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她手指纤细若粉藕,紧紧揪着他青灰的袍袖,用力得指尖发白。<br/> 谢无镜听她言道家,打量起她, 目光最终定在书封上——《与道眠》。<br/> 世有女冠,只是甚少。<br/> 他问:“你也习道?”<br/> 织愉眼眸一亮,连连点头:“道友,同道一家, 请你帮我。”<br/> 谢无镜:“归一观书阁中的三教文书,我都已阅遍。从未见过这本。”<br/> 织愉愣了愣, 当即把书塞给他,“送你。”<br/> 她盯着他的双眼, 认真叮嘱:“不过此书,讲的乃是阴阳人和的大道,你要回道观看才行。”<br/> 谢无镜颔首应下。<br/> 他想,也许他此番入世,为的就是寻这一本从未曾见过的道经。<br/> 他收起书,按她想要的结果,对外称她中邪已深,邪祟难除。即便除了邪祟,也会影响身边人的运数。<br/> 此话一出,那管事吓得当场脸色发白,连夜收拾东西回了京。<br/> 谢无镜亦在当夜回了归一观。<br/> 沐浴焚香,在经堂道祖像前,打开此书。<br/> 此书第一话,不是经文,是一姑娘看上了一名道士。<br/> 此书第二话,不是经文,是这姑娘为追求道士在道观附近住下。<br/> 此书第三话,不是经文,是道士对姑娘暗生情愫,不敢言明……<br/> 此书第十八话,不是经文。<br/> 是道士与那姑娘破了戒,在经堂道祖像前,翻云覆雨,还配了图。<br/> ……<br/> 此书最后一话,道士还俗,与姑娘终成眷属,白头偕老。<br/> 谢无镜面不改色地将整本书看完。明悟了《与道眠》三个字的含义,也明悟了这并非道经。<br/> 他随手把这本书放在了道祖像下的经龛中,与其他经书放在一起。<br/> 书中图画与内容,他都并未记住。<br/> 倒是记住了李家二小姐——李织愉。<br/> 此番下山未有所获,他无意再入世,在观中清修。<br/> 三个月后,他仍是再度见到了李二小姐。<br/> 那日入夜后他在院中静修,听见后院有动静。<br/> 归一观附近被他洒了药粉,从无任何野兽靠近。<br/> 倒是有不少人为求名利,自以为天命不凡,能得他青眼,不顾官府规定,上山翻墙潜入观中。<br/> 前观主在时,这些人被前观主教训一顿后,会放下山。<br/> 前观主去世后,由谢无镜对付这些人。<br/> 他无意多费口舌教导任何人。那些人的下场,是被他以迷针迷晕丢在后山。<br/> 运气好,他们醒来后还能自行下山。<br/> 运气不好,便遭野兽分食。<br/> 何种下场,全看天意。<br/> 谢无镜拿上涂过药的梅花针到后院,对准那爬墙进来的人。<br/> 人影翻过来的瞬间,梅花针射了出去。<br/> 而后他看见,落下来的不是男子袍,而是女子的金线绣花裙。<br/> 宛若一片云霞,落在了黑暗里。<br/> 从前爬上来的女子也不是没有过,但很少很少。<br/> 谢无镜从不差别以待,对她们的处理与男子一样——用铁架将他们推到担架上,而后拖到后山扔掉。<br/> 他拿来担架与铁架,上前将她推上担架。<br/> 就是在她翻身的瞬间,他再次见到了李二小姐。<br/> 他拿着铁架,静静地注视她凌乱发间的容颜。<br/> 思忖再三,仍是将她推上了担架。<br/> 只是,他没有将她丢去后山,而是拖进了外院的青藤架下。<br/> 翌日清晨,他晨起,沐浴焚香,早课诵经。<br/> 至午时,她醒了,晕晕乎乎地在院里唤:“小道长,小道长。”<br/> 谢无镜放下经文去见她。<br/> 她摔伤了腿,衣裙被刮花,发髻也散乱了。狼狈荼靡,像被暴雨打过的花。<br/> 她强撑着向他走了两步,跌坐在地上,“求道长再救救我。”<br/> 谢无镜不语。<br/> 她是个聪明的姑娘,知道不拒绝,代表还有说情的余地。将此番上山的来龙去脉同他说清。<br/> 原是管事回京后,向舅家说明了她的现状。<br/> 舅家本就不想再让她做媵妾,免得她不能为三小姐争宠,反倒抢了三小姐的宠。<br/> 这几年皇帝身子不好,估摸着没多久太子就能继承大统。<br/> 到时大家都是妃嫔,她又对舅家生出了怨怼,让她入东宫,对舅家已无利。<br/> 故而舅家将她的症状说得很重,道她若入东宫,恐影响太子前程。<br/> 谁知太子私底下十分反感江湖术士之流,只不过因为皇帝信,所以一直隐忍不发。<br/> 太子认为她就是生病。听舅家这般回报,认定是舅家不愿让她嫁入东宫。<br/> 恰好雨季刚过不久,南方有灾情。陵安城离受灾地极近。<br/> 太子请令南下巡视,特将国师弟子带上。<br/> 他说是去探查灾情,可现在灾情已稳定,百姓已安定,他分明就是来查她情况,打算离开时将她一同带回京城。<br/> 她瞒得过不懂事的管事,怎瞒得过带着国师弟子的太子?<br/> 李家收到消息时,太子已然入城。<br/> 她只得连夜跑上山来,求他再撒个谎。<br/> 谢无镜沉默地看她。<br/> 织愉明了他在问她撒什么谎,似是有意帮她。<br/> 她欣喜:“太子为公南巡,最多待三个月。这段时间,我想请道长收留。就说我邪气入髓,需得留在观中,受天地灵气养身,不得受外人打扰,否则前功尽弃,命不久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