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弟妹能在皇后娘娘面前有什么功劳?”她又实在想不出。<br />
“这便不好多问了。”崔瑜只笑道,“总归咱们只需记得弟妹的情分。”<br />
孟安然一叹。<br />
捧着肚子侧过身,她自愧笑道:“现在想想当日那些‘嫡庶’的话,我自己也觉得可笑了。哪一朝哪一代,封皇后、立储君,是只看嫡庶和谁更可怜的?分明自小也读过几本史书,当时却竟拧住了。”<br />
“那是夫人心软。虽不如弟妹看得清楚,也是夫人独有的长处。”崔瑜忙说,“况且,难道我那时就不糊涂?”<br />
他感叹说:“我还不如夫人,顾念到六殿下可怜。我满心只有一句,‘立嫡才是正统’。”<br />
摇曳烛火下,夫妻俩互相看了看。<br />
孟安然先弯起眼睛。<br />
崔瑜便也放松下来,一起笑了。<br />
-<br />
七月十二日。<br />
纪明遥入宫排练的第五天。<br />
前四天,上午排练结束后,皇后都不留她用饭,也不会传她再有吩咐,便直接放她出宫。<br />
但今日结束,却已有一位年轻女官在旁等候。<br />
这女官请她先至偏殿整理仪容,又歇息了半刻,方带她回到正殿。<br />
“免礼。”刘皇后仍先含笑赐座。<br />
“不知娘娘留下明遥妹妹,是有什么吩咐?”坐定,宝庆先笑问,“娘娘,我可饿了呢!”<br />
“是有几句话,”刘皇后也笑同她说,“不会耽误你们吃饭的。”<br />
她便看向纪明遥:“明日你三妹妹与柴家大喜,我放你一日的假,你回去贺她新婚吧。”<br />
宝庆一怔,忙要说话。<br />
可看了看明遥妹妹,她又忍住、闭上了嘴。<br />
刘皇后眼神稍动。<br />
“娘娘,请恕臣无礼,不受娘娘今次恩典。”<br />
纪明遥站起身。<br />
她深深行礼,后背发凉,手心也在冒汗。<br />
但她仰起头,坚持说出:“臣愿不去。”<br />
她是上了皇后的船。皇后也回报、赐予了她荣光、身份、地位。<br />
她已对皇后的志向有了些许猜测。<br />
可她还想确认,皇后是否会包容甚至赞许她的真正为人?还是也会以为她乃不孝不悌、气量狭小、睚眦必报、不堪大用之人。<br />
皇后不会不知她与姚姨娘之间的仇怨。今日有此问,皇后想听到她怎样的回答、又想看到她如何做?<br />
但不论皇后期望什么,她的真正回答只有一个。<br />
不过,为了尽可能达成目的,她也愿意今后作出伪装。<br />
只这一次,她想给自己一个冒进的、尝试的机会。<br />
刘皇后凝视了纪明遥许久。<br />
她抬手,挥退不必要的人,只留了几个心腹在侧。<br />
宝庆着实坐不住了,也已起身站立。<br />
殿内寂然无声。<br />
冰山上笼罩着清淡的薄雾。<br />
刘皇后按了按自己圆润的指尖。<br />
她笑容未变,问纪明遥:“为何你情愿不去?”<br />
“娘娘,臣便直言相告了。”纪明遥也未动神色。<br />
她平静而清晰地说:“安国公府三姑娘纪明德的生母为姨娘姚氏,姚玉静,臣的生母为姨娘沈氏。十二年前,仁圣九年五月二十八日,臣的生母已怀胎六月,姚氏将她推下阁楼,致使两日后母子俱亡。姚氏虽早已伏法被诛,但当年纪明德曾恶意指认臣说谎,妄图包庇凶犯,使臣不得为生母鸣冤。臣至今记得。所以,不愿去恭贺她新婚之喜。”<br />
言毕,她垂首:“臣心胸狭隘、不肯忘怀旧事,还请娘娘赐教。”<br />
殿内又沉寂了片刻。<br />
“你起来。”刘皇后轻轻地说。<br />
宝庆忙把明遥妹妹扶起来。<br />
“你恩怨分明,至今不忘生母,何来‘心胸狭隘’一说。”刘皇后叹道,“为人子女,理当如此。”<br />
纪明遥眼眶有些热。<br />
“可人活一世,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意。”刘皇后笑向她伸手。<br />
纪明遥走过去。<br />
刘皇后一手握住了她。<br />
“好孩子,”她说,“你该明白,‘忍耐’。”<br />
纪明遥抬起了脸。<br />
“娘娘,”她心跳如擂,声音也有些颤,“有些事,臣愿意忍。可有些事,臣已经日夜忍了十二年。”<br />
她再次俯身,恳求道:“请娘娘赐恩,许臣不必再忍耐。”<br />
“哎!”刘皇后先是摇头。<br />
“好,好。我准了。”可她又一笑,语气里满是赞许。<br />
她亲手拽纪明遥起来,令不必再谢恩,又笑向宝庆说:“行了,你们去吧,家去吃饭罢。”<br />
