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书办应了一声,然后担忧道:“学士,您近来如此劳累,还是用些饭食吧。”<br />
仰元魁疑惑地看了他一眼,“谁说我不用饭食的?”<br />
书办:“……”<br />
那为何不让管家来送食盒呢?<br />
仰元魁咳了一声,不自在道:“道上不好走,万一轿子又翻呢,左右不过一顿饭食,从御膳房传就是了,何必如此麻烦。”<br />
书办恍然大悟,不愧是大学士,这格局就是与旁人不同。<br />
仰元魁心虚地摸了摸鼻子,“传膳的时候别叫其他人瞧见。”<br />
书办露出疑惑的神情。<br />
“快去。”<br />
“……是。”<br />
书办传达过仰元魁的指令后,大家都有些奇怪,为何今日突然叫他们歇息一个时辰,还特地交代要留在自己值房中?<br />
前几日不还急火火的吗?<br />
几人凑在一块儿讨论过后,一致认定还是昨晚的那顿膳食害的,大学士眼下肯定对用膳这件事有了些难以言说的阴影,不好叫他们这些下臣瞧见。<br />
大学士也是可怜。<br />
也不晓得昨晚的膳食难吃到了何种地步。<br />
自从原先两个领头的御厨被药膳房压了一头之后,御膳房的水准可以说是每况愈下,吃食里搁的药材越来越多,估摸着银子都拿去采买药材了。<br />
众人都对仰元魁充满了同情。<br />
却不知此刻同他们仅仅一墙之隔的值房内,仰元魁正左右开弓吃的不亦乐乎,一口糖醋排骨,一口麻婆豆腐,再来一口清香扑鼻的竹筒饭。<br />
滋味简直妙不可言。<br />
仰元魁长长的胡须上都沾上了不少汤汁,但他根本顾不上,生怕吃慢一点就叫其他人发现了。<br />
第52章<br />
因着皇帝病重的关系, 整个年节期间宫城里一派静悄悄,不知不觉就到了年十五。<br />
原本过了十五才开朝,结果仰元魁一大早就赶来东宫觐见。<br />
等人进了暖阁, 秦川便道:“你昨日差人送来的试题我尚未核查完毕,仰学士不妨再等几日。”<br />
仰元魁咳了一声,其实他哪里是为试题的事来的。<br />
这几日他几乎日日都在宫里传膳, 一日三顿,顿顿都不落下。<br />
要不是怕吃多了不好克化, 他指定还要再来个夜宵。<br />
这么吃下来的结果就是,试题的事进展飞速,原本需要一个多月的事, 如今半个多月就结束了。<br />
翰林院的臣属们个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一贯不认可太子的大学士为何突然跟打了鸡血似的, 要为太子卖命到此种地步。<br />
简直恨不得要在翰林院里打地铺。就算让太子妃刺激了一下,也不至于如此吧。<br />
而且神奇的是,在如此辛苦操劳的情形下,大学士非但没有日渐憔悴,反倒还精神焕发,连说话都比往常更有劲儿些。<br />
年节宫里头人少, 这么多日下来竟只有仰元魁一人把御膳房的新菜色尝了个遍。<br />
因此也就只有他一人着急,着急想催太子妃出新的食方子,连个替他发声的下属都没有。<br />
在辗转反侧了一夜之后,仰元魁终于还是硬着头皮来了东宫。<br />
很难说他有没有趁机再蹭一顿元宵的想法。<br />
秦川见他一脸难色,疑惑道:“还有事?”<br />
仰元魁憋了半日才挤出一句, “上回加试题那些, 老臣尚未弄懂,特来请教太子殿下。”<br />
秦川:“?”<br />
这老头子怎的突然开窍了?<br />
仰元魁是特地掐着点来的, 关肃给他讲解完以后刚巧到了午时,外头有下人来报说元宵已煮好,请太子殿下移步膳厅。<br />
仰元魁眼睛一亮,悄咪咪地挺直了脊背。<br />
秦川应了一声,双眼依旧盯着手上的试题。<br />
短短一个时辰,他已经把翰林院拟好的试题审了个大概。<br />
一刻钟后,路景在暖阁外面露了个脑袋,“太子殿下,公事先放一放吧,身子要紧。”<br />
秦川立刻搁下手里的笔,应了一声。<br />
他疑惑地看了眼另一边依旧一脸专注的仰元魁,关切道:“仰学士,你年纪大了,先用膳吧。”<br />
话音刚落,仰元魁便蹭的起了身,好像就在等他这句话似的。<br />
“太子殿下,老臣就却之不恭了。”<br />
秦川:“……”<br />
这位老臣今日怎么怪怪的。<br />
今日路景做了甜咸两类元宵,除去口味不同外,路景还拿御膳房储存的各种干花做了不同颜色的面团,拿来搭配做出了好些可爱的小动物。<br />
比如小狗小猫小鸡小鸭小羊小猪小老虎等等,路景越做越有兴致,干脆把汤圆捏成方形,做了一套麻将出来。<br />
这些大大小小的汤圆摆了满满一大桌。<br />
秦川一进膳房就笑了,“怎的捏了这么多?”<br />
路元和秦卓两个小孩围着桌子转来转去,一个一个仔仔细细地看。<br />
要是他俩有手机的话,这会儿怕是已经拍了几百张照片了。<br />
路景拉着他一一给他介绍,仰元魁跟在后头也看的一脸稀奇,不过比起这些花样繁多的汤圆,他对味道本身更有兴趣一些。<br />
路景转头看到他,问道:“仰学士,今日翰林院可有大臣当值?”<br />
