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十分里得有十二分的不对劲
('\n\t如果单纯的以带货能力而言,朱皇帝顶多能排到第二名的位置。<br /><br />马皇后才是当之无愧的带货顶流,随手买一样东西都能打造出一个爆款产品。<br /><br />可惜,马皇后在登州榷场丝毫没有买买买的意思,只是让锦儿、玉儿陪着她来回闲逛。<br /><br />转悠了好大一会儿,杨少峰终于忍不住了。<br /><br />“得让岳母大人买点儿啥东西。”<br /><br />“别管是胭脂水粉还是其他什么珍珠宝石,又或者随便什么东西。”<br /><br />“让岳母大人留着自己用也好,拿回去赏赐给宫里人也罢。”<br /><br />“总之得让岳母大人出面购买。”<br /><br />杨少峰拉着玉儿小声㖆㖆:“只要岳母大人买了什么东西,咱们就能打出皇后娘娘都喜欢的招牌,懂?”<br /><br />玉儿噗嗤笑了一声道:“相公终于忍不住了?”<br /><br />“其实呀,义母刚刚就已经交待过了,说是等回去的时候随便买些东西。”<br /><br />“眼下要先逛一逛,看一看,起码也得知道榷场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值得买。”<br /><br />“而且义母还说了,相公弄的榷场确实很不错,既能方便了百姓,也能充盈国库,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br /><br />听到玉儿这么一说,杨少峰顿时就明白怎么回事了。<br /><br />瞧瞧,瞧瞧人家马皇后的见识和觉悟。<br /><br />再瞧瞧那个跟呆头鹅一样只知道疯狂买买买的马家赘婿。<br /><br />呵<br /><br />……<br /><br />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到了洪武四年十月。<br /><br />杨少峰先是端起小龙团抿了一口,接着又瘫回了躺椅上。<br /><br />秋老虎终于过去,天气将冷未冷,正是适合当咸鱼的好时节。<br /><br />可惜啊,朱重八这个老登还是一门心思的赖在登州府不走,好像完全忘记了北巡和回京。<br /><br />这踏马哪儿行啊。<br /><br />忘记了北巡没什么,不愿意回京城也没什么,可是你丫能不能挪一挪您那高贵的龙屁股,去济南府那里住一段时间?<br /><br />你丫赖在登州府不走,本官这个登州知府还怎么好意思当个咸鱼?<br /><br />尤其是朱重八这个老登本身就是卷王当中的卷王。<br /><br />晚上处理京城快马送来的奏本,白天在登州城内外到处乱转,时不时的还要让杨少峰陪着他去一趟登州下辖的县。<br /><br />更气人的是,这老登不光四处乱转,他还四处乱攀交情,逮着一个田间地头忙活的老农就过去叫声老哥哥,然后拉着人家问东问西。<br /><br />“家里几口人啊?”<br /><br />“家里几亩地啊?”<br /><br />“家里有没有牛啊?”<br /><br />“粮食够不够吃啊?”<br /><br />“孩子有没有娶妻生子啊?”<br /><br />“听说过工坊没有啊?家里有没有人去工坊做工啊?工钱发放的可及时?一个人赚到的工钱,可够一家人的花销?”<br /><br />一不问官老爷怎么执政,二不问官老爷是否清廉,问的全是这些家长里短。<br /><br />聪明倒是聪明。<br /><br />简简单单的几个问题,里面既问到了土地分配情况,也问到了工坊带来的变化。<br /><br />问题 <br /><br />请收藏:https://m.moxiangge.cc \n', '\n')('\n\t的关键是老登对这种跑到民间地头上乱攀交情瞎打听的事情乐此不疲,几乎每天都要来上这么一出。<br /><br />气得杨少峰很想抓着老登开喷:“你丫知不知道要入冬了?冬季要养生的啊混蛋!”<br /><br />“你丫拉着本官到处跑,本官还怎么养生?”<br /><br />“你个老登是铁打的牛马,本官可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读书人,你扛的住,本官可扛不住!”<br /><br />但是一想到朱皇帝那张臭脸,杨少峰又不得不把这个诱人的想法抛之脑后。<br /><br />当然,不敢抓着朱皇帝开喷是一回事儿,是否给朱皇帝添堵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br /><br />“小婿总觉得差了点儿什么。”<br /><br />忍无可忍之下,杨少峰干脆带着朱皇帝跑到了距离登州府城最远的一个村子。<br /><br />“像这种离着其他县更近的村子,县里管起来很是麻烦,如果县里有什么事情要交待给各社社长又或者是各个村子的村长,也同样要折腾那些社长、村长们来回跑。”<br /><br />“里外里耽误时间不说,县里的官老爷们也未必有那么多的精力来管理这些村子。”<br /><br />“而官老爷们对这些村子不上心,就会导致这些村子游离于县衙的管理之外。”<br /><br />朱皇帝瞥了杨少峰一眼,说道:“还有可能会滋生宗族势力,出现宗法大于国法的事情,是不是?”<br /><br />没等杨少峰回答,朱皇帝就呵的冷笑一声道:“咱猜,你想说的是在县和社之间再增加一个官府衙门,通过这些官府衙门来加强对于村社的控制,对不对?”<br /><br />“咱有时候就想不明白了,你个混账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儿?”<br /><br />“为了给咱添堵添麻烦,你是真不把户部和吏部当人啊?”<br /><br />杨少峰微微一怔,问道:“小婿怎么就不把户部和吏部当人了?”<br /><br />朱皇帝反问道:“那咱再问你,在县和社之间再增加一个衙门,需要增加多少底层的官吏?”<br /><br />“这些官吏的官身还说好,可是他们的俸禄由谁来出?”<br /><br />“是,多增加出来的官吏们品阶低,薪俸也低。”<br /><br />“可是聚沙成塔,大明一千多个州县,哪怕一个州县只增加五个衙门,每个衙门只增加三个官吏,这就得多出来一万五千多个官吏。”<br /><br />“每人每月薪俸假设为两贯钱,一个月就得多支出三万贯,一年就得三十万……”<br /><br />说到三十万这个数字的时候,朱皇帝忽然顿住了。<br /><br />“三十万贯?”<br /><br />一年多出来三十万贯的支出,就能在县和社之间再增加一个小衙门?<br /><br />跟这个小衙门所能带来的控制力相比,一年三十万贯的支出算个球?<br /><br />别说登州府榷场每个月都能给国库上缴大量的课税,就算是国库本身也完全能支撑起这笔花销!<br /><br />只是转念一想,朱皇帝又感觉有些不对劲。<br /><br />这他娘的十分里得有十二分的不对劲。<br /><br />数是这么算的没错,可是朱皇帝的心里就是莫名其妙的感觉有些别扭。<br /><br />然而就在朱皇帝暗自琢磨着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时,杨少峰却笑着说道:“岳父大人,衙门里的官老爷其实没几个,真正的大头还是出在吏上面。”<br /><br />“最关键的是,多出来五千多个小衙门,就相当于多出来一万多千多的官职空缺。”<br /><br />“大明现在应该没有这么多的读书人才对。”<br /><br />朱皇帝顿时想明白是哪里不对劲了。<br /><br />因为这个狗东西画的饼再香,咱手底下也没有那么多的读书人可以用!<br /><br />想到这里,朱皇帝的心里顿时大为不爽,望向杨少峰的目光中也带着一丝不善:“那你说该咋办?” <br /><br />请收藏:https://m.moxiangge.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