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qingshuge.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以农耕时代,为什么一开始是北方中原远比南方发达?<br /><br />在同样受到战乱的情况下,为什么北方中原的恢复能力要远比南方更快速?<br /><br />因为在江南没有得到彻底的开发前,在双季稻没有被推广以前。<br /><br />北方和江南的粮食产量就不在一个层次上。<br /><br />人活着,就得吃饭,不吃饭就得饿死。<br /><br />就算是后世的工业信息时代,粮食也是某些大国影响乃至控制世界的主要工具之一。<br /><br />更别说在农耕时代,粮食的产量,直接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人口上限。<br /><br />而粮食产量与人口多寡,则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力上限。<br /><br />至于能不能把潜力发挥出来,那就是执政者的事。<br /><br />一场春旱,让吴国哀嚎遍地,才到盛夏,不少百姓就已经注定今年颗粒无收,不敢想像到了冬日会有什么样的惨状。<br /><br />对魏国来说,这一场春旱是雪上加霜,只能多补种一些菽,祈求着能多收一些秋粮。<br /><br />而汉国,小胖子还有心情在减赋税——大不了今年多吃一些东吴的海产品。<br /><br />毕竟吴国的钱不值钱,只能拿特产换物资了。<br /><br />同时蜀地不少人家,悄悄地在心里盘算着卖给吴国的粮食还有多少提价空间。<br /><br />这就是各国生产力的最具体体现。<br /><br />这一场蔓延各地的旱情,也让魏吴两国彻底露出了胖次——季汉穿了一条安全裤。<br /><br />“穿上裤头再出去!谁敢就这样光着出去就弹小雀雀!”<br /><br />大河边上的五原县学堂,修了两个大水池,引水入内,成了学堂学生消暑的好去处。<br /><br />从凉州调过来的李八郎,已经是五原县县丞。<br /><br />若是能安心在条件艰苦的边地呆几年,后面升个县令,那就容易多了。<br /><br />成为县令之后,就算是正式在大汉官场立稳脚跟。<br /><br />只是五原县的人口,绝大部分是兴汉会的炼铁工坊职工和家属。<br /><br />所以五原县的李县丞,这三年来,要说轻松,那自然是轻松,因为没有多少事可做。<br /><br />但要说苦逼,那也是苦逼。<br /><br />因为堂堂一县县丞,居然还要兼职管教学堂的学生。<br /><br />炼铁工坊的职工,有汉有胡,孩子自然也是汉胡相杂。<br /><br />胡人的孩子,没有经常洗澡的习惯。<br /><br />冬天还好,盛夏这么热的天,不洗澡的话,当真是能臭死个人。<br /><br />卫生习惯不好,万一有了疫病那就更是要命。<br /><br />所以学堂都会像赶鸭子似地赶着他们去池子里洗个澡——同时顺便消消暑。<br /><br />十岁前后的孩子,正是跳脱得像个猴儿的年纪,玩嗨了,一个不留神,就光着身子窜出去了。<br /><br />所以李县丞要牢牢地盯着他们。<br /><br />看到哪个不听话,直接就是揪着小雀雀弹。<br /><br />这些胡人的孩子,说是学生,实则他们的父母早就替他们跟兴汉会签了半卖身契约。<br /><br />以后至少要给兴汉会干够十年,才能离开。<br /><br />对兴汉会来说,是预定下了未来十年的劳动力。<br /><br />而对于胡人来说,则是有人保证自己孩子未来十年的温饱问题。<br /><br />双方都觉得自己赚了。<br /><br />至于当事人长大以后会怎么想,却是没有人在意。<br /><br />想要摆脱这个命运,除非他们能考上皇家学院。<br /><br />不过这几乎是不可能的。<br /><br />学院一年才收多少学生?<br /><br />像大河炼铁工坊学堂这种汉胡混读的学堂,未来两年里能有一两个学生进入学院,那就算是安慰了。<br /><br />所以李县丞不怕报复,抓住了不听话的学生,就可劲地弹。<br /><br />离学堂不远的地方,竖着高高的水车,正在不断地转动着。<br /><br />从大河引过来的水,被水车抽到水渠里,再顺着水渠,流入新开的田地,滋润着庄稼。<br /><br />大河两岸种了一些春小麦,已经快要可以收割了——桥山以南,种的是冬小麦,也就是秋天种,来年夏天收。<br /><br />而桥山以北的河套地区,种的则是春小麦,春天种,夏末收。<br /><br />春小麦的口感不如冬小麦,而且产量也要比冬小麦低一些。<br /><br />只是这种年头,人能吃得上饭就是老天恩赐了,谁还管好不好吃?<br /><br />所以口感还不是最重要的。<br /><br />最重要的是春小麦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那就是耐旱。<br /><br />这一点,让它可以在农耕线以北以西的地方种植,弥足珍贵。<br /><br />只是九原故地,基本都是重新开垦的耕地。<br /><br />为了保证收获,这两年种得更多的是比春小麦更能适应环境的黍和菽。<br /><br />麦和黍之间,还有一些芋头地。