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惊天大消息很快传到京城。<br />
由于三通钱庄往南方扩张,抢了很多生意,盘踞在南方多年的浙东派钱庄趁机反击,他们在暗中以一成的高额补偿,专门吸收三通钱庄的银票,然后雇佣人去三通钱庄排队,兑换现银。<br />
钱庄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两部分,第一部 分是兑换时的“贴水”。比如把银换成铜钱,把铜钱换成银子,把银子换成便于携带的银票等等,这一部分贴水是钱庄收入的小头,是用来方便客人的。<br />
钱庄的收入大头来自与第二部 分,那就是通过吸纳客人的闲散银子,以银票作为给付凭证,把现成的金银聚集起来,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借贷给其他商人,来收取利息,赚个差价。<br />
这个利息差价才是钱庄收益的大头。<br />
但是,从借贷现银,到收回本金和利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则一年,长的连十年都有!<br />
而客人一旦拿着银票来钱庄兑换银子,钱庄必须立刻拿出银子给客人。<br />
一般情况下,钱庄都是存银子换银票的多,拿银票兑换银子的少,这样钱庄就可以把其中的“差价”拿出去借贷给商人,收取利息。<br />
倘若在很短的时间内,客人都拿着银票去兑换现银,无人往里头存银子,那么就会形成挤兑现象,把地库现有的银子榨干。<br />
到时候放出的借贷因期限太长无法及时收回本金和利息,再强大的钱庄,也会在挤兑中倒闭。<br />
浙东派钱庄就是利用这一点,高价吸收三通钱庄的银票,故意雇人排队兑换现银,这是钱庄之间常见的商战手段。<br />
但是老百姓那里晓得这些啊!他们看到钱庄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三通钱庄”的镖银失窃案闹得满城风雨,“三通钱庄倒闭了!”的谣言满天飞。<br />
种种诱因之下,看到人们都在排队,家里有三通钱庄银票的老百姓也跟着排队,兑换现银——万一真的倒闭了呢?手中的银票就成了废纸!一生的积蓄化为虚无。<br />
好比六百年后,各种网红的奶茶店、网红店等等门口排大队,路人本来不想卖的,但是若恰好没有急事,一般路人看到排大队,就有一种“来都来了”、“大家都在排队我也排一下”的从众心理,也跟着排队。<br />
如此这般,各个三通钱庄前门排队兑换现银的队伍越排越长,民众越来越恐慌,前来挤兑的队伍就越长,最长的队伍就是三通钱庄的总店,从棋盘街一直排到了紫禁城承天门门口!<br />
连弘治帝都被惊动了,下令限期破案,莫要在民间制造更大的恐慌。<br />
镖银失窃案不出意外的到了陆青天手上。<br />
陆青天凭借多少年的经验,判断如此庞大的银子消失,一定有人里应外合,团伙作案,要先揪出内鬼,再通过内鬼顺藤摸瓜,找到团伙,再找到失窃的银子。<br />
陆青天聪明绝顶,他想到了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让内鬼自己“站”出来。<br />
陆青天先召集三通钱庄赵钱孙三个大股东开会,说出了自己的计划:<br />
“首先,你们要立刻秘密筹集四万五千两银子,把这些银子都放在通州港的大船上,贴上我们顺天府查封的封条。”<br />
当时还是刑名师爷的寒江独钓将封条递上来。<br />
“其次,我在码头上宣布,因盗贼团伙内讧,有人向官府投诚,交代镖银被劫所在,自此,三通钱庄镖银失窃案已经告破,所有镖银物归原主,我们顺天府提刑所会在码头将脏银当场清点,交接给你们三通钱庄。”<br />
当时赵老太太立刻明白了陆青天的用意,“陆推官的意思,是先安抚民心,平息恐慌,三通钱庄不会倒闭,让他们不再排长队挤兑。”<br />
“没错。”陆青天说道:“赵老板最好就在当天临时增加十几个银票兑换点,以我的经验,排队的队伍越短,想要排队的人就越少,挤兑风波就会尽快结束。”<br />
先安抚民心,再破案。<br />
钱老板和孙老板也表示支持,钱老板说道:“如此甚好,四万五千两银子我们三个人可以在一天拿出来,如果这些银子能够让客人不再排队挤兑,三通钱庄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即使将来揪不出内鬼,找不到脏银也无所谓了。”<br />
