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剑心派弟子沉痛地点点头。<br/> “若真如千骨姑娘所言……”<br/> 折玉微一挑眉,问:<br/> “你可知他的名字?”<br/> “当然知道,为了挡他,我可受了不轻的伤,他和他那把剑,都古怪得很。”<br/> 千骨如音皱皱眉:<br/> “萧澜承叫过他的名字,应该姓韩,好像是叫什么,韩……韩傲?”<br/> 林尽心中原本还存有些许侥幸,可等千骨如音说出那个名字,他的心彻底沉了下去。<br/> 只是他不明白。<br/> 为什么是韩傲?<br/> 韩傲为什么会投靠明烛天,去为萧澜承做事?<br/> 当初他们分开便是因为萧澜承捉走了柳拂心,难道,这一切也与柳拂心有关?<br/> 集议堂内众人就此事讨论很久,林尽站在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着,却一句话也没听进心里,连会议什么时候散场了都不晓得。<br/> 直到身边的萧澜启拉了一下他的袖子,他回神抬眸,才瞧见集议堂内散去的众人。<br/> 他又看看萧澜启,勉强冲他笑笑,正想跟着其他人一起离开集议堂,可还没走出几步,便听见流巽的声音自他身后响起:<br/> “小没?”<br/> 林尽愣了一下,回头看去,便见流巽倚在椅子上,若有所思地支着脑袋瞧着他看,目光很是复杂。<br/> 见他回头,流巽同他对视片刻,而后微微叹了口气,抬起手,用手中团扇轻轻点了点他:<br/> “你留一下,我有些事,想同你聊聊。”<br/> 第223章 绵言细语<br/> 流巽开了口,林尽自然是得听的。<br/> 他点点头,没说什么,只等着流巽起身后和她一起走。<br/> 而他身边的萧澜启也十分自然地双手抱臂等着,一副林尽去哪他去哪的模样。<br/> 见状,流巽可一点不惯着他。<br/> 她朝萧澜启扬扬下巴,也不知为何,对他没有一点好脾气:<br/> “我让我们小没留下,你这天魔凑什么热闹?我点你名了吗?”<br/> “你……”<br/> 萧澜启可受不得这种气。<br/> 他向来不喜欢流巽,他当狗的时候,流巽就总对他有意见还不许他上桌吃饭,现在他当萧澜启,流巽也要跟他呛呛声,还不许他跟在林尽身边。<br/> 凭什么?<br/> 萧澜启当即就要和她较较劲,但林尽预判了他的动作,在他发作前先拍拍他的手臂,劝道:<br/> “别说了,回去吧,嗯?”<br/> “……”<br/> 萧澜启磨磨牙齿,决定给林尽一个面子,这才不情不愿地将话咽了回去。<br/> 萧澜启走后,林尽跟着流巽去了东离。<br/> 刚入门的时候,林尽一人要学两门功课,天天在南乾东离来回跑,日子忙碌充实。<br/> 他很聪明,功课学得很快,流巽和摸鱼子都夸过他的天赋。后来,他遇见的事越来越多,需要学的东西却越来越少,直到一两年前,流巽坦言自己已经没什么能够教他的了,林尽便彻底得了清闲,能够久住于南乾,再不必往东离跑。<br/> 如今想想,他也有很久没有和流巽像现在这样坐在她的书阁中面对面喝茶聊天了。<br/> 依稀回忆起自己自己刚当上流巽徒弟时,总觉得师尊严厉,日日坐在她书案对面,大气不敢出半声不敢吭,生怕惹师尊不悦被书本敲头。<br/> 那时的他怕是也没想过,自己有一日也能从容地和师尊坐在一起,像师徒又像友人,轻松地喝茶闲聊吧。<br/> “来。”<br/> 流巽为林尽斟了一盏茶。<br/> 她摇着团扇,看林尽啜饮着杯中茶水,方道:<br/> “有关韩傲那小子的事,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br/> “……”<br/> 林尽拿茶盏的手一顿。<br/> 片刻,他点了点头。<br/> 见状,流巽微微叹了口气:<br/> “你们一同入山,关系那样好,今日他走入歧途,想必你心里也不好受。你可知他离开烟雨山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投靠明烛天,又为何会在短时间内成长到能够以一人之力屠人满门的地步?”<br/> 为何投靠明烛天?为何帮萧澜承屠人满门?<br/> 林尽也想抓着韩傲的衣领好好问一问。<br/> 他摇摇头:<br/> “不知,但如今那人是不是他,还不能确定。我相信他不会做这种事,就算真是他,我也相信他有自己的原因,至于后一个问题,有一件事,我想我必须道明……”<br/> 林尽微微蜷起手指,犹豫片刻,还是道:<br/> “他时常带在身边的那把剑,是杀神疆梧的本命剑——破界。”<br/> 当韩傲还在烟雨山时,晓云空就提醒过他,说此剑杀伐气太重,太危险,不适合他。<br/> 后来在朱雀秘境内,朱雀先祖也提过一句“杀神将临”。原来一切早有预兆,林尽只怪自己不够上心,不够敏锐,没能劝回韩傲,没能挽回这一切。<br/> 流巽微微一愣,随后点点头:<br/> “传说疆梧本命剑是一把至凶之剑,其内藏着当初锻造这把神剑的炼器师的魂魄,也就是所谓剑灵。这把凶剑有蛊惑人心之力,传说,疆梧便是受这把剑蛊惑,才走上了不归路,成为一代嗜血杀神。<br/> “……这么一来,倒说得通了。”<br/> 流巽兀自沉思片刻,又问:<br/> “你可知,他当年是如何得到这把凶剑?”<br/> “在……在自家后山拾荒时偶然寻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