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件记得的事情是……<br />
丽丽!<br />
那个女孩,还有……她的脚!<br />
我不是在她家吗?<br />
还有她的父亲,还有……<br />
我觉得头疼、眩晕,但就是想不起那天后来发生的事。<br />
我再次看见她的脸了吗,我和她又说了什么话吗,我是怎么离开她家的?<br />
今天是几号?我甚至对这点也感到迷茫了。<br />
我拿起床边的手机,打开日历。今天是三月十五日。<br />
我是昨天去的丽丽家吗,是三月十四吗?怎么感觉不太对呢,我与她父亲约的好像不是这天。<br />
我坐不住了,随意套了件衣服,就从家里来到了咨询工作室。那里放着我所有的工作文件,办公桌上的电脑里有一个加密文档,记录着我和来访者每一次约定的时间和具体信息。<br />
我打开文档,逐行查看最近一段时间的预约记录。<br />
没有丽丽。<br />
怎么没有我去丽丽家的预约记录呢,是电话预约了之后我忘记登记在文档里了吗?<br />
不可能,每次的预约我都会及时记录下来,这是我的职业习惯。就算偶尔无暇登记,我也会在每天下班前再次回想一遍,是否有疏漏。<br />
难道不是昨天去的,而是今天?<br />
我看了看手机上显示的时间,现在是上午十点多。<br />
不可能,我不可能一大早去了丽丽家,再回来睡觉,这才刚刚上午十点钟。<br />
而且,我记得当时透过丽丽房间的窗户照向她的,是落日的余晖,带有一抹霞光。<br />
对,是下午去的,我记得是下午。<br />
关于睡醒之前的记忆,就是去丽丽家的记忆,非常清楚,我一定才去不久。<br />
看来是昨天,三月十四日。我再次看向这个日期——周四。<br />
可周四不是我参加团体督导活动的日子吗?<br />
那是由我和其他几位咨询师一起组成的一个督导小组,说白了,就是一个分享个案经验、交流和探讨咨询技术的集体活动。<br />
这个活动由我发起,就在我自己的工作室进行,每周四的下午两点准时开始。<br />
我想起来了,昨天周四,我参加了活动。活动上大家讨论得挺热烈。最后活动准时结束,接着我就一个人回了家。回家以后,我照例在睡前看会儿书,又刷了会儿剧,没什么事就早早睡觉了。<br />
怎么我醒来以后最清晰的记忆却是在丽丽家?我是先去的丽丽家,还是先参加的团体活动?<br />
我到底,去没去过她家?<br />
这个疑问从脑中冒出,直钻到我的心窝,一阵寒凉。<br />
我总不会是在做梦吧。这让我感觉有点好笑,却又笑不出来。我再细想了一遍,一种荒诞感弥漫心头,笑意退去,心底多出一丝隐忧。<br />
真的是做梦?<br />
但是所有经历的事情,都是如此真实,丝毫不像过去我做过的梦,醒来以后就能清晰地分辨刚才所有的感觉和画面都是梦境而已。<br />
这个梦,让我几乎分不清真实和虚幻。<br />
我甩甩头,还是不太敢相信这就是个梦。如果梦中的感觉也能和现实混淆的话,那我岂不是快要产生幻觉了?那是精神分裂的阳性症状。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深知这意味着什么。<br />
我以前从未有过这方面的问题,这不可能。<br />
就在我心里犯嘀咕的时候,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br />
我自然地接起:“您好,这里是蓝海心理咨询室。”<br />
“您好,我想问问,这里有没有心理医生啊?我的女儿,她有点问题,我想找医生帮帮她,她叫丽丽……”<br />
我听着听筒里传来的他的叙述,大脑却放空了……他的声音,他讲述的事情,他的女儿。<br />
是他,这位姓蒋的先生,有一个叫丽丽的女儿,他的女儿不爱和人说话,现在连门都不出了……<br />
这些话从我的左耳进来,又从右耳飘走。<br />
因为当他说出上一句的时候,我就能准确地预测出下一句,他只是在重复我已经知道的信息。<br />
他的重复,让我惊讶,还隐约有些愠怒。<br />
他知不知道自己已经和我说过这些话,还见过我了。他是在和我开玩笑吗?<br />
我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但没有直接质问他。<br />
他似乎没有发现我的情绪变化,仍旧专注地讲述着自己的问题。<br />
我能感觉到他的那份心焦,无心其他,只想求助。他是真心地想要找人帮助自己的女儿。<br />
他听上去不是在开玩笑,但照我的记忆,我确实已去过他的家。一般的恶作剧电话只敢过过嘴瘾,大多数是不敢真的约见对方的。<br />
他说的都是真的,他有一个女儿。<br />
这都是怎么一回事?我有些疲累,以我现在的脑子似乎想不明白这两天的事了。<br />
就在我忍不住准备打断他,直接问“您不记得我了吗,我们已经见过面了”的时候,他说出了那句我曾经听过的请求——“医生啊,因为我女儿的这个情况……唉,可能需要您来我们家一趟,真不好意思啊,可以吗?”<br />
他在请求我上门出诊。<br />
我记得当时自己回答得很爽快。我过去偶尔也遇到过病人不方便出门的情况,只要有监护人在场,环境合适,咨询师是可以上门的。<br />
这时,我隐约回想起了什么。那句质问的话没有说出口,我照着上一次的回答答应了他:“可以的。”
