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qingshuge.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万历皇帝将接见水墨恒的地点,隆重地选择在皇极殿,并下旨四品以上的文武百官都得参加。<br/>    像朝会一般。<br/>    其时,准备工作都已做好,文武百官也已到齐。<br/>    首辅张居正,次辅张四维,阁臣申时行,列班出席。<br/>    原来内阁还有两位成员,一个是吕调阳,已经致仕回家了;一个是马自强,也刚刚因病去世。<br/>    如今,内阁又只剩下三个人了。<br/>    吕调阳一走,张四维顺理成章地成为内阁次辅。<br/>    六部,吏部尚书王国光,兵部尚书方逢时,户部尚书殷正茂,工部尚书李幼滋,刑部尚书严清,礼部尚书潘晟,也无一缺席。还有都察院最高长官,即左都御史陈炌。<br/>    朱翊钧坐在龙椅上,纹丝不动,目眺御下,这时的他,帝王风范彰显无遗,旁边站着司礼监掌印冯保和秉笔太监张鲸。<br/>    李太后当然也来了。<br/>    不过,像往常一样,她没有坐在正殿里。<br/>    而是选择帷幔后的偏殿,隐隐可见。<br/>    尽管万历皇帝已经大婚,但还没有亲政,所以大明的实际掌舵人依然是李太后。<br/>    而实际决策人是张居正。<br/>    ……<br/>    随着一名宦官大声吆喝:“水少保到——”<br/>    文武百官纷纷抬头张望。<br/>    包括帷幕后的李太后,明显也动了一动。<br/>    水墨恒和莫颜并肩而进。<br/>    因为今天是庆祝凯旋而归,所以他俩都穿着戎装而来,给人一种英姿飒爽、眼前一亮的感觉。<br/>    这种大场面,莫颜还是第一次经历。<br/>    曾经也有过凯旋而归,但那还是在若干年前,征剿广西僮族贼寇凯旋回京时。<br/>    那时,接待的规格虽然一样,也是由皇帝和首辅、次辅,同时下旨让文武百官出迎。<br/>    只是,当时的皇帝还是隆庆帝朱载垕,而首辅是高拱。<br/>    接待的地点也不是在这皇极殿。<br/>    再加上,那时水墨恒与莫颜的身份、地位、影响力,也不可与今日同日而语。<br/>    那时的水墨恒,实际上只是得到隆庆皇帝和张居正两人青睐,更多的官员甚至都不认识他这一号人。<br/>    更别说是莫颜了。<br/>    所以,当初莫颜都没有面圣的机会,而只能与莫白待在旁边,远远地望着隆庆皇帝牵着水墨恒的手离去。<br/>    可如今,她也有机会走上朝堂,与皇帝与文武百官面对面地接触。若不是因为水墨恒在旁边,她还真紧张。<br/>    行过礼,朱翊钧赐了座。<br/>    然后,他直接吩咐张鲸先念圣旨,也就是辽东大捷的各路封赏。<br/>    这次大捷,需要封赏的人很多。<br/>    首先是水墨恒。<br/>    擢升为“太保”,封“镇远侯”,赏金万两,赐良田千顷,赐金腰带一条,还有什么玉器啊、瓷器啊、绸缎啊……<br/>    后头的封赏,水墨恒不关心,他一听到“镇远侯”三个字,顿时心花怒放起来。<br/>    要知道,封侯可不简单。<br/>    那几乎都是洪武和永乐两朝的事。<br/>    自土木堡之变后,朝廷对封侯慎之又慎。<br/>    武清伯李伟还只是个“伯”咧,他想封侯想了好多年,万历皇帝的亲外公啊,可至今这个愿望都没实现。<br/>    水墨恒被封为“镇远侯”,他能不高兴吗?<br/>    大明的爵位,很有含金量,只要不糊涂不搞事不造反,不仅自己这辈子,子孙后辈,代代都可坐享其成。<br/>    大明的侯爵终其一朝。<br/>    那才是真正的铁饭碗。<br/>    再然后是李成梁,封为“宁远侯”。<br/>    辽东巡抚张学颜,调入京师待诏,以备后用。<br/>    李成梁两个儿子,李如松和李如柏,也都封“伯”了。<br/>    莫颜,封为二品诰命夫人。<br/>    陈冰如,追封为二品英烈夫人,并赐予她爹陈中为教谕,督责县学教育事,并掌文庙祭祀。<br/>    水蛋,追封为“永昌伯”,爵位世袭。这也就意味着,几岁大的水天勤现在就是永昌伯了。<br/>    张简修,擢升为锦衣卫佥事。这是一个正四品的官儿,一不小心比殳芃的职位还高。<br/>    但其他人,圣旨上就没说了。<br/>    圣旨宣读完毕。<br/>    水墨恒一方面感到高兴,几个显著的人物几乎都得到了相应的封赏;可另一方面他总感觉漏了点儿什么,似乎还有很关键的啊!<br/>    比如:杨燮副将。<br/>    为何圣旨上没提?<br/>    他的功劳,可不比张学颜、李如松、李如柏低啊!<br/>    水墨恒都可以想象,若非杨燮偷偷调兵遣将前来援助,对鞑子进行两面夹击,这一仗不会呈现出碾压的局势。甚至还可以想象,若杨燮不来,李成梁后来会不会调兵跟来,都是未知之数。<br/>    再比如:轻骑兵。<br/>    为何也没提?<br/>    由于当初不知道被李成梁带回来多少,所以具体战死多少也就不得而知。但水墨恒可以断定,至少战死了两千,因为突袭战后,最后只剩下三百多轻骑兵回来。<br/>    难道这件事可以忽略掉?<br/>    难道只追求胜利的结果,而不必在乎死了多少轻骑兵?<br/>    水墨恒心下在考量。<br/>    但,因为之前对这次战役的定位,所以没有立即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提出来。他想着,只能私下再与张居正沟通了。<br/>    朱翊钧问:“对于封赏,先生可否满意?”<br/>    水墨恒连忙拉着莫颜一同跪下,朗声说道:“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臣诚惶诚恐,当然满意。日后,臣必为朝廷赴汤蹈火、肝脑涂地,以敬吾主之隆恩浩荡。”<br/>    “先生,平身。”朱翊钧微微抬手。<br/>    他已经叫习惯了,好像改不过来,也许他认为不用改。<br/>    所以,哪怕是在朝堂之上,有两个人,他也不喊“卿家”,而总以“先生”代之。<br/>    一个是水墨恒,一个是张居正。<br/>    就像他习惯称冯保为“大伴”,而不是“冯公公”一样。但差别在于:在朝堂上,他有时候也称冯保为“冯公公”,却对水墨恒和张居正总称“先生”,不存在有时候。<br/>    “既无异议,便赐宴吧。先生,酒宴后,记得去慈宁宫。”<br/>    朱翊钧终究只是安排了酒宴,并未安排歌舞,倒是遂了水墨恒和张居正的心意。<br/>    酒宴的热闹恢弘自不必说。<br/>    为了照顾莫颜,还特意请来朝廷大臣的多位夫人作陪!<br/>    也算是很用心,很给面子了。<br/>    当然,酒宴这种场合,万历皇帝和李太后不能参加。这是朝廷历来的规矩。<br/>    所以,吃过酒宴后,水墨恒与莫颜去慈宁宫拜见李彩凤。<br/>
灵异鬼怪相关阅读More+

1979黄金时代

睡觉会变白

仙人消失之后

九方烨

神话之后

鹅是老五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皮皮树

大道之上

宅猪

青山

会说话的肘子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