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裴潜,收拢并州河东豪右之心,诱导乃至驱使他们与关东世家拼个你死我活。<br /><br />这本就是冯某人的计划。<br /><br />如果右夫人的猜测是真的,那么只能说明,事情发展,顺利得超出了预想太多。<br /><br />这让冯某人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苦恼。<br /><br />按眼下的剧本发展,冯某人几乎已经可预想到汉室三兴后的发展路径。<br /><br />西部是以新兴工坊为代表的纺织业经济,东部是以棉花种植园为代表种植园经济,中部还有以自耕农与摊丁入亩为代表的小农经济。<br /><br />再加上北部草场马场牧场,南方的甘蔗种植等。<br /><br />“哦豁!”<br /><br />冯大司马发出了意味不明的古怪叫声。<br /><br />“干什么呢!”<br /><br />右夫人被冯某人这声叫唤吓了一跳。<br /><br />忍不住地伸手打了一下对方。<br /><br />“笑得古里古怪的,让人渗得慌!”<br /><br />冯大司马嘿嘿一笑:<br /><br />“只是在畅想一下汉室三兴以后的天下,当是个什么模样罢了。”<br /><br />“汉室三兴啊……”右夫人脸上也露出了神往之色,“那时自然是天下太平了,百姓安居乐业,汉家威信,复现天地,无所不及。”<br /><br />“呵呵!”<br /><br />冯大司马对右夫人的想法报之以意味深长的一笑,也不知赞成,还是别有意思。<br /><br />右夫人看到冯大司马如此,细细的柳眉一颦:<br /><br />“阿郎这是别有看法?”<br /><br />“没有。”冯大司马摇头,“汉室三兴,天下还有谁敢说刘氏不是天命所归?天命所在,汉室威信,际天接地,理之当然。”<br /><br />汉室威信,际天接地,将来确实是有可能的——不是自吹的那种,是真正君临天下的那种。<br /><br />不但有可能,而且可能性极大。<br /><br />但纵观历史上所有日不落帝国的建立,无一不是先解决了内部分歧,整合了国内资源后,再对外进行扩张,最终才能登顶世界的过程。<br /><br />大汉估计也不能例外。<br /><br />按冯某人所熟知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社会发展理论。<br /><br />天下一统后,汉室三兴,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会让大汉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br /><br />但这也会导致东部与西部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会进一步差异化,而且差异会越来越大。<br /><br />以某个阶级的贪婪与疯狂程度,冯某人几乎已经可以预见到,当他们同时从东西两个方向吸收消化瓦解掉中部的小农经济后。<br /><br />差不多就是大汉版南北战争的开始——或者应该叫作大汉东西内战。<br /><br />就算是冯某人再次穿越过去,估计也没有办法消除这一场战争。<br /><br />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br /><br />人类社会的所有问题,大部分都可以归纳为社会经济问题。<br /><br />就像此时此刻,季汉与魏国之间的战争,本质上就是新贵和小农联盟,对抗世家豪族的战争。<br /><br />原历史上大汉丞相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国力悬殊,也在于世家大族本就是那个时代的历史趋势。<br /><br />而代表着当时历史生产力的世家大族,选择了魏国,抛弃了季汉。<br /><br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大汉丞相北伐中原,确实算得上是逆天而行。<br /><br />当然,现在不是了,掌握着屠龙秘技的冯某人,苦心孤诣地打造出一个更能代表历史生产力的利益联盟。<br /><br />只是这世间,没有永恒的联盟。<br /><br />或许数十年,也可能是百来年之后,这个联盟终将彻底破裂。<br /><br />因为某些利益集团会对昔日的盟友下手,小农经济会被瓦解,小农们会被迫转化成自由劳动力。<br /><br />再然后,利益集团的内部也会分化,对立。<br /><br />矛盾会激化成内战……<br /><br />这一场内战,实质就是双方争夺大汉控制范围内最后仅存的劳动力,原材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br /><br />内战的结束,才是标志着大汉正式向外扩张的开始。<br /><br />这个扩张,不是指大汉周边,而应该是囊括整个世界。