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时隔两天再次和刘表相见,秦瑱能看出刘表的精神头不咋地。<br /><br />显然与他四处交游相比,刘表这两天过得不是很好。<br /><br />但他也不想过多关切,只是在刘表的吩咐下又坐到了位置上。<br /><br />而这一次与他会见之人仅有刘表和蒯氏兄弟,似蔡瑁、庞季、刘先等人皆不见踪影。<br /><br />看着此景,秦瑱见蔡瑁等人不在,便知不太寻常,不由问道:<br /><br />“当日在下会见刘牧之时,刘牧言说要思虑两日。”<br /><br />“不料昨夜就收到了刘牧消息。”<br /><br />“惜哉彼时在下尚在城外隆中之地,不得前来。”<br /><br />“吾见今日别驾与军师皆不在此处,不知刘牧唤我前来何意?”<br /><br />听着秦瑱问话,刘表有些疲惫的开口道:<br /><br />“先生倒是好兴致,不知我等昨日商讨许久!”<br /><br />“今日唤先生前来,正是欲与先生表明我军之意。”<br /><br />“之前先生言说我军借贵军粮草五十万石,船只三千。”<br /><br />“按理来说,玄德与吾同宗,今欲讨贼,老夫本当助力。”<br /><br />“然则昨日南边突然传来消息,言说张羡起兵造反!”<br /><br />“吾已令德珪始宗调集兵马粮草南下,钱粮船只却是无法再行与之!”<br /><br />秦瑱一听,顿时心神一异,他还想着有蔡家出面,应该能说服刘表才是。<br /><br />没想到突然会从中杀出一个张羡来!<br /><br />说起张羡其人,在演义中并未出现,实际上张羡也是汉末诸侯之一。<br /><br />此人本是南阳人,曾任零陵、桂阳等地郡守,后孙坚北上讨董,长沙太守之位空悬,张羡就被调到了长沙担任太守。<br /><br />由于常年在荆南担任太守,他在南四郡颇得人心。<br /><br />只可惜这人性格倔强不甚恭顺,刘表看不起其为人,使得两家生怨。<br /><br />在历史上,关于张羡起兵的时间点记载各有不同。<br /><br />依照《三国志》记载,张羡是在曹袁官渡之战时期举兵,于同年病死。<br /><br />但依照《后汉书》记载,张羡是在建安三年起兵,最终被刘表攻克。<br /><br />实则在秦瑱看来,两种记载都有可能是事实。<br /><br />因为在曹操迎天子之后,曹袁便即交恶,刘表一直都是袁绍的盟友。<br /><br />而张羡和刘表的恩怨也不是一天两天而形成,长期都是对峙关系。<br /><br />很可能是张羡先在建安三年带着荆南三个郡和刘表对抗,两家互相攻伐。<br /><br />直到官渡之战,老曹因为担心刘表北上,于是派遣使者劝降了武陵郡,让张羡带着四郡兵马继续抵抗,这才出现了两种史书的不同记载。<br /><br />也就是说,张羡在这个时间点起兵,并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br /><br />可问题就在于张羡起兵这个消息抵达的时间,竟然会在他们和刘表洽谈之时传来。<br /><br />这种现象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张羡原本就该这个时间起兵,正好撞上了他们出使这件事。<br /><br />二是这其中有人算计,在知道他们要借刘表之力的情况,特地联系张羡来拖住刘表的兵马!<br /><br />对于这两种可能性,秦瑱偏向于后者,这件事一定有算计!<br /><br />因为天下不可能有这么多巧合,这种情况只能是有心人为之。<br /><br />而有这个能力,和这个动机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老曹!<br /><br />现在曹操是在答应他们调动刘表出兵的基础上,又联系了张羡,用来拖住刘表的兵力。<br /><br />让刘表有一个充分的借口可以拒绝他们的请求。<br /><br />他不仅能确定是老曹干的,还敢确定就是郭嘉之计。<br /><br />只有郭嘉才会如此细致,甚至将他们的行程都计算在其中。<br /><br />思虑之间,秦瑱便是嘴角一扬,对刘表笑道:<br /><br />“不想天下竟有这等巧合之事,如此说来,刘使君要平乱,此次定然是无法出助力我军了?”<br /><br />刘表见他这般模样,顿时便是面色一沉道:<br /><br />“先生此言何意也,莫非是以为老夫不愿出兵,特此谎报军情不成?”<br /><br />实际上张羡造反的消息也是让他焦头烂额,压根不是什么借口。