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都怪陈胜吴广开源<br /><br />带着刑恕,步入福宁殿的东閤静室之中。<br /><br />赵煦端坐到上首的坐褥上,然后命人给刑恕搬来一条椅子。<br /><br />“学士请坐!”<br /><br />“谢陛下!”刑恕再拜谢恩后,方才坐下来。<br /><br />“高丽的事情,暂且就这样吧!”赵煦说道。<br /><br />条约的签订,只是一个开始。<br /><br />因为赵煦对高丽在中古时代的经济文化体制,所知不多。<br /><br />所以,还是须得等辽国罢兵后,再派人去高丽实地考察。<br /><br />然后才能拿出一个大概的方案来。<br /><br />所以,可能在最初,大宋还得借钱给高丽人来还高丽欠的大宋岁币。<br /><br />话可能听着有点绕。<br /><br />但,在赵煦记忆里,貌似近现代的殖民者都是这么玩的。<br /><br />我借钱给你还你要给我的战争赔款本息。<br /><br />所以,先进经验完全可以学!<br /><br />“学士接下来的重点,要放在辽人身上!”<br /><br />“要多与辽使联络!”<br /><br />“唯!”刑恕伸手在自己的老腰身摸了摸,一咬牙,大义凛然的说道:“臣自当尽心竭力!”<br /><br />赵煦从怀中取出一封林希的奏疏副本,命人送到刑恕手中。<br /><br />“学士且请先观此书……”赵煦悠悠的说道。<br /><br />刑恕毕恭毕敬接过那奏疏副本,拱手称罪:“臣斗胆……”<br /><br />然后才小心的打开,看着其上的文字。<br /><br />却是林希从北境发回来的奏疏,上面所讲的,却是一个叫刑恕莫名的事情。<br /><br />说什么西回鹘可汗遣使求援辽主,言当年的突厥人重新打回来了。<br /><br />辽主已令阻卜诸部首领,各率部族,往援回鹘。<br /><br />作为如今的大宋外交总负责人,刑恕现在实际是挂着‘翰林学士’头衔的礼部尚书兼大鸿胪。<br /><br />所以他自知道,辽人嘴里的西回鹘,便是大宋所认知的西域【黑韩国】。<br /><br />对于黑韩以及黑韩所控制的西域情况,老实说,现在的大宋所知不多。<br /><br />自大唐灭亡后,原本在西域的归义军节度,便愤于朱温暴政,与之绝交。<br /><br />兼之彼时的归义军,在长期的动荡中,实力大幅下降,日渐衰微。<br /><br />于是中原从此就失去了,归义军这个钉在西域的抓手。<br /><br />等到大宋建立的时候,彼时的归义军和于阗、龟兹这两个古老的西域千年属国,都已不可避免的在回鹘人、党项人的打击下,持续衰微。<br /><br />最后的归义军残部,便是在真庙时为西贼所灭。<br /><br />而于阗、龟兹,则都先后被回鹘人所建立的【黑韩国】所灭。<br /><br />只不过,出于对中原的忌惮,也出于贸易利益,黑韩人不敢得罪太深,所以利用于阗、龟兹两国的大唐所授金印,依旧来朝,假装‘龟兹’与‘于阗’依然存在。<br /><br />而大宋方面对此,一直心知肚明。<br /><br />因为……<br /><br />龟兹、于阗,乃是佛国,全民崇信佛教。<br /><br />可来朝的所谓【龟兹】、【于阗】使团里,别说和尚了,连个居士都没有。<br /><br />但,这没有关系。<br /><br />对大宋来说,只要在大宋的朝贡国里,还有龟兹、于阗就可以了。<br /><br />可是……<br /><br />刑恕不明白,官家让他看这个做什么?<br /><br />突厥人打回来了,辽主命阻卜诸部驰援黑韩?<br /><br />那和大宋有什么干系?<br /><br />“陛下……臣愚驽……未知圣心所指,望乞陛下明示?”刑恕在犹豫了片刻后,选择起身恭问。<br /><br />侍奉这位陛下两年多了,刑恕自然也摸到了这位陛下的一些脉络和喜好。<br /><br />所以他知道,当今官家,一般不喜欢和臣子打哑谜。<br /><br />他习惯直接当面清楚的自己的态度和意图,说与臣子。<br /><br />赵煦轻笑一声:“学士没注意到吗?”<br /><br />“辽主允诺与阻卜诸部的赏赐,乃以绢布为额!”<br /><br />刑恕听到这里,眼睛立刻亮了起来。<br /><br />上次辽人一口气从大宋买走了数十万匹的陈布与劣布。<br /><br />汴京封装库中,那些元丰初年甚至熙宁、治平时就已在的绢布,大部分都被辽人买走。<br /><br />刑恕和他的‘朋友们’,则在这个过程中,大吃特吃。<br /><br />一个个都吃的满嘴流油。<br /><br />汴京的瓦肆勾栏,都快把他们当成财神爷来拜了。<br /><br />如今,辽人再次来求购。<br /><br />这是又有钱赚啊!