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外乡来客<br /><br />第二百九十一章<br /><br />“……”<br /><br />这黑漆漆的一大罐,闻着就有一种令人作呕的苦药味儿,大人可不敢吃。<br /><br />赵福生心中已经将头摇得拨浪鼓似的,犹豫着没有第一时间伸手去接。<br /><br />她也算是胆子大的,连遇到了鬼案都敢冲的人,此时却觉得那黑糊糊的汤水像药汁……<br /><br />……她好端端的,身体也没毛病,用不着喝药。<br /><br />只是孟婆神情殷切,再加上她才进镇魔司,不好不给她这个面子。<br /><br />再加上赵福生喝过孟婆熬的汤,她厨艺不错,一些简单的野菜、粟米经她烹调后也能变得美味可口,兴许这熬的糖汤也是这样。<br /><br />她想了想,接过坛子递给刘义真:<br /><br />“义真尝尝?”<br /><br />“……”<br /><br />刘义真瞪她。<br /><br />这厮真不安好心,有好事时总想不到他。<br /><br />“我不吃甜的。”<br /><br />刘义真别开头:“我牙疼。”<br /><br />赵福生又往张传世看去:<br /><br />“老张,来尝尝糖汤,你不要不给孟婆面子。”她暗暗威胁。<br /><br />张传世不想喝,试图拒绝:<br /><br />“大人,这是给小孩吃的,我哪好抢孩子东西。”<br /><br />孟婆就笑道:<br /><br />“有多的、有多的。”<br /><br />说完,她变戏法一样,从袖口里摸出两三个叠放在一起的迷你小碗:<br /><br />“我怕大家不方便,还带了碗的。”<br /><br />话音一落,她将小碗摆开,赵福生不怀好意倒了满满一碗,向张传世递了过去:<br /><br />“老张尝尝。”<br /><br />“我、我这——唉,大人怎么这么客气——咕咕——”<br /><br />话没说完,赵福生已经放下罐子,一手提碗,一手按住张传世后脑勺,那一碗汤药已经往他嘴里倒了进去。<br /><br />‘咕咚、咕咚。’<br /><br />张传世接连喝了几大口,一股奇苦无比还兼夹杂着酸涩的可怕味道化为一种极致的辛辣从舌尖传进他心里。<br /><br />同时还有一种令人灵魂打颤的恶心气味直冲天灵盖,激得他胃中翻涌。<br /><br />张传世情不自禁的流泪。<br /><br />一时之间,他三魂七魄都好像离体了,忘了自己还在驾车,也忘了自己被厉鬼标记,只觉得自己轻飘飘的荡在半空,好半晌才回缓过神。<br /><br />“甜不甜?”<br /><br />赵福生见药汤灌得差不多了,这才将空碗移开,问了张传世一声。<br /><br />“苦!”<br /><br />他身体本能的打了个摆子,干呕了一声。<br /><br />“怎么会苦呢?”<br /><br />孟婆愣了一愣,又道:<br /><br />“我放了甘草的呀。”<br /><br />她疑惑不解:<br /><br />“因为时间紧迫,来不及准备麦芽糖,但为了调味,我放了甘草片,不应该只有苦啊。”<br /><br />张传世的灵魂悠悠归位,他强忍下胸口的翻涌,道:<br /><br />“可能还不够甜——”<br /><br />说完,深怕赵福生还让他喝些,又道:<br /><br />“算了、算了,反正我年纪大了也不爱甜,这留给小孩吃吧。”<br /><br />蒯满周表情警惕。<br /><br />孟婆对张传世的话将信将疑,将罐子重新抱了回来,以指沾了沾罐沿旁的药汁。<br /><br />她尝了尝,皱眉道:<br /><br />“是糖加少了些——”说完,看向赵福生:<br /><br />“大人——”<br /><br />赵福生面无表情的将木塞盖回坛口处,将那坛子堵紧,道:<br /><br />“先不要吃了,等到了十里坡黄泉路,进了黎家坳安顿下来后再吃。”