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qingshuge.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傅增湘说:“差不多2万大洋,日本人只出5000。”<br />
傅增湘爱书如命,不然当初也不会找李谕帮着买皕宋楼的宋书。<br />
“那可悠闲多了。”<br />
李谕当即说:“这钱我掏了,捐给图书馆。”<br />
傅增湘大喜:“就知道李大学士会慷慨解囊!”<br />
至于第三点,中文的抽象,也不能说是缺点,只能说中文表现力太强,写在纸上和加上情绪读出来就是两码事。一句“卧槽”,cao念作四声可以表达震惊;念作二声就是表示疑惑。具体点,根据语境还能细分。这也算是外国人学汉语难的原因之一。<br />
他和刘鸿生的动作非常快,工厂的厂房整体已经建设完毕,大部分从美国运过来的产线也安装好。就是还有一些材料供应需要解决,比如用得很多的玻璃,这东西要是走海运价格就高了。<br />
“又是小鬼子!”李谕肯定不能让他们占便宜,“需要多少钱?”<br />
除了拉丁化失败,注音符号和简化字都传承了下去,钱玄同这人还是挺厉害的,(湾湾仍在使用注音符号,不知道独特的腔调是不是这么来的……纯属猜测哈)。<br />
——<br />
“好名字,”李谕说:“就是秦皇岛离着日本人是不是有点太近。”<br />
但对于他说的第二点,真是说反了。汉字的组合能力比英文强了不知道多少倍。汉语的字典基本已经不用增长,而英文字典几乎年年加厚,出了个新词不解释解释别人压根不知道是什么意思。<br />
而钱玄同则坚定了改良汉字的决心。<br />
是的,他现在已经有点转变了,知道汉字不可能废除,不如先进行改良。<br />
早前的几年,国内就有人想生产玻璃,只不过因为技术、资金、战乱的问题,都没有做大。<br />
方法嘛,首先就是弄注音符号,顺便搞搞拉丁化;下一步就是搞简化字。<br />
周学熙看李谕穿着的帅气皮夹克,说:“我们刚从英法两国进口过来200架闲置的飞机以及相关配套产品,其中就有这种好看的皮衣,我看了很喜欢,可惜这个年纪穿不了。”<br />
——<br />
周学熙说:“那里地价便宜,而且交通便利,有铁路还有港口。”<br />
“确实更舒服,”傅增湘说,“我现在四处搜集流落各地的古籍,填充至图书馆中。最近几位大儒便以友情价卖给了图书馆不少书,其中还有一位当朝帝师。”<br />
周学熙点头道:“我联合了比利时一家公司,他们提供技术与设备,准备在秦皇岛建厂,名字想好了,叫耀华。”<br />
对了,钱玄同的儿子是大名鼎鼎的钱三强,和李谕的儿子年纪相仿,说不定以后还能是同学。<br />
再过上十来年,还会兴起一波废除汉字的浪潮。不过是苏联掀起的,慈父同志要搞什么世界语。但说是世界语,其实还是他们的俄语。外蒙弃用回鹘字母,改用俄语字母,就是那时候的事。<br />
周学熙叹道:“这就不太好办了。”<br />
李谕记得周学熙有投资玻璃厂的想法,随即坐上小飞机来到天津,见到了他。<br />
“简单,纺织厂就可以做,您可以让他们专门做稳重点的款式,”李谕笑道,然后问,“周先生准备投资玻璃工厂?”<br />
“好吧,”李谕说,“不过最好不要让外资占据太大股权,失去控制。”<br />
“傅总长。”李谕打招呼说。<br />
几天后,李谕收到宋子文从上海汽车工厂发来的电报。<br />
次日,李谕在北大讲完讲座,遇见了傅增湘。反正李谕一点都不担心,更不会说出什么汉字不亡、国家必亡的话。可惜他们肯定没法体会到汉字在信息化时代的优越性了。<br />
李谕说:“他还真是忠于大清。”<br />
所以没有必要掺和这事。<br />
傅增湘说:“就是梁鼎芬,只不过他临终前把自己的著述和诗集大都烧了。”<br />
李谕笑道:“以后傅馆长但凡发现流落在外的古籍,就尽管告诉我,我在大同大学里的图书馆面积很大的。”<br />
典型的就是“电脑”这种新词汇,以前的英语肯定没有,但汉语早就有这两个字。<br />
李谕说:“没关系,先让工厂建起来,后续咱们再想办法多拿回股权以及管理权。”<br />
傅增湘说:“图书馆的财力终归有限,曾经做过北洋政府高级顾问的英国人莫理循离开中国,留下了两万多本用欧洲各国文字出版的论述中国的书籍,可惜我们无力购买。听说有个日本人开出很低的价格,马上就要购入。”<br />
“当朝帝师?宣统小皇帝的帝师?”李谕问。<br />
“我们还在筹措初期的资金。”周学熙说。<br />
历史上耀华玻璃要几年后才会正式运营,李谕肯定等不了那么久:“我去找比利时人谈判,也入股一下,咱们越快越好。”<br />
比利时人对李谕礼敬三分,他出面谈一点都不困难,比利时人也想早点挣钱。<br />
民国时期,耀华玻璃的运营非常不错,盈利很好,到了30年代,产品甚至远销国外。<br />
不过工厂一直被外资掌控,九一八后,比利时的几个股东又暗地里商议,擅自把股份卖给了小鬼子,此后便被日本人控制。<br />
既然掺和进去,李谕以后就不能让小鬼子捞着好处。<br />
周学熙是北方工业巨子,家族势力盘根错节,他内心深处肯定也不愿久居人下。不过现在还是先讲迁就着点,不能急于求成。<br />
北边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李谕随即去了上海的大同大学讲课。<br />
在他的带领下,国内的科学氛围现在颇为活跃,即便研究环境还不是特别好。<br />