<br /><br />可是……<br /><br />刑恕抬起头,道:“陛下,以臣所知,如今左藏和封桩库中,陈布、劣布,所剩已不多!”<br /><br />赵煦颔首道:“学士所言,朕自然知道!”<br /><br />如今左藏和封桩库中的陈布、劣布,通过宋辽贸易,基本消化掉了。<br /><br />“可是,汴京城中的綀布越来越多,朕恐布价下降,影响民生啊!”赵煦看着刑恕,说道:“这便需要学士,去与辽人交涉……”<br /><br />“叫辽人改而采购我朝綀布,以为辽主赏赐阻卜之费!”<br /><br />“反正,辽人需要的,也只是廉价的,可以用来赏赐的布匹……”赵煦轻笑着说道:“正好,我朝的綀布,完美的符合辽人的要求!”<br /><br />綀布这种用着从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的廉价的苎麻为原料所织的布料。<br /><br />在四月份的时候,每匹价格还是六百文。<br /><br />但现在,綀布价格已经连续跳水,跌到了每匹四百余文。<br /><br />直接拦腰斩了三分之一!<br /><br />而且,在可见的未来,还将继续下跌。<br /><br />直到,哈耶克的大手开始发挥作用。<br /><br />“綀布?”刑恕眯着眼睛,想起了近来,京中出现的一个现象——过去,街头巷尾中,那些光着屁股跑的孩子,越来越少了。<br /><br />同时,京中已经很少见到不戴帽子,不穿鞋子的人。<br /><br />据说,这是因为,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极为廉价的布料——綀布。<br /><br />据说綀布在坚固耐用的同时,还有着不亚于绢布的透气性。<br /><br />最紧要的是便宜——一端(匹)只要四百文。<br /><br />这个价格,已经和大宋今年通过交子贸易,卖给辽人的陈绢、劣绢的价格相差无几了。<br /><br />而大宋卖给辽人的陈绢、劣绢价格,可是包含了大量的‘回扣’、‘好处’!<br /><br />其实际价格,其实只有约定价格的一半。<br /><br />所以,将綀布卖给辽人,完全是可行的。<br /><br />就是……<br /><br />刑恕躬身问道:“陛下,请恕臣愚鲁……”<br /><br />“臣听说,綀布质优价廉,京中百姓喜爱非常……”<br /><br />“如此好物,陛下缘何要将之卖与辽人?”<br /><br />赵煦苦笑一声,道:“学士有所不知……”<br /><br />“自五月以来,綀布便已不仅限于在京中售卖了!”<br /><br />“府界诸县,都开始出现了脚贩售卖綀布……”<br /><br />“从七月开始,京西、河南府、京东、大名府,也都出现了在售卖綀布的商贾……”<br /><br />赵煦闭着眼睛,悠悠说着。<br /><br />随着汴京城的纺织业开始兴盛,哈耶克的大手,随之开始默默做工。<br /><br />高利润、高回报的纺织业,成为了一个明显的风口。<br /><br />加上官府的支持和鼓励,如今京中但凡有些积蓄的人,都已开了纺织作坊,或者正在准备开设作坊。<br /><br />这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汴京城的市场,已经基本饱和。<br /><br />綀布开始涌向开封府府界诸县,有些已经出现在京畿附近的州郡。<br /><br />“学士……自古天下就是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赵煦说道:“其耕以足食,上养父母,下抚子女;其织以为钱,为两税、杂赋之用……”<br /><br />“今綀布京中一匹不过四百文,府界诸县一匹不过五百,京西等地也不过六百……”<br /><br />赵煦看着刑恕:“学士难道不知道,长此以往,必将发生何事?”<br /><br />“男耕女织之中的女织,将不复存在!”赵煦站起来自顾自的回答着自己的问题。<br /><br />“支柱崩塌,千百年来的稳固社会,进入解体……”<br /><br />这一点,开封府府界诸县的农民,已经感受到了。<br /><br />汴京四百文一匹的綀布,脚贩子们购入后,挑着到农村贩卖,加价五十到一百文,依旧供不应求!<br /><br />因为,府界如今没有过税,所以,这些小商贩几乎可以将利润全部收入囊中。<br /><br />而綀布这种机织布在质量上是远超农妇手工织造的各类低端土布的,不止是坚固耐用,而且更加精致美观。<br /><br />价格上就更是爆杀。<br /><br />这直接导致了,府界内的大批农户家庭辛辛苦苦所织造出来的各类土布价格大跌。<br /><br />这造成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府界内的人心,一度动荡。