<br /><br />说完,又怕孟婆还要让人尝,便将坛子递交给蒯满周:<br /><br />“满周,这是你的糖,你自己拿去。”<br /><br />小孩乖乖伸手接住,抱进了怀里。<br /><br />孟婆还在喃喃自语:<br /><br />“怎么会是苦的呢,我放了甘草片,当年我熬的糖我女儿很喜欢吃的,莫非是多年不熬,手艺回潮了?”<br /><br />“……”<br /><br />其他人俱不敢接声。<br /><br />张传世喝了一口不知名的汤药,初时只觉得胃中翻涌,隔了片刻,又开始觉得浑身发冷,冷得直打颤。<br /><br />他坐在赶车位上,抖得车子都跟着颤个不停。<br /><br />须臾之后又开始热,汗珠直跟着冒,明明是寒冬时节,他却身体通红,热气将汗水蒸发,整个人头顶都像是在冒烟子。<br /><br />这样一冷热交替两轮后,张传世终于忍不住了,胆颤心惊的问:<br /><br />“孟婆,你这汤水里头到底加了什么药?我会不会死?”<br /><br />“呵呵。”孟婆笑了一声:<br /><br />“小张,你还年轻,哪里就会死?你放心,这汤里加的药材都是我精挑细选,是老配方呢,我女儿当年从小吃到大的——”<br /><br />她笑眯眯的:<br /><br />“就算缺了几味,也不至于死,就是苦苦嘴而已。”<br /><br />“……”<br /><br />话已至此,张传世惹不起孟婆,只好苦着脸‘呸呸’往地上吐了几口口水,祈祷自己不要出大问题。<br /><br />……<br /><br />而另一边,赵福生等人出城之后,万安县的东城门处,却来了三个风尘仆仆的行人。<br /><br />这三人穿了一身深灰色的上衣,下身穿褐色的裤子,绑了腿。<br /><br />一张长长的汗巾裹着三人的下半张脸,仅露出鼻子之上的面容部分。<br /><br />从身材看来,三人都是男性。<br /><br />左右两侧的男人身材中等,各背了一个行囊,略微落后了中间的男人半步。<br /><br />三人之中,这站在中间的男人是最高壮的,几乎与旁边的二人高出一个头颅。<br /><br />他肩膀宽阔,汗巾围绕着他的下半张脸与颈脖。<br /><br />露在外头的双眉很浓。<br /><br />眉心中的杂毛相接,将两侧眉毛几乎连成了一线,密密的眉毛长满了眼皮。<br /><br />他的眼睛像牛眼一般,眼珠一转时,几乎将那长满了眉毛的眼皮顶起,哪怕是一言不发,也给人一种异常凶狠的感觉。<br /><br />三人在即将入城时,却被守城的士卒拦了下来。<br /><br />中间的壮汉没说话,跟在他两侧的随行者却一下愣住。<br /><br />“你们是哪个村镇过来的?”<br /><br />几个士兵围了过来,将三人拦住。<br /><br />为首的伍长看了中间的壮汉一眼,问了一声:<br /><br />“有路引、户籍没有?”<br /><br />大汉朝近几十年鬼祸越发频繁,朝廷的威信日渐败落。<br /><br />许多地方民不聊生,百姓携家带口的逃,路引、户籍这样的物件早就已经名存实亡了。<br /><br />但不少城镇仍有兵卒拦路,无非就是守值的人想捞些好处。<br /><br />那大汉没说话,旁边两个随行的人从兜里摸出两块碎银子,交到了探手出来的士卒手中。<br /><br />“你——”<br /><br />伍长旁边的士兵一见此景,正要说话,却见那为首的高壮男人转过了头来,盯着几人看。<br /><br />几个士兵被他一望,便如被凶猛的野兽盯住。<br /><br />死亡的阴影瞬间笼罩几人全身,几个士兵不由自主打了个哆嗦。