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接二连三的好消息
('报纸?<br /><br />纵使刘三吾博览群书,也未曾听说过这个东西。<br /><br />既然连听都没听说过,皇上找他来操持?<br /><br />“皇上,这报纸……”刘三吾面露难色。<br /><br />“你别慌。”<br /><br />朱元璋笑道:“报纸其实就是邸报,不过是面对天下百姓的邸报。”<br /><br />面向天下百姓的邸报?<br /><br />这么一说,刘三吾就大致有些了解了。<br /><br />“可是,邸报主要是官府内部传递朝廷一些政令文书之类的文抄,现在公诸于众好吗?再者,公众对这个感兴趣吗?”刘三吾直言不讳。<br /><br />“所以,这就是改名报纸的原因。”<br /><br />朱元璋笑道:“既然名字改了,形式当然也要改嘛,除了一部分咱们想要让公众看到的政令文书外,咱们还可以增加一些时事消息,或者寓教于乐的故事,又或者生产生活的知识,甚至可以是话本小说的连载,不拘泥于内容,主打一个百姓喜闻乐见。”<br /><br />“说白了,咱们做这个报纸的目的除了传达咱们想要传达给百姓们的思想,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传授给民众以生产生活的知识,你明白咱得意思吗?”<br /><br />听了朱元璋的话,刘三吾怔住了,露出了惊讶的表情。<br /><br />好一会。<br /><br />刘三吾才开口道:“皇上的意思是……开民智?”<br /><br />“嗯……”<br /><br />朱元璋想了一下,随后深以为然的点头:“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br /><br />开民智这个词其实是后世才会出现,但民智一词古已有之,出自《韩非子·显学》:“禹利天下,子产存郑,皆以受谤,夫民智之不足用亦明矣。”<br /><br />朱元璋的意思就是开民智,所以刘三吾顺势就讲了出来。<br /><br />细细一品。<br /><br />这个词还用得挺贴切,这让朱元璋颇感惊讶。<br /><br />而相比于朱元璋,刘三吾就更加惊讶了,嘴巴微张,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br /><br />皇上此举,还真是大胆!<br /><br />要知道,知识曾经一度是被垄断的,世家大族的子弟才能轻易获得阅读的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并以此为基础获取更多的资源。如此循环往复,才能让世家子弟永远站在社会的顶端。<br /><br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人们阅读的费用越来越低,还有科举的兴起,平民这才有了一丝翻身的机会。<br /><br />但仍旧很难。<br /><br />所谓寒门贵子,寒门指的是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也叫庶族,并非指贫民阶级。<br /><br />贫民阶层其实一点机会都没有。<br /><br />现在皇上竟然向全民发行传播知识的报纸,可以说是开历朝历代之先河,真正的给广大底层百姓机会。<br /><br />而且用报纸这个方式,也简直是绝了。<br /><br />读书人的理想莫过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br /><br />这个理想确实只是理想,又有哪个读书人能够做得到?<br /><br />但是现在,刘三吾感觉他真的有可能做到其中的一两点,譬如为生民立命,譬如为往圣继绝学。<br /><br />刘三吾心中一阵激动,深深拜下:“草民一定竭尽全力,不负皇上重托。”<br /><br />……<br /><br />报纸一事,朱元璋交给刘三吾去主持,并且将那本《天工开物》一并交给了他。<br /><br />刘三吾看到《天工开物》的时候,惊为天人。<br /><br />他不知道皇上上哪搞来的这本著作,但是这本著作的内容全都是十分实用的知识,有不少知识都是他不曾知道的,将这些知识通过报纸的形式传播至民间,这是真正的造福于民。<br /><br />刘三吾对报纸一事异常的重视和认真。<br /><br />刚一接手通政司,便带领着通政司一众大小官员投入到大明第一份报纸的制作当中……<br /><br />……<br /><br />而煤炭那边也有了眉目。<br /><br />朱樉给朝廷传回了一道文书,详细讲述了他到山西安太堡之后的的情况。<br /><br />按照朱元璋的交代,朱樉到了安太堡之后,便联系了当地的地主乡绅以及富商,向他们展示了蜂窝煤的妙用,毫无疑问的,那些地主乡绅以及富商垂涎不已,随后朱樉顺理成章的提出股份制合作的方式。<br /><br />虽然只带了五十万两银子的启动资金去,但是有了股份制合作的模式,一点也不差钱。<br /><br />有了充足的资金,一切就都好办了。<br /><br />山西,是大明重要的人口和纳税大省,因为这里受到改朝换代战乱影响最小,加上这些年正好风调雨顺,所以这里成了元末明初最为富庶的地方之一,而且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听说这里富庶且不受战乱之苦,大量的百姓涌入这里,所以,现在的山西已经是人满为患了,这才有了后来的明初大移民。<br /><br />人口多,有好处也有坏处,对于朱樉想要发展的煤炭产业而言是有大好处的,因为劳动力充足。<br /><br />充足的资金,充足的劳动力,朱樉的安太堡露天煤矿一下子就做起来了。<br /><br />而且进展非常的快。<br /><br />经过了一开始的开荒建厂之后,很快便进入了大规模开采的阶段,开采出来的煤炭进行分类之后做成蜂窝煤。<br /><br />现在蜂窝煤已经有了一定的储量,只等着天冷开卖。<br /><br />朱元璋看得开心。<br /><br />不过朱樉在最后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煤矿的挖深,矿井里出现了地下水,开挖前或者开挖的过程中经常要抽水,因为这个影响了开挖的效率。<br /><br />朱樉也就提了一句,并没有深入去说,朱元璋也没有太在意,在他看来,做事业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碰到大大小小的问题。<br /><br />在这之后并没有多久,又传来了一个让朱元璋大喜过望的消息。<br /><br />那就是朱棡和叶伯巨那边传来消息说,他们按照朱元璋给的图纸,找了民间有名的工匠,从打造精钢开始,一点一点的,终于将燧发枪给做出来了。<br /><br />“走,去校场试试!”<br /><br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oxiangge.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moxiangge.cc <br /><br />\n\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