<br /><br />刑恕听着赵煦的话,顿时浑身冰凉。<br /><br />他知道的,假若官家所言是事实。<br /><br />男耕女织中的女织经济崩塌,那么,这必然带来颠覆既有秩序的社会变化!<br /><br />而上一次中国出现这样剧烈的社会变化,恐怕还须得追溯到春秋。<br /><br />圣人曾用一个形象的词来描述彼时的社会情况——礼崩乐坏!<br /><br />于是,八佾舞于庭!<br /><br />于是,臣弑君、子弑父、弟弑兄,层出不穷。<br /><br />现在,又要礼崩乐坏了吗?<br /><br />刑恕的内心生出深深的恐惧。<br /><br />所有文人士大夫,都天生的厌恶着礼崩乐坏后,秩序崩溃所带来的社会混乱。<br /><br />大宋的士大夫们尤其如此!<br /><br />因为,五代的乱象,给他们留下深深的印记,让他们患上了严重的PTSD。<br /><br />即使刑恕,也不例外。<br /><br />他颤抖着嘴唇,拱手拜道:“陛下!”<br /><br />“若果有此种可能……”<br /><br />“臣斗胆,乞陛下降诏,命有司禁绝綀布,并捣毁一切綀布作坊!”<br /><br />赵煦听着笑了,刑恕的反应,相当的正常。<br /><br />大宋士大夫就是这样的。<br /><br />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会拼命的保护,已有的社会秩序。<br /><br />并幻想着这样的世界,将永恒不变。<br /><br />因为,只要世界永恒不变,那士大夫们就将永远高高在上。<br /><br />所以,庆历新政的时候,他们反对。<br /><br />所以,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当年庆历新政的参与者们反对。<br /><br />所以,现在,当一个可能摧毁现有秩序的东西出现时。<br /><br />可以预见,大部分的士大夫们,包括新党的那些人,十之八九还是会反对。<br /><br />所以,赵煦才会让利于‘民’,才要把勋贵外戚元老们拉下水,才要塑造出一个儒家标准意义上的明君形象。<br /><br />不这么做的话,赵煦要做的事情,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br /><br />故此,赵煦也不恼,只是笑着道:“学士勿忧!”<br /><br />“一切都在朕的掌握中!”<br /><br />“上个月,朕已命刘惟简出封桩库钱与府界各县,收购农户所有的土布……”<br /><br />作为现代留学生,赵煦深谙着维稳之道,关键在于及时掌握地方民情。<br /><br />所以即位之初,他就命探事司,重点关注汴京物价,并依托汴京新报的网络,追踪汴京城各厢坊的主要民生物资价格的涨跌。<br /><br />经过三年发展和经营,探事司的网络和情报能力,自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br /><br />其他地方姑且不提,眼皮子低下的开封府府界诸县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是不可能瞒得过他的。<br /><br />自然的,他可以及早准备针对性的政策,并在危险到来前,及时踩下刹车。<br /><br />“此外,汴京城中的纺织作坊,也在大量吸纳着民间的空余劳动力……”<br /><br />“一个月学徒也能拿到每个月两贯的工钱!”<br /><br />“若是熟练工,月俸如今已经能达到七八贯甚至十余贯!”<br /><br />“所以啊,学士的担忧,有些因噎废食了!”<br /><br />刑恕听着,低下头去:“臣莽撞了!”<br /><br />赵煦呵呵一笑:“所以,学士现在知道,朕为何要将綀布卖去辽国了吧?!”<br /><br />“朕需要确保綀布价格,在短期内不再下降,同时减少市面上的綀布数量,避免其大量流入其他州郡,造成一些‘不忍言’之事!”<br /><br />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内源性弊病。<br /><br />资本从诞生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就在不断的追求着利润,追求着市场。<br /><br />资本天然的渴望着,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br /><br />赵煦要是不拉着、控制着。<br /><br />信不信,明年这个时候,汴京城的海量廉价綀布,就会横扫包括开封府在内的整个环京畿地区州郡。