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深山,即便有意控制着不去念想贺兰泽的种种,但她到底一介俗人,多有牵挂。尤其是在极其严寒困苦里,给过她温暖,搀扶过她的人,她牢记心头。<br />
离开辽东郡时,李洋因公受了点伤,郭玉回去照顾他。<br />
谢琼琚正值病发中,缠在离愁别绪里,未曾好好同他们告别。虽与贺兰泽说了,对其夫妇多多照拂,但心中总是多有感愧。<br />
如今在这里一月,她心绪平复些,便就地取材,与竹青一道绣了塞入白芷、川芎、芩草等可以补气安神的草药的荷包,又用葱姜蒜椒芥制作了可驱寒杀毒的五辛盘,打算等薛灵枢下山时,劳他送给郭玉夫妇,还有王氏首饰铺的掌柜。另外郭玉尚在识字中,她还细心制了字帖,写了心得与她,如此满满装了一大行囊。<br />
却不想,临近除夕这两日,她再难控制心绪,总是莫名回忆起延兴七年同贺兰泽第一回 守岁的场景。想的多了,过往种种愈发清晰,周遭的事便时不时忘记。<br />
红鹿山两年才开山一回。<br />
虽四下不免高官诸侯,但一方存在定有他的法则,作为难得的方外净土,各方绅豪都守着这个默契,不随意踏入。<br />
且唯一的出入口还摆着守山阵法。<br />
这会薛灵枢带人入内,已属破例。故而他此番下山正常得到两年后的四月里开山之日方能上山。<br />
而谢琼琚更是最恐给人增添麻烦,亦断不会轻易上下山。<br />
何况,她原就是打算在此终老的。<br />
如此,幸得眼下皑皑同竹青追来,否则制作的这些新年贺礼,便算是白费了。<br />
她接过来,搁在一旁的石桌上检查,顺道嘱咐薛灵枢。<br />
索性竹青早已分裹清晰,上头也标注了姓名,没有浪费太多的时辰。只是谢琼琚从里头拿出了两样东西。<br />
一样是一柄折扇,扇面上是她亲笔所绘的“灵鹊兆喜”图。<br />
“这个是给薛大夫的。”她捧上去,“拙笔一点贺春的心意,薛大夫不要嫌弃。”<br />
“灵鹊兆喜”出自《禽经》。<br />
“鹊”字放在新春即为喜鹊报喜,送给薛灵枢又是赞他医术似扁鹊,加之她那般高深的丹青技艺,实属有心。<br />
薛灵枢喜不自胜,接过翻来覆去地看,当下便搁在手中摇开,自是一股风流意气。<br />
“这是冬日。”皑皑嗤道,“薛大夫也不嫌冷。”<br />
诸人笑过不提。<br />
谢琼琚面上笑意未减,又拿出一物,放在包袱外,如此将包袱系好,捧给薛灵枢。<br />
薛灵枢看她拿出的东西,却是慢慢收了笑靥,一时没有移步,想说什么又不知该如何张口。<br />
到底还是皑皑出声道,“阿母,这个腰封不是你缝给阿翁的吗?您怎么拿出来了?”<br />
“阿母只是练练手艺。”谢琼琚将包裹推上,“冬日白昼短,薛大夫早些上路吧。”<br />
“等等!”皑皑掂足抓过包裹,欲要解开,拿出自己的东西。<br />
她闻贺兰泽要西征,且是在料峭二月,遂用前头剩余的鹿皮给他缝制了一副护膝。<br />
“你作甚?”薛琼琚蹙眉道。<br />
“阿母不送,那我也不送了。”<br />
“为何?”谢琼琚问。皑皑低着头,片刻道,“您不给阿翁送贺礼,自有不送的理由。我怕就我送了,你会生气伤心。”<br />
顿了顿又道,“阿翁送我们来时,同我说,阿母做什么我便做什么,一定要和你一心,切莫反着来。”<br />
山风呼啸,谢琼琚一下红了眼眶,鼻尖泛酸。<br />
她蹲下身,将孩子的手从包袱上挪开,握在自己手里,“你送你的,阿母没什么好生气的。他是你阿翁,你为人子,送份新春的贺礼表你孝心,实属正常。”<br />
皑皑展颜,点点头。<br />
薛灵枢终是没再多言,示意小厮接过,拱手离去。<br />
三人站在山门口目送。<br />