孙老板也说道:“没错,只要钱庄还在,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些银子迟早都能赚回来。”<br />
顺利的话,一两年就能赚回来,就当破财免灾了.<br />
赵老太太也点头支持,不过她还有一些顾虑,说道:“可是,浙东派钱庄那边恐怕又要雇人排队,增加的银票兑换点人数怕也不会变少。”陆青天说道:“我会和浙东商会打招呼,浙东人在京城的案子我也破过不少,他们会给我几分薄面。这一次闹的动静太大,都惊动了皇上,对你们双方都不好。”<br />
做生意的,谁敢明目张胆的和朝廷对着干啊!<br />
本来商战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次浙东派钱庄把动静弄的太大,想一口把三通钱庄给吞下来,殊不知惹怒了天子,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br />
有了朝廷撑腰兜底,赵钱孙三大股东齐齐表示,会按照陆青天说的办。<br />
陆青天说道:“在平息挤兑风波的时候。我们会细查所有与此案相关镖师的底细,并暗中跟踪走访,内鬼与团伙里应外合,无非是为了钱,总会露出马脚的。“<br />
这是陆青天想出来的独特的手段,先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然后再破案,对于受害者而言,保住生意比破案更重要。<br />
对于下达“限期破案”的朝廷而言,社会稳定也比破案更重要。<br />
一个月的跟踪排查,陆青天发现三通镖局的王总镖头有重大作案嫌疑!<br />
王总镖头今年五十出头,负责镖局的大小事务,之前没有人怀疑他的忠诚,因为他除了是三通镖局的大当家,他还有一个隐藏身份——那就是赵老太太的情人。<br />
王总镖头在二十出头时就跟了坐产招夫的赵老太太。<br />
刚开始,只是赵老太太身边的保镖,出生入死的保护,数次舍命相护,得到了赵老太太的信任,还爬上了赵老太太的床榻。<br />
虽然没有名分,但是赵老太太给了王总镖头事业,她一手扶持王总镖头组建了三通镖局,王总镖头成为京城新富豪。<br />
赵老太太也通过王总镖头的手,一直牢牢把握着三通镖局的经营权。<br />
本来是各取所需的事情,但是赵老太太没有什么“白头偕老”之类的观念,她无论是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还在案发那年的七十一岁,她永远只喜欢和年轻人睡觉。<br />
赵老太太就是如此专一,永远喜欢同一种类型的男人。<br />
五十岁的王总镖头廉颇老矣,那啥还行,但身体已经不新鲜了。赵老太太的新欢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镖师——正好和当年王总镖头上位时是一个年龄。<br />
赵老太太是个慷慨的老板,新欢上任,当然要给人家一些好处,于是把护送五万两银子的任务给了新欢。<br />
作者有话说:<br />
赵老太太虽然出场就死了,但她旺盛的生命力,对金钱,对欲望毫不掩饰的探索与追逐,至死方休,如此鲜活的一生。<br />
第73章 反间计青天灭河匪,为过继夫妻撕破脸<br />
王总镖头不服气啊,觉得赵老太太迟早要要逼他把总镖头的位置让出来,给新欢腾位置, 就像腾挪出床榻的位置一样。<br />
于是, 新欢第一次做大买卖,就“出事”了。<br />
王总镖头毕竟是三通镖局元老级的人物,押运五万两镖银的镖师们大多都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br />
十艘大船在夜里停靠运河沧县码头时, 为了庆祝明天就到通州,镖师们喝了一点点小酒,还频频给新欢镖师敬酒。<br />
当然, 酒里是掺了东西的, 当晚镖师们睡的很沉,并不晓得有人用砖头调换了同等重量的银子。<br />
次日, 镖师们和船老大们见大船的吃水线没有变动,就没有起疑心, 十艘大船开往通州。<br />
王总镖头从头到尾都置身事外,他是如何露馅的呢?<br />
依然是内讧。<br />
王总镖头与盘踞在运河附近的白洋淀河匪们合作, 里应外合, 原本只是想给新欢使个绊子, 让他永无翻身之日, 五万两而已, 三通商号顶多一年就赚回来了。<br />
