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吴三国鼎足之前,魏国是唯一一个大规模屯田以恢复耕种的国家。<br /><br />三国鼎立以后,季汉者是唯一一个举国之力,集中民力物力修复、开拓前人留下的灌溉工程的国家。<br /><br />至于吴国,很抱歉,虽然也有过一些动作,但规模并不算太大。<br /><br />到了现在,魏国已经丢失了屯田的优势。<br /><br />而季汉,却依旧保留着丞相在时重视水利灌溉工程的传统。<br /><br />毕竟当年丞相接手大汉的时候,只有西南一州之地,而且还是千疮百孔,风雨飘摇。<br /><br />在外战争惨败,强敌虎视。<br /><br />在内家家戴孝,人心浮动。<br /><br />当是时,益州实是疲弊已极。<br /><br />面对蜀地世家的蠢蠢欲动,朝廷为了在与地方豪右的博弈中掌握主动权,不得不想办法掌握更多的钱粮。<br /><br />治水复耕种,以广赋税,就成了必然的选择。<br /><br />如果说季汉是形势所迫,那么那一年的魏国,其实有着比季汉多得多的选择权。<br /><br />可惜的是,曹丕接手魏国以后,宁愿征发民夫开凿运河,好让龙舟能从洛阳直入淮水,方便他领着大军游街。<br /><br />也不愿意好好整顿曹操留下来的屯田客府。<br /><br />以至于为曹操统一北方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屯田客府,在曹丕手里居然变成了一种负担。<br /><br />待到曹叡登基,倒是喜欢搞土木工程。<br /><br />不过方向是宫殿,而不是水利。<br /><br />待季汉取得了陇右凉州,对关中形成俯瞰之势后,曹叡想要补救,却已经是来不及了。<br /><br />手握屠龙术的冯鬼王,精准地看到了魏国天生潜在的缺陷。<br /><br />更重要的是,他还知道这种缺陷将在未来造成什么样的历史趋势。<br /><br />他所要做的,就是给这种趋势添油加火,让恶之果早些到来,反噬魏国。<br /><br />汉吴两国的结盟,可以不断轮流出击,让曹叡根本腾不出手。<br /><br />每每曹叡想要整合内部时,他就会发现,汉吴两国总是掐着点出兵犯境。<br /><br />特别是季汉对魏国的巨大压力,让曹叡不得不屡屡放弃革除国内弊制的打算。<br /><br />反而是被逼得越发依赖世家大族。<br /><br />可以说,魏国的实际分裂,洛阳与许昌的分治,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r /><br />时到今日,汉魏局势,已然翻转。<br /><br />更别说季汉除了水利灌溉工程,还有新型灌溉工具。<br /><br />当年拿下陇右的时候,正好遇到陇右大旱。<br /><br />那时冯都护留守陇右,造出了不少水车,积累了不少防旱经验。<br /><br />这些年来,已经从单纯的高筒水车,发展出各类各样的水车。<br /><br />人力、畜力、水力,高筒、低筒、翻车,单组、多组……<br /><br />穷有穷的用法,富有富的用法。<br /><br />不管是哪种地形,总有一款适合你。<br /><br />以三国时代的耕种水平和耕种面积,只要不是遇到百年一见的大旱。<br /><br />比如说像那种炎旱冒烟,万里赤地的情况。<br /><br />也就是说,只要河流里还有水,那么就不用太担心抽不上水灌溉。<br /><br />而历史上发明了龙骨水车的马钧,这个时候正在洛阳修城墙。<br /><br />马钧是不是真的在搬砖不知道,反正魏国太傅就是这么说的。<br /><br />只是不管怎么说,魏国的底子也比吴国的要好上许多。<br /><br />面对延熙三年的这一场春旱,许昌和洛阳,就算是拼光最后一点底子,总也能勉强熬下去。<br /><br />但吴国就不一样了。<br /><br />豫章以东,是以建业为中心的丹阳郡和吴郡为主要产粮区。<br /><br />但吴郡乃江东世家林立之地,方便引水灌溉的上好田地,早就被地方豪右所占据。<br /><br />普通百姓,寻常年景都是勉强存活,在这种旱情下,根本没有一点对抗天灾的能力。<br /><br />而丹阳郡,光是支撑起朝廷的府库支出就已经够勉强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赈灾?<br /><br />豫章以西的荆州,情况就更是复杂得多。<br /><br />荆州本是四战之地,前些年差点被战火烧成一片白地。<br /><br />直到夷陵之战后,才算是安定一些。<br /><br />陆逊主持荆州屯田,谁料到才过三年,屯田初见成效,就被调去了武昌。<br /><br />然后么,冯鬼王趁虚而入,大力推销种甘蔗。<br /><br />现在整个荆州都指着种甘蔗换红糖赚票子,再拿票子买蜀地的粮食。<br /><br />换成以前,真要被逼急了没粮食吃,把甘蔗砍了重新种回粮食也不是不行。<br /><br />反正到时候荆州士吏西望王师,乃至揭竿而起,肯定不是因为无聊或者喜欢吃红糖什么的。