<br /><br />算算时间,那个时候,气温差不多也应该开始回升了。<br /><br />再配合上粮食的增长,人口突破历史瓶颈等等因素。<br /><br />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就犹如被宇宙意志提前设计好的程序一般。<br /><br />数十年乃至百余年的积累,又是在一家独大,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br /><br />如果那个时候还不能让生产力达到质变,让大汉威信际天接地,无所不及。<br /><br />冯大司马觉得,那就乖乖地等着落入历史轮回,直到哪一天被别人踢开大门就行。<br /><br />……<br /><br />右夫人观察到自家阿郎面色变幻不定,不由地有些怀疑:<br /><br />“总觉得你古里古怪。”<br /><br />言毕,她再次用审视的目光扫了冯大司马几眼,确定没能从对方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br /><br />这才再次站起身来,“妾还有事情要处理,就不陪阿郎了。”<br /><br />“哦,细君请便。”<br /><br />看着右夫人的身影消失在门口,冯大司马的身子仍是一动不动。<br /><br />良久之后,他才喃喃地说了一句:<br /><br />“祖师爷真牛逼!”<br /><br />正是根据祖师爷的理论,冯某人才会断定,汉室三兴后的这一场内战,几乎无法避免。<br /><br />同时到了那个时候,才是对刘氏的真正考验。<br /><br />究竟是万世一系刘君主,还是断头台上立新宪,就看刘胖子后代的选择了。<br /><br />冯某人对此只能表示很遗憾。<br /><br />安啦,我又不是宇宙意志,能解决掉现在的问题,就很不错了。<br /><br />凭什么要替子孙去解决数十年后甚至百余年后才可能出现的问题?<br /><br />冯某人一念至此,原本因为改变历史可能导致内战的心虚,又变得心安理得起来。<br /><br />“想什么呢?脸色这般古怪?”<br /><br />从外面进来的镇东将军,看到冯大司马坐得笔直,偏偏又两眼发直,脸上似笑非笑,似哭非哭,诡异非常。<br /><br />不由地快走两步,上前用力地拍了他的后背,把神游天外的冯某人叫回了现实里。<br /><br />“哦,哦,没什么。”<br /><br />冯大司马回过神来,结巴了一下,抬头到关大将军,这才放松下来:<br /><br />“细君怎么过来了?”<br /><br />关将军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转头看了看周围,“四娘呢?她不是和阿郎在一起的吗?”<br /><br />“就谈了点事,谈完她就走了,说是要去前院处理事务。”<br /><br />冯大司马说着,目光落到关将军手中的公文上,“细君不是从前面过来的吗?没有遇到四娘?”<br /><br />关将军摇了摇头,示意自己并没有看到。<br /><br />然后在右夫人原本坐过的位置坐了下来,同时把手里的公文递了过去:<br /><br />“上庸那边的战报,刚送过来的。”<br /><br />“上庸送过来的?”冯大司马伸手接了过去,低头认真翻阅。<br /><br />毕竟这可是自己的弟子第一次领军出战,而且是领的还是才刚刚重新组建的大汉水军。<br /><br />虽说有一个马谡跟在旁边照看,但……咳咳,马大嘴的实战经验,不提也罢。<br /><br />不过相对来说,上庸也就是个练手的地方,不会像街亭那样,上来就是新手打小BOSS。<br /><br />应该没啥大问题。<br /><br />“打下安桥了?”<br /><br />冯大司马看完战报,眉头挑了挑,“速度还挺快。”<br /><br />安桥是魏军防备汉军从汉中攻打上庸的重要关塞之一。<br /><br />当年丞相第一次北伐,也就是发动陇右之战前,恰逢孟达反魏。<br /><br />大汉曾派出李遗与黄崇,领一支援军顺汉水而下,欲救援孟达,最后就是止步于安桥而不能过。<br /><br />“上庸的魏军,本就人心不稳,无心守关。”关大将军看向冯大司马,眼中闪着亮光,“桐油配上硝石硫磺,确实很厉害。”<br /><br />利用从吴国得到的技术和工匠,虽然不能立刻打造出像长安号那样的楼船。<br /><br />但打造一些快船,并利用它们来当火船,装满大汉独有的引火之物,冲破安桥,还是很容易的。<br /><br />特别是在安桥的守军既无战心,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br /><br />关大将军轻笑:<br /><br />“果然还得是阿郎你的弟子啊!当年阿郎第一次独自领军,就是一把火烧了陇关。”<br /><br />“现在你的弟子有样学样,算是得其师承吗?”<br /><br />冯大司马笑笑,把战报往案上一扔,“等他们拿下上庸再说吧。”