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针对建立情报机构这件事,在汉末之时,可以说没有人比秦瑱更专业。<br /><br />实际上情报机构的问题,在历朝历代皆有,只不过受限于资源和需求,使得历朝历代的情报机构皆有不同。<br /><br />远在西周之时,就已经设立士师掌管邦谍之事。<br /><br />直到战国时期,各国分立,养士的习惯使得情报机构发展快速。<br /><br />到了秦朝,已经出现了专门的谍报机构,只不过名焉不详,后世便虚构出了一个黑冰台。<br /><br />真正意义上有名字的谍报组织,是汉武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搞出来的绣衣执法。<br /><br />在情报史上,老曹首创了校事制度,算是创造了特务机构的先河。<br /><br />自老曹创校事之后,各朝各代的情报组织越发壮大,南北朝有候官,唐朝察事,宋朝皇城司,明朝锦衣卫,制度逐渐更新换代,推陈出新。<br /><br />秦瑱在老曹麾下之时,便将校事与后世的锦衣卫相结合,打造出了一个周全的情报机构。<br /><br />这个机构又分为三个部分,一个为军事所,一个内事所,一个外事所。<br /><br />军事科类似于军队之中的纠察队,不仅有名义上的纠察,各军之中还安插了暗哨,用以防备麾下将士作奸犯科,有通敌情节。<br /><br />内事科则是在他们属地之中,大量建立分部,不断收集势力内部的情报。<br /><br />外事科即负责在各地安插情报人员,这些人可能是农夫,可能是行脚商,也可能是城内小贩。<br /><br />除此之外,还养着大量线人,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无所不包。<br /><br />一旦获取消息之后,这些人便会通过各种信号发至城外的联络点,然后派专人将情报送到许昌。<br /><br />由是只要是他们设立情报点的地方,老曹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收到消息。<br /><br />之前他之所以能逃出曹操麾下,一个是因为他提前准备了逃走的办法;<br /><br />另一个就是因为他掌握了老曹情报机构的内情,并且可以加以利用,放出各种假消息。<br /><br />不然的话,就凭他的身份,恐怕还没逃出颍川,就被人抓了。<br /><br />而现在刘备的情报组织,在他看来,就跟没有一样!<br /><br />如果任何消息都要靠自己主动去探,那这个情报组织的作用就少了大半。<br /><br />在知道了详细状况之后,秦瑱便将诸葛亮和刘晔叫了过来,和简雍一起制定新的情报组织构成。<br /><br />正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更别说现在诸葛亮就在眼前,那效率自然极高。<br /><br />仅仅只用了一天,一个全新的情报组织——监察司便即脱胎而出。<br /><br />这个监察司,类似于秦瑱之前所立的机构,同样结合了后世的情报经验,以监察司为情报中枢,设立监察正使一人和监察副使二人。<br /><br />监察使麾下,分为察事、校事、刺间、巡查、密探、审讯等六个部门,每个部门设置正副监察官。<br /><br />相较之前秦瑱设立三个部门,他又增加了察事和巡查、审讯三个部门。<br /><br />察事,自然是类似于纪律检查的存在,专门负责监察各部门的贪腐问题,直接对刘备负责。<br /><br />巡查,则是针对敌军的细作而设立,专门巡查各个城池,防止敌军细作渗透!<br /><br />审讯,顾名思义,就是增加的特别审讯部,负责审讯所查所举之人。<br /><br />而情报组织的人选,除了他们的细作营之外,全部由军队之中选拔。<br /><br />如此定下之后,秦瑱便将组织架构拿到了府内给刘备观看,并且向刘备推荐了两个人。<br /><br />这两个人便是之前刘勋麾下门客兼谋士董乾和小吏周条。<br /><br />在刘勋被击败之后,这两人人就进入了秦瑱麾下当做军中小吏。