但他没有想到商战如此残酷,三通钱庄们排长队, 被扎堆挤兑, 差点倒闭了。不仅如此, 就连约定好属于王总镖头的那份也被吞了, 不仅如此,白洋淀河匪还威胁王总镖头,他若不闭嘴,就一起死。<br />
因为他有这个致命的把柄在白洋淀河匪们手里,谅他不敢跟赵老太太说实话。<br />
这一威胁,就被暗中监视的陆青天发现了。<br />
起初,陆青天只是猜测,因为赵老太太性格豪放,为了找回镖银,她把自己的床笫之事一一道来,毫不隐瞒。<br />
男人和钱相比,赵老太太更爱钱。现在新欢出事,在镖局抬不起头来,她就对旧爱起了疑心。<br />
如此,王总镖头就成了陆青天重点“关照”的嫌疑人,因为无论为钱还是为情,王总镖头都十分可疑。<br />
陆青天和王总镖头面对面谈,如果王总镖头迷途知返,愿意配合官府追回脏银,他可以作保,让王总镖头体面的“归隐”。<br />
倘若不配合嘛,王总镖头一世英名没了,晚年也会在穷困潦倒,吃一辈子牢饭。<br />
王总镖头选择了前者。<br />
王总镖头按照陆青天的计划,以“再干一票大的”为理由,和白洋淀河匪们重新联上了。<br />
贪婪是永无止境的,原本河匪都打算金盆洗手,分钱不干了,这些银子他们三辈子都花不完。<br />
在金钱的诱惑下,大家一致决定“干完最后一票就金盆洗手”,却不知他们已经被朝廷剿匪的军队包围了。<br />
白洋淀剿匪,朝廷大获全胜,缴获全部赃款。<br />
王总镖头也参与了剿匪,戴罪立功,杀了三十个河匪,自己也身受重伤,最后以养病为由,功成身退,离开京城……<br />
“看完了?”陆善柔问。<br />
“嗯。”魏崔城点点头,问:“那个……新欢后来怎么了?”<br />
陆善柔说道:“剿匪的时候战死了。”<br />
一个伤病缠身退隐,一个英年早逝,是两败俱伤的结局。<br />
陆善柔拿回了手稿,然后扔进火盆里烧了!<br />
魏崔城十分惋惜,“为什么烧了?你辛辛苦苦写出来,怪可惜的。”<br />
”怎么没人看,你不就看过了?我本来就是写给你一个人看的。”陆善柔说道:“这件事闹的太大,而且镖银失踪的钱庄就这么几个,无论我如何更改地点和名字,包括结局,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是三通钱庄的故事,所以这个故事必须烧掉,不能加入《陆公案》。”<br />
对于魏崔城这种公案小说书迷而言,“写给你一个人看”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礼物。<br />
“给你一个人看,还有一个原因。”陆善柔拿着火钳,拨了拨燃烧的书页,势必都要烧成灰烬,一点痕迹都不留,低垂着眼眸说道:<br />
“就是个白洋淀河匪窝子,死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投降了,最后判了流刑,发配到边塞充军。”<br />
魏崔城隐隐有种不好的感觉,“这些发配充军的河匪,就是制造你们陆家灭门案的恶徒?”<br />
文稿已经烧完了,陆善柔用火钳拨乱了一页页黑色的、如蝉翼般的灰烬,“是的,有三个人是当年白洋淀的河匪,后来从边塞逃走,加入了报复我们陆家的团伙。”<br />
陆善柔把魏崔城当成了自己人,觉得有必要告诉这个陆家的女婿。<br />
原来赵家和陆家还有这个渊源,他们甚至有过共同的仇人,文虚仙姑和陆善柔成了好朋友,赵四钱和寒江独钓成了知己。<br />
魏崔城顿时理解了为何陆善柔在今天写下这个案子给他一个人看,原来是兔死狐悲,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家的灭门案啊。<br />
魏崔城环顾四周无人,胆子肥了些,一把握住了陆善柔的双手,“你放心。”虽只有这个三个字,陆善柔却明白他话里的意思,说道:“我放心。”<br />
四目相对,目光就像蜂蜜,又甜又黏。<br />
一楼灵堂里,赵四钱哭了一场,赘婿赵如海朝着她使了个眼色。<br />
赵四钱止了泪,跟着赵如海来到一个僻静的房间,“什么事?”<br />
赵如海问道:“那几个老东西今天下午过来,是来逼我们分家的吧?”<br />
赵四钱说道:“这事我和大哥已经商量好了,等二哥回来再说。”<br />
赵如海忙说道:“赵家的股份不能分!否则,就会变成小股东,大哥年纪大了,大房子女众多;二哥一直在南边;三房已经绝嗣,只有你能够独当一面,继承赵家的股份,我相信母亲的遗嘱也是这样写的,她若不看好你,怎么会在病中将一切都交给你打理?为今之计,是要尽快找到遗嘱。”
