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那时从没想过自己有一日会这样的后悔。<br />
可是现在成亲的换了一个人,父亲却反而放了心,哪怕裴景琛在京中素来担着个“纨绔”的名头,父亲也不像上辈子那样忧虑,甚至觉得这也能算得上一件好事。<br />
秦姝意将鸡髓笋放入口中,鸡髓与鲜笋的浓郁清香在嘴里爆开,让人回味无穷。<br />
兴许是好事吧,她想。<br />
——<br />
几颗星子点缀在辽远的夜幕中,夜风吹动院中的草木,发出簌簌的声响。<br />
秋棠将敞开通风的雕花木窗合上,又给房中的姑娘点上了一支安神香,温声对内间的人道:“这几日小姐也操劳累了,今日就早些歇息吧。”<br />
秦姝意坐在铜镜前,看着镜中映出的那张脸。<br />
十七岁的少女正值花一般的年纪,长相自不必说,眉眼鼻唇都宛如一幅精美的工笔画作,兼之气质清婉,风姿绰约,叫人移不开眼。<br />
可是不知为何,她心中始终忐忑不安。<br />
秋棠端着累丝熏炉走进来,放在一旁的黑漆木架上,见她不动,又柔声催促道:“小姐在想什么这般入神?时候不早了,小姐安寝吧。”<br />
她一面说着,一面又从内间的立柜里抱了一床湖蓝色滑丝薄被,动作利落地铺在了架子床上。<br />
秦姝意仅着一身雪青色的中衣,按捺住心头莫名的慌乱不安,乖巧地躺在了床上,整个人缩在了锦被里。<br />
秋棠见状轻笑,“现在已经是三月了,小姐还裹得这样严实,也不怕捂出一身的痱子。”<br />
说完她也不再逗留,放下了床榻旁的条纱帐子,吹熄屋中的蜡烛,慢慢地关上门,退出了屋子。<br />
秦姝意脑中的弦却被骤然扯紧,三月?<br />
如果她没记错,去年恒国公在雍州已经同北狄恶战一场,两方这场战争斗得久,军饷粮草一日比一日少,军情也就一日比一日更紧急。<br />
恒国公心灰意冷,弃爵回乡后,雍州就成了一个无主之城。<br />
后来萧承豫登基后,雍州的守将就日日往京城递信,哭诉城中百姓一边要交着税,一边还要与这群不知归处的士兵周旋,食不果腹、民不聊生。<br />
萧承豫一开始还安慰几句,可他自己刚登基,龙椅尚且没坐稳。朝中大臣又对他这个人微言轻的三皇子颇有微词,故而后来再收到雍州的信时也动了怒,只当没看见过。<br />
秦姝意双眼直直地望着头顶的床帐,心里却涌上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身上的锦被。<br />
粗略估算,也该到了他去扬州收盐的时间了。<br />
毕竟雍州的主将恒国公等不了,西北的二十万大军等不了,高宗这个远在临安的皇帝自然也等不了。<br />
阳春三月。<br />
她都快忘了,自己那位未来的夫君,肩上还挑着这样一个不得不做的重担。<br />
第54章<br />
今年开春, 京城的天都要比往年灿烂,街上涌动着热热闹闹的人群。<br />
国公府和尚书府两家门前挤得人尤其多,个个喜气洋洋, 还有的妇女早捧着瓜子坚果在沿途坐了下来。<br />
钦天监定下的日子,比秦姝意预想的还要早几天。<br />
永初九年, 三月十二, 宜婚嫁。凡是婚娶,自然是要遵循三书六礼, 形式颇为繁琐,而且恒国公还在雍州,这一套流程走下来少说也要两个月。<br />
好在裴景琛也知道这桩婚事拖不得, 故而特意求了高宗,一切从简即可。宫中拨了得力的内官,协助礼部, 才能赶在月中之前成婚。<br />
少女坐在妆镜前, 身后的木架上放着一件流光溢彩的红色嫁衣, 裙摆曳地,裙角缀了一圈金线织就的牡丹, 最妙的还是从嫁衣肩头延绵到腰间的金羽凤凰。<br />
栩栩如生, 仿佛下一秒就要振翅而飞。<br />
秦姝意自认为已经见过很多这世间繁华富丽的东西, 可在见到这件嫁衣的时候, 她心中亦是一动。不只是做工精细, 她更喜欢的是那些肩头裙角腰间的细小点缀。<br />
