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节
有被开水烫伤的,还有做工时出现意外伤到的。<br />
如今的情况已经有进步。<br />
以前城里道路没修好时,还常有走路摔跤受伤的人,现在已经很少见了。<br />
此时,医疗队正在诊治的是个中年男人。<br />
男人高大壮硕的身躯发出了与之不符的可怜喊叫:“哎哟,嘶,麻烦郎中轻点儿碰!”<br />
他婆娘则是站在旁边讲述他受伤的来龙去脉。<br />
盛珺听了几句,大致知晓了情况。<br />
这个男人在家修房梁时,不小心摔了下来,筋骨倒是没什么大碍,但胳膊被刮了一道口子。<br />
来到医馆之后,医疗队便用盛珺教过的清创方法帮他处理伤口。<br />
“你这口子有些严重,恢复起来会很慢。中途还有可能出现其它状况,需要长期观察。”清理完,医疗人员仔细观察片刻,皱眉说道。<br />
伤口皮肉外翻。<br />
也多亏现在处理伤口的手段进步了,要是放到以前,小命能否保住都不好说。<br />
中年男人听了,这会儿也不喊疼了,苦着脸问道:“那,那我还得多久才能回去做活啊?少了我,家里就缺了一半的劳力呢。”<br />
他婆娘也站在一旁唉声叹气。<br />
医疗人员犹豫道:“保守估计也得数月。”<br />
夫妻俩闻言更是沮丧。<br />
虽说城中有不错医疗政策,治病不需要太多花销。但男人是自己在家受的伤,不好上报工伤,就不会有额外的方仙票补贴。<br />
短期内还好说,若是缺工太久,家里的吃饭会很紧巴。只让他婆娘一人撑起整个家庭,压力也很大。<br />
“如果你能写会算的话,可以去登记一下,调到别的小组做脑力活。”医疗人员提议道。<br />
“多谢,我回去再想想办法吧。”男人迟疑地应道。<br />
他对此事并不乐观,因为他知道自己并不是块读书的料。<br />
盛珺默默听完了两人的对话,忽然想起一件事。<br />
如今有了酒精,消毒是没什么顾虑了。<br />
但她之前一直没见过这么严重的伤口,忘了跟秋娘她们分享伤口缝合的技术。<br />
像这样的口子,若是能用线来缝合,恢复就不会那么慢了,还很安全。对他们生活上的影响也会变小。<br />
想到这里,盛珺很快去找秋娘,和她说了这件事。<br />
“用线缝合伤口?”秋娘听了诧异道。<br />
针线这种东西,在人看来都只能往布上用。拿来缝人皮的话,听着还蛮惊悚的。<br />
盛珺道:“不错。缝合皮肤的话一般是用丝线,那东西不容易断,还有拉力,刺激性也小,就是后面需要拆线。。”<br />
“至于体内的缝合工作,就需要用到羊肠线了,不用拆线好吸收。”“体内缝合?”秋娘再次发出了诧异的声音。<br />
虽说已经学了生物课,书中有讲到人体构造。但毕竟那只是中学课本,对于医学方面提到的内容不算太深。<br />
目前,秋娘她们诊病,还是以中医的手段为主。不过也会用到酒精这样的化学产物。但现代的医学手段,暂时还没用到多少。<br />
盛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生物书里是有人体结构,但想要更好地了解人体,还得亲自动手。”<br />
眼下条件不足,做大手术什么的暂时先不考虑。<br />
但作为中医,了解人体也没有坏处。解剖学是门很有必要的课程。<br />
被方仙儿一点,秋娘也能很快想通这个道理。<br />
只是,这个朝代的人讲究入土为安,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样的做法。<br />
“短期内大概只能用死掉的囚犯来做解剖了。”秋娘无奈道,“缝合技术估计也要拿他们练手。”<br />
后面再慢慢召集愿意捐献遗体的志愿者。<br />
结束话题,秋娘很快让人去找丝线,打算研究一下如何用线缝合皮肤。<br />
另外,缝合用的针也有特定的样式,铁匠铺那边得到指令后很快开工制针。还有一些盛珺提到的医疗器械也被一起制作出来。<br />
例如止血钳、手术刀之类。<br />
有些东西虽然暂时派不上用场,但做出来没有坏处,拿在手里都能涨涨见识。<br />
有了手术刀,解剖练习也提上日程。<br />
因为医疗队里有人干过仵作,还有许多见多识广的妇女,之前就做过接生的活。<br />