由于三通钱庄往南方扩张,抢了很多生意,盘踞在南方多年的浙东派钱庄趁机反击,他们在暗中以一成的高额补偿,专门吸收三通钱庄的银票,然后雇佣人去三通钱庄排队,兑换现银。<br />
钱庄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两部分,第一部 分是兑换时的“贴水”。比如把银换成铜钱,把铜钱换成银子,把银子换成便于携带的银票等等,这一部分贴水是钱庄收入的小头,是用来方便客人的。<br />
钱庄的收入大头来自与第二部 分,那就是通过吸纳客人的闲散银子,以银票作为给付凭证,把现成的金银聚集起来,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借贷给其他商人,来收取利息,赚个差价。<br />
这个利息差价才是钱庄收益的大头。<br />
但是,从借贷现银,到收回本金和利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则一年,长的连十年都有!<br />
而客人一旦拿着银票来钱庄兑换银子,钱庄必须立刻拿出银子给客人。<br />
一般情况下,钱庄都是存银子换银票的多,拿银票兑换银子的少,这样钱庄就可以把其中的“差价”拿出去借贷给商人,收取利息。<br />
倘若在很短的时间内,客人都拿着银票去兑换现银,无人往里头存银子,那么就会形成挤兑现象,把地库现有的银子榨干。<br />
到时候放出的借贷因期限太长无法及时收回本金和利息,再强大的钱庄,也会在挤兑中倒闭。<br />
浙东派钱庄就是利用这一点,高价吸收三通钱庄的银票,故意雇人排队兑换现银,这是钱庄之间常见的商战手段。<br />
但是老百姓那里晓得这些啊!他们看到钱庄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三通钱庄”的镖银失窃案闹得满城风雨,“三通钱庄倒闭了!”的谣言满天飞。<br />
种种诱因之下,看到人们都在排队,家里有三通钱庄银票的老百姓也跟着排队,兑换现银——万一真的倒闭了呢?手中的银票就成了废纸!一生的积蓄化为虚无。<br />
好比六百年后,各种网红的奶茶店、网红店等等门口排大队,路人本来不想卖的,但是若恰好没有急事,一般路人看到排大队,就有一种“来都来了”、“大家都在排队我也排一下”的从众心理,也跟着排队。<br />
如此这般,各个三通钱庄前门排队兑换现银的队伍越排越长,民众越来越恐慌,前来挤兑的队伍就越长,最长的队伍就是三通钱庄的总店,从棋盘街一直排到了紫禁城承天门门口!<br />
连弘治帝都被惊动了,下令限期破案,莫要在民间制造更大的恐慌。<br />
镖银失窃案不出意外的到了陆青天手上。<br />
陆青天凭借多少年的经验,判断如此庞大的银子消失,一定有人里应外合,团伙作案,要先揪出内鬼,再通过内鬼顺藤摸瓜,找到团伙,再找到失窃的银子。<br />
陆青天聪明绝顶,他想到了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让内鬼自己“站”出来。<br />
陆青天先召集三通钱庄赵钱孙三个大股东开会,说出了自己的计划:<br />
“首先,你们要立刻秘密筹集四万五千两银子,把这些银子都放在通州港的大船上,贴上我们顺天府查封的封条。”<br />
当时还是刑名师爷的寒江独钓将封条递上来。<br />
“其次,我在码头上宣布,因盗贼团伙内讧,有人向官府投诚,交代镖银被劫所在,自此,三通钱庄镖银失窃案已经告破,所有镖银物归原主,我们顺天府提刑所会在码头将脏银当场清点,交接给你们三通钱庄。”<br />
当时赵老太太立刻明白了陆青天的用意,“陆推官的意思,是先安抚民心,平息恐慌,三通钱庄不会倒闭,让他们不再排长队挤兑。”<br />
“没错。”陆青天说道:“赵老板最好就在当天临时增加十几个银票兑换点,以我的经验,排队的队伍越短,想要排队的人就越少,挤兑风波就会尽快结束。”<br />
先安抚民心,再破案。<br />
钱老板和孙老板也表示支持,钱老板说道:“如此甚好,四万五千两银子我们三个人可以在一天拿出来,如果这些银子能够让客人不再排队挤兑,三通钱庄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即使将来揪不出内鬼,找不到脏银也无所谓了。”<br />
