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如果越人真要平等,那么按关中的规矩,南越的君长和贵族、富商也得挪窝。”<br/> 至于为官会不会将在关中掀起底层反对……<br/> 呵!<br/> 一旦汉军入驻南越,汉官接手南越生产,那么会给各地增加就业选项与就业岗位。<br/> 反对?<br/> 不满?<br/> 你先考上预备吏再说。考不上的关心这个也是操心官老爷会没有饭吃。<br/> “我会将您的要求转述给南越的君长。”<br/> 郑谨记后提出南越的最后要求:“为了增强双方的联系并展现南越的最大诚意,他们还想缔结一种古老契约……”<br/> “……直接说名称,别整得那么文邹邹的还古老契约。”刘瑞有些绷不住道:“什么契约?”<br/> “联姻。”<br/> “……”<br/> “联谁?”<br/> “那肯定是越近越好,越尊贵越好。”郑谨知道眼前的皇帝对联姻一事极为反对。因为出于国家利益的结合过于沉重,而且对离开故土的那方都是极大挑战。<br/> 后人赞赏解忧公主、王昭君的付出,可谁又知道她们的苦楚?知道此前有多少个公主因此英年早逝、郁郁而终?<br/> 即使是到清朝的满蒙联姻,除了康熙的郭络罗贵人所生的四公主和乾隆最喜欢的和静公主,就没几个过得不错还活得久的。<br/> 出嫁后能挺过四年就很不错了。<br/> 生育?<br/> 呵!<br/> 清朝嫁去蒙古的公主们的绝嗣率比明清时的男性宗室高了不知多少。<br/> 刘瑞不太喜欢乾隆,但有一说一,乾隆在清朝的皇帝里绝对算是女儿奴。至少跟其他的皇帝相比,给乾隆当女儿的危险性只有自己的健康问题,即使是英年早逝的和嘉和恪,死后也有父亲帮忙照顾儿女,绝不给旁人虐待外孙的可能。<br/> “刘氏宗室里为大汉而死的宗女要是看到朕为大汉的利益再次牺牲她们的幸福,会不会在泰山府君那儿把朕这皇帝骂得体无完肤?”刘瑞气道:“与其这样,还不如让朕或姑母嫁去南越。毕竟从两姓之好的获利方看,朕才是这通婚后的最大受益者,昌平大长公主都要次之。”<br/> 郑谨被刘瑞的态度吓了一跳。他此前就知道皇帝不喜联姻,但没想到皇帝居然护犊子到这种程度。<br/> 刘瑞不等郑谨劝解就犹不够地继续开火:“就是高祖开了坏头。他那么想在名分上压冒顿一头,干嘛不自己娶了头曼,或是娶冒顿的阿母,直接当冒顿的阿父,外父多好?何必废那个劲儿与冒顿攀扯?”<br/> “当年嫁给冒顿的宗女也是可怜。大汉建国没多久,她一刘氏远亲的农村丫头没享福就遭了这等无妄之灾。之后说是安抚嫁去王庭的大汉宗女,也没见着安抚到那宗女头上,反倒是让她的父兄因此获利。”<br/> “委屈?”<br/> “那群男人有什么可委屈的?吃着老刘家的宗室福利,把女儿牺牲掉后为自己委屈,他们还要点脸不?”<br/> “做阿父的也就罢了,毕竟是真的养过远嫁的宗女,但那跟在后头的阿兄又是什么货色?比那卖妹求荣的贱货还要低贱三分。”<br/> “陛下,陛下您少说几句。”郑谨急得满头大汗:“为尊者讳,为长者讳。”<br/> “少说,朕还偏要说了。”气上头的刘瑞继续开火:“就是嫁高祖的鲁元大长公主也着实是在欺负人。人家为你大汉江山都牺牲过了,嫁了能做自己阿父的赵王。合着还没享福就要滚去蛮荒,为此耽个礼乐崩坏的骂名。高祖想嫁就自己去嫁,再不济,让提议的戚夫人去嫁。反正高祖也不是那心胸狭隘之人,戴个绿帽子也没啥问题。”<br/> “陛下!!”郑谨真是急得给皇帝下跪:“不联姻就不联姻,何必扯上高祖之旧。”<br/> 然而这事儿传到朝廷,肯定是有朝臣乃至刘氏的宗亲来做皇帝的思想工作。<br/> 尤其是刘氏宗亲。<br/> 大汉虽没朝天女这丧天良的制度,但是舍个女儿、妹妹就能攀得关中的照顾又何乐而不为。况且刘氏繁衍至今,边缘到与农人无异的宗亲也有十几二十个,他们都等着这一飞黄腾达的机会呢!纷纷找了路子表示自家愿意为汉越的关系出一份利。<br/> 结果……<br/> “朕喜欢让自愿者自愿,而非由被自愿者承担后果。”面对堪称冬日雪花的奏疏,刘瑞也是冷笑回道:“谁上疏就谁去南越。无论是娶妻还是出嫁,都由朕来出这聘礼彩礼。放心,南越里的寡居君长,君长之女也有不少,大汉的宗室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更不会嫌你的年纪不够嫁与六旬老妪。”<br/> 第522章<br/> 刘瑞是个难以揣测的人。<br/> 至少在关中的答复传至南越后,南越的君长们都升起了这类想法,并且在之后的日子里反复阅读关中来信,确定不是抄录的官吏犯了笔误,或是他们老眼昏花地错了字意。<br/> 按照正常的封建想法,二者该在越人出仕的大事件上反复拉扯,而不是在联姻的基操上闹出意义。<br/> 而事实却给他们暴击——刘瑞在越人为官的大事件上非常爽快,但却要求南越方要一视同仁到底。也就是南越的贵族、君长也得和大汉的富贵子弟般定期挪窝。<br/> 对此,君长们不干了,但南越的黔首和新兴贵族却很高兴,表示汉皇十分公道,这事儿就该这么公平。<br/> 至于联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