尚书府里见到这件嫁衣的其他人也是对此赞不绝口, 毕竟不出意外的话,一个女子这辈子能坦坦荡荡穿嫁衣的时候, 只这一次。<br />
一件嫁衣,就能看出夫家对新嫁娘是否看重, 是否欣喜,是否真心。<br />
何况裴景琛不仅在衣着方面下了大功夫,还亲自来府中送上聘礼。<br />
原本恒国公不在京城,此项完全可以由内官代劳,便是取消,也不会有人置喙半句。<br />
但他没有,反而亲自登门,做足了礼数。<br />
其聘礼的丰厚贵重,整个尚书府膛目结舌。<br />
不仅如此,他还专门给秦尚书、秦夫人和秦渊另备了见面礼。笔墨纸砚、胭脂水粉、昂贵的补品、西域商人万金难求的奇珍异宝,只如滔滔流水般浩浩荡荡地流向尚书府。其心思细腻,远非常人可比。<br />
春桃和秋棠将这嫁衣挂到屋里时,不经意地打趣道:“世子送来的东西,咱们小姐都喜欢得紧呢!”<br />
秦姝意这才恍然想起,他送过她一把防身的匕首。<br />
还有上辈子在冷宫中燃尽的七弦焦尾。<br />
裴景琛送来的礼物其实不多,但说来也巧,每一样,她都爱之如珍似宝。<br />
少女收起那些莫名其妙的心思,这几日虽然忙忙碌碌,却再也没有做过那些纷繁的梦,铜镜里的人精神头也足。<br />
她妆容精致,额间点着金灿灿的花钿,白皙的面庞透着层微微的粉,敛去往日的冷意,反而添了几分娇俏。<br />
门被推开,秦姝意循声望去,正见秦母带着几个喜婆子进屋。<br />
秦夫人内穿一身暗花白棉裙,外面套了件蜜合色绣金褙子,一头青丝挽着云髻,头上插着鎏金珍珠钗环并一支金玉步摇簪,手上也罕见地戴着副翠玉环。<br />
两个喜婆子喜气洋洋地站在秦夫人身后,手上都捧着两个红漆描金的梅花托盘,一个托盘上放着一套红玛瑙掐丝珍珠头面,另一个则放着一双银丝并蒂莲花绣鞋。<br />
高个的喜婆子扬声道:“由母梳发。”<br />
秦夫人缓步上前,拿起梳妆台上的象牙木梳,轻柔地拢起少女宛如绸缎的长发。<br />
她只看着眼前的头发,语调很轻。<br />
“一梳梳到尾。”<br />
“二梳,夫妻举案齐眉。”<br />
“三梳,新人儿孙满地。”<br />
喜婆子扬声道:“梳毕!”<br />
秦夫人抬头,与铜镜中的少女对视,随即垂下目光,替她挽起头发,又亲手接过喜婆子手上捧的头面,一一簪好后,怔怔地望着她。<br />
秦姝意站起身,看着面前风韵犹存的迟暮美人,强忍着心中的酸涩,勉强露出一抹笑。“母亲,珍重。”<br />
秦夫人似乎再也忍不住,脸上坚强的表情瞬间开裂,将人揽到怀中,低泣道:“姝儿,我的好女儿,你叫为娘怎么舍得啊?”<br />
秦姝意回抱住女子,也忍不住落泪,“娘。”<br />
一边的喜婆子见状,也是心有不忍,她们也是看惯了姻缘嫁娶的老手了,但凡女儿外嫁,一家人里最伤心的就是做娘的。<br />
都道母女连心,含辛茹苦养这么大,其中的情谊又岂是新郎官那边能比的?<br />
等了片刻,两个喜婆子对视一眼,高个的喜婆放下了手中的托盘,上前打断还在喋喋不休,叮嘱女儿的秦夫人,笑道:“夫人,吉时快到了,还是莫让姑娘误了时辰吧。”<br />
矮个的喜婆子端着托盘上前,也附和道:“正是。这可是好日子,夫人和小姐切莫再哭了,若是把妆哭花了,可就不好看了。”<br />
秦夫人拂去眼角的泪,退后一步,笑着说:“是,今日是我女儿出嫁的好日子,理当高高兴兴的。”<br />
“可我始终都是娘的女儿。”少女摘下木架子上的嫁衣,看着站在一边的秦夫人,语调清脆,隐隐带着点撒娇的意味。<br />
秦夫人破涕为笑,拿下一旁的孔雀如意宫绦,亲自给她穿上了那件华美的嫁衣,轻声道:“成婚后若是受了委屈,万万不能闷在心里。”<br />
妇人抬眸,目光温柔似水。和小时候将她抱在怀里时的表情如出一辙。<br />