许久,谢琼琚扛不住严寒,打了个哆嗦。竹青见状,上来扶她,道是人看不见了,回吧。<br />
谢琼琚含笑颔首。<br />
“皑皑!”两人都已转身,小姑娘却一动未动,谢琼琚回首看她,见她望着远处出神,遂又唤了声。<br />
“阿母!”皑皑追上来。<br />
“翁主看什么呢,这般出神?”竹青搀着谢琼琚,忍不住探过身子问道。<br />
小姑娘默声摇首。<br />
谢琼琚低眸看她,回想孩子眺望远方的神色,只揉了揉她脑袋,未再追问。<br />
*<br />
山间岁月匆匆,确实平静许多。<br />
薛真人鲜少见人,加之谢琼琚的病情薛灵枢已经整理得足够详细,这一个月来联合三馆的医者一起多次探寻方子,根据她的体质,配出了柴胡疏肝散和血府逐疲汤两味药。是目前最能够帮助她解郁安神,养心补气治疗病症的。<br />
她在用到第二个月的时候,稍微有了些起色。<br />
睡眠增多,一夜能安稳睡上两个时辰;心绪也平和许多,二月二山中有小型宴会,她还戴着斗笠和竹青、皑皑一道去逛了小半日。只是后来体力不济,加之头晕目眩,便提早回来。休息了两三日,慢慢也恢复了过来。只是饮食上,依旧没有太好的胃口,用的极少。<br />
皆知欲速则不达,便也不多勉强。<br />
尤其是谢琼琚自己,其实心里比谁都清楚,前头在千山小楼时,虽然也好过一阵子,看着有恢复的迹象,但多来都是她一口气撑着。<br />
她很是心急,希望自个快点好,不拖他后腿不耽误了他。<br />
却不想薛真人道,“此乃大忌,耗损内里,催生外伤,得不偿失。”<br />
谢琼琚深以为然,只随心生活,尽可能自在安然。偶尔养起精神,便教皑皑读书认字,或者前往佛堂礼佛,让自己平心静气。<br />
薛真人看她有了些起色,遂定下每隔十日把一次平安脉,寻常都在闭关研读医书中,又留两个童子照料谢琼琚。<br />
谢琼琚不甚感激。<br />
转眼已是二月下旬,从冬日连绵至早春的雪终于停下,消融。春风和煦,拂过山岗,吹生柳芽,吹开梨花。阳光点点洒落,明亮又温柔。<br />
近来,谢琼琚的睡眠愈发好了,只是头晕得有些厉害。几次从榻上起身,都眼前发黑,险些栽倒。<br />
竹青着急担忧。<br />
谢琼琚却安慰她,“且往好处看,我如今睡得也好多了,胸口也不怎么刺疼,有些发晕多来是精神尤虚。待过几日便至十日之期,真人出关了,且不急。”如今她是愈发得平和自然。“眼下,我们得多费心她。”谢琼琚就着竹青出庭院散步,慢慢走到山门口,看着在山巅眺望远方的小姑娘。<br />
竹青从谢琼琚手中接过披风,给皑皑披上。<br />
“青姑姑。”皑皑回神,露出笑靥。<br />
“这会都夕阳斜照了,山头风大,仔细吹得头痛。”竹青牵过她往回走。<br />
谢琼琚在山门内,看得清楚。<br />
小姑娘回眸那抹笑意极不自然,这会走来余光又忍不住往后瞄。<br />
晚膳后,她拉着女儿在灯下聊天,开门见山道,“可是想下山去?”<br />
话语一出,被问的小姑娘,和一旁缝补衣物的竹青,都愣在一旁。<br />
皑皑见她问得认真,本想脱口称是。然耳畔想起贺兰泽的嘱咐,半晌沉默摇首。<br />
“不许说谎。”谢琼琚伸手见她胸前的发辫上一点碎叶拂去,温声道,“阿母虽病着,但你是我生的,我看着你呢,能感受到你的心绪。到底如何想的,好好说。”<br />
皑皑扫过细细的辫子,低声道了声谢。然对于母亲的问话却依旧不敢言,唯一双同母无二的丹凤眼,忍得通红,眉间聚起无法控制的委屈。<br />
“怎么了?”竹青搁下针线赶紧上来,“怎就成这样了?”<br />
闻人问起,情绪翻涌。<br />
小姑娘擦一把泪,终于抬眸迎向自己的母亲,开口道,“是的,阿母,您说得对,我想下山去。”<br />
