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章调兵<br /><br />邓芝安排李憙前去平城,然后又立刻让人请来长史诸葛乔。<br /><br />自丞相去世后,冯某人成为中都护,乃是大汉领头人物之一。<br /><br />诸葛乔的日子,总算是比以前要好过一些。<br /><br />比如说,不用再在那个满是瘴疫,连冬日里都有蚊虫的南中呆着。<br /><br />而是被调到了并州刺史府出任长史。<br /><br />虽然说并州是个苦寒之地吧,但那也是要和谁比较来说的。<br /><br />特别是晋阳,可谓是北方少有的大城。<br /><br />要不然能出王氏郭氏这些世家大族?<br /><br />冬日里冷是冷了点,但这不是有火炕和煤炉吗?<br /><br />特别是煤,可劲造,不用心疼。<br /><br />听自己的阿弟说过,雁门塞以北,地下全是煤,大汉就是挖个几百年都挖不完。<br /><br />反正民用煤又不像阿弟所建的那些工坊用煤那样,没有太多的要求。<br /><br />想烧多少烧多少,想烧多旺烧多旺。<br /><br />所以呆在晋阳,可不比呆在南中舒服多了?<br /><br />诸葛乔得知刺史召唤,第一时间就赶过来:<br /><br />“使君,可是有事找我?”<br /><br />邓芝既是诸葛乔的上司,同时也算是长辈,自然不会跟诸葛乔过多客气,当下就把事情说了一遍。<br /><br />说自己要前往雁门塞一趟,让诸葛乔留守晋阳,嘱咐他务必要小心谨慎行事。<br /><br />诸葛乔一听此事,同样是大惊失色:<br /><br />“如此大事,使君何不给中都护去信?好歹也让中都护早做一些准备才是。”<br /><br />事情未明之前,确实不应该惊动各个方面。<br /><br />特别是朝廷那边。<br /><br />否则的话,代天子牧民,不就成了一句空话?<br /><br />作为刺史,如果仅是空穴来风之事,就忙不迭地上报朝廷。<br /><br />往轻里说是不够稳重,往重里说是才不配位。<br /><br />但私下里跟阿弟透露,应该没什么问题吧?<br /><br />听到诸葛乔的话,邓芝有些含糊地说道:<br /><br />“此事若是由吾修书与中都护,动静未免太大。”<br /><br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诸葛乔,住口不语,一切尽在不言中。<br /><br />邓芝现在是以右卫将军的身份出任并州刺史。<br /><br />放眼整个大汉,已经算是少有人能与之相比。<br /><br />岂能为了一件只是在猜想中,现实尚未发生的事情,就写信给中都护告急?<br /><br />不嫌丢身份失面子。<br /><br />可惜的是,诸葛乔是个老实人。<br /><br />他愣了一下,一时间没有醒悟到邓芝话语里的意思。<br /><br />两人呆呆地对视了好一会。<br /><br />诸葛乔这才有些讷讷地说道:<br /><br />“使君的意思,这个信让我来写?”<br /><br />邓芝咳了一下,只得提示道:<br /><br />“伯松啊,你与中都护情如兄弟,平日里写家书往来,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br /><br />“信里总也有谈到并州吧?毕竟中都护可是平城县侯呢,那平城,可不就在晋阳北边?”<br /><br />话说得这么直白,诸葛乔总算是听出来了。<br /><br />邓使君的意思是,让自己写封私信给阿弟,顺便说起这个事。<br /><br />诸葛乔连忙说道:“乔明白了。”<br /><br />邓芝这才松了一口气。<br /><br />智如丞相,其子竟是如此朴质,难得,难得啊!<br /><br />“如此,在老夫离开的这些时日,刺史府上诸事,就麻烦伯松了。”<br /><br />“不敢,使君有托,乔一定会谨慎小心行事。”<br /><br />邓芝点头,又让人唤来刺史府各曹主事,给他们一一交代清楚。<br /><br />然后这才安排车驾人马,然后出城北上。<br /><br />晋阳城距雁门塞足有四百余里,而平城至雁门塞,却不足三百里。