秦姝意系上宫绦,垂眸应好。<br />
会受委屈吗?<br />
裴景琛虽对她无意,但也会给她应有的尊重,不会为难她吧。<br />
姿容娇美、身段窈窕的少女穿着一身赤红嫁衣站在门口,视线被盖头遮挡,只能搭着身旁侍女的胳膊。<br />
两个喜婆子见这一切都已完备,遂利索地开了门,齐声高喊。<br />
“今朝嫁女,天赐良缘。”<br />
“望尔永结同心,白首偕老。”<br />
“新娘子出门咯!”<br />
又做了一次新娘子啊,少女微不可察地叹了一口气,她搀着身旁的春桃,迈出了屋子。<br />
但愿这次她没选错。<br />
刚走出尚书府的门槛,秦姝意默契地顿住脚步,果然下一秒喜婆子就高声宣布,“兄长背亲!”<br />
哥哥要背她上花轿。<br />
视线中出现了一双玄色薄底靴,面容清隽的青年背过身,低下身子道:“姝儿,哥哥送你。”<br />
秦姝意喉咙里溢出一声轻嗯,微微点头,伏在秦渊宽阔的脊背上。<br />
青年的步子很稳,背这样一个窈窕的少女毫不费力,只是嘴里的话却没有停过。<br />
“虽说世子是个好人,但是你嫁过去还是要以自己为先,莫要自轻自贱。”<br />
“你聪明,哥哥不担心你受委屈;只是夫妻相处,还是要以诚待人。”<br />
“日后你若是真的不想和世子过了,就回尚书府,回家来。”<br />
“只要哥哥还有一口气,秦府就永远给你开门。”“......”<br />
少女的眼泪顺着青年的脖颈流到衣服里,还带着微微的热意。<br />
秦渊话音一顿,嗓音微哑,“别怕,有哥哥在。”<br />
秦姝意目光空茫,下意识问道:“若是没有哥哥呢?”<br />
秦渊亦是微愣,很快听出她的言外之意。<br />
他道:“不会的,哥哥会活着,一直护着你。”<br />
少女稳稳当当地坐在了宽敞舒适的花轿里,耳边是蓦然响起的唢呐喇叭声,轿子被抬起,她心中百感交集,忽而轿子停住。
可是现在成亲的换了一个人,父亲却反而放了心,哪怕裴景琛在京中素来担着个“纨绔”的名头,父亲也不像上辈子那样忧虑,甚至觉得这也能算得上一件好事。<br />
秦姝意将鸡髓笋放入口中,鸡髓与鲜笋的浓郁清香在嘴里爆开,让人回味无穷。<br />
兴许是好事吧,她想。<br />
——<br />
几颗星子点缀在辽远的夜幕中,夜风吹动院中的草木,发出簌簌的声响。<br />
秋棠将敞开通风的雕花木窗合上,又给房中的姑娘点上了一支安神香,温声对内间的人道:“这几日小姐也操劳累了,今日就早些歇息吧。”<br />
秦姝意坐在铜镜前,看着镜中映出的那张脸。<br />
十七岁的少女正值花一般的年纪,长相自不必说,眉眼鼻唇都宛如一幅精美的工笔画作,兼之气质清婉,风姿绰约,叫人移不开眼。<br />
可是不知为何,她心中始终忐忑不安。<br />
秋棠端着累丝熏炉走进来,放在一旁的黑漆木架上,见她不动,又柔声催促道:“小姐在想什么这般入神?时候不早了,小姐安寝吧。”<br />
她一面说着,一面又从内间的立柜里抱了一床湖蓝色滑丝薄被,动作利落地铺在了架子床上。<br />
秦姝意仅着一身雪青色的中衣,按捺住心头莫名的慌乱不安,乖巧地躺在了床上,整个人缩在了锦被里。<br />
秋棠见状轻笑,“现在已经是三月了,小姐还裹得这样严实,也不怕捂出一身的痱子。”<br />
说完她也不再逗留,放下了床榻旁的条纱帐子,吹熄屋中的蜡烛,慢慢地关上门,退出了屋子。<br />
秦姝意脑中的弦却被骤然扯紧,三月?<br />
如果她没记错,去年恒国公在雍州已经同北狄恶战一场,两方这场战争斗得久,军饷粮草一日比一日少,军情也就一日比一日更紧急。<br />
恒国公心灰意冷,弃爵回乡后,雍州就成了一个无主之城。<br />
后来萧承豫登基后,雍州的守将就日日往京城递信,哭诉城中百姓一边要交着税,一边还要与这群不知归处的士兵周旋,食不果腹、民不聊生。<br />