“但是,我不是要您,也不是要离开您。”她倾身上去,抓牢母亲的手,唯恐她受惊多思,只解释道,“我就是觉得还有长长的一生,长到阿母这般大时,再长大到嬷嬷们那样大时,我都只能在这里吗?<br />
“教我读书的女先生说,巾帼不输男,乱世多机遇。如我这般生就有条件者,不应该只是单单生在温室中,读书认字提升修养,更应该走出去看天下,看众生,生怜悯之心,行博爱之举。”<br />
她一鼓作气将话说完,头压得低低的。受她气息晃动的烛火映出她紧咬唇畔的侧颜,稚嫩面庞流泻出一股坚毅色。<br />
“那,你可知何为天下与众生,又是否生出了怜悯心肠,或者可知如何具体行博爱之举?”谢琼琚细看她,话语缓缓,却是直切要害。<br />
“我不知。”小姑娘摇头,却又认真道,“所以我格外想知,所以我就想出去,不想一生留在此间。”<br />
“还有,阿母,我策马行在马背上,分明看见了更远的地方,更多的风景……我想看到更多,然后在去做的更多,我不知道会做成怎样,但是我想尝试,想为之学习、努力,我不想就此…静默。”<br />
话到最后,小姑娘下意识的敛去眼中光芒,压低激动的声响。只有握在母亲手背上的手,不自觉抖动,微微打颤。<br />
“把头抬起来,看着阿母。”谢琼琚等她动作,四目相对,遂反手握住她,将小小的一双手拢在掌心,笑道,“阿母养你七年,带你颠沛流离,所求不过温饱。原以为你尚且还未接触温饱以外的东西,今日闻你这番话,方知你已生欲望,已有梦想的雏形,有对未来的期盼,有了属于自己的想法和渴望……这些想来是在千山小楼,你阿翁处所得,可对?”<br />
“阿母,您莫多心,不要误会……”<br />
“听阿母说完。”谢琼琚面容含笑,平和如一,“阿母没有失落不开心,相反真心高兴。你阿翁确实可以给你更多的东西。除却荣华,或许他真能帮助你实现梦想,去见天地众生,去为万民谋福祉。”<br />
她缓了缓道, “阿母原本就打算将你留在你阿翁处的,是你被吓倒,要随阿母同往,如此带你在身边。”<br />
“阿母的意思是,我可以下山去,不必永远留在这?”皑皑依旧不可置信。<br />
“这是自然!”谢琼琚深吸了口气。<br />
“可是,您不是打算再此终老,您一个人……”<br />
“怎么,你下山就不回来看阿母了?”谢琼琚拍着她手背道,“ 阿母有此打算,是因为与这个世道无缘。但是阿母生你一场,你纵然流着阿母的血。然阿母心甘情愿生下你,为你流血伤身,不是为了绑住你的。你既然有要与这个世道去撞击、有尝试历练的想法,你当然可以去。至于结果如何,是你和这个世间的缘分。你记住,这世间所有的爱或许都以聚合为目的,但阿母对你的爱,今日起,以分离为目的。你越早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便越是对阿母爱意的回馈。”<br />
“你是我的女儿,更应你是你。”话至此处,谢琼琚突然顿下,泪眼模糊。“阿母……”皑皑颤颤唤她。<br />
谢琼琚含笑摇首,只低低道,“阿母也不是这般无私伟大……”<br />
今岁,她二十又五,不长不短的年岁。<br />
自认为,为人女儿,担尽责任;为人妻子,付尽爱意;为人母亲,也扛起了天地。这都很好,皆是她自己的选择,没有后悔。<br />
“阿母,您要说什么?”<br />
谢琼琚从已过的二十余年里回神,聚起神思望向自己的孩子,至抬手抹去眼角珠泪,轻叹道,“阿母只是遗憾想做自己时,想能随心一些时,已是精力耗尽,病体缠身……所以希望我的皑皑,能自在些。如此,阿母亦是把自己的期盼和奢望给了你,也算不得无有私心,是不是?”<br />
“阿母!”皑皑挪过身子,扑入她怀中。<br />
“傻子,你该早些与阿母说的,白白难过忧郁了这么些日子。”谢琼琚下颚蹭着女儿发顶,轻轻拍着她窄小的背脊。<br />
