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被迫从头再来[种田] 第356节
不是水乡出身的百姓更是惊呆了,原来他们守着这么大的宝库饿肚子。<br />
卢栩走时,从他们镇上换走两箱鱼,全是出冰即速冻,一点儿都不怕坏的。<br />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卢栩窝在马车裹个毯子吃烤鱼,广阔的北庭县还有许多资源等着他发现!<br />
作者有话要说:<br />
卢栩:满脑子翻滚广告词,让我看看是谁要掏钱了<br />
第290章 乱棒甜枣<br />
算算往返的时间,卢栩在往东还是往南间做了取舍,暂时不去西峰县,去北关县寄送货!<br />
他第二次进城,又把北关县的李县令给惊动了。<br />
上次不明北关县的情况,吃了人家包子,卢栩也没给人家留什么礼物,这次他心里有底了,一上门,先给李县令送了半只羊和五条鱼。<br />
李县令:“……”<br />
他震惊问:“从哪儿弄的?”<br />
卢栩:“鱼是从湖里捞的,羊是和蛮人换的,我们弄了个集市,每月的月圆和月初在县城东北边开,和蛮人互市贸易,若大人感兴趣,也可叫人去参加。”<br />
李县令:“互市?”<br />
卢栩:“嗯,目前才只有八个部落参加,规模还不算太大。”<br />
李县令:“……”<br />
他没记错的话,距离卢栩和颜君齐经过他们北关县,才过去不足两个月。<br />
人和人差距这么大吗?<br />
李县令恍恍惚惚,想拉着卢栩探讨经验,卢栩又说他得赶紧寄东西,然后赶回去和蛮人互市,李县令怕耽误他时间。<br />
可不问吧,他真挺好奇的!<br />
卢栩是怎么集合了八部蛮人搞贸易,还没被抢了的?<br />
卢栩霸占了人家驿站,还借走了李县令宝贝无比的笔墨纸砚,给每个箱子里塞纸条,写上装的是什么东西,要怎么做菜,怎么卖,往哪儿卖……<br />
价值多少,广告词汇,菜谱菜单,他路上想的全一口气写下来。<br />
许久不练的字在高强度的书写下,逐渐龙飞凤舞,好歹是没多少错别字了,卢栩吹干纸,心想以王府三管事的聪明机警,他便宜徒弟对食物的天性禀赋,一定能看懂他写了什么!<br />
卢栩心安理得将纸条装好塞好,又拿隔水的油纸包了一遍,边包边安慰心疼到失去表情管理,随时都可能吐血的李县令:“我叫他们多寄些纸张来,送到了我还您十倍!”<br />
李县令看着卢栩那一封封的皇孙收、睿王收、承平伯收,自闭去了。<br />
人跟人不一样,他不嫉妒他不酸,同僚大腿越粗壮,他们关外日子越好过!<br />
他自我洗脑一番,安排官差给卢栩在县城大街上布置摊子,方便卢栩寄完东西后在他们关北县摆摊。<br />
那么多肉,那么多鱼,来都来了,怎么也得留下吧?<br />
卢栩将要寄送的东西都分类装好,全堆放在北关县衙的空仓房了。<br />
没办法,谁叫北关县的官驿其实和他们北庭县也差不多,基本形同虚设。他们根本没足够的人手往关内运东西,还得先去卧虎关借人,帮忙把东西送到关内有人手的县城去。<br />
卢栩自己没时间在这边儿多留,便给李县令留了要送给卧虎关虎贲军们的好处费。<br />
要人家跑腿,总得哄人家高兴嘛。<br />
收拾好东西,边往临时摊位走,边和李县令商量未来一起振兴驿站的事。<br />
李县令听着他明年要和关内互通有无的计划,整个人都恍恍惚惚。<br />
他张了张嘴,将一肚子的困难阻碍憋回去,点了点头。<br />
万一能行呢?<br />
若是能行,他们北关县也跟着沾光,等他们有钱了,别说多聘几个跑腿的官差,他能把驿站再修大一圈。<br />
卢栩要卖的东西摆出来,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了,可逐渐变冷的气温丝毫影响不了北关县百姓们的热情。<br />
他们几乎全家出动来街上瞧热闹,好奇地询问布置的四名官差,和被迫搬东西当苦力的虎贲军们:“这是什么?卖吗?怎么卖?什么时候卖……”<br />
越来越像小贩的四人:“什么都有,卖,拿钱买或用东西换都可以,我们大人出来就能卖了。”<br />
“能看看吗?”<br />
“看吧。”<br />
四人将东西铺开。<br />