<br /><br />不过在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秦瑱发现董乾、周条这两个人很细心,是两个当情报人员的好苗子,只不过之前他一直没时间任用。<br /><br />现在开始建立情报机构,自然要任用起来。<br /><br />刘备在看了情报组织的架构之后,又见了董乾一面,心中颇为满意,不过又有些担忧道:<br /><br />“设立监察司之事吾已观之,属实可行!”<br /><br />“但虑此部建立之后,恐怕我军麾下众人惧之!”<br /><br />身为人君,他自然希望能探知麾下人的详细情况。<br /><br />可他这人不喜欢猜忌属下,也害怕属下生异心。<br /><br />一见秦瑱设立的部门有监察自己人的察事和校事,他就担忧会引起麾下人的不满。<br /><br />毕竟老曹设立的校事,名声就不怎么好。<br /><br />在老曹军中,甚至流传有‘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之语,可见麾下将官之畏惧。<br /><br />他若是依照设立这种机构,会不会影响麾下臣子的看法?<br /><br />秦瑱闻此,自知刘备所想,便对其道:<br /><br />“吾自知明公仁慈,不愿行猜忌之举,然则乱世需用重典!”<br /><br />“似当前我军所用主政之人,如刘元颖、袁耀卿、孙公祐等人,皆清廉之士,自然无须担忧。”<br /><br />“然则眼下我军横跨五郡六十余县,难保所举之人皆清廉可用。”<br /><br />“须知我军仁名获取不易,似督邮巡县之举,难免贪腐成患,致使麾下官员作奸犯科。”<br /><br />“明公如今以州郡事烦,难以观之民间疾苦,便须设立监察部门,以保证下层清廉。”<br /><br />“不求尔等一粟不取,只愿彼等不坏我军之名!”<br /><br />“如若不然,我等居于此地,不知下层官吏如何,长此以往,必成大患!”<br /><br />别看现在他们的领土不是特别大,但中原人口密集,麾下人口已经超过了两百五十万。<br /><br />随着势力越来越大,权力必然会逐渐下放。<br /><br />他们能保证上层官吏的清廉和效率,可下层官吏就不能保障了。<br /><br />常言道灭门知府,破家县令,这可不是开玩笑的。<br /><br />现在流民这么多,如果官府配合士族隐匿人口,那就会导致他们实力越来越弱。<br /><br />因而情报固然重要,监察同样重要,现在先把监察工作做好,等到以后稳定大局,才能凭借这股势力去反腐和制衡士族。<br /><br />刘备听其言语,沉思了片刻便即点头道:<br /><br />“军师言之有理,督邮巡县之制确实陈旧,设立此部正可行事。”<br /><br />若秦瑱用其他理由的话,老刘或许还有话说,可一说起督邮巡县,他就没话了。<br /><br />因为督邮官确实已经失去了其该有的职能,若非如此,他刘备也就不会愤而鞭打督邮了。<br /><br />而随着刘备这一点头,其麾下监察司正式开始建立。<br /><br />为了保证监察司的顺利建立,秦瑱亲自担任了第一任监察使,以简雍和董乾分别担任监察副使。<br /><br />在其指挥下,大量资源被投入了其中,简雍负责派出细作前往各大主城布置情报网络。<br /><br />董乾则负责招募和选拔人手,建立内部的情报网络。<br /><br />秦瑱以新设立的巡查部,开始对寿春进行细作清除。<br /><br />常年做情报工作,让他的眼光极为毒辣,寻常细作,像是袁绍、孙策、吕布等人派来之人,只需一眼就能看出真假。<br /><br />唯一困难的,就是曹军的细作,这些人接受了秦瑱的间谍教育,会混在难民与臣属家中。<br /><br />对此,秦瑱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排查,而是先排查那些工坊之内的工人。<br /><br />结果不排查还好,一经他排查,才发现寿春已经被老曹的细作给渗透了个遍。<br /><br />几乎每个工坊的外围人员,都存在曹军的细作。<br /><br />仅是第一轮排查,就让秦瑱逮到了二十余人,其中还包含刺客以及死士。<br /><br />这个结果不仅老刘吓了一跳,秦瑱也给吓了一跳。<br /><br />心想郭嘉你小子可真不够意思,你派点探子查消息,偷点技术要点就算了。