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随着天边第一缕阳光的撒下,城东的一众上卿们心中同时长舒一口气。<br /><br />天光放亮他们去廨舍坐衙,杨端和这老匹夫总归不能再管。<br /><br />只要入了咸阳宫,就能摆脱掉那些黔首们的羞辱。<br /><br />事实也确如他们所想,杨端和的卫尉军没有再阻拦他们离开。<br /><br />但是当他们急匆匆走出巷口踏上主街时,全都呆愣在当场。<br /><br />街路的两旁,站满了黔首。<br /><br />一眼望不到头。<br /><br />“这,这太欺辱人了。”<br /><br />“我等可都是上卿,怎能如此待我等。”<br /><br />“士可杀不可辱,我等也是为大秦立下过功勋的,怎可如此。”<br /><br />“杨端和!你真不顾同僚情谊,要让黔首如此侮辱我等?”<br /><br />“干脆些,让卫尉军拔剑屠了我等,好省去些麻烦。”<br /><br />“没错,给个痛快吧,黔首们手里拿着的可要不了我等的命。”<br /><br />“纵有千般误会,也不该如此,直接杀了我等吧。”<br /><br />……<br /><br />杨端和神色虽然凝重,但心里却笑开了花。<br /><br />天下安定才多久,眼前这帮家伙就变成了只会阿谀奉承之辈。<br /><br />甚至就连带兵出身的冯去疾都是如此,哪有半点直臣的样子。<br /><br />早就该让这帮家伙醒醒心思。<br /><br />至于什么士可杀不可辱,听听也就算了。<br /><br />把长剑扔到他们脚下,都不会有人自刎。<br /><br />“黔首们怨怒太大,且聚起来的数目众多,没法真按叛逆去对待。<br /><br />不过虽然拦不住他们入城,可护着诸位入宫还是能做到的。”<br /><br />杨端和脾气只是烈,不是没长脑子。<br /><br />这帮家伙愿意装模作样,那就陪着好了。<br /><br />反正入宫的这段路,他们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br /><br />不然怎么让天下人知晓到底是怎么回事。<br /><br />沉声打断了一众上卿们的嚷嚷,杨端和对候在一旁的短兵一挥手,“一伍护住一位上卿,万万不能再让黔首们伤到。<br /><br />若是出了纰漏,军法处置!”<br /><br />扫了一眼冯去疾、李斯、自己顿弱无姚贾几位九卿,杨端和咧嘴笑了笑,指着旁边准备好的几辆车驾道:“车驾已经准备好,可不敢让国相与几位九卿走去宫内。”<br /><br />李斯当年在给吕不韦做门客的时候,也只是不受重视而已,哪受过这样的屈辱。<br /><br />尤其是他自认为给大秦立下的劳功并不少,国策与律法更是大多出自他手。<br /><br />在听了杨端和的安排后,李斯只是昂着头,没有要上车的样子。<br /><br />“年岁也不小了,怎么还跟个孩童一样。”<br /><br />一旁的姚贾看到李斯的样子,先是劝了一句,随后十分洒脱道:“犯了错就要被罚,何况还是陛下的意思。<br /><br />我等越是狼狈,陛下心里越能舒坦些。<br /><br />没什么士可杀不可辱的,要怪只能怪咱们还用以往的心思去做事。”<br /><br />听了姚贾最后的话,李斯眉头稍稍挑动了一下。<br /><br />略微想了想,一把拉住姚贾一同上了最近的车驾。<br /><br />“出自陛下的意思谁都知道,但你说得用老心思做事是何意。<br /><br />我等皆按律法与国策处理国事,怎能不对陛下心意?”<br /><br />姚贾看了眼急切的李斯,捏住胡须嘿嘿一乐道:“就知道你身处局中看不真切。<br /><br />推行秦法已经十余年,可四处却依旧有反叛。<br /><br />难道是咱们秦法不够好?<br /><br />还是六国黔首就愿意受六国权贵奴役?<br /><br />其实这两者都不是。<br /><br />问题就出在秦并六国,对这些黔首而言并没有看得到摸得着的得利。<br /><br />甚至在有些缺人手的郡县,治理乡里的还是原来六国那些人。<br /><br />其中有些是出于贪婪,有些就是要故意败坏大秦的名声,私自加了不少的赋税。<br /><br />黔首们不明就里,怎么可能会对大秦归心。”<br /><br />看到李斯想要张嘴,姚贾摆了摆手,“知道你想说什么。