他们就在县衙正前方摆摊,还有北关县官差和虎贲军看着,也不怕有人会偷会抢。<br />
大人说了,除了要带一半鱼回去,别的东西都能卖,卖的越多,他们回去越轻松。<br />
那还不使劲儿卖?<br />
北关县百姓们打听了一圈物价,震惊了。<br />
在北关县开店做生意的小商贩们也震惊了。<br />
那些日用品全是来自关内,怎么卖的比他们进价还便宜?!<br />
他们蹲在摊位前怀疑人生,不信邪的挨个检查质量。<br />
很快,他们发现了重大问题:“你们怎么卖针?!”<br />
以熊昆为首的四名官差已经形成肌肉记忆,机械式回答:“我们大人是皇商,卖这些是京城批准的,数量有限,谁要赶紧买,哦对,每人限购一根。”<br />
刚想大手一挥就包圆的商人:“……”<br />
等卢栩收拾完和李县令过来,要买要换东西的百姓已经在街上排了长队。<br />
因为各个摊位上卖的东西不同,许多人家为了早点买上,还一家人分别到不同摊子前排队,争取这边买完上那边。<br />
他们看了,东西不多了,根本不够一县人买。<br />
卢栩这次带的全是针对普通百姓的高性价比款,杯碗盘碟都是最常见的素色,布匹也是耐穿耐磨的日常布料,全都讲一个实用实惠,经济划算,从几个镇子换下来,剩的本就不多了。<br />
北关县还聚集着整个西北大多的军户,人数至少是他们北庭县的五六倍,整个一僧多粥少。<br />
卢栩看了看,和李县令商量一番——搞限购!能多卖一家算一家吧。<br />
百姓们高兴,排在后面的尤其高兴,只有辛苦将东西倒腾出关的商贩们失落了。<br />
他们正凑在一起嘀咕往后怎么办,不料官差跑来喊他们,县令大人请他们到县衙一趟。<br />
他们二十来人一头雾水,跟着官差进去,李县令和卢栩正坐在里面等他们。<br />
二十人看见卢栩,苦笑连连。<br />
他们刚刚打听到了,这人是皇商啊……<br />
他们大岐从来都没出过的皇商,他们看卢栩,羡慕得比李县令还眼酸。<br />
这么年轻啊!<br />
商籍最高荣誉,也不过如此了。<br />
只是他们不理解,卢栩年纪轻轻都混成皇商了,不留在京城享福,跑到关外受这罪干什么?<br />
是嫌弃京城暖和么?<br />
寒暄完,听完他们小心翼翼问出的疑惑,卢栩大言不惭:“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商人就该满脑子整天只想着赚钱吗?”<br />
挤在两张桌子前的二十多商人:???<br />
啊?<br />
商人不该想着赚钱吗?<br />
卢栩:“不!人应该有理想,一个优秀的商人,也应该有理想!”<br />
众:???<br />
有人小心翼翼问:“敢问大人,什么理想?”<br />
卢栩:“兼济天下!”<br />
在场所有人震惊地看他。<br />
卢栩:“干嘛用那种眼神看我?”<br />
众人连忙收了收表情,换上洗耳恭听。<br />
卢栩:“你们想想,读书人要做官才能兼济天下,我们商人其实比他们更方便更直接呀。比如,我把关外稀缺的粮食、布匹运到关外,卖给需要的百姓,不就在兼济他们吗?兼济的人多了,不就是天下吗?”<br />
“……”<br />
虽然知道他是在胡扯,但听上去似乎好像有那么一丝丝道理?<br />
在场的商人们还没什么反应,李县令先朝卢栩拱手,夸赞起卢栩的大义。<br />
商人们面面相觑。<br />
他们敢冒险到关外,可没一个是冲动、单纯、理想主义的小鬼,他们平均年龄接近四十,多是家中历代从商,少数是靠自己拿命冒险才拼出一片天地,其中不乏打仗时就偷偷翻山到关外,和蛮人换东西谋暴利的人。<br />
和他们谈理想,谈兼济天下?<br />
他们听得那叫一个微妙。若喊一句黑商,在场的二十多,冤枉不了两个人。<br />
若喊一句奸商,那不用算了,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br />
他们平时所思所想所讨论,全是怎么利润最大化,全是怎么比别人更狠,忽听这么一番正义、理想甚至有些幼稚的话,莫名有些滑稽。<br />
若不是场合不对,他们简直要笑出来。<br />
可卢栩那一副认真模样,又让他们有些笑不出来。<br />
李县令夸完,房间内久久无语。<br />