<br /><br />秦瑱现在这般模样,难道是以为他刘表特地虚报此事,来拒绝出兵不成?<br /><br />虽然他确实不愿意出兵,可却受不了秦瑱这种轻蔑的模样。<br /><br />但他话一说出,秦瑱却是摇头一笑道:<br /><br />“非也,使君误会矣,在下并无丝毫怀疑使君之意!”<br /><br />“只是在好奇,虽说天下巧合之事不少,但此次未必也太过巧合了一些!”<br /><br />“在下闻听张羡此人确实早与使君不睦,可此人早不反,晚不反,何以今日才反?”<br /><br />“须知使君现在兵强马壮,十数万大军皆在荆州。”<br /><br />“北面曹操并未动兵,东西两面也无外敌。”<br /><br />“现在秋收将至,并非出兵之时也,张羡此举,岂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使君难道不觉此事颇为蹊跷?”<br /><br />刘表听着他的分析,一时也是反应了过来。<br /><br />之前他只是恼怒于张羡起兵,想着赶紧派兵南下。<br /><br />可现在秦瑱一说,他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br /><br />张羡虽然与他不对付,可最近这段时间两家并未生怨,张羡为什么要突然起兵?<br /><br />同样,张羡起兵的时间点也不太对劲!<br /><br />一般出兵之时,要么是秋末冬初,要么就是初春之时。<br /><br />只有在这两个时候出兵,才不会耽搁百姓种田,也不会缺少兵粮。<br /><br />现在才刚中秋,粮食眼见都熟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张羡起兵做甚?<br /><br />刘表思虑着,一边想着一边踱步。<br /><br />蒯越见状,却是起身问秦瑱道:<br /><br />“那依先生之见,张羡为何会在此时起兵?”<br /><br />“蒯先生面前,在下岂敢献丑?”<br /><br />见他问话,秦瑱便摆了摆手笑道:<br /><br />“不过事出突然必有异,事情越是巧合,其中因果越多。”<br /><br />“依在下之见,此事多半是曹操算计!”<br /><br />“张羡之所以会出兵,定是曹操谋划,此举有两个好处。”<br /><br />“一则,曹操与张绣有大仇,曹操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奈何张绣地处南阳,有使君护佑,他不得良机!”<br /><br />“现在秋收将近,眼见又到出兵之时,曹操要除张绣,便要先调离使君兵马。”<br /><br />“如此,让与使君有怨的张羡先行造反,便能引诱使君兵马南下。”<br /><br />“到时候荆北之地空虚,曹操便可顺势夺取南阳,使其领地与关中连城一片!”<br /><br />“二则,使君可能有所不知,我军和曹军在陈国之地交过一战。”<br /><br />“此战不分胜负,幸得郑司农劝解,两家方才休兵。”<br /><br />“然则曹操与我军已生仇怨,早晚必然还有一战!”<br /><br />“故此次见天子下诏使君助力讨伐孙策,其心定然不满。”<br /><br />“由此说动张羡造反,也可让使君无余力助力我军东进。”<br /><br />“这般行事,即可削弱使君之力,又可削弱我军之力,曹操自然乐而为之!”<br /><br />“故在下推断,此事和曹操脱不了干系!”<br /><br />在他说话之时,刘表负手踱步,脸色越听越差,直到秦瑱说罢,他便脚步一顿,低声怒喝道:<br /><br />“曹贼安敢欺吾!阴谋算计如此,当真不为人子!”<br /><br />一声怒喝之中,他已然拔剑斩在了案桌之上,老脸上满是狰狞之色,青筋暴怒,形容骇人。<br /><br />蒯良蒯越见得此状,均是眉头一皱,不发一言。<br /><br />虽说这一切都是秦瑱的猜测,但不得不说,秦瑱这番话说得极为在理。<br /><br />张羡在这个时间突然反叛,最大的受益者只有曹操一家!<br /><br />无论是他们,还是刘备军,都从中得不到任何好处。<br /><br />不过在听了这话之后,蒯良又敏锐的注意到了秦瑱话语中的意思,曹操不仅没和刘备结盟,还和刘备结了大仇。<br /><br />想到此处,他又连忙问秦瑱道:<br /><br />“如此说来,此次天子下诏并非曹操之意,而是天子之意?”<br /><br />“正是如此,不瞒使君,此事乃是吾向郑司农所求!”