仰元魁点头,“回太子妃,有两人。”说着他就给路景介绍了一下两位当值臣子。
仰元魁疑惑地看了他一眼,“谁说我不用饭食的?”<br />
书办:“……”<br />
那为何不让管家来送食盒呢?<br />
仰元魁咳了一声,不自在道:“道上不好走,万一轿子又翻呢,左右不过一顿饭食,从御膳房传就是了,何必如此麻烦。”<br />
书办恍然大悟,不愧是大学士,这格局就是与旁人不同。<br />
仰元魁心虚地摸了摸鼻子,“传膳的时候别叫其他人瞧见。”<br />
书办露出疑惑的神情。<br />
“快去。”<br />
“……是。”<br />
书办传达过仰元魁的指令后,大家都有些奇怪,为何今日突然叫他们歇息一个时辰,还特地交代要留在自己值房中?<br />
前几日不还急火火的吗?<br />
几人凑在一块儿讨论过后,一致认定还是昨晚的那顿膳食害的,大学士眼下肯定对用膳这件事有了些难以言说的阴影,不好叫他们这些下臣瞧见。<br />
大学士也是可怜。<br />
也不晓得昨晚的膳食难吃到了何种地步。<br />
自从原先两个领头的御厨被药膳房压了一头之后,御膳房的水准可以说是每况愈下,吃食里搁的药材越来越多,估摸着银子都拿去采买药材了。<br />
众人都对仰元魁充满了同情。<br />
却不知此刻同他们仅仅一墙之隔的值房内,仰元魁正左右开弓吃的不亦乐乎,一口糖醋排骨,一口麻婆豆腐,再来一口清香扑鼻的竹筒饭。<br />
滋味简直妙不可言。<br />
仰元魁长长的胡须上都沾上了不少汤汁,但他根本顾不上,生怕吃慢一点就叫其他人发现了。<br />
第52章<br />
因着皇帝病重的关系, 整个年节期间宫城里一派静悄悄,不知不觉就到了年十五。<br />
原本过了十五才开朝,结果仰元魁一大早就赶来东宫觐见。<br />
等人进了暖阁, 秦川便道:“你昨日差人送来的试题我尚未核查完毕,仰学士不妨再等几日。”<br />
仰元魁咳了一声,其实他哪里是为试题的事来的。<br />
这几日他几乎日日都在宫里传膳, 一日三顿,顿顿都不落下。<br />
要不是怕吃多了不好克化, 他指定还要再来个夜宵。<br />
这么吃下来的结果就是,试题的事进展飞速,原本需要一个多月的事, 如今半个多月就结束了。<br />
翰林院的臣属们个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一贯不认可太子的大学士为何突然跟打了鸡血似的, 要为太子卖命到此种地步。<br />
简直恨不得要在翰林院里打地铺。就算让太子妃刺激了一下,也不至于如此吧。<br />
而且神奇的是,在如此辛苦操劳的情形下,大学士非但没有日渐憔悴,反倒还精神焕发,连说话都比往常更有劲儿些。<br />
年节宫里头人少, 这么多日下来竟只有仰元魁一人把御膳房的新菜色尝了个遍。<br />
因此也就只有他一人着急,着急想催太子妃出新的食方子,连个替他发声的下属都没有。<br />
在辗转反侧了一夜之后,仰元魁终于还是硬着头皮来了东宫。<br />
很难说他有没有趁机再蹭一顿元宵的想法。<br />
秦川见他一脸难色,疑惑道:“还有事?”<br />
仰元魁憋了半日才挤出一句, “上回加试题那些, 老臣尚未弄懂,特来请教太子殿下。”<br />
秦川:“?”<br />
这老头子怎的突然开窍了?<br />
仰元魁是特地掐着点来的, 关肃给他讲解完以后刚巧到了午时,外头有下人来报说元宵已煮好,请太子殿下移步膳厅。<br />
仰元魁眼睛一亮,悄咪咪地挺直了脊背。<br />
秦川应了一声,双眼依旧盯着手上的试题。<br />
短短一个时辰,他已经把翰林院拟好的试题审了个大概。<br />
一刻钟后,路景在暖阁外面露了个脑袋,“太子殿下,公事先放一放吧,身子要紧。”<br />
秦川立刻搁下手里的笔,应了一声。<br />
他疑惑地看了眼另一边依旧一脸专注的仰元魁,关切道:“仰学士,你年纪大了,先用膳吧。”<br />
话音刚落,仰元魁便蹭的起了身,好像就在等他这句话似的。<br />
“太子殿下,老臣就却之不恭了。”<br />
秦川:“……”<br />
这位老臣今日怎么怪怪的。<br />
今日路景做了甜咸两类元宵,除去口味不同外,路景还拿御膳房储存的各种干花做了不同颜色的面团,拿来搭配做出了好些可爱的小动物。<br />
比如小狗小猫小鸡小鸭小羊小猪小老虎等等,路景越做越有兴致,干脆把汤圆捏成方形,做了一套麻将出来。<br />
这些大大小小的汤圆摆了满满一大桌。<br />
秦川一进膳房就笑了,“怎的捏了这么多?”<br />
路元和秦卓两个小孩围着桌子转来转去,一个一个仔仔细细地看。<br />
要是他俩有手机的话,这会儿怕是已经拍了几百张照片了。<br />
路景拉着他一一给他介绍,仰元魁跟在后头也看的一脸稀奇,不过比起这些花样繁多的汤圆,他对味道本身更有兴趣一些。<br />
路景转头看到他,问道:“仰学士,今日翰林院可有大臣当值?”<br />
仰元魁点头,“回太子妃,有两人。”说着他就给路景介绍了一下两位当值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