“是阿翁……”小姑娘带着哭腔道,“阿翁嘱咐的。”
离开辽东郡时,李洋因公受了点伤,郭玉回去照顾他。<br />
谢琼琚正值病发中,缠在离愁别绪里,未曾好好同他们告别。虽与贺兰泽说了,对其夫妇多多照拂,但心中总是多有感愧。<br />
如今在这里一月,她心绪平复些,便就地取材,与竹青一道绣了塞入白芷、川芎、芩草等可以补气安神的草药的荷包,又用葱姜蒜椒芥制作了可驱寒杀毒的五辛盘,打算等薛灵枢下山时,劳他送给郭玉夫妇,还有王氏首饰铺的掌柜。另外郭玉尚在识字中,她还细心制了字帖,写了心得与她,如此满满装了一大行囊。<br />
却不想,临近除夕这两日,她再难控制心绪,总是莫名回忆起延兴七年同贺兰泽第一回 守岁的场景。想的多了,过往种种愈发清晰,周遭的事便时不时忘记。<br />
红鹿山两年才开山一回。<br />
虽四下不免高官诸侯,但一方存在定有他的法则,作为难得的方外净土,各方绅豪都守着这个默契,不随意踏入。<br />
且唯一的出入口还摆着守山阵法。<br />
这会薛灵枢带人入内,已属破例。故而他此番下山正常得到两年后的四月里开山之日方能上山。<br />
而谢琼琚更是最恐给人增添麻烦,亦断不会轻易上下山。<br />
何况,她原就是打算在此终老的。<br />
如此,幸得眼下皑皑同竹青追来,否则制作的这些新年贺礼,便算是白费了。<br />
她接过来,搁在一旁的石桌上检查,顺道嘱咐薛灵枢。<br />
索性竹青早已分裹清晰,上头也标注了姓名,没有浪费太多的时辰。只是谢琼琚从里头拿出了两样东西。<br />
一样是一柄折扇,扇面上是她亲笔所绘的“灵鹊兆喜”图。<br />
“这个是给薛大夫的。”她捧上去,“拙笔一点贺春的心意,薛大夫不要嫌弃。”<br />
“灵鹊兆喜”出自《禽经》。<br />
“鹊”字放在新春即为喜鹊报喜,送给薛灵枢又是赞他医术似扁鹊,加之她那般高深的丹青技艺,实属有心。<br />
薛灵枢喜不自胜,接过翻来覆去地看,当下便搁在手中摇开,自是一股风流意气。<br />
“这是冬日。”皑皑嗤道,“薛大夫也不嫌冷。”<br />
诸人笑过不提。<br />
谢琼琚面上笑意未减,又拿出一物,放在包袱外,如此将包袱系好,捧给薛灵枢。<br />
薛灵枢看她拿出的东西,却是慢慢收了笑靥,一时没有移步,想说什么又不知该如何张口。<br />
到底还是皑皑出声道,“阿母,这个腰封不是你缝给阿翁的吗?您怎么拿出来了?”<br />
“阿母只是练练手艺。”谢琼琚将包裹推上,“冬日白昼短,薛大夫早些上路吧。”<br />
“等等!”皑皑掂足抓过包裹,欲要解开,拿出自己的东西。<br />
她闻贺兰泽要西征,且是在料峭二月,遂用前头剩余的鹿皮给他缝制了一副护膝。<br />
“你作甚?”薛琼琚蹙眉道。<br />
“阿母不送,那我也不送了。”<br />
“为何?”谢琼琚问。皑皑低着头,片刻道,“您不给阿翁送贺礼,自有不送的理由。我怕就我送了,你会生气伤心。”<br />
顿了顿又道,“阿翁送我们来时,同我说,阿母做什么我便做什么,一定要和你一心,切莫反着来。”<br />
山风呼啸,谢琼琚一下红了眼眶,鼻尖泛酸。<br />
她蹲下身,将孩子的手从包袱上挪开,握在自己手里,“你送你的,阿母没什么好生气的。他是你阿翁,你为人子,送份新春的贺礼表你孝心,实属正常。”<br />
皑皑展颜,点点头。<br />
薛灵枢终是没再多言,示意小厮接过,拱手离去。<br />
三人站在山门口目送。<br />
许久,谢琼琚扛不住严寒,打了个哆嗦。竹青见状,上来扶她,道是人看不见了,回吧。<br />
谢琼琚含笑颔首。<br />
“皑皑!”两人都已转身,小姑娘却一动未动,谢琼琚回首看她,见她望着远处出神,遂又唤了声。<br />