萧承豫一开始还安慰几句,可他自己刚登基,龙椅尚且没坐稳。朝中大臣又对他这个人微言轻的三皇子颇有微词,故而后来再收到雍州的信时也动了怒,只当没看见过。<br />
秦姝意双眼直直地望着头顶的床帐,心里却涌上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身上的锦被。<br />
粗略估算,也该到了他去扬州收盐的时间了。<br />
毕竟雍州的主将恒国公等不了,西北的二十万大军等不了,高宗这个远在临安的皇帝自然也等不了。<br />
阳春三月。<br />
她都快忘了,自己那位未来的夫君,肩上还挑着这样一个不得不做的重担。<br />
第54章<br />
今年开春, 京城的天都要比往年灿烂,街上涌动着热热闹闹的人群。<br />
国公府和尚书府两家门前挤得人尤其多,个个喜气洋洋, 还有的妇女早捧着瓜子坚果在沿途坐了下来。<br />
钦天监定下的日子,比秦姝意预想的还要早几天。<br />
永初九年, 三月十二, 宜婚嫁。凡是婚娶,自然是要遵循三书六礼, 形式颇为繁琐,而且恒国公还在雍州,这一套流程走下来少说也要两个月。<br />
好在裴景琛也知道这桩婚事拖不得, 故而特意求了高宗,一切从简即可。宫中拨了得力的内官,协助礼部, 才能赶在月中之前成婚。<br />
少女坐在妆镜前, 身后的木架上放着一件流光溢彩的红色嫁衣, 裙摆曳地,裙角缀了一圈金线织就的牡丹, 最妙的还是从嫁衣肩头延绵到腰间的金羽凤凰。<br />
栩栩如生, 仿佛下一秒就要振翅而飞。<br />
秦姝意自认为已经见过很多这世间繁华富丽的东西, 可在见到这件嫁衣的时候, 她心中亦是一动。不只是做工精细, 她更喜欢的是那些肩头裙角腰间的细小点缀。<br />
尚书府里见到这件嫁衣的其他人也是对此赞不绝口, 毕竟不出意外的话,一个女子这辈子能坦坦荡荡穿嫁衣的时候, 只这一次。<br />
一件嫁衣,就能看出夫家对新嫁娘是否看重, 是否欣喜,是否真心。<br />
何况裴景琛不仅在衣着方面下了大功夫,还亲自来府中送上聘礼。<br />
原本恒国公不在京城,此项完全可以由内官代劳,便是取消,也不会有人置喙半句。<br />
但他没有,反而亲自登门,做足了礼数。<br />
其聘礼的丰厚贵重,整个尚书府膛目结舌。<br />
不仅如此,他还专门给秦尚书、秦夫人和秦渊另备了见面礼。笔墨纸砚、胭脂水粉、昂贵的补品、西域商人万金难求的奇珍异宝,只如滔滔流水般浩浩荡荡地流向尚书府。其心思细腻,远非常人可比。<br />
春桃和秋棠将这嫁衣挂到屋里时,不经意地打趣道:“世子送来的东西,咱们小姐都喜欢得紧呢!”<br />
秦姝意这才恍然想起,他送过她一把防身的匕首。<br />
还有上辈子在冷宫中燃尽的七弦焦尾。<br />
裴景琛送来的礼物其实不多,但说来也巧,每一样,她都爱之如珍似宝。<br />
少女收起那些莫名其妙的心思,这几日虽然忙忙碌碌,却再也没有做过那些纷繁的梦,铜镜里的人精神头也足。<br />
她妆容精致,额间点着金灿灿的花钿,白皙的面庞透着层微微的粉,敛去往日的冷意,反而添了几分娇俏。<br />
门被推开,秦姝意循声望去,正见秦母带着几个喜婆子进屋。<br />
秦夫人内穿一身暗花白棉裙,外面套了件蜜合色绣金褙子,一头青丝挽着云髻,头上插着鎏金珍珠钗环并一支金玉步摇簪,手上也罕见地戴着副翠玉环。<br />
两个喜婆子喜气洋洋地站在秦夫人身后,手上都捧着两个红漆描金的梅花托盘,一个托盘上放着一套红玛瑙掐丝珍珠头面,另一个则放着一双银丝并蒂莲花绣鞋。<br />
高个的喜婆子扬声道:“由母梳发。”<br />
秦夫人缓步上前,拿起梳妆台上的象牙木梳,轻柔地拢起少女宛如绸缎的长发。<br />
