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晏请假好几天了。<br /><br />皇帝对着桌上的奏章愁眉不展。<br /><br />往常有楼晏总结提醒,处理起来事半功倍,现下突然没了,心里慌慌的。<br /><br />正发着呆,外头传来胡恩的声音:“陛下,人到了。”<br /><br />皇帝心不在焉:“进来吧。”<br /><br />昨天康王说,他身边人太少,需得再添几个。<br /><br />皇帝拗不过,只得应了。<br /><br />他受够了被人盯着的日子,心里极是抵触,对新人不怎么感兴趣。<br /><br />几个年轻官员依次进来,才学气度都是上上之选。<br /><br />皇帝神思散漫,听他们介绍。<br /><br />忽地一个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臣俞慎之,原任职于大理寺……”<br /><br />皇帝定睛看向他,想起来了:“是你啊!”<br /><br />俞慎之中探花那一科,正是皇帝登基第一科,又正好和楼晏同期,本来就有印象。而且他几次和楼晏在一处,皇帝哪能不记得。<br /><br />俞慎之对上皇帝的视线,没有半点拘谨地笑道:“是。”<br /><br />略略说了几句,他们便开始干活。<br /><br />厚厚的奏章分成几份,各自分类标注。<br /><br />皇帝厌烦的情绪散了些,心想,他们能帮得上忙也不错。<br /><br />不多时,第一个人将初选后的奏章呈了上来。<br /><br />“陛下,微臣这里是工部的呈报,这是修缮堤坝的,这是兴建皇陵的,这是翻新行宫的,这是运河……”<br /><br />皇帝没耐心听下去:“都是要钱的?那你算算哪些能批,哪些不能批。”<br /><br />这人傻了:“陛下,这个……”<br /><br />他哪知道能批不能批?这里每一项都要专人核算,哪是一时能得出结论的?陛下要是觉得不对,那就让工部的人再审啊!<br /><br />皇帝还问他:“怎么了?”<br /><br />陛下面前,不能说不行,不然从哪来就要回哪去。<br /><br />这人把话吞回去,禀道:“臣需要一些时间……”<br /><br />“多久?”<br /><br />找人,查账,核算,总要个三五天的吧?<br /><br />他硬着头皮答:“两日。”<br /><br />皇帝皱起眉头:“居然要两日?也太久了。”<br /><br />“……”原来陛下面前做事这么难,他还以为已经很快了。<br /><br />皇帝已经摆摆手,叫下一个了。<br /><br />二号拿的是兵部的奏章,什么马政、募兵、粮草……他倒是总结了,只是洋洋洒洒的,几大段说下来,皇帝头都疼了。<br /><br />“说重点!”<br /><br />二号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道:“陛下,这些……都挺重要的。”<br /><br />他已经从几十页的奏章里,总结出了一二三条,还要怎么说重点啊?不是应该一条条议吗?<br /><br />可皇帝不是这么想的。他现在很怀念楼晏,这些人也太没用了,活儿都干不利索。<br /><br />随后三号上去,没一会儿,同样灰头土脸地下来。<br /><br />轮到俞慎之了,三个人不由期待。<br /><br />一个人被骂丢人,大家一起被骂,那就谁也别笑谁。<br /><br />尤其这位俞大公子,风头盛得很,来之前旁人都觉得他十拿九稳。<br /><br />俞慎之神情自若,到了皇帝面前,(本章未完,请翻页)<br /><br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 <br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