<br /><br />并摧枯拉朽的摧毁所过之处的一切小农经济。<br /><br />而且,綀布只会是个开始。<br /><br />很快,随着两浙路的廉价蚕丝入京以及来自熙河路的大量棉花入京。<br /><br />数之不尽的廉价绢布、棉布,也都必然会从汴京城,涌向四面八方。<br /><br />赵煦记得很清楚的。<br /><br />现代的《资本论》中,有这么一句话: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生产力总和还要多、还要大!<br /><br />如今,虽然一切都才刚刚开始。<br /><br />生产力的进步,也只是露出一个萌芽。<br /><br />但,随便一个大一点的纺织作坊,每个月所生产的綀布,也已经超过了大宋大部分州郡一个县全年的布匹产量。<br /><br />这就是工业的魔力!<br /><br />哪怕,现在的所谓的纺织作坊,实际上根本算不得工业。<br /><br />充其量,只能算是半机器半手工生产。<br /><br />但其生产力的进步,所带来的乘数效应,也不是小农社会能够抵挡的。<br /><br />用现代的话说,这是降维打击!<br /><br />而在同时,赵煦也注意到了随着大量綀布涌入市场,市场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br /><br />这也可能导致价格踩踏,造成綀布价格崩盘。<br /><br />从而可能刺破本已开始繁荣的纺织市场泡沫,造成一场中古的经济危机。<br /><br />赵煦怎舍得现在就刺破这个泡沫?<br /><br />所以啊,从六月开始,在察觉到市场不对劲后,章衡控制的户部,就在赵煦的遥控下开始出手,在市场上收购綀布,以控制綀布价格,如今户部已经在市场上收购了不下十万匹的綀布,以稳定綀布价格。<br /><br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br /><br />这个时候,想要支撑綀布价格,就必须给正在不断兴盛的纺织业,找到一个市场。<br /><br />一个可以倾销产品的市场!<br /><br />暂时来说,这个市场,不能是大宋的州郡。<br /><br />因为,一旦廉价的工业产品,冲入这些市场。<br /><br />赵煦知道,等待他的会是什么?<br /><br />起义!<br /><br />而且是赵官家们最害怕的大规模农民起义!<br /><br />赵煦只是想了想,国初在蜀地爆发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就忍不住的浑身发凉。<br /><br />那是一场被铭刻于每一代赵官家心中的梦魇!<br /><br />从起义爆发到被镇压下去,不过两年时间。<br /><br />但,就是这两年,王小波、李顺这两个农民起义领袖,就给每一代赵官家,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br /><br />自晚唐以来,因战乱而避难进入蜀地,苟延残喘的世家门阀余孽,被杀了个干干净净,一点不留。<br /><br />王小波、李顺之后,天下再无门阀世家。<br /><br />同时,王小波和李顺,还将在蜀地存续了数百年的‘旁户’制度,彻底扫入历史的垃圾堆。<br /><br />因为王小波、李顺给赵官家和天下地主们,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br /><br />所以大宋朝廷至今将蜀地,视作一个‘需要统战’的地区。<br /><br />比起东南六路,大宋很明显对蜀地的民心、民生情况更关心。<br /><br />每一代赵官家,都会将大量资源投入到蜀地,这成就了仁庙之后,蜀地的经济文化繁荣。<br /><br />没办法!<br /><br />王小波、李顺来过啊!<br /><br />有了王小波、李顺的前车之鉴,赵煦怎能不怕?不担心?<br /><br />想到这里,赵煦就忍不住暗自心叹:“都怪陈胜吴广开源!”<br /><br />千余年前,大泽乡的那一声怒吼,塑造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反抗精神。<br /><br />平日里,别看农民们一个个忠厚老实,可以被地主官僚们当成牛马一样压榨、奴役、剥削。<br /><br />可,一旦有人,让他们活不下去。<br /><br />那么,陈胜吴广开源后的反抗精神就会被唤醒。