<br /><br />五麦一芋或者五黍一芋,可以保证遇到饥荒的时候不会饿死人。<br /><br />这个数据,在其他地方,则是十麦一芋。<br /><br />五原故地这种地方,由于是新复之地,最重要的,是先保证粮食的供应。<br /><br />芋头产量大,磨成粉后和面粉掺到一起,就算是口粮了。<br /><br />别人家还在吃卡破嗓门的麦饭呢,大汉的百姓都开始吃面粉了,谁敢嫌弃不好吃?<br /><br />而且芋头粉还可以做成凉皮和凉粉,正好合适在夏天吃。<br /><br />所以不用担心芋头储量会过剩。<br /><br />不过芋头需要的水肥很多。<br /><br />也就是兴汉会这种有组织能力,又有水车抽水,还有牧场生产肥料的团体。<br /><br />再加上农业专家的指导,才能有目的性地大量种芋头,以备饥荒。<br /><br />至于像吴国那样的,就算是有人知道芋头能防饥荒,但谁会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br /><br />就算是想干,也得有这个实力才行。<br /><br />还是那句话,一个国家的真正发展,是需要系统性地打牢基础。<br /><br />而不是学了几样新技术,就想着能跨越式发展起来。<br /><br />就拿种芋头来说,季汉因为粮食的富余,可以大规模地推广圈养家畜。<br /><br />而圈养又可以更好地进行积肥,反过来进一步有助于粮食的增产。<br /><br />但凡家里有点规模的圈养家畜,种个一两亩地的芋头,那自然是能承担得起。<br /><br />但没有先进姿势的魏吴两国,连种庄稼的肥料都缺,更别说是种芋头。<br /><br />李县丞弹完了小雀雀,又给孩子们安排了吃食,然后这才能休息。<br /><br />而在不远处的大河边上,有人比他还要忙碌。<br /><br />李许氏走在地头上,不时地弯下腰,看看已经开始变得金黄色的麦穗。<br /><br />九原都督府护军许勋,同时也是李许氏的从兄,跟在她旁边,问道:<br /><br />“三娘,如何?这粮食何时可以收割?我也好向都督府那边通知一声,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br /><br />李许氏绕了一圈,抬头看了看黄绿相间的田地,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br /><br />“阿兄,这麦子再过半个来月,就可以收割了。”<br /><br />她看向自己的从兄,“我算过了,整个都督府,从高阙到五原,今年产出的粮食应当是够吃了,不需要再从关中和并州运粮。”<br /><br />许勋点头:“那就再好不过了。听说今年内地有春旱,收成比往年差一些。”<br /><br />“没曾想我们这里,今年反而比去年要好。”<br /><br />李许氏的目光落到那些高高低低的水车上,神色颇有些感慨:<br /><br />“河南地(注:河套在明以前称为河南地,即大河以南的意思)被大河所包,别处有旱情,这里只要能想办法引大河的水灌溉,却是不用担心缺水。”<br /><br />“若是耕种得法,说不得,也能成为一个粮仓,日后被称为小关中乃至小天府,恐怕也不无可能。”<br /><br />许勋却是没有这么大的野心,他摇了摇头:“可不敢跟关中比,九原虽不缺水,但土地可比不过关中肥沃。”<br /><br />李许氏没有接这个话,在她看来,既然是小关中,肯定是不能跟真正的关中比,但也足以说明是个适合耕种的地方。<br /><br />不过她看到许勋似乎有些心不在焉,似乎并不为今年的河南地丰收所动,不禁有些好奇地问道:<br /><br />“阿兄看起来好像不太高兴?”<br /><br />许勋叹了一口气:<br /><br />“河南地粮食能自足,自然是一件喜事。但会首看重这里,可不是单纯为了种地。”<br /><br />称会首而不是称中都护,自然是说兴汉会的事。<br /><br />五原县和平城同时开工,现在平城那边,煤山找到了,铁矿也找到了,听说一直在大肆招工。<br /><br />而五原县这里,比平城那边还早发现铁矿,可是却迟迟找不到煤,这就令人尴尬了。<br /><br />所以五原县这边,也要加快进度了,要不然,胡人都被平城招走了。<br /><br />这种事情,他本是不应该说的。<br /><br />但眼前这个从妹,本就是他亲手想送到中都护榻上的,可惜的是没定过亲,没被人家看上。<br /><br />阴差阳错之下,反而是成了中都护妾室的小舅子的妻室。<br /><br />不过这位从妹,现在在兴汉会的地位可不低。<br /><br />所以这些话,对她说起来,倒是无妨。<br /><br />李许氏一向只管种地,她转过头,看了看北边的阴山。<br /><br />阴山山上,郁郁葱葱,并不像后世那般,林木稀疏。<br /><br />因为这个时候,阴山的森林资源还没有得到开发。<br /><br />最多也就是前秦到前汉的时候,匈奴人曾用阴山的林木做弓箭材料。<br /><br />“我记得,在南乡制出焦炭以前,虽也有用石炭炼铁,但大多不都是用木炭吗?”<br /><br />李许氏有些疑问,“既然寻不到煤,阴山上那般多的林木,用来烧炭炼铁,也是可以的吧?”<br /><br />许勋点头:<br /><br />“我此次过来,也是为了这事。炼铁之事,不能再拖下去了,实在不行,只能是伐木烧炭。”