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后,十一月二十一,钦天监所选的黄道吉日,宜庆典贺喜。<br/> 今日,是缅王进朝觐的大殿之日。<br/> ~<br/> 破晓之际,繁华的应天府再次被白雪笼罩。<br/> 这一年的雪,格外的多也格外的大。<br/> 站在谨身殿朝外看去,一片茫茫恰好掩盖住了应天府特有的喧嚣,使得这六朝古代江南文萃聚集之地,多了几分沉着大气,少了几分胭粉。<br/> 雪很美,但下在今天,下在这个时候,未免有些煞风景。<br/> “怎么下雪了?”朱允熥一身簇新的五爪金龙袍服,在大殿之中眺望远处,低声说道,“不是说今儿风和日丽吗?”<br/> 边上的大臣们,彼此眼神对视。<br/> 这样的大殿之日,下雪确实没有晴空万里好。而且,下雪显得冷,冷更会显得大明的京师冷清。<br/> 如此百年难得一遇的大典,居然在如此冷清的日子举办,太美中不足了!<br/> 旁边的李景隆见状,笑着凑到朱允熥身边,“皇上,其实在臣看来,下点雪也还不错!”<br/> “此话怎讲?”朱允熥问道。<br/> “所谓瑞雪兆丰年!”李景隆一身银光闪闪的蟒服,在人群中格外亮眼,“今年的雪下得足,来年定是好年景。而且........”<br/> 朱允熥笑道,“你要说就直言不讳的说,朕可没功夫听你卖关子!”<br/> “而且您想想,为何这雪早不下晚不下偏偏这个时候下?”李景隆笑道,“臣以为,想必是值此我大明国威,加恩四海万国来朝之时,上天欣慰。故天降瑞雪,使我大明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br/> “如此,我大明既有外藩来朝之喜,又有丰年之兆,简直是双喜临门!此全仰赖皇上之恩也!”<br/> 边上的文武大臣们,看着李景隆的眼神发亮。<br/> “原来马屁还可以这么拍?”<br/> 朱允熥闻言,嘴角上扬,“双喜临门和朕有什么关系?”<br/> 李景隆忙道,“我大明有今日的盛世,全是皇上您高瞻远瞩。对外,振我大明国威,使得宵小臣服,使我大明之雄迈远超汉唐。对内,与民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使天下耕者有其田,贫者有其屋,老有所养少有所依.....”<br/> “呵呵!过了啊!嗯嗯.......”朱允熥笑道,“你这人.....胡说八道也不怕后人听了笑话........哈哈!”<br/> “臣是实话实说!”李景隆又笑道,“不信您问问诸位大人,是不是?”<br/> “臣等为皇上贺,为我大明贺.....”其他大臣们不等朱允熥问,就识趣的齐声答道。<br/> ~<br/> “嗯嗯!”朱允熥清清嗓子,微微吹来的风,过滤掉脑袋里还有耳朵中的马屁。<br/> 作为帝王,马屁可以听,但必须保持理智。<br/> “那个.......听说这天那缅王在京中颇为快活?”朱允熥问道。<br/> 其实是明知故问,锦衣卫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盯着那缅王,他的一举一动早就密报给了朱允熥。<br/> “何止快活!”李景隆在旁笑道,“缅王等着觐见皇上的这些日子,秦淮河被他游览个遍........”说着,又是一笑,“听说一见到红袖坊的诗画姑娘就惊为天人,恨不得直接住进去!花钱如流水,连日包场。只可惜人家那女子虽是个歌姬,可也是卖艺不卖身的,把他急得是上窜下跳,几次三番要带人冲进去抢人,还是臣给拦下了。”<br/> 闻言,朱允熥倒是没什么。边上大臣们却纷纷皱眉,暗道不成体统。<br/> 一个藩王,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尽管他是傀儡,可也要有个一国之君的样子。