<br /><br />肯定是因为孙吴不得人心,大伙都是为了反抗独夫暴政。<br /><br />至于到了现在,这荆州的甘蔗,更是动也不动不得了。<br /><br />因为吴国还欠着季汉一大笔债务呢。<br /><br />这笔债务的一部分抵押,正是荆州的粗糖产量。<br /><br />今年季汉才刚运了第一批兵器铠甲过来,你吴国这边,突然说抵押物不能按时交付?<br /><br />冯都护就算是再怎么豪爽大气,遇到这种事情,也会很为难的。<br /><br />大汉的东西,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凭什么这么浪费?<br /><br />所以说,仁政爱民,并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口号。<br /><br />或许平日里看不出对统治者什么好处,甚至还会让统治者觉得被过于束缚,不能恣意而为。<br /><br />但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它却可以帮助百姓有更大的机会渡过困难。<br /><br />同时也让统治者能继续歌舞升平,享受得更长久一些。<br /><br />不至于治下有人总是想要在祠庙里烧火,然后学狐狸叫。<br /><br />就如吴大帝,这些年光顾着铸大钱搜刮民间财富,突然遇到这种情况,一下子就傻了眼。<br /><br />这个时候,莫说是派人出海。<br /><br />就是明年能不能按时组建起骑军,那都是个问题。<br /><br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地方上的公文有如雪片般飞来,全都是在告急。<br /><br />孙权在朝堂上询问诸臣应对之法,群臣皆一筹莫展,满朝文武,竟无一人能有应对之法。<br /><br />毕竟这是老天的安排,除了向老天祈雨,求老天可怜,还能有什么办法?<br /><br />最后还是丞相顾雍,老成持重,提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br /><br />让太史令推算良辰吉日,派遣朝中重臣前往各地主持求雨。<br /><br />除此之外,孙权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自然是同意了。<br /><br />毕竟府库没钱啊!<br /><br />求雨,已经是了便宜的办法了。<br /><br />只是现在全国都是旱情,那么多郡县,总不能把朝中的所有人都派出去吧?<br /><br />就在孙权与众臣商量怎么安排人手的时候,病才刚好不久的太子孙登,主动请缨,愿意外出前往诸地求雨。<br /><br />看到太子如此体谅自己,吴大帝不禁一阵感动。<br /><br />只是他对此事似有犹豫,看向卫将军全琮:<br /><br />“卫将军以为,太子之请如何?”<br /><br />孙权不问他人,只问全琮,皆是因为一件事情:<br /><br />当年称帝后,他曾派遣太子领军出征,群臣莫有敢劝者。<br /><br />唯有全琮上表,言古来太子皆是抚军监国,莫有领军出征,陷于险地者。<br /><br />这才劝阻了孙权,让人把已经出征的孙登追了回来。<br /><br />但见全琮起身作答:<br /><br />“太子体陛下之忧,恤百姓之苦,大善是也。”<br /><br />孙权见此,这才点头答应孙登的请求。<br /><br />散朝回到后宫,孙权面有忧色,忍不住地长吁短叹:<br /><br />求雨只不过是无奈之举,最后能不能求下来,谁又能知晓?<br /><br />而且就算是上天见怜,下得雨来,只怕今年的耕种也已经误了。<br /><br />“陛下,地方又有文书送来。”<br /><br />负责监察中央和地方州郡文书事的吕1,虽然看到陛下的心情不太好,但他还是得硬着头皮禀报。<br /><br />孙权闻言,更是不悦:<br /><br />“又是关于旱情的?”<br /><br />“正是。”<br /><br />“不看!都是一样的事情,一样的说辞,他们除了这个,是不是就不会别的?”<br /><br />面对有类家臣的吕1,孙权根本没有必要像在朝堂上那般,收敛起自己的脾气。<br /><br />但见他略有恼火地说道:<br /><br />“朕派他们出任地方,是替天子牧民!是让他们替朕解决问题!不是为了让他们一天到晚只知道发文告急。”<br /><br />平日里遇到这种情况,总是会尽量躲开的吕1,此时凑上来,自然不是为了触吴大帝的霉头。<br /><br />待孙权发了一通火过后,吕1这才轻声说道:<br /><br />“陛下,正所谓一年之计,唯在春耳。如今春旱,宜早为冬日做打算才是。”<br /><br />孙权正气在上头,闻言更是烦躁:<br /><br />“吾岂不知耶?但如之奈何?若吾亲自求雨而得之,莫说是一次,便是十次八次,亦可为之。”<br /><br />吕1继续提醒道:<br /><br />“陛下,此时求雨,就算是能求得下来,恐怕已然迟矣!”<br /><br />“故而臣以为,与其求雨,陛下还不如想办法求粮,囤粮以防年末之饥,方是其时啊!”