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booktxt"><p>数日前,寒冬腊月的吴江寒风凛冽,江水如冰。</p><p></p><p>然而,意气风发的陆议和立功心切的甘宁却毫不畏惧,毅然决然地跃入了冰冷刺骨的江水之中。</p><p></p><p>陆议自幼在水中长大,水性极佳,但即使如此,他也从未在如此严寒的江水中游过。</p><p></p><p>作为一介书生,他本就身材瘦弱,如今在这寒水中浸泡一番,上岸后更是浑身颤抖,状态极差。</p><p></p><p>甘宁见状,急忙上前搀扶住陆议,两人艰难地行走在江岸边,终于回到了陆家。</p><p></p><p>陆尚看见是自己的族弟陆议,心中大惊,赶忙将他们接入府中。</p><p></p><p>陆尚深知陆议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立刻请来家族中的名医为其诊治。</p><p></p><p>经过一番精心治疗,陆议的状况才稍稍稳定下来。</p><p></p><p>随后,陆尚将陆议和甘宁安置在府中较为隐秘的客房里,确保他们的安全和隐私。</p><p></p><p>原来,陆尚从孙权的将军府那里得到消息,孙权已经知晓陆议和陆绩二人的行踪。</p><p></p><p>一个在为魏延效力,一个在襄阳学业堂读书。</p><p></p><p>孙权对此事颇为不满,正准备对陆家采取行动。</p><p></p><p>好在张昭、顾雍等重臣极力劝阻,陆家才得以逃过一劫。</p><p></p><p>陆家与孙家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陆尚深知其中利害关系。</p><p></p><p>他明白,绝对不能让外人知道陆议回到了吴县,否则陆家恐怕会再次陷入危机。</p><p></p><p>今日是除夕,但对于陆尚来说,这个夜晚却充满了焦虑和不安。</p><p></p><p>陆议已经归来将近一旬,但他的身体状况却依旧令人堪忧,不仅虚弱不堪,而且高烧不退。</p><p></p><p>这使得陆尚完全没有心思去享受节日的欢乐,他的心中只有对陆议病情的牵挂和担忧。</p><p></p><p>在完成了家族中的一些例行的仪式程序之后,陆尚便迫不及待地来到了陆议的房间。</p><p></p><p>他一边在房中踱步,一边凝视着病榻上的陆议,心中默默祈祷着他能早日康复。</p><p></p><p>而甘宁的心情同样沉重,他对陆议身体的担忧更甚。</p><p></p><p>因为他们此次入城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而陆议则是完成这一使命的关键人物。</p><p></p><p>然而,如今陆议身体虚脱,根本无法按照原定计划行事,这让甘宁心急如焚。</p><p></p><p>就在陆尚和甘宁忧心忡忡之际,陆议突然清醒了过来。</p><p></p><p>他艰难地睁开双眼,看到陆尚和甘宁守在床边,心中涌起一股感动。</p><p></p><p>陆议强打起精神,示意大夫先出去,然后让陆尚和甘宁靠近一些。</p><p></p><p>待两人来到床前,陆议用微弱的声音向陆尚讲述了自己这次回城的目的和计划。</p><p></p><p>陆议深知,如果没有陆尚的支持,他根本无法在城内顺利开展行动。</p><p></p><p>因此,他决定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希望能得到陆尚的理解和协助。</p><p></p><p>陆尚在听完之后,脸上的表情先是震惊,过了好一会儿,他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p><p></p><p>陆尚从未考虑过有朝一日陆家会参与吴县的攻防战,他的眉头紧紧地皱起,心中开始不停地思考和权衡。</p><div id="booktxt"><p></p><p>一方面,他想起了自己的祖父陆康,那个被孙策残忍杀害的老人。</p><p></p><p>而且,陆家族人也因为孙策围攻庐江而伤亡惨重,这让陆尚对孙家充满了仇恨。</p><p></p><p>就凭这些,陆尚觉得自己有足够的理由去全力支持陆议和甘宁,为征南军提供内援,为攻破吴县出一份力,以此来报私仇。</p><p></p><p>然而,陆尚毕竟是陆家的族长,他肩负着家族兴衰荣辱的重任。</p><p></p><p>他不能仅仅因为个人的恩怨而草率地做出决定,他必须要考虑到整个家族的利益和未来。</p><p></p><p>如果因为自己的选择不慎,导致家族陷入险境,那么他将成为家族的罪人,永远无法原谅自己。</p><p></p><p>与此同时,陆尚也清楚地知道江东眼下的局势。</p><p></p><p>孙权的江东军在各路战场上都遭遇了惨败,尤其是首府吴县,已经被围困了很长时间。</p><p></p><p>吴县城池紧闭,这不仅让陆家在各地的生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也让城内的世家们忧心忡忡,担心着家族的前途和未来。</p><p></p><p>在这种情况下,陆尚感到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他的内心就像被一团乱麻缠绕着,理不出头绪。</p><p></p><p>他不知道该如何在个人私仇和家族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也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将会给陆家带来怎样的后果。</p><p></p><p>陆议见陆尚犹豫不决,露出左右为难的表情,他便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游说自己的族兄。</p><p></p><p>......</p><p></p><p>吴县征东将军府。</p><p></p><p>尽管时局艰难,如寒冬腊月里的严霜,让人感到沉重和压抑。</p><p></p><p>但在这除夕之夜,孙权还是在将军府的议政大厅内摆下了宴席。</p><p></p><p>大厅内灯火通明,红烛摇曳,与外面的漆黑和寒冷形成鲜明对比。</p><p></p><p>孙权一脸愁容地坐在主位之上,他的眉头紧紧皱起,仿佛被一股无形的重压所笼罩。</p><p></p><p>他时不时地端起身前案桌上的酒盅,仰头一饮而尽,那辛辣的酒液顺着喉咙滑下,却无法驱散他心头的忧虑。</p><p></p><p>就在不久前,吴县东门外的那场战斗,如噩梦一般萦绕在孙权心头。</p><p></p><p>从濡须口撤退回来的江东水师,本应是东吴的精锐力量,却在敌军的猛烈攻击下全军覆没。</p><p></p><p>而孙权派出去救援的吴县守军,在敌军步、骑的联合攻击之下,也伤亡惨重。</p><p></p><p>近两千人的伤亡数字,如同一把利剑,深深地刺痛了孙权的心。</p><p></p><p>这使得原本就有限的吴县防御力量被进一步削弱,孙权怎能不恼火?</p><p></p><p>如今,吴县城内的江东军主力不足一万八千人,其中超过一大半竟然是毫无实战经验的吴郡世家私兵。</p><p></p><p>这些私兵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缺乏训练,战斗意志和战斗技巧都远远不及正规军。</p><p></p><p>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孙权坚守吴县的信心也如风中残烛,越来越渺茫。</p><p></p><p>然而,让孙权更为焦虑的是,他翘首以盼的曹军却迟迟没有消息。</p><p></p><p>曹操的大军究竟在何处?他们何时会发动攻击?</p><p></p><p>这些问题如同迷雾一般,让孙权无从捉摸,也使得他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p>