丽丽!<br />
那个女孩,还有……她的脚!<br />
我不是在她家吗?<br />
还有她的父亲,还有……<br />
我觉得头疼、眩晕,但就是想不起那天后来发生的事。<br />
我再次看见她的脸了吗,我和她又说了什么话吗,我是怎么离开她家的?<br />
今天是几号?我甚至对这点也感到迷茫了。<br />
我拿起床边的手机,打开日历。今天是三月十五日。<br />
我是昨天去的丽丽家吗,是三月十四吗?怎么感觉不太对呢,我与她父亲约的好像不是这天。<br />
我坐不住了,随意套了件衣服,就从家里来到了咨询工作室。那里放着我所有的工作文件,办公桌上的电脑里有一个加密文档,记录着我和来访者每一次约定的时间和具体信息。<br />
我打开文档,逐行查看最近一段时间的预约记录。<br />
没有丽丽。<br />
怎么没有我去丽丽家的预约记录呢,是电话预约了之后我忘记登记在文档里了吗?<br />
不可能,每次的预约我都会及时记录下来,这是我的职业习惯。就算偶尔无暇登记,我也会在每天下班前再次回想一遍,是否有疏漏。<br />
难道不是昨天去的,而是今天?<br />
我看了看手机上显示的时间,现在是上午十点多。<br />
不可能,我不可能一大早去了丽丽家,再回来睡觉,这才刚刚上午十点钟。<br />
而且,我记得当时透过丽丽房间的窗户照向她的,是落日的余晖,带有一抹霞光。<br />
对,是下午去的,我记得是下午。<br />
关于睡醒之前的记忆,就是去丽丽家的记忆,非常清楚,我一定才去不久。<br />
看来是昨天,三月十四日。我再次看向这个日期——周四。<br />
可周四不是我参加团体督导活动的日子吗?<br />
那是由我和其他几位咨询师一起组成的一个督导小组,说白了,就是一个分享个案经验、交流和探讨咨询技术的集体活动。<br />
这个活动由我发起,就在我自己的工作室进行,每周四的下午两点准时开始。<br />
我想起来了,昨天周四,我参加了活动。活动上大家讨论得挺热烈。最后活动准时结束,接着我就一个人回了家。回家以后,我照例在睡前看会儿书,又刷了会儿剧,没什么事就早早睡觉了。<br />
怎么我醒来以后最清晰的记忆却是在丽丽家?我是先去的丽丽家,还是先参加的团体活动?<br />
我到底,去没去过她家?<br />
这个疑问从脑中冒出,直钻到我的心窝,一阵寒凉。<br />
我总不会是在做梦吧。这让我感觉有点好笑,却又笑不出来。我再细想了一遍,一种荒诞感弥漫心头,笑意退去,心底多出一丝隐忧。<br />
真的是做梦?<br />
但是所有经历的事情,都是如此真实,丝毫不像过去我做过的梦,醒来以后就能清晰地分辨刚才所有的感觉和画面都是梦境而已。<br />
这个梦,让我几乎分不清真实和虚幻。<br />
我甩甩头,还是不太敢相信这就是个梦。如果梦中的感觉也能和现实混淆的话,那我岂不是快要产生幻觉了?那是精神分裂的阳性症状。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深知这意味着什么。<br />
我以前从未有过这方面的问题,这不可能。<br />
就在我心里犯嘀咕的时候,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br />
我自然地接起:“您好,这里是蓝海心理咨询室。”<br />
“您好,我想问问,这里有没有心理医生啊?我的女儿,她有点问题,我想找医生帮帮她,她叫丽丽……”<br />
我听着听筒里传来的他的叙述,大脑却放空了……他的声音,他讲述的事情,他的女儿。<br />
是他,这位姓蒋的先生,有一个叫丽丽的女儿,他的女儿不爱和人说话,现在连门都不出了……<br />
这些话从我的左耳进来,又从右耳飘走。<br />
因为当他说出上一句的时候,我就能准确地预测出下一句,他只是在重复我已经知道的信息。<br />
他的重复,让我惊讶,还隐约有些愠怒。<br />
他知不知道自己已经和我说过这些话,还见过我了。他是在和我开玩笑吗?<br />
我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但没有直接质问他。<br />
他似乎没有发现我的情绪变化,仍旧专注地讲述着自己的问题。<br />
我能感觉到他的那份心焦,无心其他,只想求助。他是真心地想要找人帮助自己的女儿。<br />
他听上去不是在开玩笑,但照我的记忆,我确实已去过他的家。一般的恶作剧电话只敢过过嘴瘾,大多数是不敢真的约见对方的。<br />
他说的都是真的,他有一个女儿。<br />
这都是怎么一回事?我有些疲累,以我现在的脑子似乎想不明白这两天的事了。<br />
就在我忍不住准备打断他,直接问“您不记得我了吗,我们已经见过面了”的时候,他说出了那句我曾经听过的请求——“医生啊,因为我女儿的这个情况……唉,可能需要您来我们家一趟,真不好意思啊,可以吗?”<br />
他在请求我上门出诊。<br />
我记得当时自己回答得很爽快。我过去偶尔也遇到过病人不方便出门的情况,只要有监护人在场,环境合适,咨询师是可以上门的。<br />
这时,我隐约回想起了什么。那句质问的话没有说出口,我照着上一次的回答答应了他:“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