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如何封赏?
李彻自然不可能当着一众使臣的面,和庆帝大谈如何殖民剥削这些小国的经验。<br /><br />使臣们已经被李彻吓得不轻,是时候让庆帝出来扮个白脸安抚一下,免得把他们真的逼反了。<br /><br />庆帝也只能先按捺下好奇心,当众驳回了李彻改封领地的请求,安抚住惊慌失措的使臣们。<br /><br />随后又当众扶起高丽王李洧佑,赦免了他的罪行,并封为归义侯。<br /><br />赏了他一套京中的宅院,又送了些仆从、侍女和金银之物。<br /><br />对李洧佑来说,赏赐再丰厚也没有,他丢掉可是一整个国家。<br /><br />但好在小命保住了,比什么都强。<br /><br />代价是下半辈子囚禁帝都,只能做个提线木偶,偶尔可能还要当众献个舞。<br /><br />李彻送出的这份礼物,让庆帝龙颜大悦,百官更是赞不绝口。<br /><br />趁此机会,庆帝当即下令礼部讨论出一个新的年号,改元以彰显武功。<br /><br />庆帝并非是好大喜功的皇帝,‘泰始’这个年号用了十年都未曾提过改元。<br /><br />如今竟因为李彻拿下了高丽,主动提出改元,可见他是真的高兴。<br /><br />同时,庆帝又封赏群臣,在座的和地方上的官员皆有赏赐。<br /><br />大庆官员的俸禄极低,连应酬都困难的穷官比比皆是,这些人也算是接了李彻的光,能过一个好年了。<br /><br />庆帝又下令大赦天下,除了被判死刑的囚犯外,其余囚犯全部释放或减刑。<br /><br />听到庆帝要大赦天下,李彻的表情微微变了一下,但很快就被他遮掩过去。<br /><br />接下来的事情就和李彻无关了,其他藩王轮番送上礼物,但无论他们的贺礼如何别出心裁,都比不过李彻送上的大礼。<br /><br />献礼过后,大典顺利结束。<br /><br />除了中间些许小插曲外,大典整体还算是成功的,既震慑了诸国,又表现了大庆皇帝的仁德。<br /><br />同时,也让诸国都知道了,大庆出了一个武德充沛,却又经常发癫的奉王。<br /><br />一个一言不合就要灭人家国的存在,以一己之力吓得一众使臣胆寒,不敢再肆无忌惮地从大庆那里薅羊毛。<br /><br />大庆奉王......你怎么不叫疯王呢?<br /><br />大典过后,李彻毫无意外地被庆帝单独召见。<br /><br />私下里的庆帝更显兴奋,原本略显枯槁的脸,此刻满是红润。<br /><br />庆帝怎能不兴奋,原本他对李彻最大的期望,也不过是三年时间内,创造一个能支持征高丽大军后勤的奉国。<br /><br />结果呢?短短一年的时间,高丽亡了<br /><br />这就好比父亲让儿子假期去考个驾照,结果儿子刚练了三天,父亲就在电视上看到儿子夺得了F1锦标赛的冠军。<br /><br />有点惊吓大于惊喜了。<br /><br />“之前在殿上不便细问,现在你好好给朕讲讲,你是如何拿下高丽的?”<br /><br />李彻拱手欲答,庆帝却摆了摆手,指向一旁的座位:“莫要站着,坐着说。”<br /><br />李彻来了这养心殿这么多次,除了吃面那次坐着外,其他都是站着答话的。<br /><br />手里有了功劳,地位也高了,倒是能混上一个座位了。<br /><br />“谢父皇。”李彻也不推辞,在座位上坐下后,开口道,“其实儿臣也是凑巧,那高丽生了内乱,李洧佑能掌握的只有半数城市,还要分兵去防守叛军。”<br /><br />“之前儿臣说的并不完整,其实李洧佑并没胆子大到敢杀儿臣的使节,那使节是自愿去死的。”<br /><br />李彻将秦旌的事情和庆帝说了一遍。<br /><br />饶是掌握天下权势的皇帝,听闻秦旌的事迹后也有些唏嘘。<br /><br />“倒是一个忠臣,虽然之前犯了错,但能做出此等忠烈之事,功过两消了。”<br /><br />庆帝想了想,开口道:“你说秦旌有个幼子在京中?”<br /><br />李彻点了点头:“是。”<br /><br />“朕封他个忠义子,荫庇子孙,你觉得如何?”<br /><br />李彻微微一怔,连忙道:“儿臣替秦旌,谢父皇隆恩。”<br /><br />子爵虽然是倒数第二等的勋爵,但也是个正儿八经的爵位。<br /><br />自古非军功不得封侯,除了那批陪庆帝打天下的将军外,庆帝很少会给其他大臣封爵。