大伙见多了血,如今很快就能调整心态上手。<br />
在死囚尸体的助力下,缝合技术很快取得了不错的进展。<br />
但活人和死人毕竟有些差别。<br />
正好,高纯度的酒精也提炼出来了。这东西容易挥发,幸好做出了玻璃,才能得到很好的保存。<br />
消毒过器具,医疗人员先在受伤的兔子身上实验,成功拆线后才为城中的伤员缝合。<br />
目前来看,效果十分不错,恢复速度的确喜人。<br />
之前受伤的男人一家也没那么发愁了。<br />
除了在缝合上取得成效。<br />
自从有了新的医用器具,城中待产的妇人们心中也很有安全感。<br />
在新做出的东西中,最快派上用场的就是产钳。<br />
方君的队伍颁布了许多惠民举措。对于怀孕的妇人们也有一套相关的政策。<br />
为了增加人口提高生产力,孕期补贴十分到位。产后的孕妇也能很快回归工作岗位,让人少了许多后顾之忧。<br />
眼看日子安稳下来,人们便重新开始考虑结亲与生育的事。<br />
目前,城中新生儿还不多。多数产妇都是在枣儿她们接手县城后的日子才有了生育的打算。<br />
只有个别妇人,恰好是在她们进城前怀的身孕。<br />
也多亏枣儿她们来了,这些妇人才能拥有足够的孕期营养,如今也陆续到了待产期。<br />
医馆内设有专门的产室。<br />
眼下有了酒精,内部消毒工作也做得十分到位。<br />
产室很快迎来了产妇。<br />
产钳的出现也拯救了两位难产的妇人,以及她们的孩子。<br />
其中,有个孩子是早产儿,身板十分羸弱。<br />
能保住性命,一半是产钳的功劳,还有一半就是盛珺提议制作的保温箱的功劳。<br />
这种婴儿保温箱构造很简单,是在人工控制恒温的热水之上,架起一个耐热玻璃箱,箱底下方垫了隔热的棉层,使箱中保持合适的温度与湿度。<br />
这样的保温箱给脆弱的新生儿提供了很大帮助,让她成功度过了最艰难的降生期。<br />
得知自家孩子是被方君制出的宝贝救下的,那位母亲不住地落泪:“谢谢方君,有方君真是太好了,太好了……”<br />
一位产后安抚员很快走过来宽慰她:“好了,快吃些东西恢复气力吧。若是还有什么想法就和我说,什么事都可以。”<br />
这个产后安抚工作也是盛珺提议的。<br />
在现代,产妇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重视,产后抑郁可不是小事。<br />
在看护室外,团在机器人壳子里的盛珺听着新生儿有力的哭声,心中由衷地散发出喜悦之情。<br />
对她来说,能帮上这样的忙,比做出蒸汽机还要高兴。<br />
第119章<br />
在医馆待了一段时间,盛珺又解决了不少问题。<br />
有了酒精,再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碱,刺激性更小的碘伏就也可以安排上了。<br />
再就是帮百姓们处理掉了肚子里的蛔虫。<br />
在枣儿她们进城之前,城中百姓们并没有喝凉开水的习惯。毕竟热水需要烧,烧就得耗木材,大部分人都没有这样的条件,一般就是舀了凉水直接喝。<br />
而枣儿一行人因为盛珺的缘故,都很注意卫生,在山里就养出了烧水喝的习惯。<br />
进城之后,自然也将这样的做法普及开来。<br />
又有了蜂窝煤和煤炉,百姓们都很愿意喝热水。<br />
不过,因为之前长期喝生水的经历,多数人肚里还是有蛔虫。<br />
某日,盛珺无意中看到医馆接待了一个腹痛消瘦,又找不到病因的小患者,就猛地想到了蛔虫的可能性。<br />
于是,她拿出了一份现代的中医驱虫方子,让秋娘她们配药,很快安排城中所有百姓驱虫。<br />
喝药毕竟是苦事。<br />
城中个别身体强健的百姓对此有些抵触,总觉得自己身上没问题,肯定不会有虫,完全不需要喝这样的药。响应行动时,动作就拖拖拉拉的。<br />
恰好工匠那边做出了两架简单的光学显微镜。<br />
取了薄玻璃片,滴上几滴生水摆在显微镜下,很明显就能看到那水滴里有活物在动。<br />
虽说那也不是蛔虫,但成功把那些抵触喝药的百姓吓到了。之后再也没人磨蹭,抢着来喝打虫药。<br />
后面,大家果然发现肚里藏了蛔虫,对方君彻底信服。<br />
这两台立功的光学显微镜也有几分说头。<br />
之前做出望远镜后,工匠们一直在着力于改进它的功能,期间也在试做其它物品,比如可以照的镜子。