<br /><br />这些日子一直处于烦躁焦虑状态的孙权,听得吕1这么一说,顿时就是一个激灵:<br /><br />“误了春耕,粮从何来?”<br /><br />谁都知道此事的根本,就是粮食。<br /><br />但如今江南淮北,皆有旱情,谁家会有余粮?<br /><br />吕1等的就是孙权这一句。<br /><br />他微微一笑,又凑得更近了:<br /><br />“校事府监察文书,故臣早知陛下所忧。陛下有忧,则是臣之辱也。”<br /><br />“有辱则不敢轻忘,臣打听过了,蜀地那边,粮价仅是略有所涨,听说今年的旱情,对西边的影响不大。”<br /><br />孙权听到吕1这番话,不禁惊喜交加:<br /><br />“此言可是当真?”<br /><br />吕1连忙说道:<br /><br />“此等大事,臣岂敢妄言?校事府与汉国交通物资,早就打听好了。”<br /><br />自汉天子迁都长安后,南乡交易所虽然也跟着迁去了长安。<br /><br />但设立在永安的汉吴易市,这个时候终于发挥了作用。<br /><br />永安易市,仿南乡交易所,每日都挂牌大宗物资价格,也承接物资交割契约。<br /><br />但仅限于蜀地对吴国的交易。<br /><br />不过这也足够了。<br /><br />从吴地过来的一部分商队管事,终于不用再跑冤枉路,前去南乡打探买卖消息。<br /><br />吕1给孙权的惊喜还不仅于此。<br /><br />“而且臣与汉国那边,已经联系过了,说是今年要多买一些粮食,那边已经在筹备了。”<br /><br />孙权一听,猛地瞪大了眼:<br /><br />“当真?”<br /><br />“陛下,契约都已经备好了,就等陛下答应。”<br /><br />“好好好!此事乃是大好事,何须等吾答应?你直接应下就是!”<br /><br />虽然不知道吕1能从蜀地那边买回来多少粮食救急,但多一担粮食,那就是多一份保证。<br /><br />更何况,汉国的粮食,一向充裕。<br /><br />这签了契约的,数量恐怕不会少……<br /><br />想到这里,孙权又想起一件事情:<br /><br />“那买粮食的钱,你从何而来?”<br /><br />“陛下,这正是需要陛下答应的原因啊。”<br /><br />吕1说道,“其实这批粮食,不是府库里出钱,是荆州的大族,体恤陛下,愿意为陛下分忧。”<br /><br />“他们?”孙权一怔,“他们会这么好心?”<br /><br />当然不是因为他们好心。<br /><br />而是因为校事府在荆州那边,有不少甘蔗园的干股啊!<br /><br />“陛下,他们当然是不会这么好心,自然是有所求的。”<br /><br />吕1解释道:<br /><br />“如今交州先有夷乱,又有贼子叛乱,那些乱臣贼子,攻零陵、桂阳,其乱波及荆南。”<br /><br />“其中有不少交州豪右,乃至军中将士,牵扯其中。”<br /><br />“比如那叛将廖式廖潜兄弟,非但家中有不少良田,而且前些年还领着将士,在荆州屯了不少田。”<br /><br />“他们的这些田产,按理来说,是要没入官府的。现在荆州那些家族,就想着把它们都买下来。”<br /><br />孙权听到这里,脸上露出冷笑:<br /><br />“买下来?我看他们是想护着廖氏那两个贼子的亲族吧?”<br /><br />吕1没有否认,反是顺着孙权的话说道:<br /><br />“陛下,廖氏在荆州,好歹也算是豪族,廖氏两贼子的亲眷,肯定是要连罪的,他们不敢保。”<br /><br />“但剩下的其他人,罪倒不致死,廖氏愿意出钱出粮替他们赎罪,倒也算是人之常情。”<br /><br />两汉以来,莫说是出钱赎罪,就是出钱买官,也是正常。<br /><br />孙权真要因为此事而责怪荆州廖氏,倒也犯不上。<br /><br />更重要的是,现在大吴粮食告急。<br /><br />若是再不想办法,年底恐怕就会出现饥荒。<br /><br />吴大帝这个时候,自然是乐得顺水推舟。<br /><br />但他心里终是有气:<br /><br />“出钱出粮可以,但这价钱……”<br /><br />他看了一眼吕1。<br /><br />吕1会意,连忙笑道:<br /><br />“陛下放心,臣知道怎么做。”<br /><br />“你做事素来合我心意。”孙权见此,脸上终于有了些许松动,“只是这个事,事关重大。”<br /><br />“既然他们愿意出钱粮,那就莫要客气,这个时候,可不是讲交情的时候。”<br /><br />有冤大头送上门挨宰,吴大帝肯定不会小气。<br /><br />再看看吕1,孙权有悲有喜:<br /><br />满朝文武,竟不如一个校事府能为朕分忧,要汝等何用?<br /><br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oxiangge.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moxiangge.cc <br /><br />\n\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