<br/> 混迹于花街柳巷,还要动手抢人?简直闻所未闻。<br/> “还效仿我天朝衣冠,穿着儒生的袍服招摇过市。殊不知呀,坊间的书生们给他起了个外号?”<br/> 朱允熥眯眼,“什么外号!”<br/> “沐猴而冠!”李景隆笑道,“您是没见着他那人,个儿呀还没到您肩膀呢,咱们大明朝的衣冠他穿上,啧啧......”<br/> 忽然,不等李景隆说完,边上的辛彦德皱眉开口道,“皇上,臣要弹劾曹国公!”<br/> 朱允熥依旧表情淡淡的,“理由?”<br/> “身为理藩院尚书,执掌藩国邦交大事。开口嘲讽藩王是其罪一,放任藩王行为不端是其二.......”<br/> 说着,辛彦德对李景隆怒目而视,“寻常人家都讲究一个待客之道,我大明天朝口中说着缅王是大明藩亲,却如此对待,岂不是贻笑大方?”<br/> “臣等附议!”话音落下,几位大学时就纷纷符合,同时开口。<br/> “有理!”朱允熥微微挺胸,扶着腰间的玉带,开口道,“缅人既是我中华分支,就是自家人。对自家人,哪有你这么嘲讽的道理?”<br/> “他不懂礼数,就要教他,你没做到规劝的职责,还看热闹,该罚!”<br/> “臣有过失,当受责罚!”李景隆马上道。<br/> “嗯,罚俸一年!”朱允熥说道。<br/> 旁边群臣闻言,纷纷心中腹诽。<br/> 都罚他多少次了?皇上您也记不清楚了吧?他曹国公也记不清楚了吧?他是靠俸禄吃饭的人吗?<br/> “其实,臣之所以没规劝,也是为了看看,那缅王到底能有多没下限!”<br/> 李景隆话风一转,正色道,“即便是蛮人的藩王不讲礼数,可他身边的幕僚呢!还有跟他一块前来我朝的十二名缅地大贵族呢?”<br/> “不懂汉法不要紧,人之善恶好坏都是相通的.....”<br/> 朱允熥转头,笑看李景隆,“你的意思?”<br/> “在臣看来他似乎颇有几分故意之嫌!”李景隆说着,白了辛彦德一眼。<br/> 同时心中暗道,“你懂个鸡儿!”<br/> “是呀,人质善恶好坏都是相通的。他若真的是连脸面都不要的人,也不会选择册封他为缅王!”朱允熥道,“如此种种行径只有一个可能!”说着,他看看群臣,“故意麻痹我们,让我们以为他是个小丑,对他没有提防之心!”<br/> 说着,叹口气,“人呀,都不傻啊!要真以为别人是傻子,那就大错特错!”<br/> “吾皇圣名!”<br/> 朱允熥淡然一笑,“既然他要演,那这场戏我大明就跟他们演下去,他可以是小丑,我大明不能是!”<br/> 说着,回头看看李景隆,“听说安南的使者也到了?”<br/> “昨日到的,现在理藩院报备了,今日也要参加缅王的觐见大殿!”李景隆正色道。<br/> “你看,这安南国的心思很有意思呀!”朱允熥冷笑道,“他们的使者,基本上跟缅王是脚前脚后。这说明什么?”<br/> 忽然,朱允熥脸色一暗,“这说明安南国知晓我朝在缅地的动向!窥觊我朝,其心可诛!”<br/> “臣听闻安南国这些年,其实国王有些大权旁落,国内有权臣黎氏愈发做大!”群臣之中,暴昭开口道。<br/> 这话,引得众人齐齐皱眉。<br/> 因为眼前这位皇帝,最喜欢用这种罪名来征伐藩国。<br/> 你法统乱了,我身为天朝上国自然有义务帮你拨乱反正。<br/> 你有乱臣贼子,我大明父母之邦岂能看着自己干儿子被篡位?<br/> 朱允熥不置可否,而是淡淡一笑,瞥了眼李景隆,“听说安南的国王在国内,号称大陈皇帝?”<br/> “岂有此理!卑微小国安敢称帝?”<br/> 不等李景隆说话,群臣直接炸了。<br/> “皇帝乃我中国之号,秦皇扫六合统一环宇乃称皇帝。”吏部尚书侯庸怒道,“先有中国,才有番邦,伊等小国竟然恬不知耻,以下犯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