如今的情况已经有进步。<br />
以前城里道路没修好时,还常有走路摔跤受伤的人,现在已经很少见了。<br />
此时,医疗队正在诊治的是个中年男人。<br />
男人高大壮硕的身躯发出了与之不符的可怜喊叫:“哎哟,嘶,麻烦郎中轻点儿碰!”<br />
他婆娘则是站在旁边讲述他受伤的来龙去脉。<br />
盛珺听了几句,大致知晓了情况。<br />
这个男人在家修房梁时,不小心摔了下来,筋骨倒是没什么大碍,但胳膊被刮了一道口子。<br />
来到医馆之后,医疗队便用盛珺教过的清创方法帮他处理伤口。<br />
“你这口子有些严重,恢复起来会很慢。中途还有可能出现其它状况,需要长期观察。”清理完,医疗人员仔细观察片刻,皱眉说道。<br />
伤口皮肉外翻。<br />
也多亏现在处理伤口的手段进步了,要是放到以前,小命能否保住都不好说。<br />
中年男人听了,这会儿也不喊疼了,苦着脸问道:“那,那我还得多久才能回去做活啊?少了我,家里就缺了一半的劳力呢。”<br />
他婆娘也站在一旁唉声叹气。<br />
医疗人员犹豫道:“保守估计也得数月。”<br />
夫妻俩闻言更是沮丧。<br />
虽说城中有不错医疗政策,治病不需要太多花销。但男人是自己在家受的伤,不好上报工伤,就不会有额外的方仙票补贴。<br />
短期内还好说,若是缺工太久,家里的吃饭会很紧巴。只让他婆娘一人撑起整个家庭,压力也很大。<br />
“如果你能写会算的话,可以去登记一下,调到别的小组做脑力活。”医疗人员提议道。<br />
“多谢,我回去再想想办法吧。”男人迟疑地应道。<br />
他对此事并不乐观,因为他知道自己并不是块读书的料。<br />
盛珺默默听完了两人的对话,忽然想起一件事。<br />
如今有了酒精,消毒是没什么顾虑了。<br />
但她之前一直没见过这么严重的伤口,忘了跟秋娘她们分享伤口缝合的技术。<br />
像这样的口子,若是能用线来缝合,恢复就不会那么慢了,还很安全。对他们生活上的影响也会变小。<br />
想到这里,盛珺很快去找秋娘,和她说了这件事。<br />
“用线缝合伤口?”秋娘听了诧异道。<br />
针线这种东西,在人看来都只能往布上用。拿来缝人皮的话,听着还蛮惊悚的。<br />
盛珺道:“不错。缝合皮肤的话一般是用丝线,那东西不容易断,还有拉力,刺激性也小,就是后面需要拆线。。”<br />
“至于体内的缝合工作,就需要用到羊肠线了,不用拆线好吸收。”“体内缝合?”秋娘再次发出了诧异的声音。<br />
虽说已经学了生物课,书中有讲到人体构造。但毕竟那只是中学课本,对于医学方面提到的内容不算太深。<br />
目前,秋娘她们诊病,还是以中医的手段为主。不过也会用到酒精这样的化学产物。但现代的医学手段,暂时还没用到多少。<br />
盛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生物书里是有人体结构,但想要更好地了解人体,还得亲自动手。”<br />
眼下条件不足,做大手术什么的暂时先不考虑。<br />
但作为中医,了解人体也没有坏处。解剖学是门很有必要的课程。<br />
被方仙儿一点,秋娘也能很快想通这个道理。<br />
只是,这个朝代的人讲究入土为安,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样的做法。<br />
“短期内大概只能用死掉的囚犯来做解剖了。”秋娘无奈道,“缝合技术估计也要拿他们练手。”<br />
后面再慢慢召集愿意捐献遗体的志愿者。<br />
结束话题,秋娘很快让人去找丝线,打算研究一下如何用线缝合皮肤。<br />
另外,缝合用的针也有特定的样式,铁匠铺那边得到指令后很快开工制针。还有一些盛珺提到的医疗器械也被一起制作出来。<br />
例如止血钳、手术刀之类。<br />
有些东西虽然暂时派不上用场,但做出来没有坏处,拿在手里都能涨涨见识。<br />
有了手术刀,解剖练习也提上日程。<br />
因为医疗队里有人干过仵作,还有许多见多识广的妇女,之前就做过接生的活。<br />
大伙见多了血,如今很快就能调整心态上手。<br />
在死囚尸体的助力下,缝合技术很快取得了不错的进展。<br />
但活人和死人毕竟有些差别。<br />
