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黄品之所以提出发行国债这个应对办法,除了引出减免少府征收的赋税,只是单纯的与李斯开撕。<br /><br />反正省事的办法是有,而且理由也极为充分。<br /><br />可这只单纯的为了互怼。<br /><br />毕竟李斯说的没错,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br /><br />不光国土,连命都是皇帝的,哪还用跟人借钱。<br /><br />尤其政哥是真正大一统的开山太祖。<br /><br />怎么会舍了颜面。<br /><br />但看政哥的架势,显然对发行国债很有兴趣。<br /><br />如果通过拿这个与是否能让一众老将军去带学员进行捆绑来判断。<br /><br />估计即便他不说拿什么做抵押,政哥很有可能是打算采纳这个办法。<br /><br />对此黄品不但没有一丝欣喜,反而忧心忡忡。<br /><br />因为这透露出一个极其不好的信号。<br /><br />能让政哥不顾颜面,可见大秦的财政已经糟糕到什么地步。<br /><br />“朕询问国债之事,在你看来很奇怪?”黄品的惊讶,让嬴政轻轻叹了口气,又一次指了指毡垫示意坐下,缓声继续道:“听没听过亡秦者胡这句谶语。”<br /><br />虽然国债与谶语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可政哥既然提起这个话茬,那就一定有所关联。<br /><br />黄品坐下后用力点点头并没接话,继续等着嬴政说下去。<br /><br />不过嬴政并没有直接解释,而是再次询问道:“在你看来,这个胡该是如何。”<br /><br />黄品眉头拧了拧。<br /><br />谁都知道亡秦者胡的胡指的是匈奴人。<br /><br />可匈奴人已经被打去了漠北,这个谶语其实算得上是不攻自破。<br /><br />政哥这样问,显然是这个胡有另有所指。<br /><br />“陛下的意思是这个胡并非是指匈奴人?”<br /><br />听了黄品的反问,嬴政捋了捋胡须,轻笑道:“原来你也有看不透的。”<br /><br />略微眯了眯眼睛,目光透过后殿的殿门望向远处,嬴政好似陷入了回忆往事当中。<br /><br />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继续道:“其实在二十六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准备北击匈奴。<br /><br />但那个时候南境百越的战事还未结束,灵渠也未彻底凿通。<br /><br />朕也仅仅是打算先做些准备。<br /><br />甚至是威慑赵燕等地的目的超过攻打匈奴。”<br /><br />收回目光看向黄品,嬴政脸色变得阴沉道:“可恨的是,有余孽借此散布谶语这条打与不打都让大秦极为凶险的恶计。<br /><br />人心不顺之下,若是不打,天下黔首会认为朕是个只知攻打海内的暴君。<br /><br />若是打,大秦因为财匮,极为有可能被拖垮。”<br /><br />说到这,嬴政对黄品挑了挑眉,略微带着些苦笑道:“不用再往下说,你该能想出这个胡指的是什么。<br /><br />仔细想想,其实出这条恶计的贼人算是得逞了。”<br /><br />“难道大秦已经财匮到无以为继的地步?”<br /><br />黄品先是惊讶于原来亡秦者胡这个谶语并不是胡人打过来灭国。<br /><br />而是指与胡人的征战将大秦拖到崩溃而灭国。<br /><br />但紧接着心底就开始冒凉气。<br /><br />政哥能提这个,显然是大秦的财政问题比他所想的还要严重。<br /><br />拧着眉头下意识的对嬴政询问了一句。<br /><br />“自己看看吧。”<br /><br />将案几上的一摞文书抛给黄品,嬴政先是低垂下目光,神色有些萧索。<br /><br />但随即就又昂起了头,神色也变为坚毅,轻轻叩动了两下书案,缓声道:“接连用兵,确实是朕高估了大秦的国力。<br /><br />但朕最不怕的就是艰难与困苦,对做出的决定也更从不后悔。”