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汉朝的话,那自然就没有什么讨论的余地,毕竟汉朝有白马盟誓,非刘不王。<br />
但大唐是没有这条誓言的,理论上在大唐不要说异姓的郡王,就算是异姓的亲王也可以封,只不过因为就连凌烟阁第一的洛玄夜都只封了郡王,所以现在还没有人想过封异姓的亲王。<br />
但刚才太平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那就是天子的儿子哪里有不封王的。<br />
自古以来都没有这样的道理。<br />
邦周时期,天子的儿子,只要外封,都是侯爵,相当于现在的亲王。<br />
汉朝更不用说了,天子的儿子都是诸侯王。<br />
历朝历代,从来都没有过天子的儿子不封王的前例。<br />
从这一点上来看,洛圣夕的确是应该封王。<br />
“老祖宗当初是如何说的?”<br />
在这个时候,洛千秋开始回忆洛苏曾经说过的话,对于这件事,有没有过什么指示。<br />
然后就真的让他找到了。<br />
洛苏自然是没有直接说过这件事,但洛苏说过,太平这件事之后,洛氏会走上前所未有的巅峰,从爵位上,以及官职上,都到达一个新的巅峰。<br />
现在看来,老祖宗说的就是这件事了。<br />
思及至此,洛千秋问道:“如果要给圣夕封王的话,那我身上的爵位,以后该怎么办,这可是洛国公的爵位,就算是一个亲王也不换的。”<br />
太平当然知道“洛”这个封号对于洛氏的重要性,这是洛氏的姓氏来源,承载着千年的荣耀和历史,区区一个王位,自然不能和洛国公这个爵位相提并论。<br />
“身为天子的丈夫,一个国公,就算是大公,也显得有些低了。<br />
过些时日,将宰相们召进宫中,为夫君你先封王,封号不变,提为亲王。”<br />
洛王!<br />
即便是洛千秋也只觉一阵阵晕眩,洛这个封号,从侯,到公,即将到王,可谓是见证了洛氏的一步步变化。<br />
对于太平的提议,他没法拒绝。<br />
而且太平的说法很合理,这不是太平一个人的想法,在太平登上皇位后,就已经有大臣上书说过这件事,认为从一品的国公爵位太低,不能和天子相配,应当升爵为王。<br />
“等到夫君你封王之后,等到一周岁的时候,就给圣夕封王,以后他可以承袭你的王位。”<br />
太平已经将各方面都想的清清楚楚,洛千秋盘算了一下,认为太平说的没有什么问题。<br />
“就按照夫人你说的这样做吧,这大概是最好的办法了。”<br />
洛氏和李氏的关系再次进步了很大一步。<br />
等到洛圣夕真的封王之后,对于天下局势的改变,以及人心的风向改变,会有多大呢?<br />
洛千秋只要略微想想就能猜的出来。<br />
但这恰恰是洛氏想要达到的。<br />
洛氏要威震诸夏。<br />
而且再外后,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在每一个关键的节点抓住机会,所以洛千秋不会拒绝。这是智慧通天的老祖宗所指出来的路,作为后辈子孙,能做的只有一件事。<br />
那就是沿着这条路不断地向着尽头驱驰。<br />
在一切终结时,尽力而已。<br />
第970章 洛千慎<br />
有心人都能感觉到,如今天下有些不平静。<br />
洛国公洛千秋被封为超品洛王,天子的嫡次子洛圣夕被封为嗣洛王,正一品亲王,有一些传言在民间流传。<br />
这些流言是某些野心家流传开的。<br />
目标自然是诋毁洛氏。<br />
洛氏在百姓以及正义之士的心中声望很高,但有正就有反,那些心怀鬼胎之人,自然恨不得洛氏早日湮灭才好。<br />
毕竟洛氏太过高洁,从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也不曾欺压良善百姓。<br />
这样的洛氏,实在是让不少人坐立难安。<br />
李氏宗王也有一些拎不清的开始蠢蠢欲动。<br />
而且不仅仅是李氏宗王在蠢蠢欲动,这些宗王之下的臣子中,也有挑拨的。<br />
其中有些是脑子有问题,自古以来富贵子弟多废物,大唐也不例外。<br />
还有一些则心思深沉,目标是架空宗王夺权,尤其是六大王国这些远离朝廷的王国。<br />
在某种意义上,就像是独立王国,在独立王国中,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政治运行规则。<br />
朝廷本以为最先发难的会是燕国,但没想到最先出现变动的竟然是楚国。<br />
楚国遭受到了灭顶之灾。<br />
在六大王国中,楚国的实力最弱,毕竟楚国先天不足,既不像另外几个国家得到了大批来自中原的补助,又不像是宋国勾结了大批中原士族权贵。<br />
楚国是真的白手起家,啥都没有,背靠吐蕃这个大唐死敌,面对的则是完全不了解的天竺环境。<br />
吐蕃对绕到自己身后的楚国一直都心怀戒备,最终抓住机会,联合着一些小国,对楚国发动了战争。<br />
在这种情况下,楚国只能无奈的派出使者,请求大唐的帮助。<br />
太平召开了军事会议后,诸位宰相和将军,面对吐蕃的这种行为,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打。<br />
“太阳之下,没有任何人可以挑衅大唐的威严,触犯这一条的人,只有死路一条。”<br />
“没错,不给吐蕃一些教训,还真的以为它天下无敌了。”<br />
宰相和将军们在殿中七嘴八舌,但没有人退缩,强盛的大唐,充盈的府库,足以应对一切敌人。<br />
“是时候将素王的光辉,播撒到高原上了。”<br />
太平从小深受武曌和洛君薇的影响,同样是个狂信徒,此刻脸上满是肃穆,这种情绪影响到了殿中群臣。<br />
