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朱由检的感叹
('\n\t现代。<br /><br />穿越者后盾组织组长雷请议正在看着新的记录。<br /><br />崇祯八年初,红袍军血战大清镶白旗,镶蓝旗,折大清精锐十之二三,遏其兵锋于禹城平原,时红袍携五管火铳,磷火弹,火炮齐出,如天雷同发,大清精骑未陷阵而损,天下为之惊。<br /><br />消息出土自禹城一名秀才手记。<br /><br />明史教授顾成平静注视。<br /><br />穿越者是真的有流水线批量生产火器了。<br /><br />至于火器杀伤力,倒并不让人惊讶。<br /><br />毕竟自宋朝开创火药大规模运用于作战历史以来,大明初期,永乐年间火器杀伤力已经在北元战场上初露锋芒,之后嘉靖年间戚继光屡次于东南沿海交战,也先后研发多项新式火器。<br /><br />若非之后大明贪墨成风,火器研究必然会再上一个台阶,远远领先海外。<br /><br />而且穿越者能与当代沟通,技术难题不必消磨时间。<br /><br />“大清折损镶蓝旗,镶白旗后,势必陷入两难境地。”<br /><br />“皇太极旗下也并非铁板一块,各旗主手握兵权,手底下都有一大堆人需要养活,如今平白折损,捞不到好处肯定不愿退却。”<br /><br />“尤其是这场战争发生在冬末,辽东苦寒之地,急需补给。”<br /><br />“但继续打下去,势必会被红袍军拖入最擅长的守城战,亦或再度面对克制骑兵冲锋的火器战争。”<br /><br />“更何况,还有大明官兵,张献忠李自成之流虎视眈眈。”<br /><br />记录小组组长陈科也兴奋看着。<br /><br />顾成已经分析了许多,大清的选择并不重要。<br /><br />红袍军和大清,势必会有一场决战。<br /><br />穿越者想要向西方进军,大明和大清都是绕不开的。<br /><br />“大国组织部已经整理各小组方案,该发给穿越者了。”<br /><br />“接下来,扫清大明和大清之后,小组建议有三项,第一是抗灾助农,提升粮产。”<br /><br />“第二项则是建设基础,在大明末年,通过经济和政策,推进工业化全面发展。”<br /><br />“第三项,军械制造提升,包括十七世纪及十八世纪先进战船,火器研究。”<br /><br />穿越者小组组长雷请议迅速整理,开始提笔。<br /><br />翻开大明事感录,即便是雷请议也忍不住唏嘘。<br /><br />第一页上赫然还是穿越到崇祯元年的穿越者求助的消息。<br /><br />彼时好友在明末身份只是一个父亲死亡,带着弟弟妹妹,没有粮食的半大少年。<br /><br />在大明末年的天灾和地主欺压下艰难求生。<br /><br />八年时光,如今已经手握山东,割据一地,和大清都能堂堂正正的交手厮杀,并取得完胜!<br /><br />雷请议抬头,看着窗外。<br /><br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或许,好友真能创造一个抹除数百年屈辱的时代。<br /><br />大明,崇祯八年,冬末。<br /><br />天灾依旧处处横生,但局势已大不相同。<br /><br />大清率军挺进山东,欲与红袍军决战。<br /><br />张献忠,李自成为首的流寇顶尖势力齐赴禹城平原,誓要死战大清,共赴族难。<br /><br />大 <br /><br />请收藏:https://m.moxiangge.cc.cc \n', '\n')('\n\t明洪承畴按兵不动,卢象升率兵抵山东,抵御大清。<br /><br />红袍军一战,天下皆惊。<br /><br />左良玉之流迅速传讯回抵京师,朝野上下,一片哗然。<br /><br />萨尔浒之战,大凌河之战,即便是最精锐的大明边军,在守城之下亦难挡大清铁蹄。<br /><br />但偏偏在山东,红袍军以一地之力,硬生生打垮了大清两旗,犹有余力。<br /><br />消息传到朝堂中时,崇祯愈见疲惫苍老。<br /><br />二十余岁的年纪,鬓边竟已生出白发,一同雪色。<br /><br />带着补丁的明黄袍服愈见破败,偶尔垂露的老旧线条被寒风吹的如同风筝断线,命运难测。<br /><br />“八百里加急!”<br /><br />“左良玉于山东传讯。”<br /><br />“念。”<br /><br />讨明檄文仍历历在目,但崇祯到底已平息下来,只是手中批阅奏折的笔浸满墨汁,微微颤抖。<br /><br />“二月初六,大清率兵抵禹城平原,红袍贼众,具新式火器,一战破敌万余,焚杀遍野,遏其兵锋,是日皇太极军心大溃,退兵百里。”<br /><br />“红袍贼折损,仅仅两千三百余人马。”<br /><br />念到最后,连王承恩都有些哆嗦。<br /><br />不是冷的,而是惊的。<br /><br />冷汗从王承恩额头滑落,他转过头低垂眉眼,小心翼翼瞥了一眼陛下。<br /><br />那位大名天子眼神空洞,手上毛笔一滴墨水落下,奏折浸染大片脏污。<br /><br />到底是慌了神。<br /><br />“莫非当真天不佑大明?”<br /><br />崇祯苦笑,喃喃开口,彼时窗外风雪愈大,吹的门框作响。<br /><br />户部说天灾频发,无力赈灾。<br /><br />兵部说粮草短缺,饷银未发。<br /><br />他知晓这些人也许在骗他,也许他们贪墨的触目惊心。<br /><br />但他能如何?<br /><br />他尽力了。<br /><br />崇祯近乎瘫软在椅子上,疲惫闭上双眼,几欲睡去。<br /><br />太疲惫了。<br /><br />此次调兵,按他打算,原本当是看大清和红袍贼两败俱伤,朝廷兵马正本清源。<br /><br />可,这便是魏昶君那贼子战力吗?<br /><br />这便是他胆敢举兵讨明的依仗吗?<br /><br />两千余战损对比万余战损,莫说大明如今风雨飘摇,便是之前国力鼎盛,也未必能对骑兵野战中取得如此战果。<br /><br />大清若灭,大明当如何?<br /><br />谁人挡得住红袍兵锋?<br /><br />时间一点一点流逝,崇祯迷糊中猛然睁开眼,殿内蜡炬已燃下老大一截。<br /><br />传讯的太监还在地上跪着,冷的发抖。<br /><br />王承恩为自己披上一件单薄衣衫,小心翼翼。<br /><br />竟是疲惫的睡着了。<br /><br />这一刻,崇祯对那名太监摆手,方才看到太监踉跄起身,跌跌撞撞后退离开。<br /><br />他猛地揉搓了一把脸庞,努力维持着帝王最后的威仪。<br /><br />“传令兵部,凡汇聚东昌之将,伺机而动,待鞑子与红袍贼寇战事一毕,即刻围剿红袍,不得有误!”<br /><br />他这是将捡便宜放到明面上了。<br /><br />他知道,当今天下,尤其北地百姓,见红袍军大胜鞑子,欢欣鼓舞。<br /><br />毕竟大明护不住的百姓,红袍能护住,大明守不住的江山,红袍能守住。<br /><br />一旦大明传出捡便宜的念头,势必会引来百姓仇视,甚至那片讨明檄文也必定会再度传开。<br /><br />但,朱家的江山,不能断送在自己手中。<br /><br />他是朱由检,是大明天子,是非,便留给后人评说! <br /><br />请收藏:https://m.moxiangge.cc.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