<br /><br />故而李憙虽提前一天出城,同时还是轻骑快马。<br /><br />但邓芝到达雁门塞的第二日,王平后脚就紧跟着到来。<br /><br />邓芝亲自来到塞下与王平见面:<br /><br />“王将军,久违了!”<br /><br />王平连忙行大礼:<br /><br />“平何德何能,能让使君亲自前来迎接?”<br /><br />时间紧迫,军情紧急,邓芝哪有心情跟王平客套?<br /><br />他上前亲自扶起王平:<br /><br />“王将军,如今并州安危,系于将军,莫说是要让吾前来迎接,就是让我摆酒设宴,那也是应当的啊!”<br /><br />王平一听,心里一惊:<br /><br />“使君这是何意?什么并州安危?”<br /><br />“雁门郡的胡人,仰慕大汉,如稚子奔父母。塞外胡人,不断前来投靠,何危之有?”<br /><br />“就是幽州贼人,现在亦是疲于刘将军(即刘浑)的袭扰,无暇西顾。”<br /><br />在王平看来,并州现在可谓是欣欣向荣,牛马成群,百姓安定。<br /><br />何来什么安危之说?<br /><br />邓芝拉着王平,向着塞内走去,急声道:<br /><br />“王将军,并州之危,非在外,而在内是也!”<br /><br />“走走走,待入了关上我与你细说。”<br /><br />并州属于边州,再加上邓芝右卫将军的身份,刺史府是可以调动州内兵力的。<br /><br />原本在河东都督府没有成立之前,并州刺史府所辖的上党,因为与魏国腹心之地相接,故而布置有不少兵力。<br /><br />谁料到魏延一出任都督,就接管了上党。<br /><br />并州刺史府直接控制的兵力,一下子就少了大半。<br /><br />这也是邓芝不喜魏延的原因之一。<br /><br />邓芝虽然可称得上是“坚贞简亮,临官忘家,赏罚明断,善恤卒伍”。<br /><br />但他同样有缺点。<br /><br />那就是生性好强,不饰意气,少与士人相交,而且有些贪恋权力。<br /><br />魏延把原本属于并州刺史府的精兵划拉走大半,他心里自然高兴不起来。<br /><br />而原本刘浑所领的胡骑,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并州胡人,也属于并州刺史府所辖。<br /><br />可惜这支胡骑现在正在塞外骚扰幽州,截断幽州与胡人的马匹交易渠道。<br /><br />所以现在邓芝所能指望的,就剩下王平所统的护鲜卑校尉府。<br /><br />只是护鲜卑校尉府名义上在并州刺史府之下,但它同时也受中都护府的直辖领导,具有一定的自主权。<br /><br />若是护鲜卑校尉与并州刺史不和,那么并州刺史十有八九是别想调动护鲜卑校尉府的兵力。<br /><br />就算是能调动,也得先让中都护府出具调兵令。<br /><br />但凡事都是讲事急从权。<br /><br />若是护鲜卑校尉与并州刺史关系融洽,那么在事发突然的时候,两府可以一边协调调兵的同时,一边向长安报告事由。<br /><br />很显然,此时的护鲜卑校尉府和并州刺史府,因为中都护冯某人的关系,双方的合作,还是比较紧密的。<br /><br />王平得知邓芝对南边有所担忧后,霍然而起,抱拳慨然道:<br /><br />“中都护来巡边境时,曾与末将说过:护鲜卑校尉府之所以要看护鲜卑等胡儿,最终是为了安民保境,护家卫国。”<br /><br />“并州不只北有胡儿,东与南亦有贼子,故而护鲜卑校尉府除了要看住胡人,也要尽量配合使君防备贼子。”<br /><br />“如今看来,中都护果真是所见深远。上党若当真有乱,平自不敢坐而视之。”<br /><br />邓芝听到王平这个话,激动地跟着站起来,大喜过望:<br /><br />“原来中都护早就与王将军说过这些话,看来某这心里的石头,总算是可以落地了!”<br /><br />王平又说道:<br /><br />“只是使君,若护鲜卑校尉府的将士要入塞,须得有事由,却不知使君将以何名义召吾领军入塞呢?”<br /><br />对于这个问题,邓芝早就考虑好了,只见他脱口而出地回答道:<br /><br />“高都战事吃紧,上党兵力被抽调一空,晋阳亦无甚兵力。”