<br /><br />能给秦旌的幼子封个子爵,估计也是因为庆帝此刻心情大好,有点冲动了。<br /><br />“行了,你继续说。”庆帝摆了摆手。<br /><br />“出兵之后,儿臣兵分三路,先取高丽外围的三座重镇。”<br /><br />庆帝也是玩战术的好手,带兵打仗的能力至少能排进天下前三之列。<br /><br />听到李彻的复述后,他微微皱眉:“你手中兵力本就不多,又分了三路,孤军深入怕是有些用险吧?”<br /><br />李彻笑道:“父皇有所不知,这三路兵不是去攻城拔寨的。”<br /><br />“哦?”庆帝来了兴趣,“细说来。”<br /><br />“父皇可知,高丽多山,他们又在山上广筑碉堡,凭借天然之险据守,导致大军难以展开,这才是奉军面临的最大困难。”<br /><br />庆帝微微颔首:“没错,前朝炀帝也是如此,至死都没能攻破高丽的防线,反倒压垮了桓军的后勤。”<br /><br />庆帝早有攻打高丽的想法,前朝炀帝的行军记录,看了一遍又一遍,还经常亲自问询参与过那场战争的老将。<br /><br />研究这么多年,只得出一个结论。<br /><br />若是高丽死守山川上的堡垒,那便是无解之局,派多少兵去都不可能赢。<br /><br />唯一的胜点便是拼国力,用后勤消耗活活耗死高丽军。<br /><br />这也是他让李彻去关外的原因,他本就没指望李彻能打进高丽,只是想让他站稳脚跟,给大庆的军队提供后援而已。<br /><br />所以,他很好奇李彻究竟是怎么做到的。<br /><br />李彻微微一笑:“儿臣这三路皆是只围不攻,但却要搞出声势来,震慑城内守军,放他们去寻求援兵。”<br /><br />“实际上,儿臣早将所有骑兵都散了出去,埋伏在高丽军队的必经之路上,此乃围点打援之策!”<br /><br />“围点打援?”庆帝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好办法,高丽军上当了?”<br /><br />李彻点头:“那李洧佑是个昏头的,得知奉军来袭,竟几次下令催促守军前去援救。”<br /><br />“最终那些守军迫不得已从碉堡中走出,急匆匆赶赴前线,被奉军骑兵一网打尽,高丽防线摇摇欲坠。”<br /><br />“后儿臣集中兵力,一口气突破了防线,杀到柳京城下,拿下了城池!”<br /><br />庆帝轻舒一口气,随后苦笑着摇了摇头。<br /><br />让自己夜不能寐、深深忌惮的高丽,竟以此等荒谬的方式落幕了。<br /><br />高丽之覆灭怪不得别人,实在是那李洧佑太蠢了,好好的天险不利用,和奉军正面作战。<br /><br />当然,李彻的功劳也不可磨灭。<br /><br />虽然李彻说的很轻松,但庆帝心里明白,他必然承担着极大的压力和风险。<br /><br />想到这里,庆帝眼中闪过一丝愧疚,轻声道:“彻儿,辛苦你了。”<br /><br />“为国征战,何谈辛苦?”李彻笑着回答。<br /><br />他真没觉得辛苦,那李洧佑的王宫中可有不少珍宝,自己这一仗打得不亏,甚至还有的赚。<br /><br />李彻突然想到了什么,开口问道:<br /><br />“不过,父皇,如今奉军只占了高丽半数城池,仍有一半国土掌握在朴家手里。”<br /><br />“儿臣派使者与其商谈,他们愿意在名义上归附大庆,但仍要保留手中兵权,您看......”<br /><br />庆帝皱了皱眉,沉声道:“此事,你觉得该如何处理?”<br /><br />李彻认真道:“儿臣觉得,高丽虽灭,但新罗、百济犹在,与其将朴家赶尽杀绝,不如留他们和新罗、百济周旋。”<br /><br />“而且奉军兵力已是捉襟见肘,即便拿下高丽全境,也难以完全掌控。”<br /><br />“不如先封给他们爵位和虚职,我们作壁上观,静待其变。”<br /><br />庆帝沉思片刻,点了点头:“此事不急,待朕和朝中文武商议过后再定。”<br /><br />“反倒是......”庆帝目光柔和,“彻儿你立下如此大功,朕该如何封赏?”<br /><br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 <br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