孙老板也说道:“没错,只要钱庄还在,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些银子迟早都能赚回来。”<br />
顺利的话,一两年就能赚回来,就当破财免灾了.<br />
赵老太太也点头支持,不过她还有一些顾虑,说道:“可是,浙东派钱庄那边恐怕又要雇人排队,增加的银票兑换点人数怕也不会变少。”陆青天说道:“我会和浙东商会打招呼,浙东人在京城的案子我也破过不少,他们会给我几分薄面。这一次闹的动静太大,都惊动了皇上,对你们双方都不好。”<br />
做生意的,谁敢明目张胆的和朝廷对着干啊!<br />
本来商战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次浙东派钱庄把动静弄的太大,想一口把三通钱庄给吞下来,殊不知惹怒了天子,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br />
有了朝廷撑腰兜底,赵钱孙三大股东齐齐表示,会按照陆青天说的办。<br />
陆青天说道:“在平息挤兑风波的时候。我们会细查所有与此案相关镖师的底细,并暗中跟踪走访,内鬼与团伙里应外合,无非是为了钱,总会露出马脚的。“<br />
这是陆青天想出来的独特的手段,先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然后再破案,对于受害者而言,保住生意比破案更重要。<br />
对于下达“限期破案”的朝廷而言,社会稳定也比破案更重要。<br />
一个月的跟踪排查,陆青天发现三通镖局的王总镖头有重大作案嫌疑!<br />
王总镖头今年五十出头,负责镖局的大小事务,之前没有人怀疑他的忠诚,因为他除了是三通镖局的大当家,他还有一个隐藏身份——那就是赵老太太的情人。<br />
王总镖头在二十出头时就跟了坐产招夫的赵老太太。<br />
刚开始,只是赵老太太身边的保镖,出生入死的保护,数次舍命相护,得到了赵老太太的信任,还爬上了赵老太太的床榻。<br />
虽然没有名分,但是赵老太太给了王总镖头事业,她一手扶持王总镖头组建了三通镖局,王总镖头成为京城新富豪。<br />
赵老太太也通过王总镖头的手,一直牢牢把握着三通镖局的经营权。<br />
本来是各取所需的事情,但是赵老太太没有什么“白头偕老”之类的观念,她无论是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还在案发那年的七十一岁,她永远只喜欢和年轻人睡觉。<br />
赵老太太就是如此专一,永远喜欢同一种类型的男人。<br />
五十岁的王总镖头廉颇老矣,那啥还行,但身体已经不新鲜了。赵老太太的新欢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镖师——正好和当年王总镖头上位时是一个年龄。<br />
赵老太太是个慷慨的老板,新欢上任,当然要给人家一些好处,于是把护送五万两银子的任务给了新欢。<br />
作者有话说:<br />
赵老太太虽然出场就死了,但她旺盛的生命力,对金钱,对欲望毫不掩饰的探索与追逐,至死方休,如此鲜活的一生。<br />
第73章 反间计青天灭河匪,为过继夫妻撕破脸<br />
王总镖头不服气啊,觉得赵老太太迟早要要逼他把总镖头的位置让出来,给新欢腾位置, 就像腾挪出床榻的位置一样。<br />
于是, 新欢第一次做大买卖,就“出事”了。<br />
王总镖头毕竟是三通镖局元老级的人物,押运五万两镖银的镖师们大多都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br />
十艘大船在夜里停靠运河沧县码头时, 为了庆祝明天就到通州,镖师们喝了一点点小酒,还频频给新欢镖师敬酒。<br />
当然, 酒里是掺了东西的, 当晚镖师们睡的很沉,并不晓得有人用砖头调换了同等重量的银子。<br />
次日, 镖师们和船老大们见大船的吃水线没有变动,就没有起疑心, 十艘大船开往通州。<br />
王总镖头从头到尾都置身事外,他是如何露馅的呢?<br />
依然是内讧。<br />
王总镖头与盘踞在运河附近的白洋淀河匪们合作, 里应外合, 原本只是想给新欢使个绊子, 让他永无翻身之日, 五万两而已, 三通商号顶多一年就赚回来了。<br />
但他没有想到商战如此残酷,三通钱庄们排长队, 被扎堆挤兑, 差点倒闭了。不仅如此, 就连约定好属于王总镖头的那份也被吞了, 不仅如此,白洋淀河匪还威胁王总镖头,他若不闭嘴,就一起死。<br />
