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真是父慈子孝的典范!
('\n\t忠敬且为百姓考虑?<br /><br />小惩大戒?<br /><br />朱标很想问问刘伯温,这几个词到底是怎么连在一起的。<br /><br />尤其是忠敬这两个字,你诚意伯到底是从哪儿看出来的?<br /><br />哪个好人家的知县会跟个土匪一样带着衙役去府城抢人?<br /><br />哪个好人家的知县会在奏本里阴阳怪气?<br /><br />还有,刚刚看你诚意伯的脸色,只怕恨不得把那几个知县生吃活剥的心思都有了,结果孤等了半天就等来一个小惩大戒?<br /><br />这可真是小刀拉屁股,开了眼了!<br /><br />正当朱标暗自吐槽时,李善长却皱眉说道:“殿下,这几个知县不对劲啊。”<br /><br />朱标微微一怔,李善长又继续说道:“按照常理来说,他们几个是同乡,又师出同门,还是同年进士,有这些情谊在,他们几个怎么会因为抢人而互相弹劾?”<br /><br />“虽说有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说法,可是这歪的也太多了些。”<br /><br />“总不能真是因为要抢人吧?”<br /><br />略微顿了顿,李善长又补充道:“还有这四个知县,终究还是年轻了些,行事难免有所冲动,臣也以为,小惩大戒即可。”<br /><br />朱标没有理会小征大戒的说法。<br /><br />毕竟李善长刚刚也说了,上梁不正下梁歪。<br /><br />自家姐夫就不是什么好东西,难道还能指望他教出来的学生有多乖巧懂事?<br /><br />朱标比较好奇的是,这四个货为什么会直接带着衙役抢人。<br /><br />难道北平和永平很缺人?<br /><br />李善长捋着胡须说道:“臣以为,应该不止是工坊那么简单。”<br /><br />“如果真是因为工坊缺少人手,恐怕他们四个要兴办的工坊也绝不是什么小工坊。”<br /><br />工坊当中既然有个坊字,就足以说明规模不会很大。<br /><br />而且知县带着衙役去抢人,这种事情究竟是好说不好听,轻易也没人会拉下脸皮去干这种事情。<br /><br />既然能让四个县的知县都扔掉脸皮不要,说明这背后的利益已经不止是丢不丢脸那么简单。<br /><br />朱标嗯了一声,仔细琢磨一番后却对身边的随侍太监吩咐道:“去一趟通政司,让人把静海县、滦县、乐亭和遵化四个县的奏本都拿过来。”<br /><br />等随侍太监领命而去后,朱标又继续着说道:“不管怎么样,他们四个这次抢人的事情都有失体统,该罚的还是得罚。”<br /><br />“这样儿吧,他们四个罚俸三月,回头等弄清楚抢人的原因,再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br /><br />随着朱标的话音落下,李善长不禁和刘伯温互相对视一眼。<br /><br />如果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罚俸三个月肯定是要罚的,但是东宫也可以随便找个理由再给他们一些赏赐。<br /><br />如果这四个混球单纯的就是为了让自己治下的百姓多一些,那这三个月的俸禄也算是给他们长长教训。<br /><br />见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人都点头同意,朱标忽然话锋一转,“对了,我爹和我娘派人传信说已经动身回京,估计小年之前 <br /><br />请收藏:https://m.moxiangge.cc \n', '\n')('\n\t就能赶回京城。”<br /><br />“韩国公和诚意伯不妨整理整理最近的公务,到时候让我爹处理。”<br /><br />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人顿时就愣住了。<br /><br />这天家……<br /><br />当爹的把朝政扔给儿子,自己带着老婆跑去登州找女婿。<br /><br />当儿子的给他爹留下一堆的公务等着处理,还暗示臣子们要多给他爹准备些公务。<br /><br />还真是父慈子孝的典范!<br /><br />想到这儿,李善长又眯起眼睛,不自觉的捋了捋胡须。<br /><br />这跟老夫有什么关系?<br /><br />他朱重八不当人,拿着老夫当驴使唤,现在他儿子有样学样的使唤他,岂不是报应不爽?<br /><br />刘伯温更是翘起嘴角。<br /><br />话说,你朱重八有没有想过赶让位给太子殿下,然后再返聘回来?<br /><br />可惜那个杨癫疯实在太年轻了些,离着告老还乡再返聘的时间还太早。<br /><br />要不然老夫非得想办法劝他先告老还乡,然后再把他给返聘回来。<br /><br />可惜啊可惜,老夫多半是看不到他杨癫疯被返聘的那天了。<br /><br />……<br /><br />就在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个人或是心中暗笑,或是暗自神伤的时候,朱标的随侍太监已经带着通政司的人,把漷县、滦县、乐亭和遵化四个县的奏本都拿了过来。<br /><br />而朱标只是随意翻看了几页,眼睛就瞪得像牛蛋一般。<br /><br />“这四个家伙不能罚了。”<br /><br />朱标先让人把奏本递给李善长,随后便沉声说道:“不仅不能罚,这次还得好好的赏赐一番才行。”<br /><br />李善长满脸懵逼的接过奏本,翻看一遍后又递给了刘伯温,附和道:“而且不光要赏,还得继续想办法从江南迁移百姓过去才行。”<br /><br />随着李善长的话音落下,旁边刚刚接过奏本的刘伯温当即就懵了。<br /><br />太子殿下护着那四个知县可以理解,毕竟那四个混球是某个大号混球带出来的学生,严格说起来,这四个混球甚至可以说是太子嫡系当中的嫡系。<br /><br />这么说吧,这四个混账的江湖地位也就比常升常茂和徐辉祖、汤鼎他们这样儿的核心勋贵二代们差一些。<br /><br />而且这四个混球是同乡,又是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还是同一年的进士,这种条件可太他娘的难得了,一般的勋贵二代们还真比不上他们四个。<br /><br />但是李善长这个老匹夫也护着他们四个,就多少有点儿说不过去了。<br /><br />想到这儿,刘伯温干脆打开奏本看了起来。<br /><br />“臣滦县知县周良玉,谨奏为兴建煤矿与大型冶铁工坊事……伏惟谨奏。”<br /><br />“臣遵化知县耿兴明,谨奏为请修马兰峪长城事……伏惟谨奏。”<br /><br />“臣静海知县周成仁,谨奏为修整运河事……伏惟谨奏。”<br /><br />“臣乐亭知县王兆虎,谨奏为修建大型冶铁工坊事……伏惟谨奏。”<br /><br />等把这四份奏本看完,刘伯温也只能无奈的叹息一息。<br /><br />罚?<br /><br />这他娘的怎么罚。<br /><br />前脚刚罚完这四个知县,后脚就会有人替他们出头。<br /><br />而且都不用等到某个经常发癫的杨癫疯出面,徐达和常遇春他们那些军头就能先站出来骂街。<br /><br />开采煤矿、兴办大型冶铁工坊、修建长城、修整运河,这些事情不仅仅只是利国利民,更重要的对北伐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br /><br />谁敢耽误徐达他们北伐,大都督府的那些兵痞们不得闹翻天? <br /><br />请收藏:https://m.moxiangge.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