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冀州不宁,大汉十五品军功制
一州刺史遁逃。<br /><br />天下都生起波澜,纷纷猜测王芬为何要逃。<br /><br />三月初四。<br /><br />洛阳消息传至陈国。<br /><br />满宠迈入王太子府大堂,对着一侧的荀攸点了点头。<br /><br />“冀州定了?”<br /><br />刘牧居于上位,神情平淡道。<br /><br />王芬遁逃,青州术士襄楷之死,二月便传入府中,想必洛阳点下新刺史,才促使满宠匆匆而来。<br /><br />满宠呈上密报,恭敬道:“天子拟诏,以陶恭祖为冀州刺史。”<br /><br />“有意思。”<br /><br />刘牧翻看着密报。<br /><br />陶谦是丹阳士人,不与袁氏媾和。<br /><br />不过,他依旧为士族张目,并与皇甫嵩来往甚密,更是张温掾属,可见刘宏并不想让冀州彻底捏在一个人手中。<br /><br />“王太子。”<br /><br />荀攸进言道:“臣以为当遣人去渤海,联络南皮令!”<br /><br />“不用。”<br /><br />“伯宁且坐吧。”<br /><br />刘牧将密信撕碎丢在铜盆中,沉声道:“公达,军制整改还要继续,尤其是一军建设,更要泾渭分明。”<br /><br />“臣愚昧。”<br /><br />荀攸眼底闪过一抹异色。<br /><br />新的军制,以及军阶晋升还未定下。<br /><br />既然洛阳有了回应,便要重新拟定军制以及将卒擢升之路,只是不知会是什么样子。<br /><br />“军制建设。”<br /><br />刘牧思忖道:“伍长,什长,队率不变,百夫长更都伯,此为士官;二百人设都尉,五百人设骑都尉,一千人设校尉,此为校尉官;五千人设中郎将,再往上便是一军主将,及六品封号将军,具体章程孤会遣人送入机要司,你与志才商定重铸各营将令旌旗!”<br /><br />“臣明白了。”<br /><br />荀攸起身作揖回应。<br /><br />军制变化与以前并不大,但完善了建制。<br /><br />更是定下士官,校官,将官,并且以都尉为界限,勘定军士与将校的区别,可设下旌旗,是蜕变的龙门。<br /><br />“嗯。”<br /><br />刘牧沉声道:“军功擢升不能弄虚作假,谁敢擅动,夷族!”<br /><br />“诺。”<br /><br />荀攸再拜,斟酌道:“王太子,按制臣不应该掺和政事,但吏部的权力是否过大,考功任免臣理解,但大考取仕,是否会让吏部无掣肘?”<br /><br />“公达。”<br /><br />“你是第一个如此问的人。”<br /><br />刘牧拂袖朗笑不已,说道:“孤还以为无人敢问,不过吏部掌取仕是权宜之计,三十县必须被吏部所掌,减少繁杂事,日后会更至礼部操弄,以后天下的官吏皆是国子监授学的学生,更是孤的门生,礼部,你应该明白是什么意思。”<br /><br />“臣愚鲁了。”<br /><br />荀攸顿时苦笑不已。<br /><br />礼部对太常。<br /><br />未来极为重要的府门,但建制还不完善。<br /><br />吏部可以融入国相府,主三十县官吏任免,王太子还压的住,所以才准其操弄大考取仕。<br /><br />以后新制代替旧制,大考必迁礼部。<br /><br />黄昏之际。<br /><br />荀攸,满宠离开王太子府。<br /><br />“荀司丞。”<br /><br />满宠侧目淡笑道:“你是第一个质疑王太子的人!”<br /><br />“满尉令。”<br /><br />(本章未完,请翻页)<br /><br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 <br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