卢栩见他们的反应,便将他们所想猜个八成。
卢栩走时,从他们镇上换走两箱鱼,全是出冰即速冻,一点儿都不怕坏的。<br />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卢栩窝在马车裹个毯子吃烤鱼,广阔的北庭县还有许多资源等着他发现!<br />
作者有话要说:<br />
卢栩:满脑子翻滚广告词,让我看看是谁要掏钱了<br />
第290章 乱棒甜枣<br />
算算往返的时间,卢栩在往东还是往南间做了取舍,暂时不去西峰县,去北关县寄送货!<br />
他第二次进城,又把北关县的李县令给惊动了。<br />
上次不明北关县的情况,吃了人家包子,卢栩也没给人家留什么礼物,这次他心里有底了,一上门,先给李县令送了半只羊和五条鱼。<br />
李县令:“……”<br />
他震惊问:“从哪儿弄的?”<br />
卢栩:“鱼是从湖里捞的,羊是和蛮人换的,我们弄了个集市,每月的月圆和月初在县城东北边开,和蛮人互市贸易,若大人感兴趣,也可叫人去参加。”<br />
李县令:“互市?”<br />
卢栩:“嗯,目前才只有八个部落参加,规模还不算太大。”<br />
李县令:“……”<br />
他没记错的话,距离卢栩和颜君齐经过他们北关县,才过去不足两个月。<br />
人和人差距这么大吗?<br />
李县令恍恍惚惚,想拉着卢栩探讨经验,卢栩又说他得赶紧寄东西,然后赶回去和蛮人互市,李县令怕耽误他时间。<br />
可不问吧,他真挺好奇的!<br />
卢栩是怎么集合了八部蛮人搞贸易,还没被抢了的?<br />
卢栩霸占了人家驿站,还借走了李县令宝贝无比的笔墨纸砚,给每个箱子里塞纸条,写上装的是什么东西,要怎么做菜,怎么卖,往哪儿卖……<br />
价值多少,广告词汇,菜谱菜单,他路上想的全一口气写下来。<br />
许久不练的字在高强度的书写下,逐渐龙飞凤舞,好歹是没多少错别字了,卢栩吹干纸,心想以王府三管事的聪明机警,他便宜徒弟对食物的天性禀赋,一定能看懂他写了什么!<br />
卢栩心安理得将纸条装好塞好,又拿隔水的油纸包了一遍,边包边安慰心疼到失去表情管理,随时都可能吐血的李县令:“我叫他们多寄些纸张来,送到了我还您十倍!”<br />
李县令看着卢栩那一封封的皇孙收、睿王收、承平伯收,自闭去了。<br />
人跟人不一样,他不嫉妒他不酸,同僚大腿越粗壮,他们关外日子越好过!<br />
他自我洗脑一番,安排官差给卢栩在县城大街上布置摊子,方便卢栩寄完东西后在他们关北县摆摊。<br />
那么多肉,那么多鱼,来都来了,怎么也得留下吧?<br />
卢栩将要寄送的东西都分类装好,全堆放在北关县衙的空仓房了。<br />
没办法,谁叫北关县的官驿其实和他们北庭县也差不多,基本形同虚设。他们根本没足够的人手往关内运东西,还得先去卧虎关借人,帮忙把东西送到关内有人手的县城去。<br />
卢栩自己没时间在这边儿多留,便给李县令留了要送给卧虎关虎贲军们的好处费。<br />
要人家跑腿,总得哄人家高兴嘛。<br />
收拾好东西,边往临时摊位走,边和李县令商量未来一起振兴驿站的事。<br />
李县令听着他明年要和关内互通有无的计划,整个人都恍恍惚惚。<br />
他张了张嘴,将一肚子的困难阻碍憋回去,点了点头。<br />
万一能行呢?<br />
若是能行,他们北关县也跟着沾光,等他们有钱了,别说多聘几个跑腿的官差,他能把驿站再修大一圈。<br />
卢栩要卖的东西摆出来,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了,可逐渐变冷的气温丝毫影响不了北关县百姓们的热情。<br />
他们几乎全家出动来街上瞧热闹,好奇地询问布置的四名官差,和被迫搬东西当苦力的虎贲军们:“这是什么?卖吗?怎么卖?什么时候卖……”<br />
越来越像小贩的四人:“什么都有,卖,拿钱买或用东西换都可以,我们大人出来就能卖了。”<br />
“能看看吗?”<br />
“看吧。”<br />
四人将东西铺开。<br />
他们就在县衙正前方摆摊,还有北关县官差和虎贲军看着,也不怕有人会偷会抢。<br />
大人说了,除了要带一半鱼回去,别的东西都能卖,卖的越多,他们回去越轻松。<br />
