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等车厢的装修堪比一间豪华卧房,地上铺着金红相间的地毯,家具均由桃花心木制成,壁毯、油画、屏风、瓷器都是精美的上等货。<br/> 薄莉点了一碗巧克力冰淇淋,又叫了一盘烤羊排,阴郁的心情总算晴朗了一些。<br/> 窗框里的景色一直在变,天色越来越暗,沿途的景色也从荒无人烟生出了几分人气。<br/> 奇怪的是,抵达巴黎时,居然没什么人下车,车站也显得过分冷清。<br/> 薄莉看向站台的时钟,才下午六点钟。<br/> 真奇怪,新奥尔良下午六点钟,正是热闹的时候,巴黎作为举世皆知的大城市,应该比新奥尔良更热闹才对。<br/> 她走出车站,站在马路上,试图拦下一辆出租马车。<br/> 谁知,车夫看也不看她一眼,径直驾车离开了。<br/> 薄莉一头雾水,试着去拦别的出租马车,但跟之前那辆马车一样,那些车夫直接从她面前驶了过去,其中一辆还溅了她一裤腿的泥点子。<br/> 薄莉一脸茫然。<br/> 眼看就要到晚上,她不想在车站附近过夜,瞥见不远处有一个咖啡摊,摊主正在用毛巾擦杯子,连忙走了过去。<br/> 摊主瞥她一眼:“咖啡卖完了。”<br/> “我知道,”薄莉说,“我只是想问问……这些出租马车为什么不接客?”<br/> 摊主舔了舔嘴唇,笑了一声:“刚来巴黎?”<br/> 薄莉知道下车后,不少游手好闲的混混见她是从头等车厢下来的乘客,一路都在尾随她,于是故作遗憾地说:<br/> “是啊,赌马输了太多钱,来巴黎投靠亲戚。”<br/> 话音落下,黑暗中不怀好意的视线明显减少了一大半。<br/> “那你算是来错地方了,”摊主说,“最近巴黎闹鬼,闹得人心惶惶,过阵子就会死个人……一到晚上,家家户户恨不得把门窗锁死,几乎没人在外面乱跑。你要是嫌命大,可以去那边租一辆马车,自己驾车去城里。”<br/> 薄莉听见这话,心脏剧烈跳动起来。<br/> 原以为舟车劳顿后,她会失去期待见面的力气,谁能想到光是听见“鬼”这个词,就感到血液上涌,呼吸急促。<br/> 她真的太想埃里克了。<br/> 两个多月没见,她想他想到恨不得咬他一口,在他的脖子上留下一个鲜明的牙印。<br/> 薄莉平复了一下呼吸,走到车站对面的租车行,花钱租了一辆敞篷双轮马车。<br/> 马车上有一份报纸,不知是上一位租客留下的,还是租车行老板放上去的。<br/> 薄莉拿起报纸,摊开一看,一行黑色大标题映入眼帘——“市政府严令:夜间市民务必减少外出!”<br/> 她眉头微蹙,正要继续看下去,忽然发现,报纸右上角的日期似乎不太对劲。<br/> 现在不是1890年吗?<br/> 报纸上的日期为什么会是1892年?<br/> 她不过是在现代待了一个多月,这边居然已经过去了三年?<br/> 第70章<br/> 薄莉定了定神, 继续阅读报纸。<br/> “……近日,市政府颁布一项严令,呼吁市民夜间尽量减少外出, 以应对近期频发的恶性事件……”<br/> 报纸上只有这么一句没头没尾的话,薄莉又问租车行老板要了近期别的报纸, 快速浏览了一遍,总算拼凑出事情的真相。<br/> 一切始于1890年,著名歌星卡洛塔收到一封匿名恐吓信。<br/> 对方在信纸上用红墨水写道,如果她坚持登台演出,将大难临头。<br/> 卡洛塔成名已久, 经常收到这样的恐吓信,完全没当回事,第二天照常演出。<br/> 谁知,这是整座城市噩梦的开端。<br/> 当天晚上, 卡洛塔演唱到一半,剧场灯光骤然暗了下来, 紧接着一束聚光灯打在舞台上。<br/> 起初,观众们以为这是表演的一部分,还在期待接下来的演出, 直到后台传来尖利的惨叫声, 鲜血喷溅在聚光灯的滤光片上,将灯光染成瘆人的血红色。<br/> 下一刻,一具血淋淋的尸体坠落下来, 在聚光灯下不停晃荡。<br/> 坐在第一排的女士们直接晕了过去——那具尸体的死状极为恐怖, 开膛破肚, 污血和肠子如瀑布般喷涌而出。<br/> 卡洛塔离尸体最近,两眼一翻, 也晕了过去。<br/> 据现场的观众描述,当时,他们正要手忙脚乱地爬出剧场,一个森冷至极的声音突然响起:<br/> “——别动。”<br/> 不知为什么,那个声音简直像在他们耳边响起。<br/> 所有人顿时僵坐在原地,不敢动弹。<br/> 黑暗中,一个高大得可怕的身影朝他们走来,毫不客气地攥住他们的下颌,一个一个仔细辨认他们的长相。<br/> 没人知道那个人在看什么。<br/> 所有人都吓得呆若木鸡。