<br /><br />秦瑱听他这么问,便知刘表多半是怀疑他们与曹操结盟,当下便直言道:<br /><br />“实则我军之意也是如此,当今天下,似二袁、吕布之辈,皆为乱党。”<br /><br />“曹操虽拥立天子,却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实为汉贼也!”<br /><br />“故在吾主看来,当今我军大敌除了孙策之外,便是曹操。”<br /><br />“因思虑使君与我主同宗,共为汉室宗亲,又兼与两家皆不善,故可引以为援!”<br /><br />“因而此番吾方请请求郑司农入朝,上表天子,邀请贵军讨伐孙策。”<br /><br />“不料竟会遭使君误会如此,也算是在下未曾言明之过!”<br /><br />他一说完,蒯氏兄弟便对视了一眼,纷纷向刘表拱手道:<br /><br />“使君,秦先生所言有理,此或是曹操坏我两家之计!”<br /><br />“虽有张羡在南,我军大军却不可轻易,当以防备曹军为要,不可让曹操占据南阳之地!”<br /><br />刘表见二人如此表态,便抚须沉吟道:<br /><br />“此事吾自会思虑,曹操要想南下荆州,却难行也!”<br /><br />说着,他又看向了秦瑱,态度缓和了不少:<br /><br />“此次还多亏先生提醒,不然老夫恐中曹孟德之计也!”<br /><br />“但现在我军既要防备张羡,又要防备曹操,绝无钱粮再襄助贵军矣!”<br /><br />秦瑱本来就没打算真要荆州的钱粮,闻言便笑道:<br /><br />“吾矣知使君之难,钱粮自不当再讨要,只不过使君须知,眼下曹操、孙策,皆猛虎也!”<br /><br />“我军地处淮南,根基不足,对敌孙策有余,但对曹操而不足。”<br /><br />“现在我军之势,便如荆州之势,北有曹操虎视眈眈,南有孙策在旁牵制,东边还有吕布处处为难。”<br /><br />“故而我军才要借今冬之机,南下江东,先除一敌。”<br /><br />“如若不然,待得来年曹操腾出手来,恐会联合吕布、孙策三家进军!”<br /><br />“正是唇亡齿寒,我军若灭,使君在荆州也难善了!”<br /><br />“吾知使君现在腾不出粮草军械,但贵军无论对敌曹操还是张羡,皆无需水军之助。”<br /><br />“不妨调动水军助我军一臂之力,待得我军打开通路,南下江东。”<br /><br />“来日无论是曹操还是张羡,我军皆可助使君一臂之力!”<br /><br />“如此,你我两家携手共进,共抗强敌,岂非使君之利?”<br /><br />说到此处,他便退了两步,罗圈手对着刘表一拜道:<br /><br />“还望使君应允,调动水军出兵,助我军南下江东!”<br /><br />蒯越见此,思考了一会儿,亦是上前道:<br /><br />“使君,先生此言不差,而今若是曹操如此行事,我军便需防他联合孙策!”<br /><br />“此事事关重大,使君不可不虑!”<br /><br />刘表看着三人如此,一时心防止不住的动摇。<br /><br />说实话,如果没有曹操插这一脚,他一定还要细细思索一阵。<br /><br />但现在秦瑱给他表明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不是他搞平衡的时候。<br /><br />因为曹操能说动张羡,那就也能说动孙策!<br /><br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如果不把孙策灭了,孙策就会像刘先说的那般向西发展。<br /><br />现在张羡和曹操已经南北夹击,如果再加一个孙策,那荆州真的可能抗不住。<br /><br />与刘备崛起的结果相比,曹操可能的动作显然对他更为不利!<br /><br />如此想了一会儿,他便心神一定,沉声道:<br /><br />“既是如此,速速传我军令,命令黄祖即刻整备兵马东进!”<br /><br />“务必尽快助玄德击溃江东水军,回防江夏!”<br /><br />随着他一声令下,蒯氏兄弟顿时领命而出。<br /><br />而秦瑱则是松了一口气,刘表下令荆州兵马,他这一次出使的目的,就完成了大半。<br /><br />剩下的事情,那就是战场上见真章了!<br /><br /><br /><br /><br /><b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uyuange.cc。书苑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yuan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