那还不使劲儿卖?<br />
北关县百姓们打听了一圈物价,震惊了。<br />
在北关县开店做生意的小商贩们也震惊了。<br />
那些日用品全是来自关内,怎么卖的比他们进价还便宜?!<br />
他们蹲在摊位前怀疑人生,不信邪的挨个检查质量。<br />
很快,他们发现了重大问题:“你们怎么卖针?!”<br />
以熊昆为首的四名官差已经形成肌肉记忆,机械式回答:“我们大人是皇商,卖这些是京城批准的,数量有限,谁要赶紧买,哦对,每人限购一根。”<br />
刚想大手一挥就包圆的商人:“……”<br />
等卢栩收拾完和李县令过来,要买要换东西的百姓已经在街上排了长队。<br />
因为各个摊位上卖的东西不同,许多人家为了早点买上,还一家人分别到不同摊子前排队,争取这边买完上那边。<br />
他们看了,东西不多了,根本不够一县人买。<br />
卢栩这次带的全是针对普通百姓的高性价比款,杯碗盘碟都是最常见的素色,布匹也是耐穿耐磨的日常布料,全都讲一个实用实惠,经济划算,从几个镇子换下来,剩的本就不多了。<br />
北关县还聚集着整个西北大多的军户,人数至少是他们北庭县的五六倍,整个一僧多粥少。<br />
卢栩看了看,和李县令商量一番——搞限购!能多卖一家算一家吧。<br />
百姓们高兴,排在后面的尤其高兴,只有辛苦将东西倒腾出关的商贩们失落了。<br />
他们正凑在一起嘀咕往后怎么办,不料官差跑来喊他们,县令大人请他们到县衙一趟。<br />
他们二十来人一头雾水,跟着官差进去,李县令和卢栩正坐在里面等他们。<br />
二十人看见卢栩,苦笑连连。<br />
他们刚刚打听到了,这人是皇商啊……<br />
他们大岐从来都没出过的皇商,他们看卢栩,羡慕得比李县令还眼酸。<br />
这么年轻啊!<br />
商籍最高荣誉,也不过如此了。<br />
只是他们不理解,卢栩年纪轻轻都混成皇商了,不留在京城享福,跑到关外受这罪干什么?<br />
是嫌弃京城暖和么?<br />
寒暄完,听完他们小心翼翼问出的疑惑,卢栩大言不惭:“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商人就该满脑子整天只想着赚钱吗?”<br />
挤在两张桌子前的二十多商人:???<br />
啊?<br />
商人不该想着赚钱吗?<br />
卢栩:“不!人应该有理想,一个优秀的商人,也应该有理想!”<br />
众:???<br />
有人小心翼翼问:“敢问大人,什么理想?”<br />
卢栩:“兼济天下!”<br />
在场所有人震惊地看他。<br />
卢栩:“干嘛用那种眼神看我?”<br />
众人连忙收了收表情,换上洗耳恭听。<br />
卢栩:“你们想想,读书人要做官才能兼济天下,我们商人其实比他们更方便更直接呀。比如,我把关外稀缺的粮食、布匹运到关外,卖给需要的百姓,不就在兼济他们吗?兼济的人多了,不就是天下吗?”<br />
“……”<br />
虽然知道他是在胡扯,但听上去似乎好像有那么一丝丝道理?<br />
在场的商人们还没什么反应,李县令先朝卢栩拱手,夸赞起卢栩的大义。<br />
商人们面面相觑。<br />
他们敢冒险到关外,可没一个是冲动、单纯、理想主义的小鬼,他们平均年龄接近四十,多是家中历代从商,少数是靠自己拿命冒险才拼出一片天地,其中不乏打仗时就偷偷翻山到关外,和蛮人换东西谋暴利的人。<br />
和他们谈理想,谈兼济天下?<br />
他们听得那叫一个微妙。若喊一句黑商,在场的二十多,冤枉不了两个人。<br />
若喊一句奸商,那不用算了,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br />
他们平时所思所想所讨论,全是怎么利润最大化,全是怎么比别人更狠,忽听这么一番正义、理想甚至有些幼稚的话,莫名有些滑稽。<br />
若不是场合不对,他们简直要笑出来。<br />
可卢栩那一副认真模样,又让他们有些笑不出来。<br />
李县令夸完,房间内久久无语。<br />
卢栩见他们的反应,便将他们所想猜个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