没有,如今更不会。<br />
“君子六艺对殿下而言,想必不难。”<br />
所以不是什么家国大事,也不是什么筹谋算计,而是上京子弟人人都曾习过的六艺?孟朝摸不清李鹤珣的打算,只觉着他恐想要以此事让他知难而退,可这里是皇宫,便是李家的手也伸不了这么长,他比不过李鹤珣是不错,可眼下在宫中,他也不是全然没法子。<br />
“来人,叫上诸位大人与家眷,告诉他们,孤与李大人要在御花园比试一番,为母后贺寿,让他们来做个见证。”<br />
李鹤珣从殿中出来之时,正好瞧见跟在岳安怡身边的沈观衣,她似是察觉到了目光,抬眸看来,下意识要翘起嘴角,却在想到什么后昵了他一眼,别开了眼。<br />
似是生怕他不知晓她恼了,故意撅着嫣红的唇,不看他。<br />
李鹤珣回过神,心中对沈观衣如何知晓这件事的疑虑并未消除,但眼下,他有更重要的事需要做,无法分神。<br />
他移开眼,只能将此事暂且放一放。<br />
就在这时,婢女悄然来到孟朝跟前,垂首道:“殿下,娘娘身边的玉嬷嬷说娘娘有些乏了,先回宫歇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