<br /><br />为首一人眼珠一转,露出讨好的笑意,顺手又将刚到手的两粒瓜子大小的碎银重新放回这人手中:<br /><br />“和爷们开个玩笑,就是随口一问罢了,你们进城就是了。”<br /><br />他不敢接这钱。<br /><br />那递钱出去的汉子也不说话,见他不要钱,便将两枚银粒子重新收起,点了点头。<br /><br />大汉一言不发,领着二人转身就走。<br /><br />“魁哥,这三孙子不对头。”<br /><br />等这三人一入城,先前还陪着笑意的兵卒脸上笑意一收,看着三人的方向,皱了皱眉头。<br /><br />守值的伍长也神情凝重,闻言点了点头:<br /><br />“我看这三人不像是万安县本地人。”<br /><br />万安县的情况特殊。<br /><br />这一年来,出县的人不少,但入县的外乡人几乎是绝了影踪。<br /><br />直到近几个月以来,赵福生大量招揽人手、重建县城,不少附近村镇的人得到了消息入县,才使得县里人逐渐多了。<br /><br />最初三人进城时,当值的伍长还以为是附近乡镇来的人想找活路。<br /><br />如今的万安县户籍还没有重建,路引等可以证明身份牌的东西也没制作,他最初见那三人只是想随口问一句便放人了。<br /><br />哪知话音刚落,对方便直接掏出了两粒银瓜子。<br /><br />这可是很大一笔数目了。<br /><br />若是只给两枚钱还好说,在这个世道,能动辄拿出两粒银子的人可非同一般,当值的伍长当即就判断这三人并非本地人,且说不定大有来头——本地拿得出钱来富户屈指可数,几乎都留在万安县城内,只要稍有眼力见的都混了个眼熟。<br /><br />其余人都兜比脸干净,穷酸味儿隔八丈远都能闻到了。<br /><br />“外乡来客,又还有钱——”那被称为‘魁哥’的伍长皱起了眉头,望着三人离去的方向,自言自语道:<br /><br />“来我们这县城干什么?”<br /><br />“庞大人交待过,说镇魔司有令,若发现不对头的人入城,得上报呢。”一旁的士兵小声的道。<br /><br />魁哥就道:<br /><br />“你们两个找人去报信,分别知会镇魔司与县府。”<br /><br />“要不要找人跟着?”另一个士兵小声的问。<br /><br />魁哥犹豫半晌,想起先前那高壮男人野兽似的目光,心中犯怵,想了想最终仍是摇头:<br /><br />“不行,摸不清底,有点危险了。”<br /><br />……<br /><br />守城的三人商议完后兵分两路,各自入城。<br /><br />而另一边,那三人入城之后沿着街道乱走。<br /><br />此时已经晌午后,沿街的巷道人并不多,那先前摸银子的男人将蒙脸的汗巾往下扯了扯,说道:<br /><br />“哥,我们直接去镇魔司吗?”<br /><br />说完,他转头看向了中间的高壮男人。<br /><br />那蒙脸大汉没说话,呼吸极重。<br /><br />另一侧的汉子似是知道他心中想法,摇了摇头:<br /><br />“不,先打听打听县里镇魔司的情况再说。”<br /><br />最先说话的男人闻言应了一声。<br /><br />三人走了半晌,找到一间路旁的茶摊坐下了。<br /><br />守摊的是个矮瘦的老头儿,靠着火炉打盹,一旁炉子里透出红光,上头搁了一个长嘴壶。<br /><br />热气蒸腾而上,壶里的水‘咕噜、咕噜’的响。<br /><br />几人坐定后,其中一个男人重重一拍桌。<br /><br />‘砰’的重响声里,打盹的老头儿瞬间被惊醒,一见人客上门,顿时眼睛就亮了:<br /><br />“有客人上门了。”<br /><br />“倒三碗热茶,有没有吃的?”其中一人喊了一声。<br /><br />“有、有、有。”