李谕在办公室看最近的几本从国外邮过来的科学杂志时,有人敲响了他的办公室大门。<br />
“请进。”<br />
“院士先生,我来应聘。”<br />
李谕抬起头:“原来是竺可桢同学,不对,现在应该叫你博士了。”<br />
竺可桢谦虚道:“与您的院士头衔相比,不值一提。”<br />
“是气象学博士?”李谕说。<br />
竺可桢点头说:“去年刚刚获得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br />
“太好了!来我这里应聘教授?”李谕问<br />
“是的。”<br />
“求之不得,”李谕笑道,“正好我还想着在校园里弄一些观测气球,由你来具体操作最好不过。”<br />
这东西不便宜,也就李谕舍得花钱。<br />
竺可桢很看重大同大学的科学氛围:“我时常研究混沌理论,以后有了问题还能向院士先生请教。”“互相探讨,”李谕说,“气象学我没什么研究,最多在数学方面帮帮忙。”<br />
竺可桢说:“气象学的计算极为繁复,我还在加强数学中。”<br />
计算就是李谕的拿手戏了:“这部分我比较在行,有空的时候我尽可能帮一下。”<br />
李谕能留着竺可桢在大同大学教七八年书,说不定还能搞出点不错的科研成果。<br />
——<br />
另外,李谕准备利用自己刚在美国那边申请下来的荧光灯专利,在国内开个照明工厂。<br />
于是在报纸上登出广告,招聘相关技术人员。<br />
很快他就招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李谕纯粹是姜太公钓鱼,就算不放鱼钩,该来的人也自然会来……<br />
当天下午,李谕打量着眼前的一个年轻人:“你就是胡西园?”<br />
“是的,”胡西园说,“我刚从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毕业,有心做中国人自己的灯泡,正好看到院士先生贴出的告示,立马前来投奔。”<br />
“非常好,”李谕说,“我们也需要你。”<br />
胡西园号称“中国电光源之父”,制造了中国第一个电灯泡。<br />
他从包中拿出自己的一些成绩单还有研究图纸:“我看了大部分英文版的爱迪生专利文件,以及威斯汀豪斯先生带来的西屋电气的一些材料,完全掌握了相关原理和工艺。”<br />
李谕把威斯汀豪斯挖过来果然有好处,这家伙气不过西屋电气抛弃他,带出来不少技术资料。<br />
而李谕手里的荧光灯专利更牛。当然了,普通的灯泡也要生产,毕竟简单。<br />
李谕看了看他的资料,更加满意:“我准备背靠大同大学,开一家企业,专门做照明设施。工厂、设备、资金我可以提供,你作为高级技术主管,将来要是运营顺利,就出任厂长,如何?”<br />
胡西园大惊:“院士先生太看重在下了。”<br />
李谕当然没法说自己有穿越者的眼光,于是开玩笑道:“有人私下里说我是在世伯乐,这个称号我勉强收下。我观阁下就是一匹难得的千里马,值得培养。”<br />
胡西园不得不郑重道:“学生一定竭尽所学。”<br />
李谕又说起照明市场的情况:“这么多年下来,国内已经基本被洋货垄断,咱们要避实就虚,不能和他们上来硬碰硬。”<br />
“听院士先生的,”胡西园说,“我暗中调查过,上海所有的电料行经营的都是洋人灯具。”<br />
李谕说:“那咱们就玩个浑水摸鱼,给工厂起个洋名字。”<br />
“就像德国“亚司令”“西门子”、荷兰“飞利浦”吗?”胡西园说。<br />
“对的,比如从德国“亚司令”及荷兰“飞利浦”中各取一个“亚”字和“浦”字。”李谕说。<br />
“亚浦?听起来还不是很像洋名字,要不再加个“耳”字,有执中国灯泡制造工业之牛耳之意,连起来即亚浦耳。”胡西园说。<br />
“可以,就叫亚浦耳!”李谕说,“至于初期的经营,我们不在上海、天津这些大城市卖,你多跑跑腿,开拓一下铁路沿线的其他中小城市,等生意做大了,再进军大城市。”<br />
胡西园说:“自当如此。”<br />
李谕说:“此外,我会联合上海实业协会以及上海总商会,成立一个中华国货维持会,专门做公益活动,推广国货产品。”<br />
“现在国人热情高涨,日本人咄咄逼人,是咱们的一个机会。”胡西园很赞同。<br />
“咱们虽然不在大城市做买卖,但可以做推销,各大学校全部免费送灯泡和荧光灯,慢慢地他们就能认识到我们产品同样质量优异。”李谕说。胡西园笑道:“都说院士先生是个儒商,不太擅长经济方面和做买卖,今天一看,根本不是嘛!”<br />
李谕也笑道:“都是逼出来的,动动脑子,办法总比困难多。”<br />
胡西园说:“按照这一套流程下来,想不成功都难。”<br />
“必须的!这几天你写个商业策划书,我则派人买地、建工厂,”李谕说,“与此同时,咱们在大学的实验室进行产品开发,包括白炽灯以及刚申请下来专利的荧光灯,高低两档产品一起做,两条腿走路。”<br />
胡西园干劲很足:“从今天开始,我就住在校园里!”<br />
亚浦耳灯泡厂在整个民国都是响当当的民族企业,一点都不输洋货。现在有了李谕的专利加持,肯定能够更快地一飞冲天。<br />
第六百五十三章 困难的局面
灵异鬼怪相关阅读More+

1979黄金时代

睡觉会变白

神话之后

鹅是老五

仙人消失之后

九方烨

青山

会说话的肘子

大道之上

宅猪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皮皮树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