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朱由检的拉拢和手段
('\n\t现代。<br /><br />西安历史研究所。<br /><br />大会议室内,有数十名网络技术员正在分别构建模组,调试算法。<br /><br />赫然是穿越者后盾组织资料小组,正在搭建穿越者资料数据库。<br /><br />其中包含明末军事,政治,经济,人口,规划建设等各方面历史资料,为支撑此数据库构建,大国各地至少有数十家历史研究所开始完成档案数据化加工。<br /><br />但现在,所有人都在看着最新出土{国榷}《崇祯实录》《明季北略》《明史纪事本末》等各类书籍。<br /><br />“癸酉年,流贼入河间府诸地,三边总督围剿败......是日山东三府总督魏氏至,京畿官吏争相迎之,席间魏氏斥曰,下安黎民,上体朝堂,大明所以得长盛不衰,朝堂诸官耽于享乐,大明所以得此败象。<br /><br />诸官掩面羞惭,其人刚正,未可及也。”<br /><br />“崇祯六年,三府总督魏氏见河间府骸骨于野,饿殍遍地,多有哀叹......”<br /><br />“余闻三府总督魏氏平山东鞑虏,定东昌流贼,今日始见,其人刚毅,不结党派,风姿卓秀,或可扶大厦之将倾......”<br /><br />明史教授顾成念诵,也看着各类书籍投影,激动。<br /><br />穿越者如今已抵达京师,这些资料有正史,也有杂记,更有卢象升之流记录笔记。<br /><br />“终于开始会见崇祯了。”<br /><br />穿越者后盾组织组长雷请议也在看着,神色复杂。<br /><br />从好友穿越迄今,终于走到大明政治舞台核心。<br /><br />“会见崇祯,不仅代表穿越者权势一步步上升,也意味着可以做更多事了。”<br /><br />听到雷请议开口,记录小组组长陈科点头,目光看向一旁古代历史小组,明代政治研究小组,当代大国组织代表等人。<br /><br />“是时候让穿越者开始新规划了。”<br /><br />大国组织代表陈文点头,神色凝重。<br /><br />会见崇祯,是政治权力开始触及一国核心起点。<br /><br />“历史记载,崇祯生性多疑,这才造成了在位期间连换十九位内阁首辅的事。”<br /><br />“虽然现在穿越者在他面前算是比较重要的棋子,也是他需要倚重的孤臣,但事实上,崇祯不可能完全信任任何人。”<br /><br />“现在要做的,就是怎样让崇祯开始初步信任穿越者,然后开始表面名义上支持。”<br /><br />封建时代,获得皇帝信任,则代表师出有名。<br /><br />这也是作为兵阀割据,最重要的一点。<br /><br />“完全可以通过李自成攻打其余各府,来逼迫崇祯加深信任,历史上袁崇焕明显也是借助崇祯平辽之心,才能掌握重权。”<br /><br />“现在穿越者离开,莒州等山东经略之地可以来一出造反,以彰显穿越者重要之处。”<br /><br />“可以通过京师各党派部分人支持,还有山东三府前来经商,落地生根的各地商会支持造势。”<br /><br />“根据历史记载,鞑子第二次南下近在眼前,算起来已经发兵攻打旅顺,穿越者胜过鞑子, <br /><br />请收藏:https://m.moxiangge.cc.cc \n', '\n')('\n\t驻扎山东重要性不言而喻。”<br /><br />明史教授顾成听着一众小组纷纷讨论方案可行性,不由点头。<br /><br />穿越者要用皇帝信任,成为名义上的山东王。<br /><br />但想成为实际上的山东王,兵马粮草,军政大权必不可少。<br /><br />获得这些,则必须得到支持,各方势力支持。<br /><br />只有这样,才能光明正大入局天下。<br /><br />现在南直隶火起,穿越者成为山东王,其余各地将全部被点燃!<br /><br />现代讨论轰轰烈烈,画面转动。