<br /><br />“此二地,皆为并州之重地,焉能无防备?故而请将军暂时领军入塞,以防万一。”<br /><br />王平一听这个话,就觉得好像有些不太对味。<br /><br />想了一会,目光顿时古怪起来。<br /><br />真要按这个说法送至长安,表面上是说要守备太原,实则是暗中告了魏延一状啊!<br /><br />有学问的人,果真是连使坏都使得让人无可指摘。<br /><br />武夫杀人还得用刀剑。<br /><br />他们杀人,只要用笔就够了。<br /><br />上党不出事还好。<br /><br />一出事,魏延一个不顾大局,贪功冒进的罪名是跑不掉了。<br /><br />一个不顾大局的家伙以后还想独立领军?<br /><br />去南乡养老就算是最后的体面了!<br /><br />幸好啊,幸好自己当年早有远见,把儿子送到中都护身边——要说起做学问,这整个大汉,还有谁比得过中都护?<br /><br />王平心如电转,口里却是立刻应下:<br /><br />“好,那就依使君所言行事。”<br /><br />邓芝看到王平如此爽快,忍不住高兴地说道:<br /><br />“吾能与王将军这等识大体,以国事为重的人同朝为官,幸甚,幸甚啊!”<br /><br />“使君过奖了!”<br /><br />邓芝摆摆手:<br /><br />“此实乃是吾之真心话也。毕竟王将军答应领军入塞,也是担了风险的。”<br /><br />作为重臣,邓芝岂会不知魏延的身后,宫里的身影若隐若现?<br /><br />所以在这个事情上,魏延可不是任自己揉捏,而是有反扑能力的。<br /><br />真要到了那个时候,如果朝廷真要觉得刺史府和校尉府合作太过密切,未必不会敲打自己两人一番。<br /><br />当然,后果不会太过严重。<br /><br />毕竟身为右卫将军,虽然邓芝不想现在就放弃兵权,但真要迫不得已的时候,回朝中当个三公也未尝不可。<br /><br />而王平……<br /><br />谁不知道他是中都护的人?<br /><br />只要中都护不倒,他就算是一时受到牵连,影响也不会太大。<br /><br />但话又说回来,就算是再小的风险,它也是风险。<br /><br />故而邓芝的这个话,实是肺腑之言。<br /><br />说完这个,邓芝不待王平再次谦虚,继续问道:<br /><br />“不知王将军可从平城调多少将士入塞?”<br /><br />王平略一思索,说道:<br /><br />“平城守军,战兵不过五千余,某最多可调三千入塞,再多的话,只怕平城守兵震慑不住塞外的胡人。”<br /><br />虽然现在雁门郡的胡人看起来人畜无害。<br /><br />但防人之心不可无。<br /><br />再加上现在时不时有北方草原的胡人过来。<br /><br />这些新来的胡人,大多是过来交易,也有一部分是前来投靠。<br /><br />但不管是交易还是投靠,从草原南下的胡人,多是野性未去,可不像并州的匈奴人这般听话。<br /><br />若是没有足够的兵力加以震慑,那些胡人看到平城这个重新兴起,物资交易量庞大的城市,十有八九会起了贪念。<br /><br />贪念一起,就难按捺,劫掠之事迟早会发生。<br /><br />而且这三千人,不能在太原呆太久,最晚要在天气转凉的时候赶回去。<br /><br />原因很简单。<br /><br />因为秋日正值草黄马肥,同时胡人为了囤积过冬的物资,大多会从草原上赶来平城交易。<br /><br />到了那个时候,平城留守的人手,肯定是不够的。<br /><br />虽然早有所料,但此时听到王平的话,邓芝眉头又是忍不住地一皱。<br /><br />原本欣喜的心情又稍稍有些散去。<br /><br />“只有三千的话,若只用于防范上党内乱,自然是够了。”<br /><br />邓芝沉吟一下,继续说道,“但眼下之事,我们不可心存侥幸,还是要做最坏的打算。”<br /><br />如果贼子内外并举,到时魏贼大军趁机进入上党,那太原郡仅用三千兵力,就想阻止贼人大军继续进入太原,恐怕有些勉强。<br /><br />于是他有些斟酌地说道:<br /><br />“雁门塞现在尚有三千守军,与平城一南一北,互为呼应,以防雁门郡的胡人。”