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看起来是遥遥无期,添砖加瓦的时候,没有引起一点波澜。<br /><br />可是当它落成之后,回头望去,却又是一步一个脚印,所有的步骤都是按计划而来。<br /><br />譬如这汴梁城的内城。<br /><br />自开工过了两年,它真的如期落成了。<br /><br />当初设计的时候规模宏大,哪怕是方重勇,也认为很难在两年之内落成。然而,依靠着汴州发达的物流以及充沛的人力,再加上短暂的几年和平窗口期。<br /><br />这座运河穿过其中的皇城,终于卡着节点如期交付。<br /><br />皇城的面积,大概有六个皇宫那么大,不仅官府的衙门全都布置于此,而且太学、太庙、贡院等机构,也在皇城之内。<br /><br />一座新的城池“汴梁城”,已经初具规模,屹立于汴州的运河河畔。围绕着汴梁城皇城的,是数不清的商铺与民居,大宅院落无数。<br /><br />这座“巨城”,如今也就差围个外墙而已。<br /><br />而当皇城竣工后,外城的修建已经提上日程,开始打地基了。不得不说,当一座极具政治意义的大城落成后,人心也开始迅速的稳定沉淀下来。<br /><br />又是一年金秋时节,每年一次的科举也在紧张筹备之中,而贡院外的“科举一条街”,同样是人声鼎沸。<br /><br />说书的,唱戏的,喝酒的,叫卖的,什么样的人都有。<br /><br />方重勇把自己的大胡子剃了,穿着灰色的布袍,头上顶着个幞头,装成一个科举士子的模样,在贡院对面一个名为“状元楼”的酒楼里面喝酒。<br /><br />严庄小心翼翼的坐在他对面,陪着笑脸,生怕这里有什么人闹幺蛾子。<br /><br />比如说,他们要是听到有人说方清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什么的,那就比较尴尬了。<br /><br />“叔父,既然您与方清有旧,何不去求官?为何侄儿还要参加科举呢?”<br /><br />忽然,旁边一桌传来一个变声期的童音,提到了“某个人”。<br /><br />方重勇一边假装喝酒,一边竖起耳朵偷听。<br /><br />“那不是一回事。”<br /><br />一个有些耳熟的声音传来,好像在哪里听过。方重勇回头望去,正好与那人目光接触。<br /><br />这踏马不是从前在安西任职过的李栖筠嘛,怎么到汴州来了?<br /><br />李栖筠似乎认出了方重勇,拉起他侄子就走,但是被眼疾手快的张光晟拦住了。<br /><br />“既是故人,为何要躲着我呢?”<br /><br />方重勇叹了口气,做了个“请”的手势,邀请李栖筠和自己拼桌。<br /><br />李栖筠只好硬着头皮坐了过来。<br /><br />他本来只是送侄儿李华来汴州参加科举的,没想到居然跟方清碰了个面对面!<br /><br />“李先生不是辞官回长安了么,怎么来汴州了?”<br /><br />方重勇好奇问道,他记得李栖筠当年是跟李嗣业他们一起从安西那边过来的。但是李栖筠是文人,自然不可能跟着一起去打仗,于是就滞留长安了。<br /><br />他老家就在长安。<br /><br />只是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来汴州。说是送(本章未完,请翻页)<br /><br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 <br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