老头儿连应了几声,将炉子封门打开,捡起一旁的扇子摇了几下,那火热便起来了。<br /><br />炉内热水开始沸腾,老头儿忙得不亦乐乎。<br /><br />趁着这功夫,三人这才说道:<br /><br />“哥,你觉得郑河上报的事是真的还是假的?”<br /><br />他说话时兴许嫌那汗巾捂嘴不便,索性将巾子扯了下来,围住颈脖。<br /><br />此人十六、七岁的年纪,一双眼睛狭长,单眼皮、高鼻梁,长相还颇为秀气。<br /><br />他话音一落,最高的壮汉没有说话,另一人也跟着将汗巾拉下来了。<br /><br />这人长得就要普通一些了。<br /><br />他年岁又要比最先说话的少年长些,约三十出头,国字脸,下巴沿及下颌处留了半寸长的短须,嘴唇肥厚。<br /><br />“应该不会作假的。”他看了仍蒙着脸的壮汉一眼,开口道:<br /><br />“郑河上报郡府的卷宗里提到过,万安县有了新任令司,且有办法摆脱魂命册的束缚。宝知县鬼祸时,就是这位万安县姓赵的新任令司替他解决的。”<br /><br />说话时,他扭头往不远处的火炉看了一眼。<br /><br />茶摊的老头儿正忙着生火烧水,泡茶煮食,忙得不亦乐乎。<br /><br />再加上火焰声大,没有留意几人说话。<br /><br />但这络腮胡转头看去时,老头儿似是有所察觉,转过了头来冲三人咧嘴一笑。<br /><br />络腮胡回他一笑,但转头看向自家兄弟时,却又皱了下眉头。<br /><br />“我感觉是假的。”那青年说道:<br /><br />“郑河的奏报里,提及这位万安县的驭鬼人,是姓——姓赵吧?”<br /><br />他看向大汉,大汉没说话,国字脸络腮胡点了点头:<br /><br />“赵福生。”<br /><br />“这个人就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平白顶替了镇魔司的令司,都没经过镇魔司的允许,就走马上任了。”青年笑了一声:<br /><br />“郑河在上传郡府的卷宗里尽替她吹牛,说她神通不凡,不受魂命册束缚离开所属封任地,又替他处理了前所未有的双鬼案,说得天上有地下无的。”<br /><br />他道:<br /><br />“我看郑河这老小子恐怕是即将厉鬼复苏,知道自己要死了,就随口乱说。”<br /><br />“有些能说,有些不能说。”那国字脸络腮胡听了这话,迟疑了片刻,摇了摇头:<br /><br />“郑河临近厉鬼复苏不假,他人虽然失控,但没到疯癫的地步,否则州府的丁大同早派人去宝知县了。”<br /><br />他又看了一眼中间的大汉:<br /><br />“据我所知,丁大同是预计年底才派人‘接替’郑河。”他分析道:<br /><br />“丁大同这人其他不说,但看‘鬼’却很准,他既然决定年底派人接收宝知县,也就说明年底之前,郑河是能稳住的。”<br /><br />平稳时期的郑河可能会处于厉鬼复苏的恐惧煎熬中,但他不可能完全失智,更不可能失智之后胡说八道。<br /><br />宝知县鬼案后,郑河向郡府递交了一份关于宝知鬼祸的卷宗,里面提到了双鬼案,令得郡府的镇魔司轰动了。<br /><br />双鬼案里,郑河提及了万安县的不知名令司赵福生。<br /><br />在此之前,大汉朝从来没听过双鬼相伴复苏,一同行动。<br /><br />这简直是打破了镇魔司几百年的认知,令上下感到惶恐不安的。<br /><br />而随着双鬼复苏案同时出现的,则是‘赵福生’的名字,镇魔司当时翻遍了名册目录,都没有找到此人线索。<br /><br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 <br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