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功不可没
<br />“那……您上次用的那种神奇药物……还有吗?”<br /><br />女帝毕竟是女帝,临别时还不忘提要求。<br /><br />“还是算了吧,这药不大好。”<br /><br />翟宁虽嘴上这么说,但精神却更加振奋。<br /><br />那药物,他在这段时间只用了两次……<br /><br />那股无法抑制的热情,让他一想到就兴奋不已。<br /><br />“没事……”<br /><br />女帝早已迫不及待。<br /><br />此时此刻,翟宁哪还有心思客套。<br /><br />他立刻投入到工作中……<br /><br />一个多时辰里,女帝时而昏迷,时而清醒,反反复复。<br /><br />直到翟宁离开时,女帝竟奇迹般地恢复了意识。<br /><br />……<br /><br />夕阳渐渐落下,翟宁率领着千名护卫,携带着百万石粮食,浩浩荡荡地离开了都城,向着三秦与大晋的方向前进,身后拖着长长的影子。<br /><br />半个时辰后,张定天带领三十五万大军紧随其后,向西北方向疾驰而去。<br /><br />入夜时分,数百精锐骑兵也迅速冲出都城,紧跟在运粮队伍的后面。<br /><br />没走出三十里,两旁的路上不断有人加入,队伍迅速膨胀至五千余人。<br /><br />转瞬间,都城再次回归平静。<br /><br />然而,一场更加猛烈的风暴正悄然逼近。<br /><br />……<br /><br />离城五十里,夜幕已经降临。<br /><br />护送粮草的队伍在一处开阔地停下来休息。<br /><br />“有没有人跟踪我们?”<br /><br />翟宁小解完毕,边整理衣物边问道。<br /><br />“没有。”<br /><br />“大人认为有人会跟踪我们?”<br /><br />“这可是朝廷用来赈济灾民的粮食,谁有那么大胆子?”<br /><br />“只要有人敢靠近,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让他们消失。”<br /><br />林战环视四周,冷冷地说,在他心中,这些粮食是灾民的生命线,任何企图染指的人都将面临死亡。<br /><br />而且,这次押运由翟宁亲自带队。<br /><br />谁来,谁死!<br /><br />“呵呵,人心难测。”<br /><br />“对你们来说,这是救人的粮食;但在某些人眼中,这不过是一块诱人的肥肉。”<br /><br />“一个可以捞取好处,甚至晋升的机会。”<br /><br />“灾民,在我们心中是需要帮助的人民,在那些贪官的眼中,却什么都不是。”<br /><br />“就算这些粮食给了他们的家畜,也不会轻易分给灾民。”<br /><br />“你等着瞧吧,自从我们离开都城那一刻起,就已经有人开始打我们的主意了。”<br /><br />“无论是路上还是到达目的地,都不会风平浪静。”<br /><br />翟宁凝视着黑暗,缓缓开口。<br /><br />这就是他亲自带队的主要原因,他不信任其他人。<br /><br />“啊?”<br /><br />“大人,真有人敢这么做?”<br /><br />“这不是找死吗?”<br /><br />林战闻言,不禁大吃一惊。<br /><br />“呵呵,人心难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出来的。”<br /><br />“大家打起精神来。”翟宁轻声提醒后,便倚着树干小憩。<br /><br />另一边,林战指挥着手下准备晚餐,这些动静,全被远处黑影里的几双眼睛盯得紧紧的。<br /><br />那一晚,风平浪静,第二天清晨,翟宁整理行装,号召队伍再次启程,从京城出发,前往三晋的路,因为粮车的拖累,预计要近一个月才能到达。<br /><br />几天后,一封紧急文书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抵达了大晋巡抚赵牧手中,赵牧正因各地知府的催促感到焦头烂额,看到文书后立刻振作起来,心想:“这回应该有好消息了。”<br /><br />他迅速拆开信封,浏览了几行,脸上顿时浮现出笑容。<br /><br />“请各位大人到前厅等候。”他随即下令。<br /><br />不久,几位与赵牧关系密切的官员鱼贯而入,齐声道:“见过赵大人。”赵牧挥挥手,让他们免礼。<br /><br />“这几天为了救济灾民,我真是费尽了心思。”他开始讲述,“连续给朝廷上书请求援助,手都快写酸了。<br /><br />还好,天子终于被感动,从京城调集了百万石粮食,日夜不停地往我们这里运送,再过二十天左右,粮食就能抵达,灾民们也就有了活路。”<br /><br />说到这,赵牧的眼眶微红,下方的官员们也不由得为之动容。<br /><br />“不过,大晋地广人多,这百万石粮食如何公平分配,可是一个大难题。”赵牧环视四周,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暗示。<br /><br />众人心领神会,其中一位官员立刻回应:“赵大人,您是出了名的美食爱好者,对各地特色菜肴颇有研究,这次我特意带来了我们家乡的特色,清汤珍珠丸子,希望能请您品尝。”<br /><br />赵牧露出好奇的表情:“大灾之年,还能有这样的佳肴?本官一定要尝一尝。”<br /><br />“来人,将菜品抬上来。”官员一声令下,仆人们迅速将一个精致的食盒抬进大厅。<br /><br />当食盒打开时,那闪烁着诱人光泽的食物让在场所有人都眼前一亮,赵牧更是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品茶等待。<br /><br />“请赵大人品鉴。”知府恭敬地拱手,请赵牧近前。<br /><br />赵牧缓步走来,眼前出现了一盘晶莹剔透的小珠子,每颗都珍贵无比,他轻轻舀起一把,缓缓松开,珠子如同细雨般滑落盘中,场面令人称奇。<br /><br />“杜大人用心良苦。”<br /><br />“我们朔州受灾民众众多,大约需要十万石粮食。”赵牧目光温和,“尽管近年多灾,但朔州治理得当,功不可没,吏部考察时,我会适当推荐。”<br /><br />周围的人听后心中有数,但脸上难掩忧虑,一盘珠子真能换回如此多的粮食?即使直接购买,成本似乎也低得多。<br /><br />而且,朔州灾情并不算最严重,十万石粮食并非急需,不过,若能因此获得晋升的机会,倒也划算。<br /><br />“谢谢大人!谢谢大人!”朔州知府杜之贵感激涕零。<br /><br />这时,并州知府牛大人起身说:“大人,我也有备而来,希望您也能赏脸品尝。”“哦,有心了。”赵牧面带微笑,“但今年是灾年,礼物不宜过于奢华。”<br /><br />牛大人听出了言外之意,急忙解释:“下官明白分寸。”随即命令手下搬来两个大食盒,盒子打开,先是一缕银光闪烁,接着金色光芒映入眼帘。<br /><br />“请大人品评。”<br /><br />赵牧走近,笑容满面:“牛大人真是客气。”他拿起一个银色的“冬瓜”,轻声感叹:“这冬瓜还挺沉的呢。”众人虽好奇,但不敢多问。<br /><br /><br /><br /><br /><b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uyuange.cc。书苑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yuan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