<br /><br />这安排刺客和死士在这里是几个意思?<br /><br />是准备刺杀老刘,还是刺杀我啊?咱们之前可是好兄弟啊!<br /><br />因而在发现之后,秦瑱便将这些细作抓捕,进行了一一盘问。<br /><br />在这个时代的严刑拷打,还是各种棍棒上场,而秦瑱盘问却不一样,类似水刑、老虎凳等刑罚上了个遍。<br /><br />最终将寿春城内潜伏的一共七十余个细作全部抓捕归案。<br /><br />其中不仅包含各个高官府内下人,就连刘备府内都有探子混入。<br /><br />只有秦瑱由于府内下人数量不多得以幸免。<br /><br />在知道此事之后,凡是发现了探子的高官,无不上门向刘备请罪。<br /><br />刘备则是一一安抚,表示没事,人抓了就好。<br /><br />如此说着,他心中自也颇为忌惮,由是又暗中加强城内的防卫。<br /><br />而另一边,秦瑱巡查的消息传入了许昌之后,郭嘉自是喟然长叹,将消息报给了曹操道:<br /><br />“今秦子瑄亲建监察司,以巡查卫减除我军细作,日后再想探知寿春信报便即难矣!”<br /><br />曹操听闻此言,也是一阵哀叹,心想秦瑱这小子越发不留手了!<br /><br />各种阴谋诡计也就算了,现在埋藏在寿春的细作都给端了。<br /><br />但他对此也没有任何办法,因为秦瑱是搞谍报专家。<br /><br />要是秦瑱想反间,除非郭嘉亲自去布置,不然凭他手下这些情报人员,谁能是秦瑱的对手?<br /><br />思虑之间,他自是照例对郭嘉叹气道:<br /><br />“早知如此,当初就当依程仲德之言先行刺杀,即便不可,也当尝试。”<br /><br />“如今彼等一概未用,着实可惜啊!”<br /><br />实际上那些刺客和死士不是郭嘉派的,而是程昱写信给老曹建议。<br /><br />自当日被秦瑱逃脱之后,程昱杀秦瑱之心就从未断绝。<br /><br />于是在知道秦瑱投入刘备麾下之后,程昱便写信给曹操道:<br /><br />“今闻秦瑱投入刘备麾下,久之必成我军之患!”<br /><br />“其人用兵了得,实难擒之,不妨遣人刺杀,或可一劳永逸。”<br /><br />老曹见状,便从麾下亲自挑选死士和剑客前往寿春潜伏。<br /><br />只可惜对于自身防备十分谨慎,自从身份暴露之后,基本车来车送,即便出门,也是一堆卫士随行,导致他们一直没机会。<br /><br />没想到还没等机会到来,这些人就被秦瑱一锅端了。<br /><br />要知道这些死士极为珍贵,需要大量钱财培养,死一个少一个。<br /><br />若是不管有没有机会都直接动手,那样起码能创造机会!<br /><br />现在这样被秦瑱给抓住铲除殆尽,饶是曹操也有些肉疼。<br /><br />郭嘉闻得此言,自是暗忖秦瑱要是这么好杀,那早就死在颍川了。<br /><br />程昱的想法是很好,只可惜刺杀终究是下乘手段。<br /><br />如此暗中想了一会儿,他又对曹操请示,现在秦瑱抓得紧,准备暂时撤出寿春周边的细作。<br /><br />曹操在犹豫了许久之后,决定还是将寿春周边的细作先撤出。<br /><br />不然若是再被秦瑱给端了,那他们就亏大了!<br /><br />随着他一声令下,寿春周边大量细作被撤出,同一时间,各家细作纷纷离去。<br /><br />一时寿春城内为之一净,再也不像之前那般四面透风。<br /><br />时间由此来到了七月份,寿春城内也迎来了两桩喜事。<br /><br />第一个是在华佗的调理下,刘备的夫人糜氏和甘氏竟然双双怀上了孩子;<br /><br />第二件事,便是寿春城内的秦某人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春,终于要将二桥娶回家中。<br /><br /><br /><br /><br /><b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uyuange.cc。书苑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yuan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