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br />你喜欢去就去吧,反正啥也没有!<br /><br />“既然曹大师想独自进入,那便听你的,我安排2位人手帮你站岗。”<br /><br />这次,曹嘉宁并未拒绝。<br /><br />“好,麻烦您了!”<br /><br />乌突突指向帐篷内的黄金佛像、乐器等出土之物。<br /><br />“那这些?”<br /><br />曹嘉宁随时抓起桌上的唐玄宗御赐金简和南诏王虎钮金印,顺便俯身将地上被乌突突踩踏的龟兹乐谱拾起。<br /><br />“这几件小玩意我先拿着,剩余之物,晚上一起带走!”<br /><br />“好!”<br /><br />.......<br /><br />乌突突办事效率非常高,马上安排2位得力手下,带着曹嘉宁前往南诏国王墓。<br /><br />乌突突与玉临风带着一队人马,直奔新开发的翡翠矿。<br /><br />工人们已经将南诏王墓表层全部清理出来,这是一座带有两晋南北朝时期特色的墓穴。<br /><br />南诏国墓顶<br /><br />陵墓顶部采用唐砖垒砌一个半球形墓顶,其造型与农村土坟有些类似。<br /><br />追过,农村土坟,使用黄土盖顶,而这座南诏王墓,墓顶用唐砖整整齐齐堆叠而成。<br /><br />正东方,是地下陵墓入口。<br /><br />入口处,使用唐砖搭建一座半圆型拱门,拱门高度与球型墓顶高度齐平。<br /><br />陵墓入口<br /><br />曹嘉宁顺着陵墓入口朝里扫了一眼,里面漆黑一片,只有3间空荡荡的墓室。<br /><br />双腿微屈,顺着深坑一跃而下,落到墓室拱门前。<br /><br />“你们两个在外面等着我,我一个人进去瞧瞧,很快就出来!”<br /><br />“好!”<br /><br />“嗯!”<br /><br />陵墓入口很窄,只有1.5米宽,刚好两个人并行。<br /><br />墓室两侧,全部采用统一制式唐砖,铺设得十分整齐。<br /><br />唐砖侧面,刻着类似眼睛、弓箭、长毛之类的象形图案。<br /><br />这些图案,应该是南诏国这些少数民族,特用的纹饰,分别代表:力量、权利、光明等。<br /><br />脚下,是一块块裁切得十分整齐的青石板。<br /><br />青石板表面十分光滑,一级一级向下延伸,共有98级。<br /><br />走下最后一道台阶,进入墓室大厅。<br /><br />墓室大厅约200平大小,地面足足铺设5层唐砖,最上面一层墓砖落满灰尘,密密麻麻的全是工人留下的脚印。<br /><br />大厅内的物品,已经被工人全部清空,只剩数个被打破的陶罐。<br /><br />曹嘉宁快走两步,来到一个碎成2半的陶罐前,将其从地上拾起。<br /><br />鱼草纹陶罐<br /><br />这是一件秦汉时期,非常流行的陶罐款式。<br /><br />敞口,粗颈,溜肩,圆腹,平底。<br /><br />为了方便日常使用,匠人在陶罐口沿处衔接一个方便手握的握把,连接到陶罐肩部。<br /><br />这种带把手的陶罐,一般用来装水、酒。<br /><br />那些没有把手的圆罐,主要用来盛放黍米等粮食,或者作为蒸煮的烹饪器皿。<br /><br />陶器使用黏土制作而成,采用不超过1000°的“低温窑”烧制,胎质比较疏松。<br /><br />在外观精美程度,以及日常使用方面,都不如瓷器更适合日常使用,逐渐被瓷器淘汰。<br /><br />这件陶罐属于唐代民窑,上面绘画着鱼纹、三角纹等纹饰,器型规整,品相一般。<br /><br />陶罐内底位置,有一层干枯的黑色痕迹,当初应该装有酒水之类,作为陪葬品,摆放在大厅。<br /><br />这种品质一般的民窑陶器,各方面都达不到曹嘉宁收藏标准,他简单扫两眼,将其收入空间中。<br /><br />将来重建南诏王墓,可以将其摆在墓室中,当一件小玩意。<br /><br />“咦,这还有漏网之鱼!”<br /><br />曹嘉宁在大厅巡视一圈,忽然发现,大厅东北角位置,还有一个被遗漏的陶罐。<br /><br />这个陶罐被人碰倒,歪愣愣的倒在地上,罐口位置,露出数枚底色微微发红,表面被黑色泥污覆盖的铜钱。<br /><br /><br /><br /><br /><b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uyuange.cc。书苑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yuan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