“阿母!”皑皑追上来。<br />
“翁主看什么呢,这般出神?”竹青搀着谢琼琚,忍不住探过身子问道。<br />
小姑娘默声摇首。<br />
谢琼琚低眸看她,回想孩子眺望远方的神色,只揉了揉她脑袋,未再追问。<br />
*<br />
山间岁月匆匆,确实平静许多。<br />
薛真人鲜少见人,加之谢琼琚的病情薛灵枢已经整理得足够详细,这一个月来联合三馆的医者一起多次探寻方子,根据她的体质,配出了柴胡疏肝散和血府逐疲汤两味药。是目前最能够帮助她解郁安神,养心补气治疗病症的。<br />
她在用到第二个月的时候,稍微有了些起色。<br />
睡眠增多,一夜能安稳睡上两个时辰;心绪也平和许多,二月二山中有小型宴会,她还戴着斗笠和竹青、皑皑一道去逛了小半日。只是后来体力不济,加之头晕目眩,便提早回来。休息了两三日,慢慢也恢复了过来。只是饮食上,依旧没有太好的胃口,用的极少。<br />
皆知欲速则不达,便也不多勉强。<br />
尤其是谢琼琚自己,其实心里比谁都清楚,前头在千山小楼时,虽然也好过一阵子,看着有恢复的迹象,但多来都是她一口气撑着。<br />
她很是心急,希望自个快点好,不拖他后腿不耽误了他。<br />
却不想薛真人道,“此乃大忌,耗损内里,催生外伤,得不偿失。”<br />
谢琼琚深以为然,只随心生活,尽可能自在安然。偶尔养起精神,便教皑皑读书认字,或者前往佛堂礼佛,让自己平心静气。<br />
薛真人看她有了些起色,遂定下每隔十日把一次平安脉,寻常都在闭关研读医书中,又留两个童子照料谢琼琚。<br />
谢琼琚不甚感激。<br />
转眼已是二月下旬,从冬日连绵至早春的雪终于停下,消融。春风和煦,拂过山岗,吹生柳芽,吹开梨花。阳光点点洒落,明亮又温柔。<br />
近来,谢琼琚的睡眠愈发好了,只是头晕得有些厉害。几次从榻上起身,都眼前发黑,险些栽倒。<br />
竹青着急担忧。<br />
谢琼琚却安慰她,“且往好处看,我如今睡得也好多了,胸口也不怎么刺疼,有些发晕多来是精神尤虚。待过几日便至十日之期,真人出关了,且不急。”如今她是愈发得平和自然。“眼下,我们得多费心她。”谢琼琚就着竹青出庭院散步,慢慢走到山门口,看着在山巅眺望远方的小姑娘。<br />
竹青从谢琼琚手中接过披风,给皑皑披上。<br />
“青姑姑。”皑皑回神,露出笑靥。<br />
“这会都夕阳斜照了,山头风大,仔细吹得头痛。”竹青牵过她往回走。<br />
谢琼琚在山门内,看得清楚。<br />
小姑娘回眸那抹笑意极不自然,这会走来余光又忍不住往后瞄。<br />
晚膳后,她拉着女儿在灯下聊天,开门见山道,“可是想下山去?”<br />
话语一出,被问的小姑娘,和一旁缝补衣物的竹青,都愣在一旁。<br />
皑皑见她问得认真,本想脱口称是。然耳畔想起贺兰泽的嘱咐,半晌沉默摇首。<br />
“不许说谎。”谢琼琚伸手见她胸前的发辫上一点碎叶拂去,温声道,“阿母虽病着,但你是我生的,我看着你呢,能感受到你的心绪。到底如何想的,好好说。”<br />
皑皑扫过细细的辫子,低声道了声谢。然对于母亲的问话却依旧不敢言,唯一双同母无二的丹凤眼,忍得通红,眉间聚起无法控制的委屈。<br />
“怎么了?”竹青搁下针线赶紧上来,“怎就成这样了?”<br />
闻人问起,情绪翻涌。<br />
小姑娘擦一把泪,终于抬眸迎向自己的母亲,开口道,“是的,阿母,您说得对,我想下山去。”<br />
“但是,我不是要您,也不是要离开您。”她倾身上去,抓牢母亲的手,唯恐她受惊多思,只解释道,“我就是觉得还有长长的一生,长到阿母这般大时,再长大到嬷嬷们那样大时,我都只能在这里吗?<br />