<br /><br />可即便是御史巡查出这些弊端,那些使坏的贼人要么直接煽动着黔首反叛,要么往山里一钻。<br /><br />前者还好些,而后者却让人头疼。<br /><br />没给黔首实在的好处,他们就不信大秦,不但给逃入山里的贼人通风报信,还会送去米粮。<br /><br />你说这人怎么抓,又如何按律法处置?!”<br /><br />听到这,李斯紧蹙眉头再忍不住接口道:“你说的这些,我又何尝不知道。<br /><br />但问题的根源还是出于黔首对大秦律法的不知与不熟。<br /><br />光听惩治而不知奖赏的那一面。<br /><br />对此,我已经提出过以吏为师之策。<br /><br />但有黄品的阻拦,陛下未能全都采纳。<br /><br />这怎能怪我等不对陛下的心思。”<br /><br />姚贾撇撇嘴,轻叹一声道:“律法大多出自你手,你自然习惯了以此治民。<br /><br />而且大秦能够强起,也确实是因以法治国。<br /><br />但秦并六国后,不只是疆域大了,口众也是翻了不倍不止。<br /><br />多出的这些口众,不似秦人经历过百年强法。<br /><br />秦法纵是有奖赏,也定是一时难以习惯。<br /><br />说得再仔细些,以往各国疆域没那么大,出个徭役走不多远。<br /><br />就算不似咱们大秦一样给钱,黔首们也能接受。<br /><br />如今大秦疆域极广,出个徭役有些时候怕是要走出去二千里。<br /><br />就算是给钱,黔首们心里也不会感激。<br /><br />除非是走投无路,不然都担心有钱赚而没命花。”<br /><br />沉默了一阵,姚贾喟然长叹道:“陛下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br /><br />也一直在琢磨着如何去破解。<br /><br />田地自实其实就是一个开始,只不过我们没去深想罢了。<br /><br />若是再与黄品的册封联系到一起,会愈发笃定就是这样。<br /><br />大秦缺的不是地,而是能让黔首日子过得好些的法子。<br /><br />那些农器的推行,通过各郡的上计,可以发现有些地方的黔首已经戾气小了些。<br /><br />甚至有人真心对大秦夸赞。<br /><br />还有对工人与行商的那些律法,看似很全很好。<br /><br />但实际上所取效果并非如此。<br /><br />而立工立农之策是你提的,你该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br /><br />姚贾的话,让李斯的脸色来回变换了一阵,最终颓然的一叹道:“你的意思是陛下要改国策。<br /><br />由国富变为民富?<br /><br />可如此一来,国贫而必然兵不强,岂不是更为不稳。”<br /><br />姚贾苦笑着摇摇头,“所以陛下才会不惜身的打算试一试。<br /><br />毕竟试过后或许不成,而试都不试肯定是不成。”<br /><br />李斯脸上闪过一丝痛苦,先是缓缓闭上了眼睛,随后又猛得睁开。<br /><br />嬴政的转变对他而言固然是个打击。<br /><br />但却知道了被频频敲打与受到猜忌的真正缘由。<br /><br />而知道了问题的症结出在哪,那就容易解开了。<br /><br />推行借债之事,不但要表现的极为赞同,行事之时也更要卖力些。<br /><br />不过赞同与卖力,并不意味着借债之事就要成功。<br /><br />想到这,李斯悄悄握紧了拳头。<br /><br />归根结底并不是他与嬴政的意志背道而驰。<br /><br />而是嬴政依旧还是那个急性子。<br /><br />黄品提出个不曾见过,或是极少见过的花样就想试一试。<br /><br />可国策哪里是那么容易改的。<br /><br />必须要让嬴政撞一撞头,心思变得清醒些。<br /><br /><br /><br /><br /><b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uyuange.cc。书苑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yuan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