“多谢娘娘!”宝庆忙握住纪明遥出殿。<br />
“多谢娘娘。”<br />
纪明遥有些恍惚。<br />
殿外,明日高悬。<br />
-<br />
七月十三日,纪明德大婚。<br />
与两位姐姐出阁时不同,她晨起梳妆时,不但有嫡母和姊妹们陪伴在旁,连父亲也亲自来至后院。<br />
安国公一到,三间正房内,所有人都停了手上动作。<br />
温夫人瞬时心口发哽。<br />
连明达出阁那日,老爷都不曾亲自来后院叮嘱过什么。<br />
但她也只能起身相迎。<br />
“老爷怎么来了?”她笑问,“今日大礼,有什么话,吩咐人来传就是了。”<br />
“我来看看。”安国公只说。<br />
在堂屋站定,他仰头环视四周。<br />
当年,他娶玉静入府,也是满室的红色。<br />
玉静出身太低,做不得他的正妻,他便尽力从别处补偿。<br />
八抬轿坐不得,便四人抬轿,余下四个轿夫跟随。<br />
正门不能入,便先从偏门入府,再行至正门之后,走中路入新房。<br />
不得拜天地,便一同敬香,同祝百年永好。<br />
给她土地、铺面,让她有银钱入手,不必受制于人。<br />
太太入了府,许她不必每日给太太请安。<br />
许她自己养育孩子。<br />
可做得再多,她也已经死了。<br />
安国公收回目光。<br />
他看向已经梳妆完成、只还未戴凤冠的女儿。<br />
她娘,已经走了十二年,只留下她这一点骨血。<br />
“我和三丫头说几句话。”安国公道。<br />
温夫人暗自平气。<br />
她带其余所有人退出正房,暂至东厢歇息。<br />
正房内,纪明德含泪来到安国公身前。“爹!”她盈盈下拜,“女儿今日……就要离开家了!”<br />
“女大当嫁,早晚有这一日。”安国公虚扶起她,“到了柴家,好生过活,遇事回家来说,都有我给你做主。”<br />
“爹……”纪明德颤巍巍擦泪,“女儿舍不得家里,女儿……害怕!”<br />
“不必怕。”安国公示意她坐。<br />
女儿的脸和她娘有八·九分像。连哭起来的神情也像。<br />
“出去了,倒是好事。”他一叹,“柴家无人敢薄待于你,你反还更自在。”<br />
“别哭了。”他说,“小心重上妆来不及,误了时辰。”<br />
纪明德忙听话止了泪。<br />
安国公感怀地看着她。
“这便不好多问了。”崔瑜只笑道,“总归咱们只需记得弟妹的情分。”<br />
孟安然一叹。<br />
捧着肚子侧过身,她自愧笑道:“现在想想当日那些‘嫡庶’的话,我自己也觉得可笑了。哪一朝哪一代,封皇后、立储君,是只看嫡庶和谁更可怜的?分明自小也读过几本史书,当时却竟拧住了。”<br />
“那是夫人心软。虽不如弟妹看得清楚,也是夫人独有的长处。”崔瑜忙说,“况且,难道我那时就不糊涂?”<br />
他感叹说:“我还不如夫人,顾念到六殿下可怜。我满心只有一句,‘立嫡才是正统’。”<br />
摇曳烛火下,夫妻俩互相看了看。<br />
孟安然先弯起眼睛。<br />
崔瑜便也放松下来,一起笑了。<br />
-<br />
七月十二日。<br />
纪明遥入宫排练的第五天。<br />
前四天,上午排练结束后,皇后都不留她用饭,也不会传她再有吩咐,便直接放她出宫。<br />
但今日结束,却已有一位年轻女官在旁等候。<br />
这女官请她先至偏殿整理仪容,又歇息了半刻,方带她回到正殿。<br />
“免礼。”刘皇后仍先含笑赐座。<br />
“不知娘娘留下明遥妹妹,是有什么吩咐?”坐定,宝庆先笑问,“娘娘,我可饿了呢!”<br />
“是有几句话,”刘皇后也笑同她说,“不会耽误你们吃饭的。”<br />
她便看向纪明遥:“明日你三妹妹与柴家大喜,我放你一日的假,你回去贺她新婚吧。”<br />
宝庆一怔,忙要说话。<br />
可看了看明遥妹妹,她又忍住、闭上了嘴。<br />
刘皇后眼神稍动。<br />
“娘娘,请恕臣无礼,不受娘娘今次恩典。”<br />
纪明遥站起身。<br />
她深深行礼,后背发凉,手心也在冒汗。<br />
但她仰起头,坚持说出:“臣愿不去。”<br />
她是上了皇后的船。皇后也回报、赐予了她荣光、身份、地位。<br />
她已对皇后的志向有了些许猜测。<br />
可她还想确认,皇后是否会包容甚至赞许她的真正为人?还是也会以为她乃不孝不悌、气量狭小、睚眦必报、不堪大用之人。<br />
皇后不会不知她与姚姨娘之间的仇怨。今日有此问,皇后想听到她怎样的回答、又想看到她如何做?<br />
但不论皇后期望什么,她的真正回答只有一个。<br />