“恭请圣裁。”<br />
群臣皆垂首肃穆道。
但大唐是没有这条誓言的,理论上在大唐不要说异姓的郡王,就算是异姓的亲王也可以封,只不过因为就连凌烟阁第一的洛玄夜都只封了郡王,所以现在还没有人想过封异姓的亲王。<br />
但刚才太平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那就是天子的儿子哪里有不封王的。<br />
自古以来都没有这样的道理。<br />
邦周时期,天子的儿子,只要外封,都是侯爵,相当于现在的亲王。<br />
汉朝更不用说了,天子的儿子都是诸侯王。<br />
历朝历代,从来都没有过天子的儿子不封王的前例。<br />
从这一点上来看,洛圣夕的确是应该封王。<br />
“老祖宗当初是如何说的?”<br />
在这个时候,洛千秋开始回忆洛苏曾经说过的话,对于这件事,有没有过什么指示。<br />
然后就真的让他找到了。<br />
洛苏自然是没有直接说过这件事,但洛苏说过,太平这件事之后,洛氏会走上前所未有的巅峰,从爵位上,以及官职上,都到达一个新的巅峰。<br />
现在看来,老祖宗说的就是这件事了。<br />
思及至此,洛千秋问道:“如果要给圣夕封王的话,那我身上的爵位,以后该怎么办,这可是洛国公的爵位,就算是一个亲王也不换的。”<br />
太平当然知道“洛”这个封号对于洛氏的重要性,这是洛氏的姓氏来源,承载着千年的荣耀和历史,区区一个王位,自然不能和洛国公这个爵位相提并论。<br />
“身为天子的丈夫,一个国公,就算是大公,也显得有些低了。<br />
过些时日,将宰相们召进宫中,为夫君你先封王,封号不变,提为亲王。”<br />
洛王!<br />
即便是洛千秋也只觉一阵阵晕眩,洛这个封号,从侯,到公,即将到王,可谓是见证了洛氏的一步步变化。<br />
对于太平的提议,他没法拒绝。<br />
而且太平的说法很合理,这不是太平一个人的想法,在太平登上皇位后,就已经有大臣上书说过这件事,认为从一品的国公爵位太低,不能和天子相配,应当升爵为王。<br />
“等到夫君你封王之后,等到一周岁的时候,就给圣夕封王,以后他可以承袭你的王位。”<br />
太平已经将各方面都想的清清楚楚,洛千秋盘算了一下,认为太平说的没有什么问题。<br />
“就按照夫人你说的这样做吧,这大概是最好的办法了。”<br />
洛氏和李氏的关系再次进步了很大一步。<br />
等到洛圣夕真的封王之后,对于天下局势的改变,以及人心的风向改变,会有多大呢?<br />
洛千秋只要略微想想就能猜的出来。<br />
但这恰恰是洛氏想要达到的。<br />
洛氏要威震诸夏。<br />
而且再外后,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在每一个关键的节点抓住机会,所以洛千秋不会拒绝。这是智慧通天的老祖宗所指出来的路,作为后辈子孙,能做的只有一件事。<br />
那就是沿着这条路不断地向着尽头驱驰。<br />
在一切终结时,尽力而已。<br />
第970章 洛千慎<br />
有心人都能感觉到,如今天下有些不平静。<br />
洛国公洛千秋被封为超品洛王,天子的嫡次子洛圣夕被封为嗣洛王,正一品亲王,有一些传言在民间流传。<br />
这些流言是某些野心家流传开的。<br />
目标自然是诋毁洛氏。<br />
洛氏在百姓以及正义之士的心中声望很高,但有正就有反,那些心怀鬼胎之人,自然恨不得洛氏早日湮灭才好。<br />
毕竟洛氏太过高洁,从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也不曾欺压良善百姓。<br />
这样的洛氏,实在是让不少人坐立难安。<br />
李氏宗王也有一些拎不清的开始蠢蠢欲动。<br />
而且不仅仅是李氏宗王在蠢蠢欲动,这些宗王之下的臣子中,也有挑拨的。<br />
其中有些是脑子有问题,自古以来富贵子弟多废物,大唐也不例外。<br />
还有一些则心思深沉,目标是架空宗王夺权,尤其是六大王国这些远离朝廷的王国。<br />
在某种意义上,就像是独立王国,在独立王国中,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政治运行规则。<br />
朝廷本以为最先发难的会是燕国,但没想到最先出现变动的竟然是楚国。<br />
楚国遭受到了灭顶之灾。<br />
在六大王国中,楚国的实力最弱,毕竟楚国先天不足,既不像另外几个国家得到了大批来自中原的补助,又不像是宋国勾结了大批中原士族权贵。<br />
楚国是真的白手起家,啥都没有,背靠吐蕃这个大唐死敌,面对的则是完全不了解的天竺环境。<br />
吐蕃对绕到自己身后的楚国一直都心怀戒备,最终抓住机会,联合着一些小国,对楚国发动了战争。<br />
在这种情况下,楚国只能无奈的派出使者,请求大唐的帮助。<br />
太平召开了军事会议后,诸位宰相和将军,面对吐蕃的这种行为,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打。<br />
“太阳之下,没有任何人可以挑衅大唐的威严,触犯这一条的人,只有死路一条。”<br />
“没错,不给吐蕃一些教训,还真的以为它天下无敌了。”<br />
宰相和将军们在殿中七嘴八舌,但没有人退缩,强盛的大唐,充盈的府库,足以应对一切敌人。<br />
“是时候将素王的光辉,播撒到高原上了。”<br />
太平从小深受武曌和洛君薇的影响,同样是个狂信徒,此刻脸上满是肃穆,这种情绪影响到了殿中群臣。<br />
“恭请圣裁。”<br />
群臣皆垂首肃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