<br /><br />说到这,嬴政嘴角扬了扬,脸上挂上笑意道:“其实对你的喜爱,并不单是出于你的聪慧与谋略。<br /><br />而是你归秦的时日太过合适,堪比是朕的福将。<br /><br />对匈奴的用兵,若是没有你鼓捣出的马鞍与马镫,得不了那么多虏获。<br /><br />不然大秦可真是要勒紧腰带度日。<br /><br />甚至有可能还要行一次借征调商贾与赘婿而聚财的被人所咒骂之事。”<br /><br />对这个内幕,黄品极为惊讶,忍不住抬头低声惊呼道:“陛下原来不是看不上那些商贾与赘婿,而是因为大秦没钱才这样做?”<br /><br />“不然会是什么,真以为朕不知道商贾的重要?<br /><br />不过朕也不算是亏待了他们,投军可是正业。<br /><br />若是搏到军功,那便会有勋爵加身,再不是以往的贱民。”<br /><br />略微顿了顿,对黄品摆了摆手,嬴政脸色一正继续道:“缘由并不重要,他人如何看朕也不重要。<br /><br />之所以告诉你这个,是要你知道大秦眼下确实是财力无继。<br /><br />甚至在不伤国本之下,为了财帛朕不在意脸面。<br /><br />此外,心里也不要多想,河西不是大秦的累赘。<br /><br />想以商富国,河西必须掌握在大秦的手里。”<br /><br />说到这,嬴政看了看黄品拿起的那一摞行文,想了想摇摇头道:“账册不着急看。<br /><br />上边写的无非就是太仓、大内与各郡仓还有少府还余存多少财帛与米粮。<br /><br />你先仔细说说国债之事。”<br /><br />黄品能理解嬴政的急迫,也确实并未说完。<br /><br />边捋顺嬴政抛过来的行文,边琢磨了一下,黄品开口道:“提出国债之事,确实是有与左相拌嘴的意思。<br /><br />但如果大秦的国赋真要维持不下去,陛下又肯不惜身,完全可以按之前臣说的那样发行国债。”<br /><br />看到嬴政略微蹙起眉头,黄品咧嘴笑了笑,继续道:“陛下莫恼,臣说得并不是废话。<br /><br />国债的事确实并不复杂,只是略微繁琐而已。<br /><br />但臣的意思是,提前兑取国债的,可以用用河西五倍于腹地的田地当做抵偿。<br /><br />若是数目比较大的,甚至是十倍都可以。<br /><br />其二,减免少府征收的赋税可以在前,发国债之事在后。<br /><br />毕竟大秦的国赋还是在按先前商君所制定之策在运转。<br /><br />骤然转变,不但与强秦之法相悖,也与许多律法有所矛盾。”<br /><br />“以河西之地做抵偿!<br /><br />免了赋税在前,发国债在后。”<br /><br />低声呢喃了一下,嬴政紧锁起眉头沉思了一阵,忽的嘴角扬起,对黄品哈哈大笑道:“妙,妙,简直是太妙了。<br /><br />前后一颠倒,朕的颜面不但能保住,也能让黔首更为归心。<br /><br />就连那些富户与余孽也给算计了。<br /><br />可谓一举三得。”<br /><br />从书案后起身来回踱了几步,嬴政止住兴奋再次看向黄品,“九原所出的货品是你一手操持的,郡尉之职你不能撒手。<br /><br />咸阳中尉之职你可以先兼着。<br /><br />不过中尉军中平日都驻守在蓝田大营,不似屯军那样忙。<br /><br />发国债只能解燃眉之急,并不能总用此法。<br /><br />另外,大秦所支有半数靠着少府的赋税。<br /><br />太仓与少府这两地,你也要勤跑着些,给谋划个长久的进项。<br /><br />至于让人呈情的事,也遂了你的心愿。”<br /><br />走到黄品跟前,嬴政抬手拍了拍他的肩头,继续道:“若真要发举借债,许多活计得由李斯去做。<br /><br />一来他擅长,其次本身就是相府的事,你心里不要多想。”<br /><br /><br /><br /><br /><b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uyuange.cc。书苑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yuan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