<br /><br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r /><br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br /><br />甚至还有更可怕的东西,来自远古的怒吼也将重新在人民嘴里被呐喊出来——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br /><br />赵煦每每只是想起,起义的农民,拿着各种兵器,杀到汴京城下,誓要将他和他的子孙统统砍了的景象,就毛骨悚然,遍体生寒。<br /><br />所以,他从来不敢照搬他在现代学到的东西。<br /><br />带英羊吃人,农民只能忍气吞声,只能乖乖的滚进城里,给老伦敦米字旗的老爷们当耗材,为带英帝国的强盛添砖加瓦。<br /><br />这是因为,欧陆的农民,自古都是这样的。<br /><br />他们的起义、暴动,别说国王了,连个领主的脑壳恐怕都没砍过。<br /><br />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砍了多少王侯将相、帝王贵胄的脑壳了?<br /><br />在这种情况下,赵煦别无选择。<br /><br />他只能一边发展,一边拼尽一切的给新兴的资本产品,寻找出路。<br /><br />再苦一苦别人。<br /><br />让这天下列国,给大宋百姓负重前行,为大宋的发展,争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的减少,工业发展对小农社会的挤压效应。<br /><br />刑恕听着,却是相信了赵煦的说辞,他长身而拜:“圣明无过陛下!”<br /><br />“此事就有劳学士了!”赵煦对着刑恕微微拱手拜托。<br /><br />刑恕俯首拜道:“臣蒙陛下厚恩,自当鞠躬尽瘁!”<br /><br />“嗯!”赵煦颔首。<br /><br />……<br /><br />送走刑恕,赵煦端坐在这静室的坐褥上,眼睛看着静室外的御花园。<br /><br />如今已是深秋时节,草木黄落,萧瑟的秋风,在花园的回廊中呼啸着,吹打着门窗,卷起了枯叶。<br /><br />“高丽……”<br /><br />“黑韩……”<br /><br />“南洋……”<br /><br />最终,他将视线转回大宋,看向了放在他身前的一块屏风上的大宋天下州郡堪舆。<br /><br />赵煦知道的,产自汴京城的各种商品,是迟早有一天,会冲入其他州郡的市场的。<br /><br />这是不以他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br /><br />新兴的工商业,也不可能放过这个庞大的市场——大宋,才是现在天下最大的消费市场。<br /><br />一万万的人口庞大市场,几乎处于未开发的状态。<br /><br />带英搞工业革命的时候,若有一个大宋这样的超级市场。<br /><br />恐怕带英的资本,也不会想着去满世界倾销了。<br /><br />倾销也是要成本的。<br /><br />对资本而言,剥削谁不是剥削?<br /><br />两块产自不同地区的金子,放到资本面前,难道资本还会挑不成?<br /><br />资本只会选择我全都要。<br /><br />甚至,可能有些人还会觉得——这都是吾同文同种挚爱的手足同袍啊!<br /><br />得加倍压榨!<br /><br />所以啊,这个时候拳头就很重要了!<br /><br />资本是听不懂辩经的。<br /><br />你和他辩经,他只会当做王八念经。<br /><br />但,资本家是一定听得懂枪炮的语言和刀剑的道理的。<br /><br />而恰好,大宋和欧陆存在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土壤。<br /><br />在大宋这边,自古就是重农抑商!<br /><br />商贾自古就是皇权的洗脚婢、官僚的夜壶、权贵的小妾。<br /><br />任你是富可敌国的沈万三,还是天下知名的陶朱公。<br /><br />说砍就砍!<br /><br />砍了也不会有人喊冤叫屈!<br /><br />就连被砍的人,也会自认倒霉。<br /><br />“朕须得去检阅一下御龙第一将了!”<br /><br />“他们是朕的刀剑!”<br /><br />“进可以为大宋的产品,开拓市场!”<br /><br />“退也能够,将为富不仁者统统吊路灯!”<br /><br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oxiangge.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moxiangge.cc <br /><br />\n\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