“教我读书的女先生说,巾帼不输男,乱世多机遇。如我这般生就有条件者,不应该只是单单生在温室中,读书认字提升修养,更应该走出去看天下,看众生,生怜悯之心,行博爱之举。”<br />
她一鼓作气将话说完,头压得低低的。受她气息晃动的烛火映出她紧咬唇畔的侧颜,稚嫩面庞流泻出一股坚毅色。<br />
“那,你可知何为天下与众生,又是否生出了怜悯心肠,或者可知如何具体行博爱之举?”谢琼琚细看她,话语缓缓,却是直切要害。<br />
“我不知。”小姑娘摇头,却又认真道,“所以我格外想知,所以我就想出去,不想一生留在此间。”<br />
“还有,阿母,我策马行在马背上,分明看见了更远的地方,更多的风景……我想看到更多,然后在去做的更多,我不知道会做成怎样,但是我想尝试,想为之学习、努力,我不想就此…静默。”<br />
话到最后,小姑娘下意识的敛去眼中光芒,压低激动的声响。只有握在母亲手背上的手,不自觉抖动,微微打颤。<br />
“把头抬起来,看着阿母。”谢琼琚等她动作,四目相对,遂反手握住她,将小小的一双手拢在掌心,笑道,“阿母养你七年,带你颠沛流离,所求不过温饱。原以为你尚且还未接触温饱以外的东西,今日闻你这番话,方知你已生欲望,已有梦想的雏形,有对未来的期盼,有了属于自己的想法和渴望……这些想来是在千山小楼,你阿翁处所得,可对?”<br />
“阿母,您莫多心,不要误会……”<br />
“听阿母说完。”谢琼琚面容含笑,平和如一,“阿母没有失落不开心,相反真心高兴。你阿翁确实可以给你更多的东西。除却荣华,或许他真能帮助你实现梦想,去见天地众生,去为万民谋福祉。”<br />
她缓了缓道, “阿母原本就打算将你留在你阿翁处的,是你被吓倒,要随阿母同往,如此带你在身边。”<br />
“阿母的意思是,我可以下山去,不必永远留在这?”皑皑依旧不可置信。<br />
“这是自然!”谢琼琚深吸了口气。<br />
“可是,您不是打算再此终老,您一个人……”<br />
“怎么,你下山就不回来看阿母了?”谢琼琚拍着她手背道,“ 阿母有此打算,是因为与这个世道无缘。但是阿母生你一场,你纵然流着阿母的血。然阿母心甘情愿生下你,为你流血伤身,不是为了绑住你的。你既然有要与这个世道去撞击、有尝试历练的想法,你当然可以去。至于结果如何,是你和这个世间的缘分。你记住,这世间所有的爱或许都以聚合为目的,但阿母对你的爱,今日起,以分离为目的。你越早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便越是对阿母爱意的回馈。”<br />
“你是我的女儿,更应你是你。”话至此处,谢琼琚突然顿下,泪眼模糊。“阿母……”皑皑颤颤唤她。<br />
谢琼琚含笑摇首,只低低道,“阿母也不是这般无私伟大……”<br />
今岁,她二十又五,不长不短的年岁。<br />
自认为,为人女儿,担尽责任;为人妻子,付尽爱意;为人母亲,也扛起了天地。这都很好,皆是她自己的选择,没有后悔。<br />
“阿母,您要说什么?”<br />
谢琼琚从已过的二十余年里回神,聚起神思望向自己的孩子,至抬手抹去眼角珠泪,轻叹道,“阿母只是遗憾想做自己时,想能随心一些时,已是精力耗尽,病体缠身……所以希望我的皑皑,能自在些。如此,阿母亦是把自己的期盼和奢望给了你,也算不得无有私心,是不是?”<br />
“阿母!”皑皑挪过身子,扑入她怀中。<br />
“傻子,你该早些与阿母说的,白白难过忧郁了这么些日子。”谢琼琚下颚蹭着女儿发顶,轻轻拍着她窄小的背脊。<br />
“是阿翁……”小姑娘带着哭腔道,“阿翁嘱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