<br /><br />明末,崇祯六年十一月,朝堂。<br /><br />朝会之上,崇祯询问,诸臣侧目。<br /><br />面对这些掌控眼下整个大明权势核心之人目光,魏昶君平静行礼。<br /><br />“臣以为,流贼之患,多为天灾贪吏所霍,所求无非安定。”<br /><br />“大明心腹大患,仍在鞑子。”<br /><br />“鞑子多掠人口,又收蒙古诸部,兵强马壮,野心勃勃,其土壤粮草不足,则南下劫掠,如今人口众多,矛盾愈烈,必定会趁大明民乱,再度南下。”<br /><br />“鞑子若在一日,边军耗费便重过一日,若平灭鞑子,所余粮草银钱,用以赈灾抚民,何愁流贼不定?”<br /><br />“若百姓都有一口饭吃,何人会随流寇厮杀造反?”<br /><br />“眼下鞑子兵不过数万,若大明举国之力自流贼上收回些许,便足以犁庭扫穴,重振昔日成祖数次北征,外族人心惶惶之盛景,而天下百姓,亦必念陛下之仁德。”<br /><br />话音落下,朝会静谧,气氛骤然压抑!<br /><br />只因魏昶君所说,与朝中之前攘外先安内相反。<br /><br />但崇祯却眼前一亮,颇为受用。<br /><br />“不错,大明恢弘,鞑子若非趁此流寇四起,安敢来犯!”<br /><br />其余各臣也纷纷开口讨论是否先斩流寇。<br /><br />宣党一名官吏冷笑开口。<br /><br />“魏大人如此轻视鞑子,开口便要平定,此等风姿倒颇有些五年平辽之意。”<br /><br />“若当真如此轻易,东昌距离安化县不远,为何不见魏大人前往平定乱民?”<br /><br />阴阳怪气姿态,让不少对魏昶君抱有敌意的官吏纷纷讥讽看着。<br /><br />彼时魏昶君漠然转头,眼底锋锐刺的该官吏一惊。<br /><br />“岂不闻山东真龙军,李自成部之乱?”<br /><br />“吾于山东,流贼尚只敢蛰伏!”<br /><br />一时间,朝堂惊叹看着如此霸道姿态。<br /><br />宣党汤斌尹闻言,冷冷看着,眼底深邃。<br /><br />朝会散去,魏昶君接到王承恩通传,崇祯宣见。<br /><br />刚进书房,便听温和声音响起。<br /><br />“魏卿来了?”<br /><br />崇祯如今换下朝服,身上衣服近乎掉色,也不避讳,笑容和蔼。<br /><br />“山东此地,流贼众多,北御鞑子,难为魏卿了,不曾想魏卿入京述职,还不忘为朕带些特产。”<br /><br />“南洛土豆粉爽滑,新棉衣也均赐予后宫,魏卿所贡,甚得朕心。”<br /><br />“大伴,赐宫东珠,玉如意,蜀绣苏锦。”<br /><br />如今有魏昶君各矿税并商税部分流入内帑,虽不算多,但崇祯也有了点底气,不比之前捉襟见肘。<br /><br />魏昶君神色恭敬行礼,正色开口。<br /><br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微臣不过尽尺寸之力,不敢居功。”<br /><br />君臣寒暄,看似其乐融融,尤其魏昶君刻意表忠心,更是引来崇祯满意赞许。<br /><br />“魏卿操劳日久,朕不忍见此,有心派内臣前往为卿分忧啊。”<br /><br />看似不经意提及,实则怀疑,仍是打算安插太监,防止割据。<br /><br />“臣求之不得。”<br /><br />眼见魏昶君同意,崇祯总算松平口气,含笑点头。<br /><br />魏昶君只是低头,心中冷笑。<br /><br />距鞑子二次入关不久,他必然会开始拔除,甚至直接造反。<br /><br />想用太监控制自己大军。<br /><br />崇祯没这个时间和机会! <br /><br />请收藏:https://m.moxiangge.cc.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