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他停步。<br/> 她立刻抱着自己的寝衣冲进浴房,把门猛地关上,丢给他一句:“你自己再烧水洗吧!”<br/> 谢无镜默然,重新劈柴烧水。等水开时,便坐在院中望月。<br/> 待她沐浴出来,他一声不吭地入浴房。<br/> 浴房里热气氤氲,残留着她身上的香。<br/> 他脱了衣袍入浴桶,片刻后起身穿衣,才清醒地意识到这是她用过的水。<br/> 究竟是他有意忘记,还是无意,只有他自己清楚。<br/> 谢无镜望着浴桶里朦胧的水面,良久,将用过的水倒掉。倒入刚刚烧好的水,重新沐浴了一遍。<br/> 起身穿衣,他披散着湿发,难得在夜里去了经堂。<br/> 他将经龛里那本《与道眠》抽出来,从头再读。<br/> 巍然道祖像在黑暗中俯视着他。<br/> 就像书中经堂里的道祖像,俯视着那陷入凡尘、因而迷茫的小道士。<br/> 这一次,谢无镜记住了书中内容。<br/> 黎明时分,他将书放回经龛中,离开。<br/> 他终究不是书里那个多情善感的小道士。<br/> 日子还是一天天过。<br/> 织愉也渐渐适应了道观里的生活。<br/> 自谢无镜下山去为她取过一次东西,她爹娘便很懂得寸进尺地时不时主动给她送东西过来。<br/> 她在道观中不愁吃穿,日常起居全靠谢无镜。<br/> 她总体还是那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李二小姐。<br/> 只是自他开始忘记给她做饭后,他时不时都会忘一下,烧热水亦然。<br/> 织愉不懂他为何这样,待学会和他抢饭、抢热水的新鲜劲过去后。她终于意识到,他变得比从前冷淡许多。<br/> 虽然还是那样话少,虽然还是那样她说很多句,他才会搭理她一句。<br/> 但他走在去经堂的路上时,已不再会回头看她。也不会再看她看的话本叫什么名字,更不会和她进行偶尔的闲聊。<br/> 织愉不是个耐得住的人,发现了异常就去问他怎么了,“我又哪里得罪你了吗?”<br/> 她并不想与谢无镜关系冷淡。<br/> 谢无镜除了性情淡漠话又少,其他的都很好。起码她跟他抢东西时,他从不会和她较劲。<br/> 如若不然,她根本抢不过他。<br/> 她见过他劈柴,一斧头下去,一根木头裂八瓣。<br/> 她问他是不是习过武,他说略通一二。<br/> 但她问他道行如何,他也说略通一二。<br/> 他的略通一二,绝不是别人的略通一二。<br/> 更何况她从仲夏六月来到归一观,如今八月底,天气也已立秋转凉。<br/> 她想,她与他相伴过了一个季节,好歹也能当个朋友吧。<br/> 谢无镜不语,只是看经书。<br/> 有时他不爱说话这点,真的非常非常气人。<br/> 但织愉也不是刚来时束手束脚的她了,她直接拿开他的经书,“你有什么不高兴的就说嘛,你总不能一直让我抢你的饭和热水吧?”<br/> 她完全没考虑过她自己做饭烧水。<br/> 如果饭和热水少了一人份的,那只能是谢无镜的错。<br/> 谢无镜仍旧不语,从经龛里重新拿经书。<br/> 织愉气闷地坐在他身边,他拿一本,她就抢一本。<br/> 一边抢,一边思索自己到底做了什么,惹他这种天塌下来脸色都不变一下的人,这么不高兴?<br/> 思来想去,她终于想到那日他让她换本话本看,但她不乐意。<br/> 之后他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却是从那天起,他开始忘记给她做饭和烧热水了。<br/> 想通了,织愉更加不悦,“你把我当你的弟子吗,什么都要听你的,你才高兴?小道长,不可能的。我爹娘都不这么管着我。”<br/> 谢无镜:“我没有。”<br/> 织愉问:“那你在跟我气什么?”<br/> 谢无镜:“你与太子情投意合。”<br/> 织愉像被雷劈了,嫌恶地道:“谁跟你说的?这简直是胡说八道!”<br/> 谢无镜:“太子,还有你看的话本。”<br/> 织愉想了下,明白了:<br/> 太子和他胡言乱语,而她又恰好看了那本《太子宠妃》,让他误以为她与太子情投意合。此番来找他求救,纯属小情侣赌气,拿他涮着玩?<br/> 织愉忙道:“我从前只当太子是兄长,如今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至于话本,我什么话本都看。我不是……”<br/> 她顿住,支支吾吾:“还看了《与道眠》嘛。”<br/> 谢无镜默然。<br/> 他没有什么特殊反应,只是从这天起,他没再忘记做两人份的饭,烧两人份的水。<br/> 不过回归寻常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br/> 九月初,李夫人来送东西,在包裹里还放了封信。<br/> 从前李夫人也给她写过家信,里面写的都是李老爷李夫人对她的殷殷关切。<br/> 她看过,总会向他说她爹娘如何爱她,说小时候她爹娘如何宠她。<br/> 但这一回,她看了信,又变得安静。<br/> 翌日下午在经堂,他读经书,她没看话本,而是盯着他的背影。<br/> 暮时,他起身要去做饭。<br/> 她忽然开口:“小道长,我爹娘为我选好了夫婿,是我爹远房表亲家的儿子,大我两岁,愿意入赘我家。”<br/> 谢无镜停步看她。<br/> 她碎碎念着,语调不复从前轻快:“我先前同你说过,太子不信道不信佛。京中传信皇帝病了,已不能理事,急召太子回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