<br /><br />“依王将军之见,若是此时抽调两千人,交与王将军,那雁门郡的胡儿,可有胆子趁这个机会作乱?”<br /><br />“不会!”王平肯定地说道,“只要在入秋以前回军,就不会。”<br /><br />这几年来,雁门郡新设的工坊和草场,疯狂地吸收着附近的青壮劳(动)力。<br /><br />不仅仅是胡人,也包括汉人。<br /><br />草原年年有白灾黑灾?<br /><br />不要紧,来平城的工坊和草场打工吧,不但能养活了自己,还能养活家人。<br /><br />害怕处于汉魏交界的幽并冀州再起战乱?<br /><br />不要怕,来平城的工坊和草场打工吧,不但能养活了自己,还能养活家人。<br /><br />不想再被豪右和屯田客府盘剥?<br /><br />来吧,来平城的工坊和草场打工吧,不但能养活了自己,还能养活家人。<br /><br />所以这些打工人,怎么可能会砸了自己的饭碗?<br /><br />让自己和家人再次陷入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居无定所,朝不保夕的境地?<br /><br />相反,他们为了保住眼下的日子,更愿意维持边塞的稳定。<br /><br />唯一可虑的,还是前面所说的,秋日的时候,北边胡人一下子涌入太多,会有可能造成治安问题。<br /><br />以胡人的野性,若是治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很快就会成为动乱。<br /><br />当然,这些道理,读书太少的王平,自然不可能自己琢磨出来。<br /><br />但谁叫校尉府长史是讲武堂的大师兄呢?<br /><br />张远是从参谋团出来的人,他有一个习惯:平日里多做假设,多做预案。<br /><br />针对平城的情况,身为护鲜卑校尉府的长史,张远自然会考虑过种种可能发生的情况。<br /><br />得到了王平的肯定回答,邓芝松了一口气。<br /><br />五千战兵,只要提前做好准备,堵死太原与上党之间的要隘,想来足以保证太原的安全。<br /><br />如果上党真的生变,后面要不要进入上党平乱,最终还是得看事态的发展,再做决定。<br /><br />毕竟太原的东面,还有一条井陉,直通冀州常山郡。<br /><br />万一贼子是打算多路进犯怎么办,意欲一举吞下并州怎么办?<br /><br />虽然可能性不大,但亦不可不防。<br /><br />“那使君觉得,这五千人要守在何处比较合适?”<br /><br />“祁县吧,这五千人不宜分散,不如全部驻于祁县。”<br /><br />邓芝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或者说,这几日,他一直都在考虑这个问题:<br /><br />“进出太原与上党之间的要道,祁县乃必经之地。”<br /><br />“就算有人想绕险路,只要多设些哨探,也能及早发现,从祁县完全来得及赶过去。”<br /><br />王平一听,不再犹豫,起身抱拳道:<br /><br />“军情如火,既然邓使君有所安排,那某就立刻回转平城,点齐兵马,早一日到祁县,也能早一日做好防备。”<br /><br />邓芝听到这个话,不禁上前,握住王平的手,脸上的神色,有些感叹,又有些愧疚:<br /><br />“如此急唤王将军赶来,又让王将军匆匆回去,心中实是不安,待此事过后,我亲自在刺史府给王将军摆酒设宴!”<br /><br />“同是为国效力耳,使君不须如此。”<br /><br />“吾正是为了王将军的报国之心。”<br /><br />邓芝与王平商议完毕,两人再没有在雁门塞多做停留,一南一北,各自回去准备。<br /><br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oxiangge.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moxiangge.cc <br /><br />\n\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