因为他有这个致命的把柄在白洋淀河匪们手里,谅他不敢跟赵老太太说实话。<br />
这一威胁,就被暗中监视的陆青天发现了。<br />
起初,陆青天只是猜测,因为赵老太太性格豪放,为了找回镖银,她把自己的床笫之事一一道来,毫不隐瞒。<br />
男人和钱相比,赵老太太更爱钱。现在新欢出事,在镖局抬不起头来,她就对旧爱起了疑心。<br />
如此,王总镖头就成了陆青天重点“关照”的嫌疑人,因为无论为钱还是为情,王总镖头都十分可疑。<br />
陆青天和王总镖头面对面谈,如果王总镖头迷途知返,愿意配合官府追回脏银,他可以作保,让王总镖头体面的“归隐”。<br />
倘若不配合嘛,王总镖头一世英名没了,晚年也会在穷困潦倒,吃一辈子牢饭。<br />
王总镖头选择了前者。<br />
王总镖头按照陆青天的计划,以“再干一票大的”为理由,和白洋淀河匪们重新联上了。<br />
贪婪是永无止境的,原本河匪都打算金盆洗手,分钱不干了,这些银子他们三辈子都花不完。<br />
在金钱的诱惑下,大家一致决定“干完最后一票就金盆洗手”,却不知他们已经被朝廷剿匪的军队包围了。<br />
白洋淀剿匪,朝廷大获全胜,缴获全部赃款。<br />
王总镖头也参与了剿匪,戴罪立功,杀了三十个河匪,自己也身受重伤,最后以养病为由,功成身退,离开京城……<br />
“看完了?”陆善柔问。<br />
“嗯。”魏崔城点点头,问:“那个……新欢后来怎么了?”<br />
陆善柔说道:“剿匪的时候战死了。”<br />
一个伤病缠身退隐,一个英年早逝,是两败俱伤的结局。<br />
陆善柔拿回了手稿,然后扔进火盆里烧了!<br />
魏崔城十分惋惜,“为什么烧了?你辛辛苦苦写出来,怪可惜的。”<br />
”怎么没人看,你不就看过了?我本来就是写给你一个人看的。”陆善柔说道:“这件事闹的太大,而且镖银失踪的钱庄就这么几个,无论我如何更改地点和名字,包括结局,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是三通钱庄的故事,所以这个故事必须烧掉,不能加入《陆公案》。”<br />
对于魏崔城这种公案小说书迷而言,“写给你一个人看”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礼物。<br />
“给你一个人看,还有一个原因。”陆善柔拿着火钳,拨了拨燃烧的书页,势必都要烧成灰烬,一点痕迹都不留,低垂着眼眸说道:<br />
“就是个白洋淀河匪窝子,死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投降了,最后判了流刑,发配到边塞充军。”<br />
魏崔城隐隐有种不好的感觉,“这些发配充军的河匪,就是制造你们陆家灭门案的恶徒?”<br />
文稿已经烧完了,陆善柔用火钳拨乱了一页页黑色的、如蝉翼般的灰烬,“是的,有三个人是当年白洋淀的河匪,后来从边塞逃走,加入了报复我们陆家的团伙。”<br />
陆善柔把魏崔城当成了自己人,觉得有必要告诉这个陆家的女婿。<br />
原来赵家和陆家还有这个渊源,他们甚至有过共同的仇人,文虚仙姑和陆善柔成了好朋友,赵四钱和寒江独钓成了知己。<br />
魏崔城顿时理解了为何陆善柔在今天写下这个案子给他一个人看,原来是兔死狐悲,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家的灭门案啊。<br />
魏崔城环顾四周无人,胆子肥了些,一把握住了陆善柔的双手,“你放心。”虽只有这个三个字,陆善柔却明白他话里的意思,说道:“我放心。”<br />
四目相对,目光就像蜂蜜,又甜又黏。<br />
一楼灵堂里,赵四钱哭了一场,赘婿赵如海朝着她使了个眼色。<br />
赵四钱止了泪,跟着赵如海来到一个僻静的房间,“什么事?”<br />
赵如海问道:“那几个老东西今天下午过来,是来逼我们分家的吧?”<br />
赵四钱说道:“这事我和大哥已经商量好了,等二哥回来再说。”<br />
赵如海忙说道:“赵家的股份不能分!否则,就会变成小股东,大哥年纪大了,大房子女众多;二哥一直在南边;三房已经绝嗣,只有你能够独当一面,继承赵家的股份,我相信母亲的遗嘱也是这样写的,她若不看好你,怎么会在病中将一切都交给你打理?为今之计,是要尽快找到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