不过,为了尽可能达成目的,她也愿意今后作出伪装。<br />
只这一次,她想给自己一个冒进的、尝试的机会。<br />
刘皇后凝视了纪明遥许久。<br />
她抬手,挥退不必要的人,只留了几个心腹在侧。<br />
宝庆着实坐不住了,也已起身站立。<br />
殿内寂然无声。<br />
冰山上笼罩着清淡的薄雾。<br />
刘皇后按了按自己圆润的指尖。<br />
她笑容未变,问纪明遥:“为何你情愿不去?”<br />
“娘娘,臣便直言相告了。”纪明遥也未动神色。<br />
她平静而清晰地说:“安国公府三姑娘纪明德的生母为姨娘姚氏,姚玉静,臣的生母为姨娘沈氏。十二年前,仁圣九年五月二十八日,臣的生母已怀胎六月,姚氏将她推下阁楼,致使两日后母子俱亡。姚氏虽早已伏法被诛,但当年纪明德曾恶意指认臣说谎,妄图包庇凶犯,使臣不得为生母鸣冤。臣至今记得。所以,不愿去恭贺她新婚之喜。”<br />
言毕,她垂首:“臣心胸狭隘、不肯忘怀旧事,还请娘娘赐教。”<br />
殿内又沉寂了片刻。<br />
“你起来。”刘皇后轻轻地说。<br />
宝庆忙把明遥妹妹扶起来。<br />
“你恩怨分明,至今不忘生母,何来‘心胸狭隘’一说。”刘皇后叹道,“为人子女,理当如此。”<br />
纪明遥眼眶有些热。<br />
“可人活一世,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意。”刘皇后笑向她伸手。<br />
纪明遥走过去。<br />
刘皇后一手握住了她。<br />
“好孩子,”她说,“你该明白,‘忍耐’。”<br />
纪明遥抬起了脸。<br />
“娘娘,”她心跳如擂,声音也有些颤,“有些事,臣愿意忍。可有些事,臣已经日夜忍了十二年。”<br />
她再次俯身,恳求道:“请娘娘赐恩,许臣不必再忍耐。”<br />
“哎!”刘皇后先是摇头。<br />
“好,好。我准了。”可她又一笑,语气里满是赞许。<br />
她亲手拽纪明遥起来,令不必再谢恩,又笑向宝庆说:“行了,你们去吧,家去吃饭罢。”<br />
“多谢娘娘!”宝庆忙握住纪明遥出殿。<br />
“多谢娘娘。”<br />
纪明遥有些恍惚。<br />
殿外,明日高悬。<br />
-<br />
七月十三日,纪明德大婚。<br />
与两位姐姐出阁时不同,她晨起梳妆时,不但有嫡母和姊妹们陪伴在旁,连父亲也亲自来至后院。<br />
安国公一到,三间正房内,所有人都停了手上动作。<br />
温夫人瞬时心口发哽。<br />
连明达出阁那日,老爷都不曾亲自来后院叮嘱过什么。<br />
但她也只能起身相迎。<br />
“老爷怎么来了?”她笑问,“今日大礼,有什么话,吩咐人来传就是了。”<br />
“我来看看。”安国公只说。<br />
在堂屋站定,他仰头环视四周。<br />
当年,他娶玉静入府,也是满室的红色。<br />
玉静出身太低,做不得他的正妻,他便尽力从别处补偿。<br />
八抬轿坐不得,便四人抬轿,余下四个轿夫跟随。<br />
正门不能入,便先从偏门入府,再行至正门之后,走中路入新房。<br />
不得拜天地,便一同敬香,同祝百年永好。<br />
给她土地、铺面,让她有银钱入手,不必受制于人。<br />
太太入了府,许她不必每日给太太请安。<br />
许她自己养育孩子。<br />
可做得再多,她也已经死了。<br />
安国公收回目光。<br />
他看向已经梳妆完成、只还未戴凤冠的女儿。<br />
她娘,已经走了十二年,只留下她这一点骨血。<br />
“我和三丫头说几句话。”安国公道。<br />
温夫人暗自平气。<br />
她带其余所有人退出正房,暂至东厢歇息。<br />
正房内,纪明德含泪来到安国公身前。“爹!”她盈盈下拜,“女儿今日……就要离开家了!”<br />
“女大当嫁,早晚有这一日。”安国公虚扶起她,“到了柴家,好生过活,遇事回家来说,都有我给你做主。”<br />
“爹……”纪明德颤巍巍擦泪,“女儿舍不得家里,女儿……害怕!”<br />
“不必怕。”安国公示意她坐。<br />
女儿的脸和她娘有八·九分像。连哭起来的神情也像。<br />
“出去了,倒是好事。”他一叹,“柴家无人敢薄待于你,你反还更自在。”<br />
“别哭了。”他说,“小心重上妆来不及,误了时辰。”<br />
纪明德忙听话止了泪。<br />
安国公感怀地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