<br /><br />说着,他认真地看向李许氏:<br /><br />“我记得你以前说过,若是破坏林木过度,容易造成土地贫瘠,不利耕种。”<br /><br />“所以伐阴山之木,最是怕你反对,却是没有想到,现在你居然也支持烧炭炼铁。”<br /><br />李许氏指了指连绵不断的阴山:<br /><br />“这般多的林木,一年能用多少树?只要规划得当,伐一片补一片,轮流不息,自然无碍。”<br /><br />“怕的就是光伐不补,若是没了草木护住水土,到时候再肥沃的土地,也会变成无法耕种的荒地。”<br /><br />说着,她又指了指南边。<br /><br />秦直道如同一条巨龙,蜿蜒向南。<br /><br />“从这里到长安,中间所隔着的上郡,有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沙化了,就是因为当年放牧过度,导致草木不生,所以变成了那个样子。”<br /><br />“若是再不注意,秦直道恐怕有一天也会被沙子所掩盖。”<br /><br />作为农业专家,李许氏在农业方面,有着比他人更为专业的知识。<br /><br />在反复研读《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农书后,李许氏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经验,产生了自己也写一本农书的想法。<br /><br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同时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绝后,但绝对是空前的做法。<br /><br />因为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女子在这方面有过著作。<br /><br />若是换了别人,恐怕连想都不敢想。<br /><br />但这么多年来,李许氏的见识,已经非一般女子所能相比。<br /><br />更重要的是,她的这个想法,得到了中都护的大力支持。<br /><br />中都护表示,只要她能真正总结出来,就一定会让人印刷出来。<br /><br />这可是三不朽里的立言了。<br /><br />有了人生的最大目标,李许氏更是一心扑到农业研究上。<br /><br />她甚至亲自去过上郡的荒漠地,查探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影响。<br /><br />许勋可不管什么荒漠不荒漠的,他这一次来五原县见李许氏,可不就是为了等她这一番话?<br /><br />“三娘,放眼整个大汉,这耕种之事,除了中都护,还有何人能比得上你?”<br /><br />说白了,这些年大汉增产了这么多粮食,自己这位从妹可是有不少的功劳。<br /><br />若非她是女儿身,恐怕入朝为官,日后争一争大司农,也未尝不可。<br /><br />“只要你确定,伐阴山之林炼铁,不碍河南地的耕种,那这个事,就算是稳妥了。”<br /><br />李许氏这才反应过来,笑道:<br /><br />“原来阿兄在这里等着我呢。”<br /><br />她看了看大河边上的粮田,又看了看北边的阴山,终是点了点头:<br /><br />“这倒无妨,只是你们得保证,须得规划好了,不得乱砍滥伐。”<br /><br />许勋连忙道:<br /><br />“那是自然,若是三娘不放心,这个事也请你一并代劳了,帮我们规划一番。”<br /><br />“想必有了三娘的帮忙,中都护那边,就能多出不少把握。”<br /><br />中都护现在总参一国政事,而且身份也与以前大不一样。<br /><br />这种事情,若是让继续让他亲力亲为,手底下那么多小弟难道都是吃白饭的?<br /><br />而且一个处理不好,也容易落人口实。<br /><br />所以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把所有准备都办妥帖了。<br /><br />然后中都护再顺手推动一下,这才叫配合,这才叫会做事。<br /><br />只见李许氏摇了摇头:<br /><br />“什么帮忙不帮忙的,不过都是为了大汉出力罢了。”<br /><br />语气间,颇有巾帼不让须眉之风。<br /><br />反正河南地的耕种已经走上了正轨,正好趁着这个机会,顺便做一下塞外之地关于林木与耕地的研究,也是极好的。<br /><br />“那我就多谢三娘了。”<br /><br />许勋本以为此行要费不少口舌,没想到却是这般容易,大喜之下,甚至拱手行了一礼。<br /><br />只要能在阴山伐薪烧炭,大河炼铁工坊就算是正式开张了。<br /><br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oxiangge.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moxiangge.cc <br /><br />\n\t\t', '>')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柳岸花又明

神话版三国

坟土荒草

赤心巡天

情何以甚

绿帽

冰花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