正好,高纯度的酒精也提炼出来了。这东西容易挥发,幸好做出了玻璃,才能得到很好的保存。<br />
消毒过器具,医疗人员先在受伤的兔子身上实验,成功拆线后才为城中的伤员缝合。<br />
目前来看,效果十分不错,恢复速度的确喜人。<br />
之前受伤的男人一家也没那么发愁了。<br />
除了在缝合上取得成效。<br />
自从有了新的医用器具,城中待产的妇人们心中也很有安全感。<br />
在新做出的东西中,最快派上用场的就是产钳。<br />
方君的队伍颁布了许多惠民举措。对于怀孕的妇人们也有一套相关的政策。<br />
为了增加人口提高生产力,孕期补贴十分到位。产后的孕妇也能很快回归工作岗位,让人少了许多后顾之忧。<br />
眼看日子安稳下来,人们便重新开始考虑结亲与生育的事。<br />
目前,城中新生儿还不多。多数产妇都是在枣儿她们接手县城后的日子才有了生育的打算。<br />
只有个别妇人,恰好是在她们进城前怀的身孕。<br />
也多亏枣儿她们来了,这些妇人才能拥有足够的孕期营养,如今也陆续到了待产期。<br />
医馆内设有专门的产室。<br />
眼下有了酒精,内部消毒工作也做得十分到位。<br />
产室很快迎来了产妇。<br />
产钳的出现也拯救了两位难产的妇人,以及她们的孩子。<br />
其中,有个孩子是早产儿,身板十分羸弱。<br />
能保住性命,一半是产钳的功劳,还有一半就是盛珺提议制作的保温箱的功劳。<br />
这种婴儿保温箱构造很简单,是在人工控制恒温的热水之上,架起一个耐热玻璃箱,箱底下方垫了隔热的棉层,使箱中保持合适的温度与湿度。<br />
这样的保温箱给脆弱的新生儿提供了很大帮助,让她成功度过了最艰难的降生期。<br />
得知自家孩子是被方君制出的宝贝救下的,那位母亲不住地落泪:“谢谢方君,有方君真是太好了,太好了……”<br />
一位产后安抚员很快走过来宽慰她:“好了,快吃些东西恢复气力吧。若是还有什么想法就和我说,什么事都可以。”<br />
这个产后安抚工作也是盛珺提议的。<br />
在现代,产妇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重视,产后抑郁可不是小事。<br />
在看护室外,团在机器人壳子里的盛珺听着新生儿有力的哭声,心中由衷地散发出喜悦之情。<br />
对她来说,能帮上这样的忙,比做出蒸汽机还要高兴。<br />
第119章<br />
在医馆待了一段时间,盛珺又解决了不少问题。<br />
有了酒精,再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碱,刺激性更小的碘伏就也可以安排上了。<br />
再就是帮百姓们处理掉了肚子里的蛔虫。<br />
在枣儿她们进城之前,城中百姓们并没有喝凉开水的习惯。毕竟热水需要烧,烧就得耗木材,大部分人都没有这样的条件,一般就是舀了凉水直接喝。<br />
而枣儿一行人因为盛珺的缘故,都很注意卫生,在山里就养出了烧水喝的习惯。<br />
进城之后,自然也将这样的做法普及开来。<br />
又有了蜂窝煤和煤炉,百姓们都很愿意喝热水。<br />
不过,因为之前长期喝生水的经历,多数人肚里还是有蛔虫。<br />
某日,盛珺无意中看到医馆接待了一个腹痛消瘦,又找不到病因的小患者,就猛地想到了蛔虫的可能性。<br />
于是,她拿出了一份现代的中医驱虫方子,让秋娘她们配药,很快安排城中所有百姓驱虫。<br />
喝药毕竟是苦事。<br />
城中个别身体强健的百姓对此有些抵触,总觉得自己身上没问题,肯定不会有虫,完全不需要喝这样的药。响应行动时,动作就拖拖拉拉的。<br />
恰好工匠那边做出了两架简单的光学显微镜。<br />
取了薄玻璃片,滴上几滴生水摆在显微镜下,很明显就能看到那水滴里有活物在动。<br />
虽说那也不是蛔虫,但成功把那些抵触喝药的百姓吓到了。之后再也没人磨蹭,抢着来喝打虫药。<br />
后面,大家果然发现肚里藏了蛔虫,对方君彻底信服。<br />
这两台立功的光学显微镜也有几分说头。<br />
之前做出望远镜后,工匠们一直在着力于改进它的功能,期间也在试做其它物品,比如可以照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