<br /><br />“汉中送往长安的战报,快则一日半,慢则两日,再算上安桥送到汉中的时间。”<br /><br />关大将军的目光落到案上的战报上:<br /><br />“所以这应该是三天前的消息,如果顺利的话,他们此时应该已经包围了西城。”<br /><br />听得出来,关将军对这一战很是乐观。<br /><br />“安桥离西城不远,又是顺水而下,不过半日就可到达。”<br /><br />冯大司马说出自己的顾虑:<br /><br />“我现在担心的是,他们过于贪恋西城,没有借着攻破安桥的突然性,及时赶往木兰塞,到时候又不知要多费多少力气。”<br /><br />想要从汉中顺流而下攻打上庸,有两个关口险塞是绕不过去的。<br /><br />一个是离西城上游不远处的安桥。<br /><br />而另一个,则是西城下游的木兰塞。<br /><br />这两个要塞,皆是依汉水两岸的险山峻岭而设。<br /><br />控制了安桥,西城孤城难守。<br /><br />控制了木兰塞,上庸门户大开。<br /><br />正所谓兵贵神速,如果待魏军反应过来,加强木兰塞的防守,那也是个麻烦事。<br /><br />“即便那样,亦是无妨。”关将军比冯大司马看得开,“上庸之贼,后无援军,又无退路,就算守得了一时,也不过是笼中之鼠罢了。”<br /><br />吴魏在襄樊一线对峙,谁敢沿汉水西上,谁的侧翼就乃至后路就有暴露的危险。<br /><br />至于上庸的魏军,若是不赶在木兰塞失守前,弃守上庸,逃回南阳,那就真要成瓮中之鳖了。<br /><br />提起这个,关将军美目微润,看向冯大司马:<br /><br />“若是陆伯言仍在襄阳,说不得上庸还有变数。如今此人被阿郎设计调回建业,余者不足为虑。”<br /><br />“陆伯言啊……”冯某人拖长了语气,悠悠道,“这一次他回建业,不为孙权所恶就不错了,哪还有什么能力操心襄阳的事?”<br /><br />陆逊拿下襄阳,一是为了借助汉水构筑防线,二是为了方便日后进军中原。<br /><br />可谓进可攻退可守。<br /><br />但很明显,冯某人强行讨要上庸,严重破坏了陆逊这一战略设想。<br /><br />上庸若是在吴国手里,上庸的吴军,西可防汉中,北可慑武关。<br /><br />将来灭魏时,有了上庸在侧后方掩护,襄阳的吴军可伺机北上,抢夺地盘。<br /><br />但如果上庸落入大汉手中,襄阳的吴军,就只能畏首畏尾。<br /><br />敢北渡汉水的话,就相当于把后路送到汉军手中。<br /><br />至于汉水防线,更是硬生生被冯某人撬翻了一角。<br /><br />眼下的魏军可能过不了汉水。<br /><br />但灭魏之后,据有上庸的汉军,直接顺流而下,配合汉水北边的大军,简直不要太过轻松。<br /><br />关将军自然知道冯某人的谋算,她提醒道:<br /><br />“以陆伯言的眼光,当会看到这一点。”<br /><br />“没用了。”冯某人摇头,“陆伯言现在呆在建业,一直没有回襄阳的迹象,足以说明,孙权不可能听他的。”<br /><br />“孙权已经老了啊。”冯大司马的语气有些唏嘘,“进取之心,怕是已经被消磨殆尽。”<br /><br />可以说,冯某人这一次对吴国的强硬态度,虽然事后看来有些冒险,但确实赌对了。<br /><br />大汉不但从吴国手里拿到了上庸。<br /><br />最重要的,是试探出了吴国的软弱之处,以及对大汉的信赖程度,甚至吴国君臣对大汉的心态。<br /><br />想到这里,冯大司马忽然又是轻轻一笑:<br /><br />“在这个事情上,陆伯言别无选择,以他的性子,不可能对失去上庸的害处视而不见,所以他定会极力进谏。”<br /><br />“但以吴国眼下的局势,还有孙权见不得人的心思,肯定不听他的。他越是进谏,只会越发招孙权厌恶。”<br /><br />这个可以说是顺势而为的阳谋,也可以说是算计人心的阴谋。<br /><br />不但算计陆逊,也算计孙权。<br /><br />冯大司马目光悠远:<br /><br />“拿下了上庸之后,大汉就可以休养生息,坐看魏吴两国的党争大戏,以待时机。”<br /><br />关将军有些疑惑地看向冯大司马。<br /><br />魏国党争可以理解。<br /><br />“吴国党争?”<br /><br />“对,”冯大司马微微一笑,点头道,“吴国那边的党争,说不定要比魏国好看。”<br /><br />——<br /><br />延熙五年,同时也是吴国赤乌五年。<br /><br />七月流火,炎热总算是消退了不少。<br /><br />全琮满面焦虑,步伐匆匆地来到建业皇宫的宫门,大声道:<br /><br />“臣,琮,求见陛下!”<br /><br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oxiangge.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moxiangge.cc <br /><br />\n\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