她只看着眼前的头发,语调很轻。<br />
“一梳梳到尾。”<br />
“二梳,夫妻举案齐眉。”<br />
“三梳,新人儿孙满地。”<br />
喜婆子扬声道:“梳毕!”<br />
秦夫人抬头,与铜镜中的少女对视,随即垂下目光,替她挽起头发,又亲手接过喜婆子手上捧的头面,一一簪好后,怔怔地望着她。<br />
秦姝意站起身,看着面前风韵犹存的迟暮美人,强忍着心中的酸涩,勉强露出一抹笑。“母亲,珍重。”<br />
秦夫人似乎再也忍不住,脸上坚强的表情瞬间开裂,将人揽到怀中,低泣道:“姝儿,我的好女儿,你叫为娘怎么舍得啊?”<br />
秦姝意回抱住女子,也忍不住落泪,“娘。”<br />
一边的喜婆子见状,也是心有不忍,她们也是看惯了姻缘嫁娶的老手了,但凡女儿外嫁,一家人里最伤心的就是做娘的。<br />
都道母女连心,含辛茹苦养这么大,其中的情谊又岂是新郎官那边能比的?<br />
等了片刻,两个喜婆子对视一眼,高个的喜婆放下了手中的托盘,上前打断还在喋喋不休,叮嘱女儿的秦夫人,笑道:“夫人,吉时快到了,还是莫让姑娘误了时辰吧。”<br />
矮个的喜婆子端着托盘上前,也附和道:“正是。这可是好日子,夫人和小姐切莫再哭了,若是把妆哭花了,可就不好看了。”<br />
秦夫人拂去眼角的泪,退后一步,笑着说:“是,今日是我女儿出嫁的好日子,理当高高兴兴的。”<br />
“可我始终都是娘的女儿。”少女摘下木架子上的嫁衣,看着站在一边的秦夫人,语调清脆,隐隐带着点撒娇的意味。<br />
秦夫人破涕为笑,拿下一旁的孔雀如意宫绦,亲自给她穿上了那件华美的嫁衣,轻声道:“成婚后若是受了委屈,万万不能闷在心里。”<br />
妇人抬眸,目光温柔似水。和小时候将她抱在怀里时的表情如出一辙。<br />
秦姝意系上宫绦,垂眸应好。<br />
会受委屈吗?<br />
裴景琛虽对她无意,但也会给她应有的尊重,不会为难她吧。<br />
姿容娇美、身段窈窕的少女穿着一身赤红嫁衣站在门口,视线被盖头遮挡,只能搭着身旁侍女的胳膊。<br />
两个喜婆子见这一切都已完备,遂利索地开了门,齐声高喊。<br />
“今朝嫁女,天赐良缘。”<br />
“望尔永结同心,白首偕老。”<br />
“新娘子出门咯!”<br />
又做了一次新娘子啊,少女微不可察地叹了一口气,她搀着身旁的春桃,迈出了屋子。<br />
但愿这次她没选错。<br />
刚走出尚书府的门槛,秦姝意默契地顿住脚步,果然下一秒喜婆子就高声宣布,“兄长背亲!”<br />
哥哥要背她上花轿。<br />
视线中出现了一双玄色薄底靴,面容清隽的青年背过身,低下身子道:“姝儿,哥哥送你。”<br />
秦姝意喉咙里溢出一声轻嗯,微微点头,伏在秦渊宽阔的脊背上。<br />
青年的步子很稳,背这样一个窈窕的少女毫不费力,只是嘴里的话却没有停过。<br />
“虽说世子是个好人,但是你嫁过去还是要以自己为先,莫要自轻自贱。”<br />
“你聪明,哥哥不担心你受委屈;只是夫妻相处,还是要以诚待人。”<br />
“日后你若是真的不想和世子过了,就回尚书府,回家来。”<br />
“只要哥哥还有一口气,秦府就永远给你开门。”“......”<br />
少女的眼泪顺着青年的脖颈流到衣服里,还带着微微的热意。<br />
秦渊话音一顿,嗓音微哑,“别怕,有哥哥在。”<br />
秦姝意目光空茫,下意识问道:“若是没有哥哥呢?”<br />
秦渊亦是微愣,很快听出她的言外之意。<br />
他道:“不会的,哥哥会活着,一直护着你。”<br />
少女稳稳当当地坐在了宽敞舒适的花轿里,耳边是蓦然响起的唢呐喇叭声,轿子被抬起,她心中百感交集,忽而轿子停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