<br/> 直到一个小时过去,那个人才审视完所有人的长相,允许他们离开歌剧院。<br/> 事后,警察宣布,台上的“尸体”只是逼真的道具,灯光师也只是被敲晕在后台,并没有血溅当场。<br/> 但几乎所有观众都说自己闻到了浓烈的血腥味,还听到了尖利的惨叫声。<br/> 对此,警察局无法给出任何合理的解释。<br/> 巴黎歌剧院只能暂时歇业。<br/> 卡洛塔醒来后,马不停蹄地离开了巴黎,再也没有踏进这座城市一步。<br/> 巴黎歌剧院关门歇业那段时间,确实是这座城市最太平的日子。<br/> 但巴黎是安全了,剧院经理们可不好受——剧院一日歇业,就意味着一日无法赚钱。<br/> 于是,经理们想办法贿赂警察,让剧院重新开业。<br/> 两个月过去,人们早已忘记剧院的灵异风波,纷纷回到剧院,欣赏歌剧演出。<br/> 然而这时,新晋女高音也收到了一封恐吓信。<br/> 对方警告她,假如继续登台演出,下场会跟卡洛塔一模一样。<br/> 薄莉看清楚那位新晋女高音的名字时,差点喷出来。<br/> 居然是克里斯蒂娜·达埃,原著女主。<br/> 克里斯蒂娜·达埃的父亲曾是杰出的乡村小提琴手。很小的时候,她就接受了专业的音乐教育,也因此与夏尼子爵结识,成为情投意合的青梅竹马。<br/> 原作里,埃里克几次想要杀死夏尼子爵,都是因为克里斯蒂娜。<br/> 谁能想到,他会给克里斯蒂娜发恐吓信。<br/> 薄莉:“……”是因为卡洛塔跑路,你没地方发恐吓信了吗?<br/> 她有些无奈,继续看下去。<br/> 克里斯蒂娜尽管性格天真温柔,骨子里却极为倔强,绝不退出演出。<br/> 当天晚上,她照常演出。<br/> 出乎意料的是,没有任何意外发生,演出大获成功。<br/> 她满怀欣喜地回到休息室,跟自己的情人——夏尼子爵,紧紧拥抱在了一起。<br/> 就在这时,一只戴着黑手套的手毫无征兆地掐住夏尼子爵的喉骨。<br/> 夏尼子爵毕业于海员学校,又完成了环球旅行,身体还算结实。<br/> 那只手却牢牢扣在他的喉骨上,似乎可以直接拧下他的头颅。<br/> 后来,克里斯蒂娜在记者面前回忆起这一幕,仍然心有余悸,浑身发冷。<br/> 记者问:“您演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几乎整个巴黎都在议论您的歌喉……他突然出现在您的休息室,掐住您追求者的咽喉,是为了勒索您,还是因为嫉妒?”<br/> 克里斯蒂娜答:“……我不知道,他没有跟我们说话。我当时害怕极了,怕他真的杀人。”<br/> 记者问:“他真的一句话也没有对您说吗?”<br/> 克里斯蒂娜答:“有是有,但不像对我说的……更像是在自言自语。”<br/> 记者问:“他在自言自语什么呢?”<br/> 克里斯蒂娜答:“他说,‘如果杀死你,她能看到我吗’。”<br/> 记者问:“您觉得这个‘她’,指的是谁?”<br/> 克里斯蒂娜答:“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后来,剧院里别的女孩告诉我,他似乎在找什么人。不管他在找谁,都希望他别再杀人了!”<br/> 采访到此结束。<br/> 这一期报纸,整了一个颇具噱头的题目:“休息室惊魂——剧院幽灵因为嫉妒,再度现身!”<br/> 薄莉:“……”<br/> 剧情居然让他圆上了。<br/> 假如只是这样,“剧院幽灵”的事情还不至于闹得满城皆知。<br/> 没过几天,一位记者忽然曝光“克里斯蒂娜与夏尼子爵早已私定婚约”。<br/> 一位是乡村小提琴手的女儿,另一位则是出身名门的子爵,假如夏尼子爵的家人理智尚存,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他们结为夫妻。<br/> 有人说,这则消息是剧院幽灵泄露出去的,目的是为了抢走克里斯蒂娜,幽灵看上了她的歌喉。<br/> 也有人说,幽灵早就爱上了克里斯蒂娜,不然为什么唯独没有搅黄她的演出?<br/> 总而言之,因为克里斯蒂娜和夏尼子爵的恋情,巴黎几乎人人都知道,歌剧院有一位幽灵。<br/> 最后,夏尼子爵一气之下,带着克里斯蒂娜私奔了,剧院幽灵的传闻却始终没有停止。<br/> 尤其是最近两个月,几乎每过一个星期,就能在剧院门口看到一具血淋淋的尸体,肚破肠流,死状极为恐怖。<br/> 影响太过恶劣,市政府终于发话,呼吁市民尽量不要在晚上出门。<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